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象.像.相“象”和“像”这一对同音词,在报刊上一直用得比较混乱,这和词典有关系。过去在词典上就没有把这两个词的分工解释清楚,而且提出在不少情况下可以通用。新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对“象”和“像”作了明确分工,而且取消了通用的提法,我们应以此为准。“象”有两个义项:一是表示形状,样子,如景气、气象、天象、印象、万象更新;二是表示仿效、摹拟,如免去克协“克休”他采W龟”.宜地一船就不用“窑”了。“象”的义项比过去减少了。“像”的义项比过去增多了,共有五个义项。一是表示比照人物制成的形象,如画…  相似文献   

2.
新边 《新闻导刊》2004,(5):53-53
“称赞”“称道”“称颂”都表示赞扬的意思,但这三个词的词义有细微差别,表示的程度也不同,要避免混用。说“人人称赞民族英雄”,表示的程度就轻了,应该用“称颂”。说“见义勇为的人受到称颂”,程度就重了,应该用“称赞”。  相似文献   

3.
常用字辨     
下面这几组字,在使用中也易发生混淆,必须认真分辨相像“相”有两个读音。读xiàng,指外貌、姿态,例如“长相”、“相貌”、“可怜相”、“狼狈相”、“立有立相,坐有坐相”等;用作动词,表示察看,例如“相马”、“相面”、“相机行事”、“人不可以貌相”等。“相”又读xiāng,表示亲自观看考察,例如“相亲”、“相中”等;用作副词,表示互相,例如“相亲相爱”、“相敬如宾”等;有时表示偏指一方,例如“良言相劝”、“拔刀相助”等。“像”指按照人物制成的形象,例如“人像”、“肖像”、“图像”、“画像”等。“相”、“像…  相似文献   

4.
表示参数范围的数值其词语搭配“三不必”郭生儒1.不必搭配表示起始含义的词语表示参数范围的数值,本身已明确指出了参数的上下限,不必再搭配表示起始含义的词语,像“从一由”等。例如:当人的变化范围由2.5一8.0V时,变容二极管始终处在反偏状态。改正:将“...  相似文献   

5.
称赞·称道·称颂“称赞”“称道”“称颂”都表示赞扬的意思,但这三个词的词义有细微差别,表示的程度也不同,要避免混用。说“入人称赞民族英雄”,表示的程度就轻了,应该用“称颂”。说“见义勇为的人受到称颂”,程度就重了,应该用“称赞”。“称赞”是用语言表达对人或事物优点的表扬。如“三好生受到老师同学的一致称赞”,“人人称赞见义勇为的人”,“小学生拾金不昧受到称赞”。“称道”也表示称赞的意思,“道”表示述说。“人人称道”,是人人夸奖的意思。“称颂”表示歌颂赞扬,比“称赞”表示的程度要重。如“民族英雄人人…  相似文献   

6.
上海有线电视台有一个别具一格的新闻节目:刚刘、看新闻人每天傍晚18点起,一位在小孩眼中是大姐、在大人眼中是小孩的主持人出现在屏幕上,向“小”们讲说新闻。“小小”是上海人习惯的对小孩的叫法.许多孩子曾经有过刘小”的乳名。节目名称是站在小孩的立足点上起的,是说则”小小“们在看这新闻.据说最初起的名字叫制、小新闻人后来一位领导人给加了一个“看”字.这真是神来之笔。一个“看”字让“小小”成为主语,整个节目的立足点就转到了刘小”方面.不是让刘小”来接受我们给他的新闻,而是让我们同列训。”一起来寻觅新闻,了解…  相似文献   

7.
观点·调查     
《视听界》2012,(1):9-10
89.8%受访者力挺“限广令”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199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9.8%的受访者对“限广令”表示支持。受访者中.  相似文献   

8.
赵阳 《大观周刊》2012,(37):53-53
第一部分驰名商标法律制度概述 一、驰名商标的概念和特征 驰名商标一词用英文表示为“WELL KNOWN MARK”.其中的”WELL—KNOWN”有“驰名”、“人所熟知的”或“广为人知”等意思。  相似文献   

9.
周泽 《新闻记者》2004,(9):6-10
关心新闻法制的人都会注意到,“媒体审判”或“舆论审判”已成为近些年来国内研究新闻传播与司法关系的学者经常提及的概念。特别是“张金柱案”、“夹江打假案”。之后,很多这者都对媒体报道影响司法公正的问题,表示忧虑,对“媒体审判”、“舆论审判”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传统人事制度的变革,人才流动日益频繁,记录个人成长历程的人事档案风光不再,渐遭冷遇。无人问津的被遗弃档案的出现,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原有的人档关系、人事制度,它已成为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首先,我们来看几组数据:(1)某网站进行过一项关于对人事档案态度的小型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2068名被调查者中,有1014人认为“工作中注重的是能力,档案没用”,这些人占到被调查人数的49.03%;另有12.33%的人表示“无所谓”;只有38.64%的人认为“择业自由,但档案不能遗弃”。(2)据不完全统计,黑龙江省人才交流中心代管的1.2万多卷档案中,有2000多卷档案的主人已经有两三年的时间对自己的档案不闻不问了;武汉市人才交流中心代管的5万卷人事档案中,有30%被主人遗弃;四川省有关部门估计,全省的人才“死档”已超过20万份,仅成都市人才中心代管的档案中,就有1/5的档案成为没人要的“死档”,存放时间最长的已达15年;  相似文献   

