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红楼梦》是彻头彻尾的悲剧,书中每个人物都具有悲剧性,既有家庭、社会、礼教造成的社会悲剧,也有人物性格造成的性格悲剧,还有人始终不能摆脱的命运悲剧,更有人性的缺陷、弱点造成的人性悲剧,而贾瑞就是社会悲剧、性格悲剧、命运悲剧以及人性悲剧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从社会发展角度解释悲剧,认为构成悲剧的基础是“历史的必然的要求与这个要求的实际不可能实现之间的冲突”.这构成了不少学人对马恩悲剧观的全部理解并视之为万古不变的教条.但就马克思恩格斯整个悲剧观来看,这是失之片面的.在马恩的悲剧观中,旧社会的没落和毁灭也具有一定的悲剧因素,如契诃夫笔下的四幕抒情喜剧《樱桃园》.作为社会历史范畴和社会形态的象征,樱桃园有着自己的合理性和存在价值,但其无可挽回的毁灭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樱桃园》凝重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3.
《边城》中的爱情悲剧主要原于作者的审美理想--以朴实的人性美来唤醒沉睡的大众,来医治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宿命感和神秘感是这个爱情悲剧中的特点,善良和谦让的美德是这个爱情悲剧的动力.即便她是一个悲剧,却能让人们在悲剧中寻找善良的人性以及所表现出的无限凄美,引导我们去认识社会,振作起来,追求其中的真善美.  相似文献   

4.
《史记》的悲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记》的悲剧性,通过描写悲剧英雄来体现;《史记》中的悲剧英雄分七种类型、三大系列,而且大多是社会悲剧、英雄悲剧和性格悲剧.司马迁借描述悲剧英雄来实现自己的写作目的,抒发自己的冤愤,揭露炎凉的世态.  相似文献   

5.
本文立足于作品从三个方面论述哈代小说中存在的悲剧意识:即社会悲剧、命运悲剧和生命悲剧;然后从作家入手对其悲剧意识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爱情悲剧和封建社会是《红楼梦》中描写的核心内容。宝黛爱情的萌芽是源于安逸和心灵的相应相通,安逸因封建社会的地位形成而得,而宝黛爱情的悲剧诞生也是因为封建社会的必然变动而成。因此文章本着分析《红楼梦》中爱情悲剧的最根本原因,以分析宝黛二人性格成型特征为主,通过分析悲剧形成的家庭背景逐步带入到社会背景中,将《红楼梦》爱情悲剧的社会成因加以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7.
<窦娥冤>通过人物形象窦娥的悲惨遭遇,展现了男权社会中女性的悲剧命运.围绕窦娥思想根源、行为表现和社会反响三方面进行论述,认为在封建礼教控制下的男权社会,女性只是社会的附属品,这是她们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窦娥冤》的主题历来被认为是反封建。本文从作品的人物形象和关汉卿对原型的创造两方面剖析作品主题:窦娥是按封建文化的形象设计而成的;关汉卿通过对原型的加工,着重表现善良弱小百姓与强大黑暗势力之间的冲突,揭示窦娥悲剧的社会根源。《窦娥冤》的悲剧主旨是人性的悲剧和社会的悲剧相交织。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文学的艺术形象多是扁平性格的,而且过分夸张,在《水浒传》中,潘金莲的符号就是淫妇,而站在社会的历史的角度来看,潘金莲其实是一个悲剧的角色,那么,潘金莲的悲剧命运是怎样一步步形成的,造成她命运悲剧的原因是什么。从容姿美好,出身低贱;反抗大户,被嫁武大;钟情武松,无情被拒;偶遇西门庆,终成悲剧四个方面论述了潘金莲悲剧命运的一步步生成;从内因:反抗的性格和外因:封建制度社会文化的压迫两个方面分析了潘金莲悲剧命运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德西雷的儿子》是凯特·肖邦多部悲剧小说的其中一篇。通过分析女主人公的悲剧成因,揭露了夫权制社会和种族歧视对妇女和黑人的压迫。另外,作者独特的悲剧意识在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增强了作品的悲剧魅力。  相似文献   

