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摄影已不是专职摄影记者的专利,文字记者与编辑也纷纷拿起相机、手机,一人身兼数职,自己拍摄图片,方便快速。面对变革,摄影记者需要转变观念,拍出让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受众喜欢的图片呢。新闻摄影的当务之急现在新闻摄影的当务之急,是必须适应和满足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发展和社会大步前进的需要。在全媒体时代下,对摄影记者的要求越来越高,摄影记者应该具有综合性的专业知  相似文献   

2.
目前,世界上一些著名的照相机和感光材料厂家在各重大国际体育比赛中,都愿意花费重金作为赞助费,以取得在这类重大国际比赛中为摄影记者服务的“权利”。其目的除了可以借机取得一个官方指定相机、胶卷的名誉,以扬名四海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意图,即希望自己的产品能够经受考验。事实上,不论何种相机或感光材料,只要能够在各国专业摄影记者使用后受到赞赏,质量必定是过硬的。因为,专业摄影记者使用这些器材时,一定要求它具有十分优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例如在历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两大日本相机厂——尼康厂和佳能厂,都要为各国参加报道的摄影记者提供最新颖的专业型相机和长短焦距各不相同的镜头数十种。这两个相机制造厂所生产的大部分高级镜头,都是为专业摄影记者和摄影工作者所设计,制造的。相机厂所以愿意如此慷慨解囊为摄影记者提供方便,也是为了从中获取大量的信息反馈。那么,在新闻摄影中,各种镜头的功能是什么呢?先说35毫米以下21毫米以上的广角和超广角镜头。这类镜头在专业摄影记者中用来拍摄动态新闻特别是事件性新闻的较多,因为它具有视角广的优点,可使记者在比较拥挤和狭窄的场合内拍摄到较多的人或  相似文献   

3.
点评人寄语:嘉兴不大,也很温和,就像这温情细腻的江南。这里没有了撕心裂肺,有的只是默默无语……什么是生活?看了这些照片,我似乎感悟到了一些;什么又是摄影?摄影就是记录,记录我们身边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生活和百姓,通过他们,讲述变革时代中人的故事,这才是新闻摄影的根本所在,也是摄影记者的责任。我觉得,新闻摄影就是要关注人,关注老百姓,因为他们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摄影作品就是要讲述富有人情味的故事,只有在情感上真正和老百姓融为一体,通过镜头讲述的故事才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摄影记者只有在拍摄时有足够的情感投入,才能把照片的  相似文献   

4.
曾朗 《新闻界》2000,(4):43-44
我国著名的老一辈摄影家石少华在《新闻摄影与摄影记者工作》中指出 :“作为一个摄影记者 ,他最主要的本领 ,仍旧是应该学会掌握生活规律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 ,不干涉对象 ,真实、迅速、生动地拍摄出照片来。”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抓拍。抓拍是摄影记者在新闻事件正在发生的现场 ,用不干涉对象法 ,在对象自主的自由的活动中 ,选择抓取镜头的一种拍摄方法。它是新闻摄影最基本的方法 ,是摄影记者采访的一项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也是最难驾驭的基本功 ,要求摄影记者具有在瞬间内看到、想到、抓到的特殊本领 ,必须具备三快 :眼快、心快、手快。《…  相似文献   

5.
周益民 《记者摇篮》2009,(7):128-128
伴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应运而生的数码相机开拓了数字影像丰富的世界。数码相机的诞生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摄影工艺及操作流程,它不仅影响并改变着新闻摄影的观念、方法及图片质量,而且使摄影记者的创作观念和拍摄方法得到更新。数码相机的产生给新闻摄影记者插上了腾飞的双翼,为新闻摄影的更快、更新、更活地表现新闻事件创造了无限的优越性,同时也对新闻摄影的作有和地位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胡凯 《传媒观察》2014,(6):60-61
正与文字记者不同,新闻摄影记者在拍摄新闻摄影作品的实践中,往往更多会考虑如何通过新闻图片来传递信息。有些摄影记者认为新闻摄影主要是靠"个人感觉",不用遵循什么"清规戒律"。实则不然,新闻摄影也有自己的内在规律,拍摄新闻作品也要掌握方法和技巧,如果仅凭"个人感觉"则会事倍功半,影响新闻摄影作品的效果。一、创新表现手法,新闻摄影也可以"艺术表达"  相似文献   

