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物肖像描写的角度,有人说:互见法最高明。笔者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特意引导学生对宝黛初会的互现法描写进行了探讨,曹雪芹运用互见法描写就极其高明,可供后人借鉴。  相似文献   

2.
肖像描写,有叙述人直绘法的直接描写和作品中人物观照法的间接描写两类。叙述人直绘法有第一人称叙述和第三人称叙述两种情况;人物观照法可分为:旁观式、互见式、自绘式三种类形。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词典里,互见法作为一种辞书体例,可以用来处理字义、字形、字音和相关的复音词。互见法有明互见、暗互见,远互见、近互见,单项互见、双向互见之分。它用术语来提示,可以体现事物之间的联系,缩小词典的篇幅,提高词典的效能。这一体例亦适用于其他文献。  相似文献   

4.
古典诗词有着无限的魅力。互见法是一种互文见义的表现手法。对古典诗词的教学,教师可借助互见法,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互见、统整互见、串联互见等,使学生对诗歌的意象形成丰富的认知、对诗歌的意蕴产生深刻的理解,从而对诗歌的思想情感得到内化升华。  相似文献   

5.
"互见法"为司马迁首创,这一观点似乎已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同.但也有人沿波讨源,将其源头追溯到<吕氏春秋·有始览>.事实上,<吕氏春秋>中除了<有始览>中以"解在乎"标示的"显性互见"外,还有一类作用与它几乎完全相同,却没有任何标示的"隐性互见".循"隐性互见"的路径继续探寻,则可将<史记>互见法的源头上溯到<左传>.互见法并非司马迁首创,他的独特贡献在于将互见法与纪传体结合起来,为以后纪传体史书的撰写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古今学者关于《史记》“互见法”的阐述作了较详细的辨析,同时结合有关资料,对《史记》“互见法”重新加以解释和具体分类说明,并在此基础上对“互见法”的作用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和阐发。  相似文献   

7.
朱笑冬 《语文知识》2000,(11):61-63
心理描写是指对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下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活动的描写,它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常见的心理描写往往采用自我表白式、对话独白式、作者直叙式,而高明的作家往往巧妙地运用曲笔描写人物心理,取  相似文献   

8.
互见法是司马迁首创的纪传体史书特有的一种叙述史事的方法。这种方法将传主的生平事迹,事件的来龙去脉,分散记于数篇之中,参错互见,最大限度地弥补了以记人为中心的纪传体史书的不足。"史臣叙事,有缺于本传而详于他传者。是曰互见。"①简言之,本传不载或略载之传主事迹,略见或详见于其他传记,这就是互见法。其运用之妙,"有似两手分书,一喉异曲,则又莫不同条共贯,科以心学性理,犁然有当"②。了解纪传体史书人、事互见这一特点,对全面准确认识历史人物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张晓珊 《考试周刊》2009,(32):48-48
互见法是司马迁在《史记》开创的一种写作方法。即将一个事迹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本传为主.或将同一件事分散在不同地方,而以一个地方的叙述为主。互见法分为人物互见和事件互见。《史记》特别注意人物形象和事的统一,为了既不伤害这种统一性,义忠于史实.常常把一些不在本传写的材料安排到别的篇章中。通过人物和事件的互见法,《史记》既有了史学可信性,又有了文学的可渎性。如讲项羽,有些事要放到刘邦或韩信的传记里去,且不是随便安排,而是隐含很深,项羽本纪中记载了项羽的正面形象,但项羽的一些缺点则散见于其他传记、通过互见,形象丰满,事件完整。  相似文献   

10.
川端康成的成名及其代表作《伊豆的舞女》是川端高明创作技法成功运用的典范。以《伊豆的舞女》为研究对象,从背景设置、自然描写、肖像刻画、心理描写、行动描写,以及结局设定等方面入手,可见《伊豆的舞女》的创作技法和一代文学巨匠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11.
精采传神的描写杂文不是一般的文艺作品,其中议论居多。但是。假如一篇文章通篇都是论证,难免会使人感到枯燥和沉闷。高明的作者善于在议论性杂文中插入若干形象的描写,以便使文章显得生动活泼,形象具体,更具艺术感染力。同时,成功的描写,对于作者的叙述或议论也是  相似文献   

12.
《史记》互见法新论周斌北宋苏洵首先发现《史记》有“本传晦之而他传发之”的情况,并称之为“隐而彰”,①但他尚未从特例中提炼出普遍性的概念来概括类似情况。而孙德谦先生注意到了本传不载而曰语在某传的省文形式,并用“互见”二字来概括②,但他看到的仍只是互见法...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课上,我们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时,除了注重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的分析外,还应该注意对人物的服饰描写的分析,因为在高明作家的作品里,人们的穿衣戴帽等服饰描写绝不是闲笔,而往往是人们描写中有独特艺术魅力的组成部分,从中可以透视人物的性格心理,可以折射出深邃的主题思想.有的服饰描写,甚至可以构成故事情节,独立成篇.服饰写人,意味独具.  相似文献   

14.
《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朱自清先生借月夜荷塘美景抒发情怀.文中所写的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所写的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作者的高明之处是将描写荷塘与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突出了意境之美、绘画之美、语言之美.  相似文献   

15.
金殿雷 《考试周刊》2012,(40):27-27
一、"互见法"的内涵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不仅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学,而且开创了我国的传记文学。其思想意义是和司马迁独具匠心的谋篇布局和高超的写作技巧密不可分的。司马迁为了更好地展现自己的主人公的形象,"把历史事件或人物活动分散在数篇之中,令其参差互见,详略不同,彼此补充",这就是司马迁首创的"互见法"。其运用之妙,"有似两手分书,一喉异曲,则又莫不同条共贯,科以心学性理,犁然有当"。  相似文献   

16.
《唐诗纪事》的录诗方法,可总结为三点:"本录"、"合录"、"互见"。为了达到"庶读其诗,知其人"的目的,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其人可考者,做简略考察,重要诗人则详考行事。在这一部分计氏采用的编纂方法可总结为"本传法"、"延伸法"、"互见法"三种。  相似文献   

17.
大凡高明的作家,都很少单纯地去描写景物,总是善于通过对某一景物的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映衬人物的精神状态,表现主题。但又因作家各自的经历、气质、所处的心境以及写作的时代、背景、意图、表达主题思想的不同,而使同一景物在不同作家的作品中显示各自不同的特点和美感。下面是《荷塘月色》中对荷叶、荷花的描写  相似文献   

18.
《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朱自清先生借月夜荷塘美景抒发情怀。文中所写的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所写的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作者的高明之处是将描写荷塘与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突出了意境之美、绘画之美、语言之美。  相似文献   

19.
“互文”,又称“互辞”、“互言”、“互用”、“互见”、“互体”或“互文见义”。它是指古诗文中前后词语在意义上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常见的表现形式是单句互见和对句互见。单句互见,即一个句子里某些词语的互见。例如:  相似文献   

20.
“互文”,又称“互辞”、“互言”、“互用”、“互见”、“互体”或“互文见义”。它是指古诗文中前后词语在意义上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常见的表现形式是单句互见和对句互见。单句互见,即一个句子里某些词语的互见。例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