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曹禺是中国的戏剧史上泰山北斗级人物,其一生创作的众多戏剧作品中,《日出》《原野》《雷雨》被称作“生命三部曲”.探究曹禺的童年生活及其早期戏剧创作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结合他一生的爱情生活历程及女性形象的转变,论证了这些情感丰富复杂的人物形象正是曹禺心路历程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2.
女性,是大多数中外剧作家笔下的主角。我国戏剧从元杂剧到近现代话剧,也大都以女性为主角。这些以女性为主角的戏剧所反映的女权思想、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发展总是围绕一个主题,那就是反对社会,特别是反对男权社会的种种价值观念。在我国古代戏曲《窦娥冤》、《西厢记》、《牡丹亭》三剧中窦娥、崔莺莺和杜丽娘的形象上体现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迪斯尼卡通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嬗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迪斯尼卡通将不同国度的童话、民间故事、小说和戏剧中的女性人物塑造为深入人心的卡通女主角,随着社会的变迁与发展,迪斯尼卡通电影女性发生了从等待王子爱情的公主形象到自我觉醒、独立坚强的现代女性形象的丰富变化,代表着不同时代女性思想和意识特征历史性的演变,体现了性别秩序及权利的分配,并成为意识形态和文化的一种表征,充满着时代...  相似文献   

4.
女性,是大多数中外剧作家笔下的主角。我国戏剧从元杂剧到近现代话剧,也大都以女性为主角。这些以女性为主角的戏剧所反映的女权思想、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发展总是围绕一个主题,那就是反对社会,特别是反对男权社会的种种价值观念。在我国古代戏曲《窦娥冤》、《西厢记》、《牡丹亭》三剧中窦娥、崔莺莺和杜丽娘的形象上体现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曹禺后期戏剧深受契诃夫影响。迄今,学界对曹禺受契诃夫戏剧影响的研究,角度多元,成果显著,但对人物研究甚少,更不用说具有相似特点的女性形象研究。契诃夫与曹禺都对女性有独特的见解,从男性视角思考着处于困境中女性的选择之路。虽然两人都看到了新旧世界之交的先进女性,但依然带有男权思想。两位作家笔下女性形象比较研究对现今戏剧中女性形象分析与心理剖析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样板戏”是中国文艺史上的一个特殊的现象,在“样板戏”的文本中出现了大量的女英雄的形象,表面上女性的地位被提高到完全与男性平等的地步,实际上并非如此简单。本文从“样板戏”的女性形象入手,试图分析女性形象和所折射出的男权意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夏雅君  杨健 《英语辅导》2010,(3):225-227
在英国文坛,荒岛文学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文学史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从《鲁滨逊飘流记》到《蝇王》,英国文学史上产生了一系列以荒岛为题材的文学作品。随着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来解读这三部荒岛经典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以重新审视历来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8.
窦娥的困惑     
温斌 《现代语文》2006,(9):118-119
关汉卿在中国戏剧史上领军地位的确立得益于他诸多悲剧的创作和悲剧人物的塑造,尤其是对社会底层劳动妇女命运的关注和思考,由此产生了中国学史上第一批以独特的人生境遇和艺术魅力鲜活予历代人物画廊的女性形象,窦娥就是其中的经典。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新城戏中女性形象的梳理与分析,概括出满族女性机智勇敢、热情奔放的性格,并在此基础上,试图从满族历史文化层面进一步探索新城戏剧作塑造女性形象的缘由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英国戏剧家奥斯卡.王尔德是十九世纪唯美主义艺术运动的倡导者,因其天才的创作在英国戏剧史上声名显赫。历来很多批评家都被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及妙语警句所吸引。他的著名戏剧《理想丈夫》反映了一种爱的纯真以及在尔虞我诈的英国政坛的压迫下爱的美丽绽放。这里的爱不只是爱情,还有朋友之间相互关心的爱。本文从剧中几位主要人物入手,对王尔德笔下爱的理念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通过对曹禺戏剧中的三个奇异的女性形象的分析整理,探索曹禺戏剧创作的民族性及创作道路上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2.
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性形象一直是学术研究的热点。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指引下回归经典文本,莎剧中的女性形象具有双重性,既是矛盾的,又统一于当时的时代背景,在剧作中表现出既进步又背离的趋势。从喜剧、悲剧两个层面结合诸多作品详细分析莎士比亚戏剧中女性观的二重性,即作为时代公民的局限性与作为大艺术家的超越性,以及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了解莎士比亚的戏剧生生不息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美戏剧史上的代表作家,奥尼尔与曹禺在其戏剧创作中都体现了女性悲剧意识。以两位剧作家的代表作《榆树下的欲望》和《雷雨》为切入点,采用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分别从孕育女性悲剧意识的土壤,对古希腊悲剧精神的继承与发展,女性悲剧意识在两位剧作家创作中的不同诠释等几方面对两部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探讨他们在创作中所体现的"女性悲剧意识",从而拓宽奥尼尔与曹禺作品研究的范围。  相似文献   

