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播戏曲故事是学和戏曲的综合,它是融广播的凝练和戏曲唱、念、演播式的说为一体的艺广播形式。宁波电台创作的越剧故事《蝴蝶梦》在探索这一新的广播戏曲节目样式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在满足新时期听众对广播戏曲节目的审美需求方面做了一番努力。越剧故事《蝴蝶梦》在2002年度浙江省广播艺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相似文献   

2.
戏曲故事是广播文艺的一个新品种,它是以叙事为主兼容对白、唱词的一种文艺形式,是戏曲艺术和文学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它是把舞台艺术转换为广播艺术,以适应广播特点的一门全新的听觉艺术。 下面从听众的欣赏心理和戏曲故事的艺术特点以及创作戏曲故事  相似文献   

3.
柳莺  俊杰 《新闻前哨》2006,(5):60-61
名学王国维说:“戏曲,谓以歌舞演故事”。歌舞是手段,故事是核心。中国戏曲在它千百年的流传中,以故事为主要承载体,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化的思想内涵。戏曲广播故事作为一种独立广播体裁始于80年代,经过20多年的“磨砺”已经成为深受听众喜爱的广播艺节目。其基本定义为:戏曲广播故事是戏曲与学的综合,它取材于舞台戏曲,以故事为主导,以播讲为重要的表现手段,辅以唱腔、念白、音乐、音响等各种艺术元素。由武汉人民广播电台制作的戏曲故事《三寸金莲》,在第七届中国广播专家奖评估展示中以其深刻的内涵,精心的制作,被评为一类节目。下面我们谈谈该节目的创作体会。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各种文艺形式的不断涌现,广播戏曲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已大不如从前;同样,面对电视等媒体的冲击,广播中的戏曲节目更是可危.为此,有些电台感到无可奈何甚至放弃广播戏曲节目创新的尝试,曾经辉煌很长一段时间的广播戏曲节目也随之跃入低谷.如何重振广播戏曲节目的。雄风,再现昔日辉煌,推动戏曲艺术的发展,迎接广播戏曲艺术的第二个春天?始终战斗在第一线的戏曲编辑们一直在苦苦探索.通过几年的潜心研究和工作实践,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和胆识创出了广播戏曲节目的新形式──戏曲故事.所谓戏曲故事,就是在原舞台戏的基…  相似文献   

5.
收音机作为传播戏曲的载体,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戏匣子”。随着社会的发展,传播媒体的繁荣,娱乐形式的多样化,戏曲自身发展出现了“低潮”,戏曲广播的光环暗淡了,依靠曲戏本身发展的戏曲广播走入了低谷。如何使戏曲广播节目走出低谷一直是广播工作者探讨的问题。戏曲广播是再度创作的艺术,它在能动反映以艺术实践方面存在极大的潜力。作为广播工作者,  相似文献   

6.
戏曲广播曾是广大听众十分喜爱的艺广播形式。近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戏曲广播日显不景气,主要标志在于收听率下降、戏曲节目听众萎缩,尤其是青少年听众对戏曲少有兴趣。这种趋势的日益加剧,给戏曲广播改革提出了一个重要课题:争取新一代听众,特别是城市青少年听众,是戏曲广播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之初,电子出版物在中国音像出版领域异军突起。它以容量大、成本低、质量高的优势颇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特别是以电子化的出版形式得到年轻人的追捧。正值广播音像电子出版物方兴未艾之时,我们却发现其中广播戏曲类的节目却较为鲜见。笔者认真分析了这两者的特点,希望在中国广播戏曲音像出版电子化方面做出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8.
戏曲广播剧是广播艺术形式之一,只有二三十年的历史。在已经诞生的数百部戏曲广播剧中,有很多剧目,甚至是被公认为较优秀的剧目,仍然不具有鲜明的广播特点,而非常近似一部舞台剧的实况转播。鉴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对戏曲和戏曲广播剧的分析,来结识一下戏曲广播剧这个广播艺术中新的艺术样式。  相似文献   

9.
广播需要戏曲,戏曲更需要广播;两者的结合,产生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这就是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赏的“广播戏曲”。探讨广播戏曲的特点,充分发挥广播戏曲的社会作用,对于进一步发展广播戏曲,繁荣戏曲艺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对于探索广播文艺在八十年代“异军突起”的道路,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们知道,戏曲广播包括广播中所有的戏曲节目,不言而喻,它要受到广播形式和戏曲艺术实践的制约。首先,它必须遵循广播听觉艺术规律发展,这与音乐广播、文学广播等具有相通之处;其次,戏曲广播离不开戏曲艺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戏曲艺术的存在,戏曲广播将是无稽之谈。但是,这两种制约并不是束缚戏曲广播发展的绳索,恰恰相反,在这两种制约关系中,戏曲  相似文献   

11.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戏曲考原》中说."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戏曲用传统歌舞表演故事,故事是戏曲的核心。把这个核心传播到听众中去.是普及戏曲艺术,弘扬民族文化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广播戏曲故事融广播的凝练和戏曲唱.念、演播式的说为一体.复述舞台戏曲故事.是吸引潜在听众和开发未来听众的最直接、最有效的节目样式。  相似文献   

