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现行《高中语文实验课本》全文收入了赵树理的小说《小二黑结婚》。这篇小说写于1943年,距今已有50多年了。半个世纪后的今天来看三仙姑,还真教人有些哭笑不得。那么如何认识、评价小说中的三仙姑这一个性化的人物呢?这在教学中恐怕是一个难以绕开的话题。这不仅是因为三仙姑这个人物在小说中所占有的“份额”很大,人物形象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正>赵树理的名著《小二黑结婚》被选入高中语文选修课本,小说塑造的两个人物形象"二诸葛"和"三仙姑",给人深刻的印象。作为解放区作家的赵树理从当时宣传政策的需要,极尽己能,以戏谑的笔调对这两位"神仙"进行了生动的描绘,艺术效果突出,教育意义明显。  相似文献   

3.
姜培 《考试周刊》2011,(64):22-23
赵树理的小说洋溢着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从题材、风情习俗、人物形象等方面里里外外都透着“土气”。本文以《小二黑结婚》为例,淡淡赵树理小说的“土气”。  相似文献   

4.
赵树理笔下“三仙姑”形象新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通过女性理论所提供的性别视角和重读策略分析“三仙姑”,指出她不被人理解的行为中的合理性一面,主张对其给予理解和同情,并探讨赵树理对“三仙姑”嘲讽、批判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解放后的赵树理依然坚守“问题小说”的创作理念,关注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这种不合时宜的问题意识自然被“大时代”冷落与抛弃,并使赵树理成为“大时代”的旁观者,也使其创作心态失衡,不时流露出偏激、消极甚至虚无的态度。其主要原因在于赵树理总是站在农民的立场衡量政治的正确性与否,千方百计地维护农民利益;此外,解放后的赵树理在叙述策略、叙述视角以及叙述话语等诸多方面始终沉浸于个人的小天地里,其小说在话语形态、人物形象、美学观念等方面自成一格与“大时代”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6.
“山药蛋”派的代表作家赵树理富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作品几乎全都取材于风云激荡的农村现实生活,反映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这一伟大历史变革时期的农村面貌,为我们塑造了一大批具有进步思想和优秀品质的先进农民形象,更难得的是为现代文学贡献了一批个性鲜明、生动逼真、栩栩如生的落后农民形象。二诸葛和三仙姑是赵树理开篇小说《小二黑结婚》中的两个“神仙”,二诸葛“不宜栽种”的忌讳,“阴阳八卦”的神课,“命相不对”的谬论,“恩典恩典”的固执以及三仙姑“米烂了”的忌讳,“‘吃鲜果”的痴想,“老来消”的打…  相似文献   

7.
提出问题并试图解决问题,不仅是赵树理小说创作的出发点,同时也是其小说创作的归宿点,为问题而创作成了赵树理小说内容上的一大显著特点。有强烈“问题”意识的赵树理,他的成功不在于一般意义上“发现”农民和农村,而在于成功地把农民日常琐事糅合到“五四”反封建的思想火种中。赵树理敏锐地关注农民的“国民性”改造,从高处也可以从农民的生活体会中切实地抓住现实问题,反映出农民的精神、心理状态的变化,从而有效地对“国民性”进行批判,启蒙农民,实现农民忠实代言人的职责。  相似文献   

8.
为问题而写作是赵树理小说的一大特点,而清官断案模式乃是其作品结构形式上的鲜明特色。为问题开药方,为农民兄弟著书,是形成赵树理问题小说清官情结的重要原因,从而为读者再现了“明君型”、“法官型”、“钦差型”等多姿多彩的清官形象。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40—70年代的中国主流文学谱系中,赵树理的文学史地位经历了从“赵树理方向”到逐渐边缘化的过程。“农村题材小说”主要指20世纪40—70年代一种以农村阶级斗争、敌对斗争、路线之争为题材,具有主流政治色彩的小说样式。作为被批判的典型作品,赵树理最后一部小说《卖烟叶》是主流农村题材小说的“元小说”和“反叙述”,小说中源于民间的“说故事”叙述模式和写实精神也意味着赵树理对主流农村题材小说形式与内容的潜在颠覆,这构成赵树理被主流文学边缘化的重要内因。因此,赵树理作为新文学主流乡村书写由“乡土小说”向“农村题材小说”转型的重要作家,其写实主义的“民间”色彩蕴含着竹内好所言的“新颖”性,从而沟通并超越了“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  相似文献   