7.
两会是国内外媒体关注的焦点.怎样拍好两会新闻图片,是每一位新闻摄影记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摄影器材选择摄影器材选择应以轻便实用为原则.以镜头选择为例,必须考虑广角端能否满足大场景拍摄,远摄端能否满足特写拍摄.一般来讲,"一镜走天下"的镜头(如28-300mm)是最基本要求.另据我的拍摄经验,最好带上鱼眼镜头,专门用于拍摄主会场场景.  相似文献   

8.
80年代中期,有人曾作过统计,全国有新闻摄影爱好者44万人,这比报刊社的专业摄影队伍要庞大得多。这些摄影通讯员长期在基层各行各业生活,对当地的历史和现状、人情和风物等都较为熟悉,因而有自己的优势,往往能及时拍摄到一些珍贵的镜头。但是,他们大都没有接受过专门训练,功底较差,也不如专业摄影记者那样有报刊编辑部提供报道计划和线索的有  相似文献   

9.
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广大摄影记者深入基层,把镜头对准基层群众.拍摄出了大量生动鲜活的新闻作品,受到广泛好评。但目前来看,仍有一些现象值得我们关注,迫切需要摄影同仁深入“走转改”,进一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保证新闻摄影的真实准确、增强新闻摄影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0.
阐明了新闻摄影中"人情味"的定位和作用,并从三个方面,即摄影记者必须做一个有"人情味"的人、摄影记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和强化图片编辑工作等方面,阐述摄影记者拍出富有人情味新闻照片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1.
新闻摄影记者相对于新闻记录者来说,存在感非常低,但是在新闻的传播中又离不开新闻摄影记者。新闻摄影记者在新闻的传播中起着通过镜头传播新闻的事实。但是新闻摄影在新时代的到来,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从新媒体语境下新闻摄影传播问题及对策进行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种新式镜头——可变焦距镜头。摄影者使用这种镜头,可在一定范围内随意变换镜头的焦距,最迅速地改变影象的大小和取舍画面,以适应不同的拍摄需要。这种镜头时于新闻摄影提供了很多方便,在国外深受摄影记者欢迎。本文介绍的是可变焦距镜头的又一新发展,即增添了微距装置。这样,镜头的对焦范围又大大扩展,从无限远一直到近距离都可以容纳在内。  相似文献   

13.
肩负反映现实、记录历史重任的新闻摄影,走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新闻摄影要担负起形象地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重任,新闻摄影记者,必须努力赶上时代步伐,具体说,必须有政治意识、中心意识和精品意识才行。 一 新闻摄影作为党的宣传手段和新闻舆论工具,是依托形象化来反映政治的。江泽民总书记要求新闻工作者要讲政治,这是新时期党的新闻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对新闻工作者高标准的政治要求。摄影记者讲政治,就是要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把政治渗透到不断探索新闻摄影规律和不断改变思维模式之中,才能够从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中去发现新闻,拍摄具有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新闻照片。 摄影记者讲政治,要有政治洞察力,有了这种洞察力,在采访中才能鉴别出哪些题材应重点拍,哪些题材应快拍。摄影记者讲政治,就是要把自己培养成政治敏感性强的人,不做那种人云亦云的摄影记者,而要把当前的政治与我们形象报道的内容结合起来的摄影记者。要满腔热情地把镜头对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只有摄影记者有较高的政治素质,用政治家的头脑去思考,用政治家的眼光去观察,才能准确地把握全党全国工作的大方向,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拍摄出具有新闻价值的照片。  相似文献   

