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来自舆论监督。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舆论监督主要是指新闻媒体运用舆论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又提出加强舆论监督,把舆论监督提到一个新高度。由此看来,新闻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的重要性,新闻工作必须和党的中心工作保持高度一致,做好正确舆论导向,使广大读者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其中舆论监督也是我党赋予新闻工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赵黎 《新闻知识》2012,(3):90-91
舆论监督是一种广泛的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它是公众运用舆论手段对社会实行的监督。在舆论监督中,新闻舆论监督是最主要、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方式。新闻媒体作为一种舆论手段,是社会的利器,它能够捍卫真理和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初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正确导向,有效引导社会舆论,巩固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任务。新闻媒体肩负着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神圣职责,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理所当然地成为新闻媒体不懈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舆论监督,是指公众运用舆论手段所实行的社会监督。从实施监督的主体看,一种是新闻媒体代表公众舆论所实行的监督;另一种是公众直接借助新闻媒体所实行的监督。  相似文献   

5.
吕常亮 《新闻世界》2012,(8):226-227
本文从一则实例入手,分析了当前新闻舆论对司法工作监督的现状、存在问题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指出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应该是和谐统一的。新闻媒体应正确行使舆论监督权,在维护正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司法审判机关应调整心态、摆正位置、欢迎和配合正当的舆论监督。这种监督越多、越广,力度越强,才越能使老百姓得到公正的判决。  相似文献   

6.
对提高舆论监督质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年 ,“舆论监督”作为党和政府推动和改进工作的重要措施 ,已越来越发挥出它的重要作用。新闻媒体在正确有效地实行舆论监督的同时 ,如何搞好自我监督 ,正确处理好舆论监督和监督舆论的辩证关系 ,对新闻媒体和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都是至关重要的。一、“舆论监督”也需要监督舆论监督是公众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表达具有社会普遍性的意见 ,从而实现对国家、政党、社会团体、公职人员的决策、行为以及社会上一切有悖于法律和道德规范的行为的制约。舆论监督有其幅射面宽、影响力大、干预性强等自身优势 ,它所发挥的作用 ,是司法监…  相似文献   

7.
“舆论监督是一个过程:首先是新闻媒体把被监督对象的情况传递给作为监督者的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从而对被监督对象的所作所为进行判断与评价,形成舆论,再通过新闻媒体传播出来,形成舆论压力,达到监督目的。”在实践操作中,舆论监督往往被看作是媒体监督,即民众通过新闻媒体进行的监督。  相似文献   

8.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如果监督报道播发后达到了引起重视、解决问题、一次为诫的目的,哪么这个监督报道也就基本完成了它的使命。可以说是一个成功监督报道。但是,在新闻实践中,往往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正确的新闻监督往往不能产生效果,揭示的问题不能得到应有的解决,舆论监督只能停滞在舆论上面,而不能发挥后者监督的作用。笔者在一些电视媒体尤其是地方电视台就常遇到这样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党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舆论引导作用,舆论监督应是题中之义。加强舆论监督,地市党报任重道远。新闻媒体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舆论,较为重大的批评、揭露、监督、调查首先不能脱离党的正确领导。  相似文献   

10.
白明洋 《新闻窗》2006,(3):67-67
做好新时期的新闻舆论工作需要我们加强对各种新闻媒体的宏观管理,全面、及时、准确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积极引导社会热点,做好重大典型宣传,正确开展舆论监督,为社会经济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11.
邱祥启  王文 《新闻前哨》2004,(12):63-64
舆论监督特别是通过批评报道进行的舆沦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一个重要功能。然而近年来,在许多新闻媒体不断加强舆论监督的同时,一股反舆论监督的力量也在成长,削弱了舆论监督的影响力和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2.
舆论监督是舆论发挥作用的形式和途径,是公众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反映舆论,影响有关的权力组织和个人行为的一种社会现象。新闻舆论监督具有监督面广,影响面大,作用力强的特点,把握不好,就会产生较大的社会波动和不良的社会影响。如何搞好新闻舆论监督呢?笔者认为,应把握好四个特性。导向的正确性新闻舆论监督必须坚持正确的导向。任何一种制度下的新闻媒体和新闻舆论都存在导向问题,超阶级、超现实的  相似文献   

