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鹿原》中,鹿三耿直,坚韧,勤劳,自尊,恪守做人的本分。其性格基于汉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制约。宗祠文化是影响他的品格形成的重要渠道。大瘟疫肆虐于白鹿原,鹿三遭遇鬼魂附体,并不是什么魔化主义笔法,而是鹿三杀死田小娥后遭遇心灵刺激、震撼,精神最终陷于深度危机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
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建立了关于悲剧的理论,这一理论深刻地影响了西方美学的进程。他对悲剧的定义是与他的哲学思想密不可分的。通过分析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与其悲剧理论的关系,既可看出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的思想内涵,又可看出一般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全面地理解特定作品与作者整体思想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悲剧,因果性,和主体意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文艺复兴商业戏剧的一个普遍关注的焦点.作为文艺复兴戏剧的代表,莎士比亚戏剧,尤其是莎士比亚经典悲剧试图通过男性主人公主体意识的构建来表达这一关注.在《哈姆雷特》、《奥赛罗》与《麦克白》中,这种关系的核心表现为通过削减女性力量,淡化女性存在来建立男性的主观意识.男性气概的最终获得和父权秩序的最终建立都是以女性力量的消减或者毁灭为代价的.欧菲利亚的自杀使哈姆雷特最终获得了他的复仇英雄的宿命,而奥赛罗则是通过谋杀具有反叛精神的苔丝狄蒙娜而建立了他的男性主体意识,麦克白通过他的一系列暴行,渐渐摆脱了麦克白夫人的控制,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独立.  相似文献   

4.
《静静的顿河》是一部举世公认的哥萨克悲剧史诗.肖洛霍夫曾明确宣布,他写此书的主旨,是描写“卷进1914年到1921年间发生的各种事件的激烈漩涡中的个别人的悲剧命运”.毋庸置疑《静静的顿河》巨大的美学价值,主要在于成功地塑造了摇摆不定的哥萨克中农葛利高里的悲剧形象.然而,仅仅是葛利高里一个人的悲剧命运,是编织不成顿河哥萨克在这个特定历史时期中的民族史诗的.美国评论家纳扎罗夫的话很中肯,他说:“《静静的顿河》不是通过一个即使是葛利高里·麦列霍夫这样的主要人物的性格来揭示自己的基本主题的,它的基本主题是通过许许多多人物性格的对照和相互对立的关系,通过这部长篇小说的整个形象体系,他的风格和语言,表现出来的.”这部作品的人物形象体系是异常广泛而丰富的,仅哥萨克的悲剧形象中,除葛利高里外,还有三个哥萨克妇女的悲剧形象也占有重要地位,那就是婀克西妮亚,娜塔莉亚和姐丽亚.这三个妇女与葛利高里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是塑造这位悲剧主人翁的重要配角,而且她们还有着自身独立的美学价值.作品通过她们的悲剧反映了顿河哥萨克妇女的悲剧命运,成为这部哥萨克民族命运交响乐中不可或缺的精采乐章.如果没有这三个妇女形象,这部哥萨克的民族史诗是不完整的,它的美学价值也必定大为逊色的  相似文献   

5.
《黄雀记》作为苏童最新的长篇力作,具有浓厚的悲剧色彩,高度体现了他的宿命论思想.通过对种种偶然与巧合事件的描述和对意象的多重隐喻诉说人物悲剧命运的不可避免性.不良的家庭环境和危险的三角关系是导致人物宿命悲剧的重要因素.悲剧的宿命意识笼罩整部作品,体现了作者对人文的关怀.  相似文献   

6.
《水浒传》的悲剧在于逼上梁山,金圣叹批本将“逼上梁山”的悲剧发挥得更加彻底,这正是他悲剧意识的体现。这种悲剧意识又是金圣叹“怨毒著书”说创作思想提出的基础,二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巴金对趋向灭亡的事件怀有稳定的偏爱 ,或者反过来说 ,一种特殊的意识结构决定了作品事件始终难以摆脱一个悲剧的方向。导致他偏爱悲剧化的原因在于他的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不可克服的不和谐关系。这决定了他作品基本气氛中有一种发乎本性的忧郁与悲剧化趋向。创作不仅可以申诉自己的苦难与信念 ,而且可以扩展到为他人乃至整个受迫害的人类申诉 ,变成了他一生最好的表示抗议与反抗的形式。当然 ,这种通过诉苦寻求心里平静的文学不可能是明朗的 ,而注定是忧郁、阴暗、悲剧化的 ,这是巴金悲剧观形成的与其现实意识、社会信念相连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8.
王姝  齐兵 《华章》2011,(31)
尤金·奥尼尔最为美国现代悲剧之父,一生共创作了50余部戏剧.他把那个时代的社会问题蕴含在悲剧人物的心灵世界中,通过细腻的人物心理变化及命运彼此交融的描写,深刻揭示了人类命运的悲剧性.本文通过分析奥尼尔戏剧悲剧性形成的根源,进而深刻探讨《榆树下的欲望》这一奥尼尔戏剧中的经典之作中所透漏出的人性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9.
巴金的主体经验与悲剧观念的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金对趋向灭亡的事情怀有稳定的偏爱,或反过来说,一种特殊的意识结构决定了作品事件始终难以摆脱一个悲剧的方向。导致他偏爱悲剧化的原因在于他的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不可克服的不和谐关系。这决定了他作品基本气氛中有一种发乎本性的忧郁与悲剧化趋向。创作不仅可以申诉自己的苦难与信念,而且可以扩展到为他人乃至整个轻受迫害的人类申诉,变成了他一生最好的表示抗议与反抗的形式。当然,这种通过诉苦寻求心里平静的学不可能是明朗的,而注定是忧郁、阴暗、悲剧化的,这是巴金悲剧观形成的与其现实意识、社会信念相连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浮士德知识悲剧的成因在于尘世之爱的缺失,他在正确处理尘世之爱与精神之爱的关系的过程中跨出了知识悲剧的泥淖;但他还必须克服尘世之爱中所潜藏的悲观主义和享乐主义倾向,才能最终完成对知识悲剧的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