11.
"悲剧"的本质是一,悲剧首先表现出的是一种人生观;二,悲剧还表现出一种失败、挫折、甚至毁灭的必然性;三,悲剧还给我们提供人生观,并由此提示出人生的要意;四,悲剧还使心灵飞升导向超越,从而达成对人生、命运、社会、宇宙的新认识和理解,是受难中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潘金莲和曹七巧,两个女性相距虽然近千年,但却有着类似的婚姻不幸和性的悲剧。她们的性悲剧,导致了她们人生和人性的悲剧;她们的性悲剧,其实也折射了封建专制社会中许多中国女性的性悲剧。  相似文献   

13.
巴尔扎克创作的《幻灭》中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处于社会转型期的青年形象——吕西安,这样的青年正是由于经不住各式各样的诱惑而导致了自己人生的悲剧。虽然今天和当时的法国处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发展阶段,但是当时青年的悲剧以及悲剧产生的原因对今天依然具有参考意义。本文旨在通过文本细读,对吕西安这一形象进行深度解析,探究吕西安这一典型青年人生悲剧产生的社会原因、自身原因及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4.
悲剧意味着什么刘新生悲剧作为艺苑中的奇葩,在漫长的社会发展中得到了无数哲人的厚爱。每一个先哲都试图用精确的言辞,缜密的逻辑,完美的概括,恰到好处地对悲剧进行界定。但在发展着的社会面前,人们永远带着时代局限的遗憾遥望着理想的彼岸。譬如亚里斯多德的悲剧理...  相似文献   

15.
在鲁迅小说的整个审美世界中,女性形象占有一席特殊的显赫的位置。鲁迅以其独特的悲剧意识和忧患意识,揭示了旧中国妇女既是社会悲剧又是性格悲剧的全部内涵,鲁迅侧重挖掘她们性格的缺陷软弱和致使自己失败的内在因素,体现了鲁迅对历史的悲剧思考。  相似文献   

16.
萧红以自己悲剧性的人生感受和生命体验,观照她所熟悉的乡土社会的生命形态和生存境遇,揭露和批判国民性弱点,抒写着人的悲剧、女性的悲剧和普泛的人类生命的悲剧,从而使其小说获得一种浓烈而深沉的悲剧意蕴和独特而丰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纳张元教授是一位当代彝族青年作家。他的作品集《走出寓言》中描写了大量的民族悲剧,这些悲剧阅读后都会给人深深地震撼和启迪,并不断地督促人民觉醒。本文从社会进步与封建愚昧思想矛盾冲突的悲剧意识;人的个性发展与周围环境矛盾冲突的民族悲剧意识;人的需求与现实生活矛盾冲突的民族悲剧意识;现代文明与本土文化矛盾冲突的民族悲剧意识等方面论述了纳张元的作品集《走出寓言》中民族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8.
《德伯家的苔丝》是19世纪末英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这部小说确立了他19世纪末英国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的地位。作品塑造了一个纯洁善良,真诚勤劳的少女最终被其难以摆脱的人性弱点,无法选择的命运,资产阶级腐朽的伦理道德逼迫到走投无路,沦为杀人犯的悲剧女主人公形象。那么,苔丝的悲剧是性格悲剧?是命运悲剧?还是社会悲剧?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所表现的是一个原始氏族遗风与封建宗法关系并存的湘西社会,是一个古老传统正在急剧损失、崩溃的湘西社会。面对生命的美丽与哀愁,沈从文在理想和现实的双重世界中徘徊。因此他的作品里洋溢着人性美的光环,而在面对中国的社会现实时,又表现出对边城人民历史命运悲剧的沉重叹息,为他们置身悲剧命运中却不知悲剧为何物的麻木灵魂感到心痛。  相似文献   

20.
现代悲剧小说是新的文化精神和着被毁灭、否定的有价值人生在燃烧的时代熔炉中铸造的利剑。在新小说观念的影响下 ,现代悲剧小说以更开阔的视野关注社会人生 ,以新的内容和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使现代悲剧小说创作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显示出现代观念下的悲剧人生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