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热点,往往是各种矛盾的汇聚、交叉点,也常常是为党和政府所关注、为人民群众所关心的集合点。那么如何把握好热点问题报道的“度”呢? 笔者认为,关键是找准党和政府关注、主管部门支持、群众关心的结合点,奉行“多帮忙、别添乱”的原则。具体地讲,就是把握六个“度”。 一、区分热度,把握多数群众的利益和呼声。热度,体现社会各界,尤其是群众对某一事件的关注程度,热点问题抓得准,既可以赢得受众思想感情的共鸣,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同时也能促进问题的解决。这里,关键是对“热度”的界定。笔者认为,热点应是涉及多数群众或单位利益产生的矛盾点。而  相似文献   

2.
在热点上做文章所谓热点问题,就是指一段时期,领导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对这类热点问题进行成功的报道,就能使我们的新闻媒体既起到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又真正起到“团结稳定鼓劲”的作用。如何才能对热点新闻进行成功的报道呢?第一,必须正确认识热点,准确把握热点,围绕“热点”做文章。若要认识和把握“热点”,做好“热点”问题文章,首先要以正确引导舆论为原则。“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我们社会主义新闻媒体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对“热点”问题的报道必须在这一基本原则的指导下,把正…  相似文献   

3.
社会热点问题,成为当今新闻媒介不可回避的报道题材。然而,新闻媒介对社会热点的报道,总是有着“又想吃又怕辣”的感受,稍有不慎,就像捅了马蜂窝般被蛰得鼻青脸肿,个别人甚至从此与新闻无缘。 有鉴于此,人们谈及社会热点报道时用了一个定向式的词语:“热点引导”。“引导”,自然是向健康发展的方向引导,向有利于解决问题的方向引导,向领导和群众都能接受的方向引导……热点引导既要考虑到领导,又要考虑到群众;既要着眼宏观,又要审视微观;既要有“热处理”的声势,又要有“冷处理”的头脑;既要达  相似文献   

4.
新论点击     
“三贴近”与舆论监督戴松指出,做好舆论监督工作必须坚持“三贴近”。从内容上看,要把“三贴近”作为选题的原则和依据,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深入到火热的社会生活中去,把握社会主流,解决具体矛盾,同时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盼,体现群众意愿,满足群众需求,把握群众脉搏。具体来讲就是选择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而这些问题又具有一定普遍性,是政府应当解决,急于解决和能够解决的。对于那些生活中不具有普遍意义的个别现象,以及超越现实,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则不应成为舆论监督的选题。从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5.
战役性报道在新闻宣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以高视点、全方位、多侧面反映社会现实的优势,以关注热点、触及焦点、诠释难点、剖析问题、引导舆论的丰富内涵,备受读者欢迎。 搞好战役性报道,首先要选准报道的题目,题目选得准不准,直接关系到战役性报道的成败。如何选准战役性报道的切入点,我们的体会是,必须坚持“四个围绕”、“一个导向”。“四个围绕”即选战役性报道切入点必须紧紧围绕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工作部署,必须紧紧围绕当地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紧紧围绕政治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必须紧紧围绕人…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丹阳市有线电视台建台以来,注重对社会热点的报道和引导工作,自1991年开辟“热点引导”专题至今,已先后推出“创卫聚焦”、“下岗专访”等热点专题70余档,120余集。在热点题材把握上,无论是对民情民意的反映,还是对重大问题的报道.都以积极向上为主,从服从大局出发,把好“热点”引导关,因而,对维护当地社会稳定,帮助群众准确理解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的几点认识黄种生贯彻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与新闻界关系非常密切。这里,我就如何搞好热点引导与舆论监督谈谈自己的看法。热点引导与舆论监督是党报性质所决定的,是人民群众所欢迎的...  相似文献   

8.
社会热点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涉及某一区域或某一群体的社会利益,一直是新闻媒体关注的热点.社会热点报道得成功与否,关键在于编辑记者对社会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的理解程度如何.因此,正确对待热点问题,把握热点引导艺术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社会热点问题历来为舆论界所重视,也是新闻评论的重点对象之一。如何在社会热点问题的评说上坚持正面宣传,把握舆论导向?依据近年来的经验教训,笔者认为:务必在舆论导向的“把握”上多下功夫。一是把握时机。既然是对社会热点的评说,就不可能等到退热之后再放“马后炮”,其职能作用决定了这  相似文献   

10.
服务大局心贴群众———兼析《让欢笑重回“大姐”家》系列报道王郁一张报纸,若不关注“热点”问题,不重视“热点”问题的引导、报道,势必陷于平庸、了无特色。然而,并非所有的社会“热点”都能成为新闻。“热点”问题的选择、分寸的掌握,都是需要认真对待的,否则,...  相似文献   