13.
林芳 《记者摇篮》2008,(3):24-25
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大有可为。能否正确有效地进行舆论监督,是检验媒体舆论引导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标志。舆论监督具有公开性强、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新闻舆论监督具有以下几方面作用:一、弘扬正气,增强社会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4.
在今年春节前召开的中央宣传工作会议上,中央领导同志讲了这样几句话: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把正面宣传为主和加强舆论监督统一起来。这“三个统一起来”,进一步表明了党中央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也是对新闻媒体搞好舆论宣传和舆论监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在信息传播飞速发展的今天,舆论宣传工作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党报党刊如何有效把握并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巩固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任务,是落实"三贴近"原则的迫切要求,是新闻媒体科学发展的现实需要。加强舆论监督引领舆论正确导向2002年,《南阳日报》开通新闻热  相似文献   

16.
正确的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重要功能之一,也是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舆论是社会生活的晴雨表和监察器。被舆论贬斥的对象怕舆论监督,恨舆论行为人。因此,近年来新闻官司呈迅速增加趋势。新闻媒体在应付新闻官司之余,产生了“厌讼心理”,导致舆论监督的异化。 一、栽刺难,栽花亦难,新闻官司迭起 近年来,新闻官司不断增加。新闻媒体的头头脑脑们作为“法人代表”,每每受到舆论监督行为人的牵连。在应付迭起的新闻官司中,许多人感慨:栽刺难,栽花亦难。 新闻官司不断增加的原因在于: 1、群众的法律意识增强,运用法律对滥用舆论监督权者进行监督。在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下,少数新闻从业人员经不起金钱和享乐的诱惑,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公民或法人对滥用舆论监督权的行为提请诉讼,可以纠正滥用舆论监督权的行为,督促新闻从业人员正确行使舆论监督权,因此,对这样的新闻官司,新闻媒体不必讳疾忌医。 2、被批评者强词夺理,想通过打官司挽回面子。舆论监督的主要手段是写作发表批评报道。尽管传媒批评的人和事“完全属实”,可少数单位、部门和个人,仍会百般抵赖,狡辩,甚至利用职权刁难、报复传媒和编辑、记者。以“打官司”为要挟,往往是被批评者强词夺理,企图挽回面子的主要选择。  相似文献   

17.
舆论监督 是职责也是义务 我们党历来重视新闻舆论监督,改革开放以来,舆论监督被提升到非常重要的位置,发挥了突出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党政监督、法律监督、民主和民主党派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五大监督”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监督体系,舆论监督是这个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舆论监督为新闻媒体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所以监视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8.
“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我们党的新闻宣传工作一贯坚持的正确方针。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并非不要舆论监督,而是要在正面宣传为主的前提下加强舆论监督。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二者的宣传角度和形式不同,而所要达到的“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目的是相同的、一致的。什么是正确的舆论?从正面宣传模范人物的英雄事迹,宣传先进单位的典型经验,激励、鼓舞人民群众为两个文明建设努力奋斗是正确的舆论;同样,  相似文献   

19.
《新闻天地》2003,(6):56-56
据新华社成都5月29日电中共内江市委近日发出《关于加强我市新闻舆论监督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将舆论新闻监督作为及时解决纠正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落实执政为民,规范政府行为的重大举措。意见要求除涉及国家安全和保密外,任何机关、单位和团体的公务活动都必须接受舆论监督,不得阻挠或拒绝记者进行正当采访。各级领导要把舆论监督看作是对照检查工作的一面镜子,带头支持新闻单位进行正确的舆论监督。不得以任何形式干预舆论监督的正常工作。意见同时要求市级主要新闻媒体都要开辟专栏,定期刊播批评性稿  相似文献   

20.
新闻舆论监督的导向,是指新闻媒体在实施新闻舆论监督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引导社会舆论的某种方向。江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就是要造成有利于进一步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舆论;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的舆论;有利于鼓舞和鼓励人们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社会进步而艰苦创业、开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