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媒体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地市级报纸面临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上有省级纸媒的冲击,下有新兴传媒的分流,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地市级报纸面临的重要课题.根据新闻的"接近性"原则,受众注意力最先指向的,往往是离自己居住地最近的新闻.也正是因为这种新闻诉求,沂蒙晚报自创刊以来,一直把做大做强地方新闻作为自己的办报理念,充分利用"做临沂人自己的晚报"这一法宝,最大限度地开发地方新闻资源,提升报纸的新闻含金量,满足读者的需求,从而在当地树立了一块响当当的晚报品牌.  相似文献   

2.
朱广盛 《新闻通讯》2014,(11):62-63
每届世界杯报道无疑都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新闻战争。2014年,在报纸进入"全面衰退的临界点"的时候,巴西世界杯无情地将纸媒的软肋暴露无遗。但是,仍有许多新锐报纸在大气候"逼"和小气候"抢"的双重压力下,一如既往地做出了自己的积极探索。作为地市级媒体的《扬州晚报》,试水全媒体报道的策略与其他报纸所见略同,但在实践中做出了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晚报作为一个地区的一张单独的报纸,凡是当地发生的各种重大事件或重大战役性报道,晚报记者都会不甘日报记者之后加以报道,宣传部也都要召集晚报作统一部署,而新华社播发的重要新闻,晚报更是不能漏掉。如此一来,晚报上出现与日报相重的新闻就势所难免。 对“相重新闻”的处理方法,晚报界人士普遍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作为日报“补充”的晚报.对日报已经报道过的新闻事件不能重复报道:持另一种观点的人士则坚持对日报登过的新闻一概  相似文献   

4.
地市级报纸受所处环境的制约,舆论监督常常是“力不从心”,群众形象地说:“打苍蝇多,打老虎少;打死老虎多,打活老虎少。”但2003年《南阳晚报》的一篇曝光报道,就打死了一只“活老虎”,不仅改变了群众对地市级报纸舆论监督力度的看法,也引起了南阳晚报人的思考,被南阳报人形容为一次“新闻事件”。时至今日,这篇报道对南阳报业所产生的冲击波仍没有消失。  相似文献   

5.
自2001年2月19日开始,金华晚报在第二版的新闻板块中,专门划出一块,设立“昨夜今晨”专栏,采用集束式报道形式,少则五六条多则七八条,刊登昨夜今晨新闻,收到了良好的报道效果,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透视分析这一现象,有不少可总结的地方。 困难 在互联网时代,拥有一块自家的“地盘”显得弥足珍贵。对于地方电视台还没有设立早间、午间新闻的地市级城市来说,昨夜今晨的新闻,几乎成厂地市级晚报的独家新闻。如何操作好昨夜今晨新闻,也就成了当地各家报纸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来,面对周边大中城市都市类报纸的纷纷抢滩,许多地市级晚报都增加了本地新闻的容量,强化“贴近性”,以彰显“本土特色”的影响力。他们提出一句响亮的口号:“近些近些再近些”。由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新闻实践,谈三点认识。一、新闻选取的地域贴近性 一般来说,人们总是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特别关心和关注。湖州晚报在扩充新闻版面时,尤其重视增加地方新闻版,将更多的地方新闻作为“当家产品”。近两年  相似文献   

7.
在报业集团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内数目庞大的地市级晚报何去何从成为新闻界关注的话题。众所周知,地市级晚报相对于省级报纸、全国性报纸来说,存在诸多的劣势,但相对于其他类别的报纸,却也有着不容抹杀的优势。这就是在本土新闻资源和本土文化的挖掘、建设上的天然贴近性和不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特别是网络媒体的兴起,新闻资源的垄断被打破,很多新闻成为大小媒体的共享资源,报业之间的竞争因此更加激烈,往往是国内外一有什么大事,各类报纸便蜂拥而至,抢夺信息,从各种角度进行报道。对于一份地市级的晚报来说,与省级、国家级报纸相比,无论在资  相似文献   

9.
张林 《传媒观察》2008,(1):35-36
目前,地市级晚报面临的竞争空前激烈,既面临省级或者省会城市晚报、都市报的大兵压境,又面临本地各种媒体的相互竞争。以《淮海晚报》为例,《扬子晚报》、《现代快报》等报纸在淮安掀起从发行到广告、新闻的全面竞争,他们在人力、财力方面具有地市级报纸无可比拟的优势;本地的《淮安日报》是市委机关报,电视、网络又具有传播手段上的优势。怎么办?笔者认为只有一条路:  相似文献   

10.
对于地市级晚报,尤其是中小城市的晚报来说,一提到经济新闻,都会很挠头,很多人会认为经济新闻太大、太专业,与《中国证券报》、《中国经营报》、《经济观察报》和《21世纪经济报道》这些财经类报纸相比,中小城市级晚报既没有人才优势,也没有版面优势,是很难做好的。其实,中小城市晚报并不一定非要跟这些财经类报纸比专业,而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从贴近性、可读性、实用性入手,照样可以把经济新闻做好。  相似文献   

