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6 毫秒
1.
钟绿是20世纪女作家林徽因笔下的美女,林徽因对其形象塑造采用了铺垫法,层层推进,从多侧面多角度地刻划了钟绿的美。  相似文献   

2.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文坛巨匠列夫·托尔斯泰的一部优秀长篇小说,在小说中作者塑造了安娜——一个上流社会叛逆者的形象。繁漪是中国的戏剧大师曹禺的戏剧《雷雨》中的主人公。这两个人虽处在不同的年代和国度,但由于作者选材的相似和人物生活的文化背景的相似性,使得她们的命运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3.
德·瑞那夫人是法国作家司汤达长篇小说代表作《红与黑》中塑造得较鲜明的一位女性形象,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三大长篇小说之一的《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同名主人公。两位大师笔下的这两位女性形象,虽然由于作家国籍不同,社会体制的发展阶段不同,社会风俗不同,作家笔下不可能出现完全雷同的人物形象,但以他们对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的理解,作家笔下的两个女性形象,也就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甚至有人认为德·瑞那夫人就是法国的安娜·卡列尼娜。首先,两位女人公的形象都是在作家创作成熟时期的作品中塑造出来的。司汤达…  相似文献   

4.
<正> 翻开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那么多可爱动人的女性形象活跃于眼前,使人难以忘怀,奏响了一首女性交响曲。但是,由于人们的价值观点和欣赏水平不同,对《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众说纷纭。有人把安娜的悲剧归罪于“官僚机器”卡列宁和“花花公子”渥伦斯  相似文献   

5.
《安娜·卡列尼娜》塑造了一个超越传统视界、富有反抗意识的女性形象--安娜。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安娜的形象,通过女主人公安娜对丈夫、家庭、社会的反叛,试图挖掘小说中具有的复杂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6.
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卡列宁”和约翰·高尔斯华绥的《福尔赛世家》中的“索米斯”两个人物形象存在有异同点。作者从客观的角度阐述了两个人在“唯名是图与唯利是图”、“麻木不仁与情利参半”两方面的不同点 ,并从“时代原因”和“思想倾向”这两个源于作者的因素分析了上述两个人物形象之所以不同的根源  相似文献   

7.
<正>关于安娜这个形象,无论在俄国还是在世界上,也无论在当时还是今天,都有不同评价。这跟评论者的思想观点有关系。如用中国封建礼教的标准评价安娜,那她就会被理解成为一个不规矩的女人。这当然是不对的。分析和评价安娜的形象,绝不能离开当时俄国的社会历史条件。否则,就弄不清安娜这一形象的进步意义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雷雨》与《安娜.卡列尼娜》是世界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其中的人物形象既有相通之处又各具艺术魅力。两部作品都各自着力塑造了一位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形象:繁漪和安娜,但她们反抗的外在表现和精神内涵又有很大的差别,具体体现为她们的性格发展逻辑和反抗轨迹蕴涵着各自不同的文化传统,都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一八四七年,《简·爱》以它深沉蕴籍的力量震撼了整个英吉利海峡傲慢守旧的人们,二十年后,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也同读者见面了。岁月的苍桑,人世的浮沉,一百多年过去了,这两部作品不仅没有消失或褪色,相反,却以它深刻的社会内容,脍炙人口的艺术形象以及广阔的异域生活画面,起各国学者和人民的珍视。尤其是作者倾其心力刻画出来的两个女性形象,凝重而厚实地描叙了十九世纪中期妇女寻求自身解放的曲折道路。尽管这两个女性形象最终走向了不同的结局,但在她们成长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金色笔记》刻画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作为主角的安娜,其形象承载着作者诸多思考和愿望.分析她的形象有助于加深对小说内涵的理解.安娜对于“自由女性”身份的诉求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即由朦胧到自觉,由退缩到无畏,由思想到实践,终于能够确证自己个体力量和女性存在的权利,并在某种程度上为新女性定义了“自由女性”身份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一、悲剧根源:女人是男人的附属品安娜·卡列尼娜和周蘩漪是两个不幸的异国姐妹。一个出自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另一个出自中国作家曹禹的话剧《雷雨》。《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上、下两卷的巨著,而《雷雨》则是一部四幕话剧。它们都是以爱情为主线,叙说美丽动人女子的悲剧爱情故事。两部作品都深刻反映了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对封建男性婚姻观进行了有力的批判,为争取妇女的爱惜自由、平等摇旗呐喊。安娜和蘩漪二人是貌美、感情丰富的年轻少妇。然而她们与丈夫结合却从未体验到纯真、甜蜜的爱情,而是被囚禁在…  相似文献   

