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7 毫秒
1.
财政转型要求的是在地方政府预算领域内确保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承诺的可靠性.地方人大要推动"预算过程"向公民开放,同时建立起公民参与听证与人大代表制度相结合的监督机制,让公民参与人大对政府预算的审查,促使预算决策者的决策行为趋于规范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2.
基于三变量SVAR模型发现私人投资对全国和地区的生产性政府支出响应存在偏倚;实证研究发现:不仅制度、能源资源约束和经济因素与私人投资增长率的相关关系存在明显差异,而且,经由制度、能源资源约束和经济因素,生产性政府支出关于私人投资效应发挥的作用机制也呈现显著的结构性差异。在挤入效应组,经由财政分权、中央政府投资比重、一般公共预算中非税收入比重和经济发达水平,生产性政府支出都产生了减弱私人投资的挤入效应,生产性政府支出经由绿色发展和人均能源资源因素增强挤入效应;在挤出效应组,经由中央政府投资比重、财政透明度、绿色发展和经济发达水平,生产性政府支出缓解挤出效应,经由财政分权和所有制结构,生产性政府支出增强挤出效应。这意味着,应针对生产性政府支出挤入和挤出私人投资所在组对应的省份,采取差异化的制度调整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第一代和第二代财政分权理论的梳理,本文探讨了财政分权改革与地方政府教育支出行为问题。研究认为,"财政分权、政治集权"的体制导致我国地方政府教育支出存在"重物轻教"、"重城轻乡"、"重物轻师"等行为偏差,此种状况对教育公平和资源配置效率均带来不利影响。改革政府绩效考核机制,完善教育转移支付制度,建立民众广泛参与的机制,有助于增强地方政府对民众需求的回应性,规范政府教育支出行为,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审查、批准财政预算并监督预算执行,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但囿于种种原因,人大审批监督预算的权力和其他权力一样并未得以有效行使。为建立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为确保社会主义财政真正实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以健全配套法律,改革预算机制,理顺审计体制等方式不断推进和完善人大审查监督财政预算机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财政分权与公共品供给的有效性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利用中国1997-201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通过选择合适的空间面板模型实证研究中国式财政分权对教育支出的直接影响,以及相邻地区财政分权度对当地教育支出的空间溢出效应。本文主要结论是:中国的财政分权形成了财政激励,使得地方政府过度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了对教育的投资;并且,财政分权对教育支出具有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即相邻地区财政分权程度提高会对当地的教育投入产生不利影响;政府规模以及政绩考核下的政府竞争对教育支出也具有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文章的研究结果为中国公共教育投入以及财政分权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6.
财政分权理论述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分权化已经成为一种大趋势 ,但分权化的后果如何还存在争论。现有的财政分权理论认为 ,地方政府拥有一定的自主权 ,可以改进公共品供给的效率 ;而居民的社区选择权则是地方政府有效运转的必要条件 ;财政分权不仅影响到地区的经济发展 ,而且还有助于制度创新 ,但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可能会降低公共品的供给 ,特别是可能会导致环境恶化 ,除非选民能够有效约束当地政府。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BOCD项目库中1994-2001年江西省县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从财政分权与转移支付视角讨论了省内财政制度安排对基础教育供给的影响,发现省以下财政收入分权和支出分权不利于县级基础教育的投入,分权导致地方福利损失;转移支付总体影响不明显,但税收返还显著正向增加基础教育供给。本文结论得出的政策含义是对基础教育的供给应当实行适当的集权,省级政府应该成为基础教育最主要的教育财政责任承担者。通过上收基础教育事权,尽可能保证基础教育经费投入的稳定来源,减弱县区基层政府义务教育经费的短缺程度。有必要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行一定系统的改革,增强地方财政收入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伴随我国财政分权改革及以经济绩效为考核标准的官员晋升机制,地方政府间展开了以财政支出为主要途径的标尺竞争。这种竞争和财政分权体制结合在一起,共同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偏向产生显著影响。本文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了财政分权、政府竞争对地方政府支出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虽然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下的激励模式所引致的政府竞争行为在经济增长等方面具有积极影响,但是,这种政府竞争行为也造成了经济社会的不平衡状态。因此,我们未来一段时期面临的重大挑战是如何在不打压地方政府积极性的前提下,制定新的激励模式以引导我国地方政府由功能型财政向公共型财政转变。  相似文献   

9.
在理论模型的数理推导基础上,利用我国2000-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从“支出分权”和“收入分权”两个测度视角系统分析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教育支出的实际影响,并通过控制变量的引入,揭示可能影响地方政府教育服务供给水平的各相关因素,并针对实证研究结果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作为超国家的组织,欧盟对事务的管理注定不能够单方做出,而是在成员国各个代表机构中进行协商,在制约中进行。欧盟的预算也是如此。欧洲联盟的常设机构和执行机构的欧盟委员会负责制订预算草案,交由部长理事会和欧洲议会进行审查或修改,部长理事会和欧洲议会分别对义务性支出和非义务性支出享有决定权,欧洲议会对义务性支出享有修改权。经过欧洲议会表决通过后预算付诸执行。在执行过程中,独立机构反欺诈办事处、欧洲检察官、欧洲专员、内部审计处和欧洲审计院对预算的资金使用有各自的监督职责。其中欧洲审计院负责总预算执行的监督。欧盟的预算不仅具有协商的特性,而且还具有分权、讲求程序和有效监督的特性。  相似文献   

