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武术》2007,(6):I0001-I0001
编创者张勇涛,1943年出生,祖籍河北任县,是第四代杨式太极拳大家崔毅士的外孙,杨式太极拳传人,中国武术七段。现任北京市武术运动协会委员、北京杨式太极拳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并兼任北京市老年体协太极拳委员会副会长、中国香港杨式太极拳总会名誉会长等职。  相似文献   

2.
刘伟 《武当》2012,(12):2-3
由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武当杂志社主办的第二期武当武术大讲坛,月1日至11月6日在丹江口市龙山宾馆举办。·本次大讲坛邀请有杨式太极拳鼻祖杨露禅嫡外孙傅声远大师,以及确"极少帅"之美誉的傅清泉,主教传统杨式太极拳八十五式;中央电视台《武林会》传统武术擂台赛专家评委、总裁判长,八卦掌大师张全亮,主教八卦掌的式八掌及走圈换式等。来自澳大利亚,中国台湾、香港及内地十几个省市区的近名传统武术爱好者参加了本次培训。  相似文献   

3.
极至 《武当》2011,(9):63
2011年6月26日,"声远杯"传统杨式太极拳精英赛在浙江金华市体育馆举行,来自浙江全省各地市的近千名太极拳爱好者参加了比赛。一代宗师、杨式太极第五代嫡传傅声远大师及第六代嫡传傅清泉大师莅会指导,浙江省武协副主席陈顺安先生和徐树荣秘书长到会祝贺。本次活动由金华市武术协会主办,傅声远杨式太极拳培训总站承办。大会分别进行了集体和个人二十八式、  相似文献   

4.
严翰秀 《武当》2011,(11):25-28
2010年11月,我参加了台湾郑子太极拳研究会主办的第八届杨式太极拳第五代名家论坛暨郑曼青先生110岁诞辰纪念会,86岁的台湾郑子太极拳名家徐忆中是郑子太极拳研究会的多届老会长,也是这次大会的会长。会间,我对徐忆中会长进行了采访。徐忆中会长是郑曼青宗师的弟子,毕生热爱太极拳,学习太极拳,传播太极拳,把源于杨式太极拳的郑子太极拳作为中华民族的"绝艺"继承和发扬光大。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为这次大会题词曰:"绝艺千秋,曼青先生一百一十岁冥诞纪念",客  相似文献   

5.
《武当》2009,(7):5-5
2009年5月下旬,在香港元朗天水围,由杨式太极拳第五代联谊会和香港杨式太极拳总会联合主办了传统杨式太极拳国际论坛。海内外众多太极名家以及专家学者到会,深入研讨太极拳理法。论坛取得了重要成果,对太极拳的研究、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老年妇女从事杨式太极拳前后的某些心功能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20名从事杨式太极拳练习1个月的老年妇女进行了心脏结构和功能等指标的测定,结果发现:杨式太极拳可提高老年妇女的心室厚度和收缩幅度,尤其是提高左室后壁厚度和收缩幅度,说明心室壁血波供应得到改善;可使受试者安静时的心率、血压均明显降低,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均明显升高,揭示老年人从事杨式太极拳练习可改善其心肌血液供应,提高心肌泵血功能。  相似文献   

7.
《中华武术》2006,(1):F0002-F0002
1948年出生,北京市人,祖籍河北。北京体育大学毕业,中国武术七段,国家一级武术裁判员,现任北京市武术协会委员,北京市西城区武协副主席。自幼随祖父崔毅士练习传统杨式太极拳。多次出访日本、美国等国传授太极拳。主要著作有《杨式太极拳体用图解》《传统杨式太极拳入门》《传统杨式太极拳教程》《太极刀》《学练二十四式太极拳和三十二式太极剑》《杨式太极拳108式》《杨式太极剑》《杨式太极拳56式》《杨式太极拳拆招》等,并录制了太极拳光盘和录像带等教学片。  相似文献   

8.
刘高明.1931年出生。北京杨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刘高明向我们介绍,最近刚刚完成了段位制的评审工作,研究会内评出了包括自己在内的两名七段、两名六段,总体来说,对评选结果还算满意。目前,研究会还在为有关事宜忙碌着。回忆起自己的习武经历,刘高明说:“我从小就好动,喜欢体育运动。1951年来到北京,在老乡的介绍下,开始跟随崔立志老师学习杨式太极拳。那时才二十多岁,这一晃,都四十年过去了。”从刘高明的语气中都可以听出他对杨式太极拳的感情:“我刚开始练拳时年轻,正是爱蹦爱跳的年龄,杨式拳里很少有蹦蹦跳跳的,但有很…  相似文献   

9.
熊莺 《武当》2012,(2):5
为进一步推动传统优秀文化进校园,丰富师生的武术文化生活,著名杨式太极拳名师赵幼斌先生应广西大学太极拳协会的邀请,于2011年12月22~25日在广西大学举办了一期中国武术段位制和传统杨式八十五式太极拳培训班。赵幼斌先  相似文献   

