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编纂传记丛书《新闻人》过程中,使我陷入敬重、感激心绪而深切怀念的,莫过于我的新闻启蒙老师邵红叶。在1948年末平津战役中,我被调到天津日报后,是邵红叶分配我当记者的。在房东的东屋里,他操着上海口音问我想做什么工作?我说:“服从组织分配。”他说:“好,你做文字记者怎样?”我说:“那可不行。我不会。”他问我会做什么?我说:“我会摄影,冲卷、洗印放大照片都会点儿。”他说:“摄影,以后再说,你先搞一段文字记者试试,好不好?”我说“不行”,他却说:“就这样定了!”从那时起,我和从华北局城工部调来的十几个…  相似文献   

2.
上期本刊发表了吴立同志的《新闻图片的文字说明探索》一文、这期再发表陈琪同志的《标题在新闻摄影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文章,供新闻摄影工作者、爱好者和报刊编辑们参考。我们发现在新闻摄影作品的制作和编辑过程中,确实存在着“重图轻文”的倾向。重图是对的,轻文(包括文字说明和标题)对不对,就值得商榷了。有的摄影记者需要找别人给他写说明;有的编辑拿到图片说明就照发不误,不象对待文字稿那样细抠细加工;至于照片是否需要加标题,不少同志甚至没有思考过。这些现象正常吗?大可探讨探讨。  相似文献   

3.
看了这个题目,也许您会情不自禁地发问:这又是什么天方夜谭?是的,确有其事。当然,这不是我的杜撰,而是某报一个标题那么说的。现在为媒体报道发奖的不少。发奖之后自然会带出相关的新闻报道。今年北京好新闻评奖揭晓后,有媒体在报道时,主标题就是这么写的:《奖励“用脚写新闻”》。消息的导语开门见山地写着:“‘新闻是用脚写出来的’这句名言昨天又被重提。”看了消息才知道此话的寓意在于要求“记者更加深入生活,发掘更多的好新闻,见诸社会,服务社会。”应该肯定,消息所述的用意无可非议。记者应当深入一些,发掘新闻,而不…  相似文献   

4.
《人民日报》作为中国报业的“老大”,有不少名牌和权威栏目。但是说到对新闻图片的运用,前些年实在很难让人叫好,摄影圈内关注《人民日报》新闻图片的人也不太多。这种情况近年来有了不小的改进。最近,随手翻阅了今年的部分《人民日报》,给我带来了很大的震动,几乎每天报纸上都有比较吸引人的新闻图片,使人感到《人民日报》新闻图片的运用渐入佳境。从图文并茂到图文并重长期以来报纸编辑“重文字,轻图片”的观念根深蒂固,许多报纸只把新闻摄影作为美化版面、活跃版面的一种手段。有的同志曾说过,“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在党报做起来有难度,…  相似文献   

5.
王威 《新闻前哨》2007,(4):61-6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肘代的主题。在我们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各项工作前进的动力。新闻摄影也正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改革发展而发展着。从改版到“变脸”,从品牌栏目创建到“责任造就公信力”的提出,近年来湖北日报不断在改革和创新中求发展,湖北日报的新闻摄影报道也正是在这样压力与机遇并存的环境中迎难而上,闯出了一片新天地,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和突破。当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新闻摄影的创新发展总的来说还滞后于“读图时代”受众对新闻图片质量和数量的需求,滞后于我国新闻摄影快速发展的要求,滞后于现代报业更多、更好、更精的目标追求。读者在呼唤,报纸在呼唤,版面在呼唤,老总们也在呼唤,他们对图片新闻重要性的认识走到了摄影记者的前面,都在渴望着有好照片上版面,上头条,唱主角。摄影记者怎样才能在看似平淡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采拍出好的新闻图片呢?新闻摄影如何才能做到创新和发展呢?摄影记者如何适  相似文献   

6.
一、简洁、明了,能用一句话说的,绝不写成两句──这大抵是新闻写作中的名言。游离于主要事实,与主题无关的枝蔓,都须剪除。这使我想起了狄更斯《艰难时世》中的一段话:“现在我想要的是事实……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所需要的只有事实!”对大多数新闻的写作来说,这没有错,是应当把握的要领。 新闻有“深度报道”,但没有相对于深度报道的“浅度报道”,而只有相对于详细与复杂的“简讯”、标题新闻等等。 换一种思维方式。 有没有在简单新闻事件中写出“复杂”的呢? 我想应该是有的。因为世界许多事情的组成,原本就不是简明的、单纯的…  相似文献   

7.
科技新闻难以发现,更难表现,科技新闻摄影是一块被遗忘的角落,因而见诸报章的科技新闻图片少之又少。 受第42届“荷赛”作品的影响,我开始关注科技新闻摄影,先后有《街头跳舞机》、《数码影像蛋糕》等图片新闻在《湖北日报》见报。得知同济医院在做我国首例转人类基因器官移植手术实验,我认为是难得的好题材,便携带了“重型武器”,准备大干一场。 科学态度是严谨的,移植手术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采访活动也在严格要求之下进行。在拍摄过程中,我努力做一名忠实的记录者,不干涉拍摄对象。 实验对象是猕猴、小猪两种毫无关联的动…  相似文献   