12.
戏曲故事是产生于80年代初期 ,是广播戏曲处于低谷中的一种探索。90年代中期随着广播文艺政府奖评奖的促进 ,创作上又开始兴旺起来。三年中经历了四次全国性评奖 (三次政府奖 ,一次学会奖 ) ,评奖中出现了一些比较好的作品 ,例如 ,川剧故事《刘氏四娘》、湘剧故事《哑汉驮妻》、川剧故事《田姐与庄周》、曲剧故事《烟壶》、评剧故事《大森林》、黄梅戏故事《徽商情缘》、越剧故事《舞台姐妹》、《新孔乙己》和粤剧故事《卖油郎与花魁女》等。几年来 ,在100多个参评的戏曲节目中 ,获一、二等奖的只有9个 ,数量偏少。未获奖的节目其原…  相似文献   

13.
林惠丽 《视听纵横》2008,(4):105-107
戏曲同广播的“联姻”由来已久,广播一直都是戏曲传播的另一个重要舞台。广播的戏曲节目精品创作也一直是广播文艺创作的一个重要领域。但随着电视、网络等多媒体传播的逐渐加入,广播作为戏曲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载体也在传播形态、传播意识上也做出了许多尝试性的革新。从2003年戏曲故事《第一次亲密接触》获中国广播文艺创新奖以来,我们宁波电台在这些年的戏曲节目创作中,一直都在体现这种创新。  相似文献   

14.
关颖华 《东南传播》2010,(6):151-152
戏曲慢节奏的缺陷、戏曲观众的老化与断层,使得综合广播中戏曲栏目萎缩,戏曲频率中节目的常态化,戏曲广播的经营面临困境。南阳电台采用保成本参与、创新形式诱惑互动的方法,盘活了一档七年不衰的大型互动直播的戏曲栏目——《空中大戏台》,被河南听众誉为广播"梨园春"。本文将从参与成本、巧用戏曲资源以及互动的吸引等层面,分析其成因、对策,探求其可借鉴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5.
采访心得     
戏曲节目在中央台文艺广播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现在播出的戏曲节目,在整个文艺节目中占22%,播出的剧种有七、八十个,剧目近千个。由于戏曲剧种繁多,剧目丰富,流派纷呈,唱腔百花齐放,成千上万的听众的欣赏要求又是多种多样的,只有一种“现在请听”的简单报题的播出形式就显得单调乏味了。为了满足听众的欣赏要求,30多年来,中央台戏曲组的几代人创造了不少生动活泼的节目形式,设置过几十个知识性、欣赏性、趣味性的专栏节目。这些节目有的是单个的,有的是连续性的,有的是系列性的。比较受听众欢迎的有《京剧常识》、《听戏谈戏》、《戏曲专题节目》、《演员与听众》、《戏曲舞台上的年轻人》、《戏曲选  相似文献   

16.
广播新闻叙事故事化就是以讲故事的形式表现广播新闻事件。凸显的主要元素为事件的过程、事件中的人物命运和情感,注重对新闻要素中原冈和怎么样的阐发。它主要是吸收了新闻和故事两者之间所具备的要素的交叉和互补的特点,形成了广播新闻叙事故事化的特点。这是近年来在广播新闻界积极尝试的一种传播形式,  相似文献   

17.
李多 《记者摇篮》2007,(6):79-79,36
戏曲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财富之一。戏曲广播是我国独有的广播文艺形式,并在整个文艺广播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编播的《戏迷茶座》是阜新人民广播电台唯一的一档戏曲直播节目,深受广大听众喜爱。做好这档节目感到责任重大。编辑工作是一门  相似文献   

18.
戏曲广播作为广播文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历史悠久,节目形式完备。但从戏曲广播的现状来看,进入21世纪以后,由于种种原因,戏曲广播节目开始萎缩或日益陷入困境。导致戏曲广播节目萎缩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新兴媒体的崛起和新的娱乐方式的出现使原来戏曲广播的听众分流。如今,科技的发展已经使传播媒介呈现越来越多的样态。电视的出现就极大地震撼了报纸和广播等传统媒体,之后在被称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正如日中天之际,公交车上的移动电视、号称"第五媒体"的手机短信等又粉  相似文献   

19.
戏曲选段是文艺广播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节目形式。它是戏曲唱段经过编辑加工录制而成的一种听觉艺术形式。中央台和各地方台每天都播出戏曲选段;县广播站的文艺广播节目中,也经常播放戏曲选段。如果把城市里千家万户的收音机和乡村中庭院堂屋的接收喇叭加在一起计算,收听戏曲选段的听众就不只是几十万、几百万,而是上千万、几千万了。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爱听戏曲选段的愿望,中央台在粉碎“四人帮”之后,恢复了《听众点播的戏曲节目》;各地方台也增加了戏曲选段的播出;戏曲选段唱片的出版数量也有显著增加。尽管如此,仍然远远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这就向我们提出了值得思索、探讨的问题:为什么广大人民群众如此喜爱戏曲选段?如何充分发挥戏曲选段这一文艺广播形式的作用?本文就上述两个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0.
一九八○年七月,北京广播学院召开的第一次广播戏曲业务座谈会上,对于“广播戏曲”这个提法以及与此有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表现出有明显的分歧意见。一种意见肯定“广播戏曲”这个提法。河南台的同志提出:我们日常广播的戏曲节目,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戏曲,而是广播化了的戏曲节目。广播戏曲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品种早已出现在社会主义文化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