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谭星在其硕士学位论文《龙与中国国家形象——中西方对中国龙认识的对比分析》中指出,要深入、全面地理解以《经济学人》为代表的西方媒体为什么使用"龙"这一符号指代中国,特别是以扭曲、凶猛的恶龙形象丑化中国,需要充分理解历史上西方对中国形成的固有消极印象以及"龙"在中西方文  相似文献   

2.
李白诗歌中的"龙"不仅与游仙联系密切,而且被用于比喻皇帝、宝剑、马等人或物,就连以"龙"命名的人名与地名也在李白诗歌中反复出现。龙文化不仅为李白诗歌提供了大量奇幻色彩的意象与典故,而且使得诗歌在表现手法上更加含蓄,也更加形象生动,更起到了深化诗歌精神内涵、突出诗人内在情感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龙的神化形象和帝王形象从单独发展到结合确认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三皇五帝时期的龙形象主要是作为部落的图腾出现;作为姓氏存在,是拥有了降雨神性的正面形象。部落首领与龙并称的情况出现后,龙的神化性与帝王性结合开始萌芽。夏商周时期,龙的正面形象进一步得到宣扬,除了原有的功能外,龙纹饰正式与帝王结合在一起,龙的帝王性特征明显。秦汉时期,龙的形象更加神秘威严,在司马迁手中龙的神化性与帝王性完成了统一,龙成为帝王的专属。  相似文献   

4.
在白族民间文学体系中,龙神话传说故事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龙是白族民间神话传说故事中的重要形象,在白族民间文学中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形象体系,在广大白族民众中广为流传。龙形象体系的形成和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水神意识和斗争意识是白族龙形象的两个核心意识,贯穿于白族龙神话传说故事体系的始终。由最初的“以龙制龙”的神龙崇拜,到“以人制龙”的降龙英雄的人崇拜阶段,龙形象由神圣一步步走向世俗。透过龙神话传说故事,折射出了龙形象发展演变过程中白族民众的审美心理及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5.
杨彩娟撰文《(西游记)“龙”形象的题材拓展与文化审视》指出,“龙”是中国历代文学家笔下常见的素材.作为神魔小说的杰出代表,《西游记》大大拓展了“龙”形象的题材.将龙马题材整合到“龙”形象的叙事中。  相似文献   

6.
论点摘编     
<正>西方"龙"并非都是邪恶的段宝林撰文《英国寻龙记》说,怀着对西方龙的兴趣,2014年6月中下旬,他到英国调查了20天,收获很大,基本上否定了以前的认识,弄清了英国龙的真相,有许多新的发现。西方"龙"的形象与中国龙确实不同,西方龙的身体不是像蛇一样长的,而是像虎豹、狮子等等野兽一样,身体是短的。其次,西方龙是长有翅膀的。中华龙则虽然能飞上天,却是没  相似文献   

7.
论点摘编     
<正>"中国龙"的形成及其内涵的演变武婷婷撰文《"中国龙"的探源和解密——评施爱东〈中国龙的发明:16—20世纪的龙政治与中国形象〉》对施爱东的《中国龙的发明:16—20世纪的龙政治与中国形象》(2014年6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一书进行了评述。该文指出,与以往研究不同,施爱东独辟蹊径,对近代以来卷挟在国  相似文献   

8.
在龙的疾病书写中,最成系统且被后世不断演绎的,要数孙思邈救龙的故事。孙思邈虽是唐代人,但人救治龙的情节模式在西汉时就有所萌芽,其中的人与龙的形象都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衍变,龙身上的神性和人性特征不断明确,孙思邈的形象经历了由负面到正面的转变。龙的疾病隐喻着民间对神人关系的看法,龙生病并向人类求治,背后隐含的是其神性的弱化和神的人性化,龙的疾病的成功治愈,为孙思邈的高超医术与《千金方》增添了神秘色彩。它丰富了龙的文学形象,也展现了其中的民俗意义。  相似文献   

9.
话“龙”     
中华民族以“龙”作为是自己的象征,中华儿女则是“龙”的传人,这已为世人所公认。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龙”的形象也很多:首都北海公园九龙壁上神采各异的“龙”、天安门前华表上腾空升跃的“龙”,至于重大喜庆节日时人们制作的各种“龙”,更是神气活现。这里所说的“龙”和中学《生物》课本中提到的“龙”是否一样呢? 我国民间传说中的“龙”的形象到底是怎样的呢?现实生活中有谁见过“龙”,“龙”的形象到底从何而来?在我国历史文献中,关于“龙”的记叙屡见不鲜。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可以认识的最早文字。收入《甲骨文编》中不同…  相似文献   