8.
让新闻标题更吸引眼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健 《军事记者》2008,(1):34-36
汤姆森基金会编著的《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一书中这样写道:“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无法强迫它饮水。当你把你的报纸送到读者手中的时候,你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无法强迫他阅读。有一个办法可以诱使他阅读你的报道,那就是,运用精彩的标题。”一向不苟言笑的邓拓在人民日报社工作时,曾留下令人忍俊不禁而又发人深思的话:“谁要是给我想出一个好标题,我给他磕三个响头。”(见安岗《新闻论集》)  相似文献   

9.
记者在采访实践中有时会尝试一种新的新闻摄影的体裁样式。羊城晚报1996年7月6日第二版的一组摄影报道,标题为《怯怯的女孩第一次跳舞》,在表现形式和手法上就有新的特点。它不同于报纸上常见的几种新闻摄影体裁,而是别具特色,以摄影图片和文字并列的方式进行报道,真实、生动、感人,对读者具有吸引力,使人耳目为之一新。 《怯怯的女孩第一次跳舞》是由五张新闻图片和相关联的五段文字所组成,报道一个名叫吴丽珍的弱智儿童转到一所民办特殊学校后,短短两个月的时间,性格和爱好就有了明显的变化,她受到了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关怀。记者颜长江和通讯员萧明面对这一新闻题材没有沿用常见的摄影专题  相似文献   

10.
1986年6月,我接受解放军报的任务,乘吉普车去西藏采访,并试用图文配合的“摄影日记”的形式报道新闻,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在66天中,我行程万里,共向编辑部发稿14篇,见报11篇。对我来说,这是一次图文并茂地报道新闻的非常有益的尝试。《摄影日记》这种形式,要求所拍的图片与所写的日记体文字相互作用,结为一体,达到契合。这和一般的文字配图片的新闻报道是不同的。《摄影日记》作为一种新闻样式,重  相似文献   

11.
王威 《新闻前哨》2005,(6):67-67
作为《湖北日报》新闻改革中的一部分,经过大半年的摸索,《湖北日报》摄影画刊“变脸”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可贵的经验,十多年的传统办刊定式被打破,初步形成了独特的图文并茂的报道形式。对此,专家评点说清新之风扑面而来。  相似文献   

12.
在每年的省市好新闻评奖中,新闻编辑特别是要闻版编辑都是大赢家:除了所编辑的新闻作品有望获省市新闻奖的好作品“编辑奖”之外,还有望获省市新闻奖的“好版面奖”和“好标题奖”。尽管1998年以来,中国新闻奖评选取消了“好标题奖”项目的评选,有的省市新闻奖“好标题奖”项目的评选也随之取消,然而相当多的省市新闻奖评选仍然将“好标题奖”项目纳入评奖范畴。广东新闻奖“好标题奖”项目的评选便持续至今。广东新闻奖“好标题奖”项目获奖标题数量约为参评标题数量的50%,《深圳商报》每年虽然只能推荐一个新闻标题参评,但自2004年以来的广东新闻奖评选中,《深圳商报》推荐参评的新闻标题年年获“好标题”奖,获奖率为100%。这其中有何奥秘呢?  相似文献   

13.
刘阳 《军事记者》2006,(11):16-17
只要翻开报纸,我们就会发现多数通讯的标题比消息的标题灵活、丰富、形象、生动。有的是一句歌词,如:《该出手时就出手》、《叫我如何不想他》;有的是一句名言,如:《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十年磨一剑》:有的是一句大白话,如:《就是要有这样一股劲》、《有话好好说》;有的是一句引语,如《“人到难处,要拉一把”》、《“解放军好”》;有的是一个问句,如:《为什么会把“令箭”当“鸡毛”?》、《“走麦城”的教训在哪里?》等等。这些标题看起来五花八门甚至有点随心所欲,事实上却形象生动、哲理丰富、意味无穷。细细品味你还会发现,凡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标题大都具有这样两个特征:一是“活”、二是“实”。相反,凡是引不起读者兴趣的标题,要么是漫无边际、不知所云,要么是直白得像一杯白开水,索然无味。一个好的通讯标题,是“活”与“实”的有机结合,二者缺一不可。活是相对的,是新闻标题的一种表现形式;实是具体的,是新闻本质的要求。毛泽东同志说过,标题要有内容,“活”而无物,标题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实”而不活,就引不起读者的兴趣。因此在制作通讯的标题时,在实的基础上应尽量把标题做活一点。有的同志说你又要“活”又要“实”,哪那么容易?正因为不易,这才是我们新闻工作者必须追求的境界。怎样才能把通讯的标题做得又“实”又“活”?认真研究分析一些优秀通讯的标题,我想大致应该把握好以下几个规律:一是抓住根本,贴近读者。这是把通讯的标题做活做实的基本要求。有关心理咨询的稿件很多,但让人看了眼睛一亮的是《给你一个好心情》这一标题。此稿刊出后,无论编辑记者还是广大读者无不为这篇文章的标题叫好。为什么?因为作者抓住了新闻事实的本质。正如作者所说,心理咨询的根本目的是给人一个好心情,心情好了一切都好。而以往的报道往往把焦点放在工作上,而没有将立足点放在人即官兵身上,落脚点不同,收到的效果就不同。作者正是抓住了新闻事实的根本,尽管炒的是别人吃过的剩饭,却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贴近了读者自然也就打动了读者。“千斤难买好心情,谁都希望有个好心情。”《给你了一个好心情》看似轻松直白,却宛如平常一首歌,一下子唱到了官兵的心坎上,既鲜活又贴近实际,这难道不是活与实的最好体现吗?  相似文献   

