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幸福的教育人生何以可能:给教师的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幸福的追寻需要社会和教师共同努力。就教师自身而言,追寻幸福的教育人生需要他们克服生存病态,形成追求人生幸福的积极态度;完善自身心性素养,形成属于“我”的幸福尺度;领悟职业使命的真谛,引领学生走向幸福人生;追求“自我实现”,体现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2.
调查显示,目前,一线教师普遍感受不到教师人生的幸福。影响教师人生幸福的因素包括:社会的过当问责,学校的绩效性考核,学生的自主性异化,以及教师的功利化追逐。要想追寻教师人生的幸福,我们必须向外用功,向内探求,并在内修外和的过程中,将优秀的师德、敦厚的师道、踏实的师风呈现出来,最终达成对教师人生幸福的诗意追寻。  相似文献   

3.
陈春霞 《考试周刊》2012,(31):16-17
幸福是人生追寻的永恒主题,教师是学生走向幸福人生的引导者,只有教师"幸福地教",才会有学生"幸福地学"。教师的幸福来源于爱与被爱、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成长和师生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只有主观条件及客观条件达到统一,教师的幸福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4.
幸福是人生追求的永恒主题。教育就是追寻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的过程。教师的幸福就是翻阅作业本时的那缕温柔,教师的幸福就是沟通心灵的那瞬火花,教师的幸福就是挥动粉笔的那道轨迹……做一个教师,就要做乐于奉献的德者,做快乐教育的智者,做信念弥笃的行者,在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中品味幸福人生。做乐于奉献的幸福德者"写在纸上的爱,一个早晨就可  相似文献   

5.
论教师幸福的追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教师幸福的追寻需要社会和教师共同努力。就社会而言:给“圣化”的教师形象“祛魅”,奉持合理的教师角色期望;正视教师的职业倦怠,提供有助于职业成功的机会和条件;优化教师职场环境,保障职业生涯中的正当权益。就教师自身而言:克服职场病态,形成追求人生幸福的积极态度;完善自身心性素养,形成属于“我”的幸福尺度;领悟职业使命的真谛,引领学生走向幸福人生;追求“自我实现”,体现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6.
凌荷仙 《江苏教育》2023,(17):38-41+43+3
教师积极面对工作和生活,享受过程,享受结果,就是幸福教育的模样。班主任应当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持续学习、不断成长,面对问题时深入研究、不断创新,在人生发展的路途中始终坚持、不断追求,追寻幸福的教育,享受教育的幸福。  相似文献   

7.
毕淑敏说过:人生本没有什么意义,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我们要努力赋予它以意义。教师的教育生涯同样如此。无论教师这份职业的取得是偶然还是必然,是主动还是被动,只要我们还在从事它,在把它作为谋生手段的基础上再把它变成事业,寻求价值与理想、寻求快乐与幸福,是人生的必需。因而,我们需要审视自己的社会角色,学会适应周围的教育环境,走教师专业发展之路,努力在工作岗位中追寻属于自己的幸福。  相似文献   

8.
教育的真谛在于增进个人幸福,接受教育是探求生命意义的活动。学习是学生追寻幸福的心路历程,应该成为学生幸福人生的有机组成。教学是为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而创设的活动,考试分数不是也不应成为教师教学唯一的追求。学习是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教学活动作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存在方式,是追寻价值、创造价值、体现一定价值取向的生命活动。“为了幸福而教?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基本价值取向,它不仅符合教师的生命需要、生命本性,也是提升教师幸福指数的迫切需要,还是学校教育价值取向变革的基本趋势。在教学生活中,教师追寻的幸福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包括结果幸福与过程幸福、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利他幸福与利己幸福等不同形态。  相似文献   

10.
教师职业幸福的内涵包括两个要素:一是作为教师的教育梦想;二是这一梦想的实现或接近。教师职业幸福的本质是职业梦想实现的人生。职业幸福对教师具有终极意义,也影响学生成长,关系到社会整体幸福。教师是否幸福,主要受个体因素和现实环境因素所影响。追寻教师职业幸福,首先需要教师拥有教育之梦,即将职业作为事业,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其次需要教师修炼实现梦想的能力,即意味着教师要走专业发展的道路,修炼专业技能与专业伦理,做反思性实践家。  相似文献   

