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近些年来,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因新闻侵权问题被推上被告席的情况屡屡发生。新闻侵权,在我国目前来看有多种形式,但主要有侵害名誉权、侵害隐私权和侵害肖像权这三种。 一、新闻侵害名誉权 名誉,是指人们对公民或法人的品德、才能及其他素质的社会综合评价。名誉权,是指公民和法人享有的对其品德、才能、作风等所体现出的社会价值,要求给予公正的社会评价的人格权利。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7条第4款规定;“因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根据这一司法解释…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新闻侵权官司逐年增多。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已审理此类案件数千起。昔日的"无冕之王",今日常常被推上被告席。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新闻工作者要避免被新闻官司纠缠,就要不断增强法律意识,防止新闻侵权事件的发生。要防止新闻侵权,就要知道什么是新闻侵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中说明:"因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文章反映的问题基本属实,但有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认  相似文献   

3.
新闻报道的内容严重失实。真实是新闻的灵魂和生命,也是新闻报道所要遵循的基本规律。如果新闻所报道的基本内容是不真实的,或者是虚构的,或者歪曲了事实的真相,势必要对报道对象造成不良的影响,也就会造成新闻侵权。《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规定:“因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  相似文献   

4.
所谓新闻诉讼俗称“新闻官司”,主要指新闻侵权诉讼,即新闻媒介发表的新闻或其他作品在内容方面引起侵害他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的合法权益而导致的诉讼。自1983年1月,新中国发生第一起新闻官司 《二十年“疯女” 之谜》后,新闻官司一直不断,甚至出现了所谓的“告记者热”。在诸多的新闻官司中,侵害名誉权与侵害隐私权的诉讼占了绝大多数,这与其他国家的情形大致相同,侵害名誉与隐私也正是国际上公认的“不当出版” 的两项主要内容。 名誉权早在古代罗马法中就可以找到根据,是指公民对于自己的人格品质、道德和社会评价,法人对  相似文献   

5.
新闻侵权诉讼中自我保护的十项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强调报道内容基本真实新闻必须真实,新闻媒体和记者对新闻报道内容负有审查核实的责任。但是,新闻报道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要在较短时间内对每条新闻的细节都予以核对,使之完全符合客观实际,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法律对新闻报道内容只要求基本真实。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八条规定:“文章反映的问题基本真实,没有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的,不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这就是说,新闻报道只要内容基本真实,又没有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即使某些方面与事实有出入,也不认定为新闻侵害…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新闻官司屡屡叩响报社的大门,给报社带来许多麻烦,影响了报社的正常工作。因此,在搞好新闻报道的同时,如何避免新闻官司,成了广大新闻工作者研究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提高采编人员的法律把握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是避免新闻官司的有效途径。关于加强法律把握意识目前,报社所遇到的新闻官司,绝大多数是名誉侵权案。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新闻报道是否构成侵害名誉权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报道是否真实,是否有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由此可见,新闻报道要避免侵权,必须保证内容真实,且没有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这就  相似文献   

7.
关于人格权中的几个细节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龚欣一 《新闻记者》2003,(10):30-31
近年来,我国发生的新闻侵权的案件,主要是侵害公民的名誉权、隐私权和肖像权三种。这三种人格权在新闻传播领域又有不同特点和某些细节问题。 死者的名誉权 关于侵害名誉权纠纷的官司一直是新闻诉讼的热点,尤为值得注意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5条规定:“死者名誉受到损害的,其  相似文献   

8.
“消息来源”与名誉侵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报道侵害名誉权,一般是指新闻报道因使用侮辱、诽谤性语言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或因揭人隐私而侵害他人名誉权。新闻报道侵害名誉权的案件,最常见的是“消息来源”有误,作者及媒体因把关不严而涉讼。 目前,我国在处理新闻侵权案件时,多援引《民法通则》和最高人民法院1993年公布的《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以下简称《解答》)和1998年公布的《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在现有的“新闻官司”中,新闻机构和记者都是当被告。那么,新闻机构和记者当原告的“官司”有没有呢?从道理上说,应该是有的。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这叫做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新闻工作要对社会承担许多义务,不得侵害他人的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等等只是其中的一项,我们说的“新闻官  相似文献   

10.
新闻报道侵害名誉权案件的受理问题李大元自1987年民法通则实施以来,名誉权纠纷案件,尤其是涉及新闻报刊和新闻工作者的名誉权纠纷案件,即“新闻官司”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几年来.人民法院处理了很多这类案件,但同类案件层出不穷,公众对其关切的热度也始终未...  相似文献   

11.
上海的《新闻记者》杂志也辟有“新闻与法律”专栏,报道了不少“新闻官司”。可是不久前,它却因为报道“新闻官司”而遇上了“新闻官司”,当了一回被告。这是一起“案中案”和“连环案”。《新闻记者》报道了一起顾某诉解放日报等侵害名誉权的“新闻官司”。这起官司是,解放日报报道了一起“一女二夫”的违法婚外婚事件,由三起诉讼案组成,当事人之一  相似文献   