11.
新闻文摘     
引导舆论要力求做到“三得” 在引导舆论上,新闻媒介要力求做到“三得”:一是引导舆论要“得力”,就是要突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地、有说服力地回答群众关心的问题,涉及到原则性问题,要旗帜鲜明,在引导舆论上积极、主动、有力,成为党和人民手中得力的舆论工具。二是要“得当”,就是引导舆论要掌握火候,把握时机,讲究分寸。如果舆论把握不当,失度乃至失控,就会引发一些社会矛盾或加剧社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对热点问题既要敢于触及,又要善于疏导,不去人为地“炒热”。要讲究宣传策略,有的该点到为止,不必追求“轰动效应”。有的该含而不露,不必和盘托出。有的该下毛毛雨,不必倾盆大雨。三是要“得法”,就是要改进宣传报道方式,提高引导舆论的艺术,正确把握报道规模、报道数量和报道频率,增强报道的吸引力与可读性,使报道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2.
“热点”是指人民群众特别关心,党和政府十分关注,具有重大社会内容,社会影响比较广泛的焦点和敏感话题。热点新闻就是媒体集中一定力量,对某一个社会热点问题持续进行的具有相当力度、深度、广度的写作报道。  相似文献   

13.
所谓“热点”,即一定的时间中,大多数群众特别关注的社会现象、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笔者认为,根据“热点”所源于的领域不同,大致把“热点”分为政治热点、经济热点、文化热点、社会热点等几大类。这样有利于使“热点”问题细致化,也可使记者在对“热点”的把握上有充分依据或提供方便。 “热点”的宣传报道是新闻媒介较难把握的问题,报道好“热点”问题,也是一个称职的新闻记者应该追求的较高境界,更是一个新闻部门领导应有  相似文献   

14.
浅谈记者的新闻敏感与热点报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峰 《新闻传播》2009,(9):123-123
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所具备的一种发现新闻事实及其价值,判断最佳表现形式、报道时机和预测报道效果的能力,是衡量新闻工作者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而“热点”问题.是指公众普遍关注的、社会舆论强烈的涉及到多数人切身利益的问题。搞好“热点”问题的新闻报道与新闻敏感的培养是分不开的。“热点”是社会生活发展进程中的必然现象,它往往比较集中地体现一个地区、一个时期、一个问题上的政治得失.人民群众的要点.反应社会生活某一个方面矛盾的焦点。由于“热点”具有上述特征,它在各种新闻媒体中占有一席重要的位置也是势所必然的.  相似文献   

15.
热点问题报道,作为一种特殊的新闻产品备受关注。对热点问题,引导的好,能够理顺群众情绪,解决问题,促进工作,服务大局。反之,就会激化矛盾,对社会大局造成危害。在热点引导中,笔者认为,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加强新闻创新、提高舆论引导水平是新形势下对党报的新要求。这一要求体现在:一是必须正确把握宣传定位,使党报真正成为思想解放的先行者、改革开放的助推器、舆论民情的侦察兵、社会稳定的减压阀和领导决策的智囊团。二是改进报道方式,贯彻“三贴近”原则,激活舆论宣传内容,真正起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作用。党报的新闻报道能不能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能不能在社会上产生影响力,能不能取得理想的社会效果,首先取决于新闻所报道的内容能不能拨动老百姓的心弦,是不是人民群众想听的。这就需要把贯彻“三个代  相似文献   

17.
敢于触及经济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设法进行及时有效的引导。增强舆论引导的有效性 作为党的耳目喉舌,党报不仅要体现在对党和政府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准确把握和阐释上,而且更要体现在对国计民生、社会热点及人民群众关注焦点问题的有力引导上。过去,我们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往往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从而放弃了引导舆论的主动权,忽视了引导舆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提高热点新闻引导水平的探索新华日报编委会新闻热点是社会的客观存在,党报舆论宣传应当予以正视,重在正确引导。党报对热点报道的关注,首先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去把握,即所报道的内容必须服从、服务于全党工作的大局。党报引导热点的报道不能一味追求“轰动效应”,...  相似文献   

19.
《扬子晚报》的“扬子时评”版是该报最有特色的部分。“扬子时评”刊登的新闻评论能够站在百姓的立场,关注社会热点,褒贬现实,满足社会和公众的需求。本文分析了《扬子晚报》如何从平民角度出发,发挥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职能,及政府与群众之间的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20.
热点问题报道,作为一种特殊的新闻产品备受关注。对热点问题,引导的好,能够理顺群众情绪,解决问题,促进工作,服务大局,反之,就会激化矛盾,对社会大局造成危害,在热点引导中,笔者认为,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