11.
财政分权理论是政府为解决市场失灵,而介入公共服务的提供而产生。但随着财政分权理论的发展,政府作为仁慈代理者的前提变化,更加注重自身政治和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在不反映政绩的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上缺乏效率。利用2003—2010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从收入分权及支出分权的角度分别探讨财政分权对社会保障支出的影响,分析中国式财政分权诱导所产生的地方政府间竞争对社会保障支出规模的作用,发现财政分权本身与社会保障支出呈正相关关系,而政府过度竞争是阻碍地方社会保障公共品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支出内部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地方财政科技支出的内部动力因素包括地区科技基础与产业发展水平两个维度。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表明,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支出规模与地方产业发展的特点高度关联,影响地方财政科技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为区域研发效率和区域产业对科技的依赖程度。因此上级政府在制定相关引导政策时,要结合各地具体情况,让政策更具"弹性"和"差异化"。  相似文献   

13.
省级政府教育投入行为及治理是一个重要问题,对省域内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界定了省级政府教育投入努力程度的内涵,并基于多元排序选择模型,分析了财政分权、政府治理对省级政府教育投入努力程度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财政体制是影响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因素。由于分税制财政体制的不完善、地方财政预算约束软化、财政层级与政府层级的矛盾以及财政分权与政府中央集权的矛盾,导致了地方政府履行职能的能力不足,职能转变滞后。要通过明确不同层级政府的支出责任,协调财政层级与政府层级的冲突,赋予地方较多财政自主权及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地方政府职能转变。  相似文献   

15.
美国高等教育法治化具有三大特征。第一,法系的非单一性,表现为由高等教育成文法与判例法构成的法文化共同形成对高等教育立法体系及相应法治活动的空间。第二,立法机制的分权性,体现为高等教育立法活动是以分立与制衡法理学为理论基础。第三,立法内容的实用性,这反映出实用主义法哲学对高等教育法治活动效力的深层影响。高等教育的法治化促进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勃兴与创新,同时,也为我国高等教育提出借鉴性思考。即在法制化进程中注意逐步建立高等教育判例法制度,注重中央与地方高等教育立法的适度分权,增强高等教育法律的可操作性和变化性。  相似文献   

16.
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关系应从财政支出的总量和结构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基于1997-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第一,从总量角度出发,地方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入作用,说明财政支出的规模较为合理;第二,从结构角度出发,地方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较大的挤出作用,说明财政支出的结构严重扭曲;第三,各类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产生了不同效应,经济建设支出、民生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出效应,科技支出与财政支农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入效应。  相似文献   

17.
财政分权与教育服务提供的地区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理论认为,财政分权可以提高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在实践中,财政分权也是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广为采用的一种政府改革模式。但是,由于各个国家政治、经济、社会体制的差异,财政分权对公共服务提供到底具有何种影响仍然缺乏一致的结论。研究财政分权体制下的公共服务提供,对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服务型政府的构建提供参考。在基于我国内地2000多个县级数据计算得到教育服务提供的地区差异指标后,对财政分权和教育服务提供的地区差异之间的关系进行经验研究发现,省以下政府的财政分权度越大,导致省级政府的可支配财力越小,从而省内的教育服务提供差异越大。而以人均GDP衡量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服务提供地区差异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城市化则进一步加大了这种地区差异。另一方面,人均财力和人均补助的增加有助于缩小差异。通过对全国总体差异进行地区分解发现,地区内部的不平等是造成总体不平等的主要原因,但是其贡献程度逐年下降。因此,将资源用于缩小区域内部或省域内部的不平等会显著降低总体不平等,省内特别是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政策在操作上成本更小也更可行。  相似文献   

18.
我国政府预算改革一直处于探索之中,实现预算过程的民主化是我国预算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推进并提高预算参与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公共预算是政府活动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涉及广泛的公共利益。因此,公民在政府预算中的参与具有必要性和正当性。对美国地方政府预算参与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予以总结,从而为我国预算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理解财政分权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颇为重要。采用2003—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以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占全部财政支出的比重作为度量财政分权的指标,用实证研究的办法考察财政的回归结果显示,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影响的并不是财政分权的绝对水平,而是财政侵权程度的变动。依据这一结果分析了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当前,受政府高权管制思维和高校治理能力不足的“双重束缚”,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面临着沦为政府规制强化的工具和合法化“外衣”与侵害高校自治权限的风险。与此同时,高等学校自主办学能力的低下则进一步制约了“放管服”改革的实施。《高等教育法》第32条到第38条规定高等学校享有办学自主权。办学自主权的落实呼唤政府监管模式的重塑与高等学校自主办学能力的强化。一方面,破除管制型政府的窠臼,促进高等教育管理领域法治型政府、责任型政府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增强对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监管体系的合法性控制,明确政府的法定责任,提升政府的服务能力,真正实现政府权力“放得下”;将“放管服”改革纳入法治轨道,避免地方政府或某些政府部门以“放管服”为名变相设置新的审批权或其他监管权限。另一方面,强化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内控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高校自主办学的风险预防与管理体系及法人治理结构,充分保障高校扩权后能够“接得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