11.
金悦 《记者摇篮》2007,(5):24-24
一张报纸如何保持它的生命力呢?对地市级的晚报而言,它的生命力就是贴近性。那晚报的新闻写作如何体现贴近性呢?我认为要从三个方面来表现。  相似文献   

12.
一项调查表明,在报纸众多的版面和新闻中,最受 读者欢迎的是时事版,尤其是国际新闻。在这种激烈的竞争态势中,地市晚报的国际报道承受了来自各方的巨大压力。本报从创刊之初就常年聘请成立了一支评报员的队伍,给各个版面打分,国际新闻版《五洲风云》一直名列前茅,深受读者欢迎。本报国际新闻版在7年多的实践中总结摸索出一套适合地市级晚报的做法,即把握几个“度”。 一、广度。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为了强化地市级晚报国际新闻版在覆盖范围内的局部优势,应加大投入,拓宽国际新闻供稿渠道。这种“大投入才有大产出”的现…  相似文献   

13.
为报纸找到一条发展的道路,是很多报人在实践中不断思考的问题。在速度方面,报纸由于其本身条件的限制,很难有大的突破,将晚报的发行时间改为早晨,已经算是时间上争分夺秒的一个极限,因此,报纸只能在内容上进行创新研究,通过新闻策划对重大的新闻事件进行新闻背景以及新闻深度的研究和报道,以内容取胜、以内容吸引受众。此外,新闻的选题和报道的深度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14.
经过这几年的新闻改革,各类报纸在办出自己的特色方面,是作了一些探索和实践的,也是有一定进展的。过去那种内容一样,版面雷同的千报一面的状况,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但综观现在的报纸,除了一部分晚报和专业性报纸比较有自己的特色外,就综合性的省市报纸来说,各自的特色还是不明显的。主要表现在报纸的版面上,会议新闻多,公报式的报道多,通用标准件式的统发稿件多,而各具特色符合三个面向(面向社会,面向群众,面向生活)要求的新闻少,新鲜的生动的可读的信息更少。  相似文献   

15.
每一家报纸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北京晚报的特色是什么呢?她至少应该突出北京的地方特色和晚报的特色。北京晚报虽然在全国发行,但我们强调立足北京,面向北京的读者,所以晚报刊登的新闻,除重大国内、国际政治新闻外,绝大部分是北京的地方新闻。北京晚报的任务是补日报之不足。因此,我们努力避免单纯从工作角度出发抓报道,充分考虑读者的兴趣和要求,从群众的角度抓新闻。宣传要看对象。晚报的读者既包括干部,也包括各条战线、各个  相似文献   

16.
如今的晚报(包括地市级在内的晚报),已基本上是按照新闻规律来办的一类报纸。卸下“摆事实讲道理”的狭隘宣传功能,它逐渐扎入市场经济的猛浪,通过传播信息、加强服务、丰富娱乐等手段,拉近了与广大读者间的距离。近两年来,包括《湖州晚报》在内,面对周边大中城市都市报纸的纷纷抢滩,作为应对措施之一,许多地市级晚报都增加了本地新闻的容量,强化“贴近性”,以彰显它的“本土特色”与直接影响力。他们提出一句响亮的口号,就是“近些近些再近些”。什么叫贴近性?如何贴近?笔者结合自己的认识与实践感受,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顾名思义,话题性新闻,即是该新闻见报后,能够成为市民茶余饭后讨论的热点的一类新闻。在网媒日益发达、纸媒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地市级都市晚报要想突出自己的特色,做到所发新闻人无我有、人有我特,加强对话题性新闻的策划报道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晚报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类型的报纸,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所谓个性,就是指一种报纸不同于另一种报纸的质的规定性,它决定于报纸的读者对象和不同分工,同时又规定和制约着报纸的宣传内容、宣传手段和宣传方式。可以说,这是任何一张报纸能否办出特色的重要前提。 那么什么叫晚报呢?顾名思义,晚报的主要特点,就在“晚”字上。正如老报人赵超构先生所说的:“日报出版以后,到了晚上还有许多国内外大事和社会新闻发生。白天本地发生什么大事,有些什么新闻,可以在晚报上看到。所以‘晚’字这个特点是日报抢不去的。这也是晚报最主要的特色。”赵超构在强…  相似文献   

19.
晚报从其定位来说,是面向城市市民的综合性文化生活类报纸,读者群主要是以城里市民为主。晚报虽说是城市化的报纸,但这并不意味着关于农业、农村、农民的报道就不是晚报的报道内容,相反,晚报根据自己的办报宗旨和准确定位,以独特的视角做好“三农”报道,也会很受读者欢迎。农村是晚报新闻资源的富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多年,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这些都为晚报的农村报道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农村所出现的新人新事也吸引着城里人。在改革开放初期,那些反映农村、农民生…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一大批包括晚报、晨报、午报在内的都市报的迅猛发展,报业竞争就更加激烈。这激烈竞争的浪潮对地市级晚报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地市级晚报如何面对已经在当地站稳脚根的省城数家都市报、晚报和毗邻大城市的晨报、晚报的挑战,正确地给自己的晚报定位,使其在激烈的竞争中以自身独特的优势与其他几家报纸形成错位竞争并立于不败之地,便成了地市级晚报人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