12.
90年代以来关于安娜形象的研究,基本上围绕下列几个问题展开:安娜形象的新解读,安娜之死,安娜悲剧原因考证,安娜爱情悲剧论。而论述最多的是将安娜置于比较文学之中,将安娜与世界文学中著名的女性形象进行比较,从而揭示出作者塑造安娜这一形象的得失,并在比较中升华安娜这一形象的世界意义。研究阐释中涉及到了精神分析学说、心理学理论、女性主义理论、原型理论等。  相似文献   

13.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是俄罗斯文学家,世界名著《复活》、《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的作者.他热爱文学、也热爱数学.下面两道题是他与少年朋友在一起时出的,人称托  相似文献   

14.
《安娜·卡列尼娜》展示了当年俄国城市、乡村生活巨幅画卷,并从文化冲突的视角塑造人物形象,特别是对列文的形象的塑造,列文代表纯朴农村文化,围绕着他两种对立文化展开交锋,从中表现作者对城市奢华的贵族文化的批判,对纯朴的乡村平民文化的向往。  相似文献   

15.
《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和《水浒传》中的潘金莲这两个人物形象是中外文学史上极富代表性的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女性代表,本文从比较文学主题学理论这一研究视角入手,分别从形象、题材、母题、情境几大方面对安娜和潘金莲这两个人物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更好地理解两部作品中的人物,把握其内在联系性,为中外其他文学作品形象的对比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红字》和《安娜》中故事发生的背景年代不相同 ,但它们发表的时间是美国和俄国各自的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两位作者都以一个已婚女子寻求真挚爱情的悲剧来探讨人性。两位作者在人性探索中既有相同之处 ,也有不同观点 ,而对人性探索不同观点有各自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一八七三至一八七七年,列夫·托尔斯泰整整花了五年的紧张劳动,完成了他的第二部里程碑式的代表作品《安娜·卡列尼娜》。这部作品直接取材于六七十年代的俄国现实生活。小说以女人公安娜·卡列尼娜的名字命名,这就强调了在这部小说中,安娜的形象以及安娜的爱情悲剧占着首要的地位。关于安娜的婚姻、爱情和家庭生活的基本情节是这样的:安娜是一个二十六七岁的贵族少妇。在  相似文献   

18.
列·尼·托尔斯泰,世界文化巨人,俄罗斯最伟大的作家,《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等一系列巨著的作者。莫汉达斯·卡尔姆昌德·甘地,印度民族运动杰出的领导人,国大党的领袖,印度的国父。以领域而论,本属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以时代而论,又几乎相差整整一代,但  相似文献   

19.
《安娜.卡列尼娜》在艺术上取得了辉煌成就,其重要原因在于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令人仰而望止的俄罗斯妇女形象——安娜。小说中安娜对真正生活的热切向往,对自由爱情的执著追求,表现了她性格的正直、坦率、勇敢和精神的崇高,展示出有生命的、生机勃勃的人物对平庸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环境的顽强反抗。作家托尔斯泰通过独特的外部特征描写和内部心理描写,向我们展示了新一代俄罗斯妇女身上所具有的伟大人格魅力,同时充满了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  相似文献   

20.
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以全知性的作者叙述为主,又结合了人物叙述;而人物叙述中又分成次要人物视角和主人公内视角。三种视角相结合,既充分揭示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又表明了作者的倾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