10.
二诸葛和三仙姑是赵树理小说《小二黑结婚》中描写的一对活神仙。他们有相似之处,更有不同之点。算命占卦,装神弄鬼是他们封建迷信的共同特征,但他们的目的并不相同。二诸葛占卜问卦,掐算生辰八字是想求得一家人事事如意,风平浪静。他对神灵是笃信不疑,“抬脚动手都要论一论(生辰八字)阴阳八卦,看一看黄道黑道。”小二黑被金旺兄弟抓住后他的神课也就充分表明  相似文献   

11.
臧燕 《鸡西大学学报》2010,10(6):103-104
赵树理的作品一直以来被作为忠实的实践了毛泽东的《讲话》而被广为传颂。赵树理立意"文摊"要作"为农民实利"的"文学农民观"不仅在当年的解放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为当代的作家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对新世纪的文学发展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邪不压正》是赵树理在1948年发表的一部关于土改内容的中篇小说。小说以恋爱为线索,通过选取土改中不同的四天时间来反映下河村土改过程的全貌。和同类题材相比较,小说《邪不压正》不仅在主题表现、叙事方式和民俗描写这三方面显示了赵树理独特的文学造诣,同时更彰显了赵树理执着为农民写作的文学理想。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规定了一个国家未来数年的文学艺术秩序、标准和原则,在社会革命体制的调整与重构期,赵树理应运而生。他把农民作为小说真正的主人公,并将其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文学视域里。但我们研读赵树理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后的作品,就会发现其创作实践与《讲话》强调"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与工农兵结合"的内在精神少有契合而多有错位。这种不容忽视的错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赵树理及其作品的命运。  相似文献   

14.
在赵树理的成名作《小二黑结婚》中,以三仙姑形象最为引人瞩目。这一形象集中体现了赵树理的男权主义女性价值观。文章分析了赵树理落后的女性观的种种表现及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5.
《小二黑结婚》主要围绕着农村青年小二黑和小芹的恋爱故事,通过他俩在乡政府支持下,同小二黑父亲二诸葛和小芹母亲三仙姑的封建思想,及混进村政府的恶霸流氓分子金旺、兴旺的斗争所取得的胜利,二诸葛和三仙姑、小二黑和小芹、金旺兄弟代表了三种不同的力量,作者主要是通过这三种代表着不同力量的人物的描写来体现作品深刻的主题。  相似文献   

16.
1952年,中央戏剧学院师生把赵树理的小说《小二黑结婚》改编成同名歌剧上演,受到人们喜爱。50多年后,中国音乐学院和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先后重新排演这部歌剧,依然受到观众欢迎。本文从文化自信、传统经典的现代转化、独特的名片意义、赵树理文学观的现代价值4个方面分析了歌剧《小二黑结婚》经久不衰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7.
“喻深以浅”、“喻难以易”,这是比喻的魅力所在.赵树理小说中的比喻运用别出炉锤,把比喻使用到了极致,为文学的大众化开辟了全新的道路.文章以赵树理的《赵树理文集》1、2、3卷为研究范围,对其小说中的比喻进行研究探讨,以加深对比喻修辞艺术的理解,提高使用比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傅异星 《柳州师专学报》2007,22(1):33-35,53
<锻炼锻炼>是一个充满紧张的复杂文本.它的潜文本意义与其表层的意识形态形成有力的对峙,显示了在新的研究视野下赵树理小说丰富的阐释可能性.然而这种潜文本并不是赵树理有意识的创造而是潜意识的产物.它提示不能根据十七年的文学环境对赵树理做简单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赵树理小说中的老槐树是贫穷农民聚集地的象征,而贫穷农民这样一个复杂群体所呈现出的国民劣根性是令人担忧的。赵树理选取小视角来反映大社会,折射出"思想启蒙"对群众和基层民主改革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赵树理的小说文本从内容到形式都给人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因"熟悉"而使人们喜闻乐见,因"陌生"又使人感到新鲜有趣。正是这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文本本身,使赵树理成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名作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