12.
褒扬性新闻也会侵犯名誉权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闻报道引起名誉侵权官司,大多以批评性报道涉讼。近些年来,也出现了几起褒扬性新闻涉讼的案子。无论官司胜败与否,被告都特委屈,觉得捧了你还告我,怎么这么不识抬举?学者们对此也意见不一,有人认为,从理论上说,肯定性新闻包括褒扬性新闻失实是不宜认定侵害名誉权的。如果把褒扬性新闻失实一概按侵害名誉权处理,“新闻官司”势必大幅度增加。亦有人以为,在我国新闻报道中夸大褒扬性事实的情况较为普遍,各  相似文献   

13.
综观新闻媒体的新闻官司,从新闻媒体本身来看,涉及最普遍的有三个方面: 一是侵害法人及公民名誉权.构成对公民、法人的名誉侵权,应具备四个条件: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行为人实施了侵害他人名誉的行为;造成了损害后果;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1993年6月15日,我国曾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1998年8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又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今后上海法院在审理“新闻官司”时,将聘请有资格的新闻界人士担任人民陪审员。这是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顾念祖4月5日在一次座谈会上宣布的。早些时候,上海新闻学会会长马达曾经根据人民法院组织法的有关规定提出过类似的建议(见本刊第二期——编者)。对于日益受到社会各方关注的因报刊登载文章引起的侵害名誉权案件(俗称“新闻官司”),顾院长在这个座谈会上表示,法院立案要慎重,个别案子立案不够慎重要引以为戒。为有利于总结经验,法院将组织专门的合  相似文献   

15.
2005年新闻侵权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学术界对新闻侵权的研究依然热烈,新闻侵权仍是新闻法研究的重点,研究的内容还是主要涉及新闻侵害名誉权研究、新闻侵权预防及应对研究、新闻侵权诉讼研究、新闻侵害肖像权研究、新闻侵害隐私研究等方面。新闻侵害名誉权研究自1985年以来,我国已经发生过上千起新闻官司,在这些新闻官司中,绝大多数都是围绕着名誉权的纠纷而展开的。2005年新闻侵害名誉权案件中,最有影响的当数陈家镛院士因被误报逝世状告《科学中国人》杂志社一案,法院最终判决《科学中国人》杂志社十日内向陈家镛赔偿精神抚慰金3万元,驳回陈家镛恢复名誉、消除影响的…  相似文献   

16.
●“新闻官司”仍是新闻界同行关注的热点之一。在湖北武汉市,发生了一起因新闻图片引发的侵害名誉权诉讼。历时三年,以一审判决驳回原告之诉,二审裁定准予原告撤诉结案。《湖北日报》记者金涌写《一张新闻图片三年“新闻官司”》一文,报道诉讼全过程。  相似文献   

17.
“新闻官司”(其中主要是侵害公民、法人名誉权纠纷),从1986年“《疯女之谜》诽谤案”至今,在我国已有六、七年的历史,案件约有千数。最高人民法院从1988年起,即组织人员对侵害名誉权纠纷进行调查研究,着手起草一个有关审理名誉权案件的规范性文件,历时5年,修改10余稿,经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3次讨论定稿,正式公布。这个司法解释性文件,不但给人民法院审理名誉权案件提供了法律依据,也是新闻界有效避免新闻名誉侵权的法律保障。本刊特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徐迅律师访问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副庭长、大法官周贤奇,周就《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的制订过程和其中的主要精神发表了重要意见,本刊以《最高院就名誉权案件颁布司法解释》为题刊于卷首。  相似文献   

18.
批评性报道是舆论监督的重要形式,也是引发新闻官司的主要原因。采写批评性报道必须避免侵犯他人名誉权,在严格遵循新闻规律和法律规定的同时,依法收集和保存证据,才能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新闻官司”呈现出大幅度增多的趋势,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纷纷被推上了法庭的被告席。自1987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正式生效至今,我国先后出现了四次新闻诉讼浪潮。尽管不同时期新闻诉讼的特点不一,但有一点却一以贯之,那就是新闻侵害名誉权案件成为新闻诉讼案件的最主要的类型。而新闻侵害名誉权案件之所以频频发生,一条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新闻从业人员不懂法,因此,研究新闻侵害名誉权问题,重点是弄清有关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两起名人涉讼的“新闻官司”。“游案”即游本昌诉名誉权受侵害案;“刘案”即刘晓庆诉名誉权受侵害案。两案都以调解结案,是近年来“新闻官司”中令人高兴的结局。“游案”,本刊去年第3期已作了介绍。上海《每周广播电视》报登了一篇文章,指责“一个靠济公抬高身价的演员”“漫天开价”,“信奉‘孔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