14.
纵观现在报纸、杂志、网络各媒体上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摄影报道,不难发现其中有相当数量属于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没有标题、仅配简单的说明;另外一种是说明文字公式化、生硬干巴。这种现象是影响摄影报道质量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同时造成摄影报道“结构性”紧缺以及陷入“泡沫图片”的恶性循环,给新闻摄影的发展和摄影记者的成长都带来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田悦 《新闻前哨》2005,(9):93-93
厚报时代,随着读者对图片信息需求的增大,报纸运用新闻图片的方式也在发生改变。除了把有分量的新闻图片放在一版显要位置吸引读者眼球外,加大了以新闻摄影专题为内容的摄影专版的力度和深度。过去,很多报纸都设了摄影专版,但这类专版新闻性普遍不强,有的片面追求图片的视觉冲击力,有的追求图片的数量,而没有重视其内容是否具有新闻性和信息量,有的甚至以副刊形式出现于版面。在读图时代,新闻摄影专版的重新定位已引起业界的思考。湖北日报摄影部对摄影画刊的探索,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湖北日报》3月7日头版刊登的《带“铁交椅”开溜,不行!》一稿,是一篇好报道。这篇报道仅用420多字,就把沙市市委、市政府打破企业“铁交椅”的决心和行动交待得清清楚楚。标题引人入胜。主题是“带‘铁交椅’开溜,不行!”副题为“沙市市委市政府将已平调的亏损厂长段子林调回原厂就地免职”。这个标题不仅把新闻事实简要地告诉读者,使人受到震撼;同时起到了评论的作用,编采者由新闻事实引发出来的鲜明观点跃然纸上;使人过目不忘。时效性强,信息量大。这条消息是以电讯形式发的“昨日新闻”。及时选发此稿,可见编采者之匠  相似文献   

17.
据《陕西日报》8月29日报道,陕西省4位市委书记不约而同要求,五种 新闻不报道。这就是:“我们正干的事不报道,正想的事不报道,会上研讨的。面上汇报的,干扰中心的新闻不报道。”为什么不报道呢?榆林市委书记马铁山说:“地方领导的天职是为人民干事,所以我们做事,不是新闻。如果我们不干事,那才是新闻。”这几句话,道出了什么是新闻,什么不是新闻,值得搞新闻宣传的同志们深思。他还进一步解释说:“正想的事没有事实,干的事没有结果,事干成了是好是坏让人民评说。人民说好就报道,人民说坏就批评,就追查,这样的新闻受…  相似文献   

18.
去年“八一”前夕,驻吉林某部传来喜讯,战士詹恒亮的新闻摄影作品《载誉归来》和《闹春》参加《江城日报》举办的“华丹杯”新闻摄影大赛双双获奖。同时,该报“新闻桥”专栏还以1/2的版面剖析了《载誉归来》的新闻价值与美学价值。一名普通战士何以取得如此成绩?当笔者问及詹恒亮时,他不无感慨地说:是书籍铺平我的成才路。几年来,他共在中央电视台发稿50多条,还在各类刊物、报纸发表图片近百幅,并多次获奖。詹恒亮当兵后被分配到政治处当公务员,并负责管理图书室。因喜欢读书,1993年,单位购置了一套录像设备,当要选拔一名录像…  相似文献   

19.
挑选好照片的原则:“你要让我吃惊” 曾:中国报纸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有摄影记者,少有图片编辑。近几年情况有所改变,一些重视摄影报道的报纸开始高薪聘请图片编辑,还有些新兴的报刊聘请专职的图片编辑,使用摄影自由撰稿人。中国新闻摄影界目前也十分关注图片编辑的工作方式。《解放报》的图片编辑是怎样工作的?一张照片从选择到最终印刷,大致流程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20.
《新疆日报》1985年举办的《美好的瞬间》和今年正在举办的《“七五”第一春新闻摄影大奖赛》,对增强报纸的宣传效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引起各族读者的关注。今年初,在总结《美好的瞬间》摄影比赛的会上,新华社新疆分社的一位摄影行家说:“在报纸上采用新闻摄影比赛形式和不惜篇幅的版面处理,恢复了图片新闻在报纸上的新闻地位,发挥了图片在报纸上应有的独立新闻作用,激励了摄影界的创作热情。”他的话对报纸编辑既是鼓励,也是鞭策。扪心自问:图片新闻在报纸编辑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究竟怎样?从我及周围同志来说,和那位摄影行家的认识相差甚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