11.
作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教师的职业幸福直接关系着教师的身心健康、教学质量的高低甚至整个教育事业的成败。教育现象学是一种朝向实事本身的方法,它关注生活实事、关注个体独特体验生成的人文精神与气质。在教育现象学视野下,教师要走向生成的、创造性的课堂生活;创建平等的、交往的师生关系;做一个充满生命智慧型教师;做一个反思型实践者。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平凡的工作中获得职业幸福。  相似文献   

12.
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中之重是提升课堂教学能力。为此,在岗前培训、在岗实践、脱产学习、培育教师职业幸福感等几个关键环节上都应围绕这一重点展开。一是,调整岗前培训的内容和形式,以适应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二是,提升高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三是,为高校教师提供脱产学习的机会,促进课堂教学水平跨越式发展;四是,培育职业幸福感,调动高校教师自觉提升课堂教学能力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教师何以幸福?幸福既关涉物质,也关涉精神。对教师而言,更关涉精神,因为这是一种以使人幸福为己任的职业。教师的职业幸福既需要外在的基本物质条件的支持,更需要教师对职业的理性认识、心怀职业理想、发挥自我潜能、信仰教育;而且还要学会幸福。  相似文献   

14.
对于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了解中学生对幸福的认知和体验以及影响他们对幸福认知的主要因素,对其进行幸福观的调查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改进教育和教学工作,从而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幸福观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调查问卷的统计数据看,大多数学生对于什么是幸福、怎样才能获得幸福等问题都有明确的认识,从人生观的角度讲都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从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如:对金钱和物质享受的看重,认为个人幸福与他人、与社会无关,对幸福谋取方式的不择手段等,这说明还是有一部分学生陷入了价值观的误区,出现了价值主体的个人主义倾向、价值标准的拜金主义倾向、价值取向的实用主义倾向、价值实现的庸俗主义倾向。这就要求学校在教育工作中,应加强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多渠道的幸福观教育。  相似文献   

15.
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高低既影响教师自身健康、工作绩效,也极大地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为探讨广西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课题组运用整群取样法,采用幸福感问卷对广西14所高职高专院校2549名专任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为:广西高职院校教师幸福感总体处于中等水平;教师满意度得分由高到低为工作群体、工作本身、自我实现、管理维度、工作条件、经济收入。教师工作绩效的总体评价与职业幸福感显著正相关。教师职业幸福感与性别、年龄、学历、职称不相关,与婚姻状况、教龄、学科呈负相关关系,与教师类别、住房状况、薪酬收入、领导职务、绩效考核结果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幸福是人生的真谛,享受教育的幸福应该是每位教师矢志不渝的追求。教师是神圣的职业,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要有引领学生成长的耐心,还要有一种永不停止的追求。有了这些,再苦再累的工作也会其乐无穷,作为一名教师就是最幸福的。本文作者通过回顾自己多年的教学生涯,从几方面讲述了自己的亲身感受,提出了教师幸福的来源,有幸福的教师,才有幸福的学生,才有一个民族幸福的未来。  相似文献   

17.
教学个性即教师“自我”在教师教育生活中的凸显。古代教师教育生活中“成人”(成就他人)与“成己”(成为自己)自发统一,教师教学个性得以原初呈现。现代技术培养使“成人”生活过度膨胀,在“成人”挤压“成已”的教师教育生活中。教师“自我”被消解,教学个性受到严重抑制。当代创新人才的培养,促使教师教育生活蜕变为基于批判的自我创造活动,通过“成己”对“成人”的引领,教师“自我”回归,教学个性得以在教师教育生活中生成。  相似文献   

18.
追求教师培训效果的实效性,是当前亟待关注的闸题。关注教师个人教育观念的形成,对追求教师培训效果的有效性有重要意义。任何个人教育观念的形成都是在理论与实践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要根据教师个人教育观念的形成过程,安排教师个人教育观念的培训策略及方式。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儿童的自由与自主、儿童的权利与幸福等理念深入人心,教师的课堂控制问题愈来愈受到人们的质疑,对课堂控制进行再思考显得尤为必要。从控制论的视角来看,课堂控制具有"以生为本"的控制区域、课堂信息的双向流通、难以预期的控制结果及自组织的隐形功能等特点,课堂控制有助于维持教学系统的最佳状态,帮助其实现各要素的合理分配,并催化其自组织性。因此,课堂控制并非学生自主学习的阻碍因素,更不是造就教师权力主义及教学过程僵化的内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