14.
读书     
《国家的仪式(中国革命戏剧的文化透视)》作者:胡志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本书以国家的仪式透视从延安到文革时期的革命戏剧。延安时期的戏剧是从民间、民族发展到民族国家的仪式,从时间过渡到空间神活;建国十七年的戏剧成为剧场国家、国家的形象;到文革时期,革命样板戏成为政治乌托邦和运动修辞,进而成  相似文献   

15.
歌剧就是一门集戏剧、音乐、舞蹈、诗歌和舞台美术等于一体的综合的艺术形式,是在16世纪末产生于意大利。中国歌剧是由20世纪20年代,由一种儿童歌舞剧的形式开始了萌芽和发展。从1945年中国歌剧里程碑式的《白毛女》的诞生,到2004年《木兰诗篇》的精彩演绎,其故事情节当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演唱都让观众印象深刻。其中,民族歌剧《党的女儿》是一部优秀的作品,更是中国歌剧发展史上一部重要的经典之作。本文就以《党的女儿》为例,通过对中国歌剧中女性人物形象的英雄性、阳刚性等特点以及描写中国歌剧演唱的字韵美、声韵美、情韵美等方面的分析,从而让我们对中国歌剧中女性人物形象及演唱特点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美国华裔戏剧的历史发展与华裔在美国的社会地位密切相关。华裔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舞台形象,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华裔的社会地位。从19世纪中期华人移民美国开始到20世纪中期的近一百年期间,在美国的华裔舞台形象经历了智力上被幼儿化、外貌上被妖魔化、文化上被另类化的负面化的过程。这些形象广泛见诸于美国社会。匡正华裔刻板形象的努力是促成美国华裔戏剧产生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对这些负面形象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有助于从历史的视角了解美国华裔戏剧的产生和发展。文章通过对不同历史阶段的华裔舞台形象进行梳理和阐释,说明华裔舞台形象的负面化与20世纪70年代崛起的华裔戏剧的相关性,并说明戏剧舞台不仅是华裔的表演平台,也是他们实现自己政治和文化诉求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罗伯特·勃朗宁的著名戏剧独白诗《我的前公爵夫人》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批评分析 ,旨在阐明这两个女性形象实际上所隐含的从早期文学传统 ,厌女症和对圣母马利亚的崇拜继承下来的两个女性原型  相似文献   

18.
莎士比亚在他的戏剧中塑造了很多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女性形象。莎士比亚从喜剧到悲剧的创作过程 ,也是他的人文主义思想不断深化与成熟的过程。苔丝德梦娜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正是这一过程的见证。  相似文献   

19.
李娜 《太原大学学报》2004,5(4):43-44,54
作为中国现代戏剧史上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曹禺以《雷雨》、《日出》为代表的剧作在现代文学史上树立了一座丰碑,为读者塑造了不朽的艺术形象,尤其是丰满的女性形象。曹禺笔下周蘩漪、陈白露这两位典型的悲剧女性,人性的表现达到相当的高度,放射出异常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通过女性形象、人物语言、情节模式三方面对莎士比亚戏剧进行解读,分析莎士比亚的妇女观及其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