10.
<正>传统太极文化与现代时尚的完美结合、古为今用,26式传统杨式太极拳术、剑术应运而生。26式传统杨式太极拳、剑套路突破了传统教学程式,焕发新的活力,以适应信息社会、快节奏生活的需求。26式传统杨式太极拳术、剑术套路,是以上世纪30年代杨澄甫宗师在北京所传108式传统杨式太极拳及68式传统杨式太极剑为蓝本,依据杨澄甫入门弟子崔毅士前辈所传套路由其嫡孙崔仲三先生编创,是传统杨式太极拳系列套路练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经典拳论讲:太极拳"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又说"五行运行皆在步,一身要基定于足",由此可见,走步是太极拳运动的基础和先导。杨式太极拳先师杨澄甫著《太极拳体用全书》中"练习谈"说"两脚宜分虚实,起落犹似猫行",说明走步的脚在杨式太极拳中的重要。传统杨式太极拳在盘拳时脚步走弧形,忌直来直去、走直线步。弧形步由曲而伸,缓缓踏出,足尖由下垂渐渐变动上翘,脚跟先落地,然后足掌和脚尖落地,全面落实(左右横行须先落脚尖,然后脚掌、脚跟全面落实)。  相似文献   

12.
王成芬  蒲怀树 《武当》2013,(12):I0004-I0004
2013年11月2日至11月6日,永年杨式传统太极拳85式培训班在重庆市渝北区绿色世界健身城成功举办。本次培训由杨式太极拳第五代嫡传名家赵幼斌和第六代传人赵亮亲授。  相似文献   

13.
汪新华 《中华武术》2006,(11):29-29
杨式太极拳云手在杨式十六式、二十四式、四十八式、八十八式,及杨式传统八十五式等套路中均是一个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式子,它充分体现了杨式太极拳舒展大方、中正圆满、动作和顺、轻灵沉着,以及练习上由松入柔、刚柔相济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14.
松绪金 《武当》2015,(2):22-23
《太极拳论》中说:"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非用功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从以上拳论不难看出,学练传统杨式太极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一句名言曰:"太极十年不出门","拳打千遍,其理自现"。这里所说的"十"和"千"都不是实际数字。能否练好传统杨式太极拳,还要看学练者的文化素养如何,感悟能力如何。须执着追求,锲而不舍,废寝忘食,排除一切干扰自觉练拳。要有百折不挠的毅力,不间断地每天坚持练拳两三个小时,走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杨式太极拳的发展、传承进行论述。杨式太极拳的发展经历了发展期与普及期,杨式太极拳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进行传承。研究希望能对杨式太极拳的传承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以期中国传统文化能借着太极拳这一载体发扬得更加广大。  相似文献   

16.
松绪金 《武当》2008,(12):19-20
杨式太极先师杨澄甫在《太极拳十要》中论述“上下相随”时认为,太极拳“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也”。在《太极拳体用全书·练习谈》中强调“两脚宜分虚实,起落犹似猫行”,说明脚的步型步法在杨式太极拳中的重要性。传统杨式太极拳的根基是脚的功夫,是步法。  相似文献   

17.
揽雀尾是杨式太极拳重要的拳式动作之一,起势之后,第一个就是揽雀尾,而且在整个传统杨式太极拳套路中多次重复出现,足以说明这个拳式的重要性。在其他一些流派的太极拳中,揽雀尾被称为"懒扎衣"。杨式太极拳之所以把这个动作称为"揽雀尾",我认为是为了表现这个动作的轻柔沉稳、活泼灵敏,它非常形象地表现出了太极拳的稳健灵活特点。揽雀尾动作尽管复杂,但是,其基本内容就是掤捋挤按,表现了太极拳四正手法和进退顾盼定五种步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名家信箱     
《中华武术》2004,(3):45-47
本期出场名家:陈式太极拳名家陈正雷、杨式太极拳名家崔仲三、散打名将陈超江西省大余新城中学钟荣鹏同学问: 我是一名中学生,初学杨式太极拳,很想得到名家的指导。我想向杨式太极拳名家崔仲三老师请教几个问题。 1.杨式太极拳的练功程序和步骤是什么? 2.太极拳与中国古老的阴阳五行学  相似文献   

19.
《中华武术》2005,(1):6-10
套路 全国武术太极拳锦标赛 时间:5月17~20日 地点:福建厦门市 共有来自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行业体协及有关体育院校的41支代表队357名运动员参赛。 全国武术套路男子锦标赛 时间:6月12~14日 地点:湖北武汉市 共有37支代表队204名运动员参赛。  相似文献   

20.
《中华武术》2002,(11):34-36
在近代,杨式太极拳是流传最为广泛的拳种。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提倡,再加以根据传统杨式太极拳改编的24式简化太极拳的推出,使杨式太极拳的流传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