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识教育注重对人文知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知识的传授,注重培养学生广阔的视野和思维,力求培养能够快速适应社会竞争的人才。不论外语专业教育还是通识教育,对于培养全面的具有社会竞争力的外语人才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只有将外语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进行有机整合,才能使外语人才得以全面、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人文学科在高校里有被边缘化的现象,跨学科是当前人文教育的大势所趋。目前大学人文教育有两种基本形态:一是面向全校所有学科的通识教育,培育人文素养,养成健全人格;二是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人文学科,尊重学生学习兴趣,组织跨学科课程模块。这两种形态的人文教育,全都采用跨学科的组织形式,是当前大学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基础。  相似文献   

3.
通识教育在国外大学已广泛开展,在我国却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外语专业教学中加强人文通识教育,可以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人才,是解决目前我国外语专业教育教学中所面临困境的创新之路。那么外语通识教育是否具有可行性,通识教育是否该本土化,如何设置通识教育课程,如何建立人文教学环境和通识课程教学模式等是当前英语专业教育改革急需探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对英语专业精读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读是英语专业的主干学科之一,其工具型,技能型的定位为培养优秀的英语人才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外语人才的要求并不仅仅只是懂几个英语单词的“纯外语人才”,时代呼唤的是英语专业的复合性人才,所以要充分发挥精读学科的主干作, 其重新定位,突出其人文学科的特征,寓人文教育于语言训练之中已势在必行,同时在精读教学中要注重正确处理语言知识的传播与技能训练的关系,采用“互动”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当前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多元化外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以山东大学的外语+X双学位人才培养模式为例,探讨了外语专业如何从培养单科人才向培养宽口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转变。该模式通过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等一系列改革,在保证学生的外语学习质量的同时,突破单一学科限制,整合多学科资源,实行通识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证明,该模式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培养效果好,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人文学科边缘化现象严重,文史哲成为大学文科中最冷的专业。人文学科教育的宗旨是教会人们如何做人、如何面对社会。在大学通识教育中,文史哲学科异常重要甚至居核心地位。目前,我国各层次的人文学科教育过于侧重于科学性,大学文史哲学科的教学存在随意和浅薄的弊端。人文学科需要建立自己的专业基础,人文学者要充满现实关怀和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7.
人文学科是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意义。人文学科的灵魂是理性,人文学科特有的价值理性精神与源远流长的非功利的自由教育传统是一致的,这种非功利主义并没有脱离现实,而恰恰是从更高远的位置上服务于现实,这与通识教育目标不谋而合。同样地,作为大学最重要的社会职能,从启蒙时代开始倡导的理性批判活动必须有赖于人文通识教育来完成。  相似文献   

8.
研究型大学通识外语教育模式与创新人才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语教育是研究型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教育基础之一,但是传统的外语教育存在"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亟待创新。本文结合通识教育理念,探讨了建构研究型大学通识外语教育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设想。  相似文献   

9.
如何培养适应国家发展的国际化人才,是当今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随着英语教育的普及,第二外语通识教育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显得越发举足轻重。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个案追踪等方式对第二外语通识教育现状和社会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与观察,探讨第二外语通识教育课程模式的构建,以及针对多语种师资短缺问题的解决办法,以期推动人才培育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通识教育是使新时期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外语教育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大学生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语通识教育要具有普及型和层次性,全面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促进全人教育。  相似文献   

11.
“人”的教育的严重缺失是外语教育中存在的根本问题,背离了其作为一门学科对人文素质培养的功能。为了回归外语教育的本质,必须树立全人教育的外语教学理念,加强外语的通识教育,转换教师角色,注重个体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跨越学科背景和文化差异的现实鸿沟,在不同学科之间开展通识课程的跨文化教育和传播,以提高人才培养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对人才多元化的要求,尤其是在日益密切的国际交流和合作趋势下,培养学生跨文化学习和沟通能力,这是高等院校在进行通识教育普遍面临的问题。本文运用文献研究、走访调查和比较研究的方法,根据通识课程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传播特点,以传播学理论中的拉斯韦尔"五W模型"为理论依据,从控制、内容、媒体、对象、效果五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指导通识教育在不同学科背景和专业水平的受众中的跨文化传播,探索如何建立跨文化传播视野下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柳莉蕊 《海外英语》2012,(13):107-109
通识教育在美国不仅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教育行为,其成功经验对我国体育院校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启示。该文阐述了以哈佛大学为代表的美国通识教育理念及其实践过程,探索了美国哈佛大学通识教育对我国体育院校外语人才培养的启示,并结合体育院校特点为英语专业的学科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建设性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4.
《神州学人》2012,(6):53
西安外国语大学创建于1952年,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4所外语院校之一,是西北地区唯一的一所主要外语语种齐全的普通高校。经过60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已实现了由单科外语院校向突出外语教育和国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为特色,以人文学科为主体,社会学科、管理学科和理学学科协调发展的多学科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我国要培养国际化高素质人才离不开外语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大力加强。本文结合南通大学的校本实践,展望未来地方高校外语类人文通识课程体系培育整合、建设与完善。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大量创新型、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通识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旨在培养创新性思维的物理学科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最佳学科。因此,开设物理通识教育课程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构建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等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将全人教育、通识教育的理念运用于现行的五年制高师英语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英语教育应当与广博的自然科学、人文学科知识、艺术、社会相融合,并在教学中不断促进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能力,以促生学生的通识精神。本文从通识教育、全人教育的理念角度提出现存五年制高师英语教学的局限性,提出完善教学课程的设置,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扩展教学内容,以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为目标,切实提高五年制高职英语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工科院校必须优化人文学科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人文学科教育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的重要手段。工科学科本身与人文学科的交叉也越来越明显。而工科院校加强人文学科教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李新荣 《学周刊C版》2011,(2):161-161
当今社会对创新人才的要求,给现行教育体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教育必须以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从知识本位转变为创新本位,使沉睡的创新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据此,语文学科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工具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开启学生思维的人文学科。语文应充分发挥学科优势,让学生展开自由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开启学生的思维,使之成为培育创新人才的一方沃土。  相似文献   

20.
通识教育对培养全面性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工作者,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全面人才的重任.高校辅导员应该结合自己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将通识教育与队伍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课堂、学科特色教育、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创新拓展通识教育的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