11.
2008年2月3日晚8时.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和省长黄华华通过南方网等省内主要新闻网站给网友拜年,并表示愿向网民“求计问策”,愿一起“灌水”,欢迎“拍砖”。南方网敏感地认识到这是网站第一次有省委书记、省长来“发帖拜年”,对于广东互联网的发展是标志性的事件。  相似文献   

12.
1.问题的提出在地球科学、化学等学科领域的论文中,无论是文字表述还是表格,常常要用到“含量”这一概念。含量是用于定性描述混合物组成的一个笼统概念①,物质B的含量其表示形式有:质量分数(WB)、体积分数(ФB)、浓度(CB)、质量浓度(ρB)等②。但长期以来,含量的表示方法各异,且不规范,如“Pb的重量百分浓度为35ppm”或“Pb为35ppm(m/m)”;又如“CO的体积百分含量为300ppb”或“CO为300pp等③(V/V)”b。近年来,由于科技期刊尤其是高校学报正在开展编排规范化工作,使含量的表示方法逐渐规范化。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不同的作者或编辑对这一问题有不同的理解,在论文文字表述时出现了“质量分数”这一名词取代名词“含量”的情况。2.实例分析2.1例1测试结果表明:Si和Al的氧化物与煤层灰分相比,其质量分数接近,Ti的氧化物略有升高,Fe和Mg的氧化物质量分数增加明显,K和Na的氧化物质量分数也略有升高。K、Ca和Na在飞灰中的流失主要是由于河水的淋滤所致。Fe最不容易被淋滤或向气态转化,总体质量分数升高,某些飞灰样品中Fe2O3达20%以上④。本例中所有的“质量分数”均可改为“含量”,因为这里属...  相似文献   

13.
书与我     
我是一个不用功的人。“不用功”自然不是一件光荣的事,不过,我不愿因为它不光荣.就向不知底蕴的人假装用功与渊博。但是,如果说.我真的不喜欢读书.却又与事实不符。我很喜欢读书。“读书”和“用功”可能是两回事。用功的人不一定“喜欢”读书.喜欢读书的人也许不一定是用功。这分别大概就在于前者全凭感情.而后者却要靠理智。凭感情读书的人.全靠自己的好恶去选择.因此,他所读的书,范围就比较狭小。尽管也许在这狭小的范围之内.他有精与深的可能.但他只能“渊”而不能“博”。  相似文献   

14.
鼓动·煽动·怂恿“鼓动”是指通过语言、文字等手段激发人们的情绪,使其行动起来。如“进行宣传鼓动”“鼓动各界群众积极支持希望工程”“鼓动全民都来参加植树造林活动”。“煽动”是指鼓动别人做不应该做的事情,多指做坏事。如“煽动群众闹事”“煽动暴乱”。‘名恿”也是表示鼓动别人做不好的事情的意思。“鼓动”是中计词.价一般县用来表示激发人做好事情。“煽动”是贬义词,表示鼓动人做坏事情。要分清这两个词的差别,就要弄清鼓动人做的事情究竟是好事情还是坏事情,还是不好不坏的事情,否则就容易用混。如‘激动下岗人员对社…  相似文献   

15.
新星 《新闻天地》2011,(8):67-67
7月5日,史玉柱在微博上发布,消息表示,将和马云、刘永好、冯仑、茅永红、郑跃文、张征宇“七君子”集体举办一个“追悼会”.每个人给自己致悼词.以“结束过去、开始未来”。这条微博截至5日晚8点钟已经被转载近4000次,评论超过2400条。  相似文献   

16.
“位”作为量词,是专用于人的,这一点大概无人不晓;但有一点确实有不少人不晓的,那就是“位”还表示敬意。只有在需要表示尊敬的时候才称“一位”,否则大可不必。报刊文章中常见不分褒贬,不分长幼,也不分称人自称而一律用“位”称之的,仅举数例析之。  相似文献   

17.
陶克强 《新闻前哨》2012,(12):104-104
美国尼尔森发布的亚太网民用户习惯报告称,约有62%的中国网民表示,他们更愿意分享负面评论,而全球网民的这一比例则为41%、中国网民为何对负面评论产生偏好?这其中到底是什么因素作祟?笔者认为.这与一些权威部门关键时刻的“失语”.甚至是“乱语”有关,它进一步强化了网友“宁可信其有”的思维定势。这一怪象亟须得到矫正。  相似文献   

18.
采和彩     
“采”和“彩”所表示的意思有明显的区别,使用这两个词素构成的词,不能混淆。“采”主要用于表示人的容貌、姿态、神情和精神境界的词当中,如神采、风采、丰采、神采奕奕、风采动人、血染的风采、无  相似文献   

19.
王志 《新闻与写作》2007,(11):30-31
人都知道《水浒传》里有“杨志卖刀”.怎么这里又来了个“王志论道”? 看官且慢,这二人颇有几分相似哩。杨志,名门之后.身怀绝技;王志,“央视”名嘴,“广院”博士。杨志有祖传利刃——削铁如泥;王志有一张利嘴——同样削铁如泥;杨志杀了泼皮牛二,深得人心;王志访了各色人物,大受赞誉。[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据一项社会调查.北京市民家庭里.表示“天天看电视”的儿童有64.2%,“经常看电视”(每周3-6天)的有19.5%.“不看电视”的只有1%。可见儿童对电视的兴趣明显超过其他媒介。当前,少儿读物成人化、游戏化和西化倾向却比较突出.网络游戏、网上聊天、色情网站使不少未成年人沉溺其中.一些有低俗淫秽、暴力恐怖内容的精神产品已经开始腐蚀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