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互联网+"作为互联网发展的新形态,对传统数学课程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学方法、教育评价、教育管理以及教育资源等多方面产生深刻影响."互联网+数学教育"作为"互联网+教育"的重要的分支之一,通过借助互联网技术的支持,深化数学教育改革、构建泛在数学学习环境、推进精准教育管理建设、促进课堂教学方式变革、实现多元化教育评价,促进"互联网+"与数学课程深度融合,为学生创设实时、自由、共享的数学学习环境,深层次、多角度地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而加速数学教育的变革.最后提出"互联网+数学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对未来智慧数学教育的展望.  相似文献   

2.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育作了如此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整合,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把传统意义下的“学习”数学改变为“研究”数学,由此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3.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对未来教育做了如此概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21世纪是网络信息时代,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要求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就是以现代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将信息技术自然地、恰如其分地融合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运用到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中.  相似文献   

4.
智慧课堂是“互联网+教育”、人工智能、大数据赋能课堂教学的必然结果,正在引发传统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逐渐演变成未来课堂教学的主流模式。但是目前智慧课堂的现有理论与数学学科教学的融合尚处于起步阶段,而数学智慧课堂的理论研究,对于未来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和实践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以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基于数学核心素养,探索智慧课堂的内在机理、结构机理和运行机理,分析了数学智慧课堂的教学优势与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之间的教学对应和融合途径,为一线数学智慧课堂教学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课堂的教育模式也发生了改变,现阶段我国小学数学教学逐渐向多元化转变,引导学生有效思考成为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文章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对小学数学课堂促进学生有效思考的途径进行了分析,结合实际需求与课堂教学改革方向,对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创新设计.  相似文献   

6.
数学教育是大学教育不可缺少的构成部分,数学对学生思维锻炼及思维能力的形成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数学学习能够促进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高校数学课堂教学实施开放教育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在现阶段高校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实施开放教育,重点关注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能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帮助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取得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教育”是教育信息化推进的主要思路之一,而信息化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正是开展“互联网+教育”的前提.将数学信息化教育教学手段应用到初中课堂中,可以丰富数学课堂内容,增加数学课堂活性,改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基于此,文章简单介绍了“互联网+教育”的内涵,论述了“互联网+教育”下信息化和初中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可行性,并对信息化和初中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途径进行了进一步探究,希望为教师教学提供参考,为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兵 《福建中学数学》2003,(1):34-35,F004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业教育作了如此论述:“未来教育=人脑 电脑 网络”.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整合,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探索新型教学模式,使得一些在课堂上难以讲清的概念,烦琐的演算过程,复杂的数形关系和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利用图片、动画清楚地展示出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师讲清所传授的知识,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可以把传统意义下的“学习”数学改变为“研究”数学,把数学实验引进课堂,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辟了广阔的新途径.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实…  相似文献   

9.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育作了如此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整合,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探索新型教学模式,使得一些在课堂上难以讲清的概念、繁琐的演算过程、复杂的数形关系和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利用图片、动画清楚地展示出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师讲清所传授的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新媒体、新技术正在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与学习,实现教育现代化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必要目标。数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的主要学科,关乎着学生未来全面发展。本文重点分析,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和实际教学特点等,对小数学探究式教学实践加以分析,希望能为我国未来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2.
地方高师院校数学人才的创新培养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论述了尝试在地方高师院校数学教育中贯彻"过程教学、实践教学、研究性教学三结合"的原则,推行"教学做合一"的培养方法,实施"文献查询与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意识与实践动手能力"三位一体的立体化评价模式,通过授课再现数学发现的思维过程,优化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整合课程教学内容,实施数学课堂教学交互,模拟课堂,指导并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及院、市、省、国家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等途径在地方高师院校数学教育中开展创新实践活动,采探寻地方高师院校数学教育改革与创新人才之间的关系、数学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作用,为提高地方高师院校数学人才培养质量及规格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应该是放在实用性和价值高 的知识教育上,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基础,提升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数学课堂教学活 动对学生的数学能力提升的有效渠道。对学生的当前学习情 况给予关注,对学生的未来发展给予关注,让学生的情智得到 综合提升是我们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4.
张范辉 《生活教育》2012,(22):49-51
数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奠基工程、工具工程,对于促进学生的积极成长、终身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生命关怀意义。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基于对传统数学课堂理智的剖析和对小学数学教育发展的殷切展望,我们理应认真思考现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内涵意义与文化建构,并由此提出可行性操作策略。  相似文献   

15.
数学教育评价是教育评价的一个子系统,它对数学教学的效果起着管理、导向、控制、激发、诊断功能,数学教育评价如何适应未来数学教育发展的要求,如何适应学生数学素养发展的需求,如何适应社会对数学能力需求发展要求等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重新审视和构建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伴随知识经济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各国为了适应时代需求,对教育日益重视。本文从教学理念、教学形式和课堂文化三方面对中美两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了两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各自具有的优劣,探讨了中美课堂教学差异性产生的原因,并阐明了美国课堂教学对中国未来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教育是整个人生教育的开端,也是影响学生未来学习的一个重要阶段,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中的重中之重。课堂教学是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方式,而通常人们所说的教学策略,主要是指教师为了达到教学效率而运用的教学方法,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重要性。本文主要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探索小学数学全新的教学策略,从而提升其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深入推进,初中数学迎来了教学改革的新契机。每一种信息化教学资源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将这些资源与初中数学有效地融合,就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文章阐述了运用"互联网+教育"如何有效地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果,以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高师数学教学技能训练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高师数学教育对于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更没有有效地解决.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技能训练不能仅仅针对课堂教学环节,还要兼顾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兼顾高师院校的培养目标以及专业培养要求.依据整体性、目标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将师德培养、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学法指导、教育实习、毕业论文撰写等环节作为一个整体,构建高师数学教学技能训练体系.该体系已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推广,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20.
作为承担培养未来中学教师重任的高师院校应关注新课改,积极改革自身的课堂教学,包括:借鉴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的提法,重视数学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用数学问题驱动数学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优质数学课堂教学的示范作用,并帮助学生加强从高观点俯视中学数学的能力,真正体现高师数学教育师范性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