10.
甲骨文中的"龙"字,形象地表达了先人朴素的思维意识.龙为祖先的传说,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龙从真龙天子到贤德君子的指代,反映了龙由宫廷的垄断到民间开放的变化历程;随着时代的发展,"龙"文化涵义也在发生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龙与西方的Dragon在形象、性质和作用等方面都有巨大差异。中国龙主要是正面形象,曾被奉为雷神、雨神,曾是帝王的象征。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龙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成为中华民族和全世界华人的文化纽带。Dragon在西方神话中是看守财宝的怪物,凶狠、残暴、危害百姓,在《圣经》中它是与上帝作对的魔鬼,与中国的龙有本质的区别。"龙"与"Dragon"的互译最初是西方传教士所为,由于某些原因,这种误译一直延续至今。现在很多学者已经认识到两者之间的互译妨碍了中西方文化交流。多数学者主张将二者分别用音译形式翻译。从长远来看,音译形式将更有利于中西方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2.
《辅导员》2012,(5):5-9
在中华民族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很早就出现了"龙"的形象。"龙"的形象,是雄健而神秘的,它是神奇和吉祥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标志。但是,"龙"并不是存在的生物,它来自远古的神话传说,出自远古的图腾崇拜。当代不少研究者都认为,龙非自然界客观存在的生物,是中华民族的先民们想象出来的神异之物。闻一多先生曾在《伏羲考》中  相似文献   

13.
晓天 《少年月刊》2012,(Z2):15-18
"龙",是我国十二生肖之一。然而,龙与其它生肖不同的是,别的都是生活中存在着的动物,而龙的形象是虚(xu)构的。但它神通广大,能腾云驾雾,生风布雨。所以尽管龙并不存在,人们还是让许多动物和龙"攀(pan)亲",好沾上龙的"仙气"。  相似文献   

14.
2019年国内学界对中华龙文化的研究呈现出"炽热"的态势,研究主题多集中在龙纹的发展演变及其应用,古代典籍中的龙与龙文化,多民族视阈下的龙文化,龙的词汇、符号与形象,龙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新时代龙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等方面。此外,在资料来源和研究方法等方面较以往亦有较大扩展。在今后的龙文化研究工作中,仍需汲取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理念和成就,拓展龙文化的研究视野。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西方新文化史的研究范式对于深化龙文化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龙王信仰作为一种神灵信仰在中国的民间信仰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龙的信仰在中国很早就产生了,据一些出土的考古资料显示,先民们将"龙"作为图腾进行信仰和崇拜。古代人民经常利用"龙"的形象来为自身服务,以求达到自己的目的。随着佛教的传入,本土道教的影响,"龙王"形象得以从原始图腾崇拜中脱颖而出,并被赋予了无可比拟的神威,成为许多人精神上的寄托。因而龙王信仰在社会各阶层中渐渐流传开来,龙王信仰亦成为中国信仰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戴维撰文《民族图腾与国家标志:龙与中国国家形象传播》,就中国龙在西方文化中建构的文化机制进行了分析.指出,就中国龙文化的国际传播实践来看,中国龙形象多由西方主导构建,中方往往以“沉默的对话者”的身份出现。自我发出的声音很小。与中国的国家形象传播类似,中国龙形象在国际传播中呈现出严重的“他塑”现象,长期处于“被塑造”的地位,甚至沦为西方制造中国威胁论的工具。  相似文献   

17.
龙在中国神话中地位十分崇高,属于"天神"一类,也被视为帝王权力的象征;在佛教经典中也常被引用,龙在佛教中的定位则是归属于"畜生道"的众生。同时佛教对于龙的出生、特质、灾祸和龙王等皆有分类和对其形象的建构。依据佛教经典中对龙形象的建构观察,可知从印度传入的佛教明显带有印度特有的民族文化特质,也为探索昔日的文化背景与思维方法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8.
《史记》对中华龙形象的演变与传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史记》中记载了少量平民化的龙,重点着力于对龙的帝王性的渲染,它为汉高祖刘邦塑造了系统的龙脉,把君王与龙形象紧密地联系起来。《史记》是龙形象演变中极为重要的一个节点,龙作为一个普通图腾被从平民化的土壤中发掘,而成为增强政权正统性与合法性的一个工具,进而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象征。  相似文献   

19.
杨宗 《高中生》2014,(7):48
正从上古发展到明代,龙的图案经历了无数次变化。总的看来,明代的龙,形象更加完善,它集中了各种动物的局部特征,牛头、蛇身、鹿角、虾眼、狮鼻、驴嘴、猫耳、鹰爪、鱼尾等。在图案的构造和组织上也很有特色,除传统的行龙、云龙之外,还有团龙、正龙、坐龙、升龙、降龙等名目。把龙和帝王联系起来,进而成为帝王的象征,从汉代开始就有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龙成了皇帝的化身和权威的象征以后,它在很多地方就成了皇帝的专属品。比如皇帝即位称为"龙飞",皇帝的身体叫"龙体",脸叫"龙颜",穿的衣服叫"龙袍",坐的椅子叫"龙椅",睡的床叫"龙床",就连皇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对龙的图腾崇拜由来已久。从龙舟、舞龙等风俗民俗活动,到与"龙"相关的装饰、服饰、习俗,再到与"龙"有关的各式语言、文字、神话传说、文物古迹,可以说中国人对龙的崇拜比比皆是。中国人对龙的这种执着的图腾崇拜,最初受原始崇拜和后期社会习俗演变的影响很大。但在很大程度上,这种崇拜还是受其内在无意识心理因素的影响、对传统文化和原型有选择的继承和发扬。龙文化和龙图腾的发展过程与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心理原型密不可分,中国人的很多无意识心理原型,都可以通过对龙的图腾崇拜中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