14.
<正>不同的摄影角度形成的视觉画面是千差万别的,产生的摄影作品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新闻摄影记者角度的选择对新闻摄影采访有很大的作用,摄影记者也非常重视新闻摄影角度的选择。新闻摄影角度的选择能够突出强调对新闻事件的报道,也能弱化对新闻的表现效果。角度的变化不仅产生不同的画面造型,还能对读者形成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所以说角度的运用不只是画面语言的组成部分,更是新闻图片拍摄能否成功的决定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摄影记者的焦点定在哪里?本来不是问题。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和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观念、追求和价值取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给新闻摄影带来了挑战。因此,在记者节重提摄影记者的焦点定位有着特殊的意义。到新闻现场去新闻摄影,是通过图像的形式,对所发生的新闻事件作如实的现场报道。新闻照片的好与差直接反映出摄影记者对新闻现场和拍摄对象熟悉把握的程度。比如众多记者采访同一个新闻现场,拍摄的新闻照片是不一样的。有的拍到高潮的瞬间,有的没有拍到;有的拍的现场气氛浓郁,有的一般,这反映出摄影记者对新闻现场和拍摄对象了…  相似文献   

16.
瞬间的难度     
做一个摄影记者难不难? 初学摄影时,我打心眼里觉得:一点都不难。拿起相机“咔嚓”一下,比一字一字地写、一笔一笔地画来的快多了。当时处在文革初期的混乱年代,所能看到的“新闻照片”几乎都是充斥报刊版面的“剧照”,摆布导演几乎成了唯一的拍摄方式。当我掌握了一定的光影技巧后,对这种“新闻照片”真是不屑一顾,摄影记者可能不容易当上,但他们的活儿一定是容易干的。 如今,我在中国日报干了14年摄影记者,恰好以前在学校、插队、做工、当兵的业余摄影时间也是14年。手中的相机,从跟别人借用,到用8元钱买的“华山”牌简易相机;从百余元的“海鸥”双镜头反光相机,到上万元的进口相机,虽然拍摄的对象由轻松变得沉重,从到此一游成为毕生追求,但拍出的照片,总觉得还对不住昂贵的器材。拍照片是容易的,拍出好照片,有时真让我难得无能为力。 于专业摄影时间一长,40多岁就觉得心已经老了,拍片子  相似文献   

17.
调查研究是新闻摄影采访的根本途径,也是摄影记者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抓拍则是摄影记者的主要拍摄手法,也是许多成功的新闻摄影作品得以产生的必要手段。 现在有这样一些论调:既然在新闻摄影中提倡抓拍,那还有必要搞调查研究吗?新闻市场竞争这么激烈,照片出手要快,哪有功夫去  相似文献   

18.
新闻人物现场肖像摄影的定义 新闻人物现场肖像是指摄影记者在新闻现场对人物和事件进行符合现场真实存在的推断、理解,使用现场光或现有光,一般在不干涉被摄对象的条件下,表现新闻人物的内心精神面貌、气质的新闻摄影样式。新闻人物现场肖像不同于一般题材的新闻摄影,也有别于人像摄影和人物摄影,拍摄难度大。  相似文献   

19.
渲染夸张,这个词对新闻摄影来说似乎毫无缘份,也许有些摄影记者一听就摇头否定。新闻摄影是形象的新闻报道,它拍摄的对象必须是真人真事真场景,不能弄虚作假,不能无中生有,对报道的事实,一是一,二是二,不允许有任何夸大,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若作为一种摄影表现手法,用以突出新闻形象也是不可缺少的。新闻摄影的纪实性,不等于客观事物的翻版。我们有些新闻照片,所以使人感到呆板枯燥,平淡如水,无味可品,就是因为他们忽视了新闻摄影的形象性和形象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20.
<正>"世间万物皆有其决定性瞬间,创作一幅杰作就是要意识到并抓住这一瞬间。"但凡国内的摄影记者或纪实摄影之人士,在谈论图片拍摄时,无一不是以布勒松的这个决定性瞬间理论唯马首是瞻。那么,什么是决定性瞬间?决定性瞬间的本质是什么?如何才能拍出新闻好图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