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港澳台之窗     
台湾人口2100万,为北京人口(1051万)的两倍;面积3.6万平方公里,也是北京面积(1.68万平方公里)的两倍。台湾设7市16县,北京设10区8县。 台湾出版社号称有四、五千家,无确切数字,因为有的出版社名存实亡,有的出版社一年仅出版一二种书。1998年总共出书27000多种,总定价新台币246亿  相似文献   

2.
《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于1991年初出版了。这是一本新闻和出版两个学科的合成卷,全卷156万字,共设条目1630条,其中新闻870条,出版760条,卷首刊有长篇的新闻学总论和出版学总论,正文之后附有中外新闻大事年表和中外出版大事年表。全卷刊有彩图161幅,随文插图450余幅。  相似文献   

3.
丘柏林  周群 《图书馆学刊》2013,(12):130-133
五邑侨刊经过近100年的发展,现存86种。通过对五邑大学图书馆藏纸质侨刊的整理,获得一系列详细数据,依据这些数据对五邑侨刊概况、发展阶段及其特色与效果进行分析总结,详细论述了五邑侨刊的历史、种类、级别、经费来源和获奖情况等。  相似文献   

4.
为了使退出第一线的离休退休老干部有一良好的学习环境,方便他们读书看报,湘潭县图书馆与县老干办联系,开办了一个老干部阅览室。老干部阅览室设在县委办公楼,使用面积为六十四平方米。县委拨款,添置了四十张藤椅、九张阅览桌、六张茶几二部电扇。县馆将一百二十七种,共三百五十一册过刊展示在这里。  相似文献   

5.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以下简称《学刊》)是安徽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主办的学术性、业务性刊物(季刊),刨办于1983年6月(原名《安徽高校图书馆》),为适应图书情报一体化形势发展的需要t1989年改为现名,1994年元月取得刊号,转为正式公开出版。自创刊到1998年第2期共出版61期,发文1385篇,共580万字(不包括信息、资料、动态图片等)。  相似文献   

6.
笔者由于主编《县报信息》的关系,常与一些县市报的总编们交换意见,大家都有同感:办好县市报一定要面向群众,贴近基层。最近,笔者在翻阅华中、华东、华北三家办得较早的周二刊县市报用稿情况时,作了粗略统计。今年5月,这三家报纸一、二版共发稿273篇,其中有关村级以下基层单位以及群众个人的报道只有29篇,占10.6%。相比而言,会议报道和领导机关活动的报道,则显得多了些。当然,作为机关  相似文献   

7.
侨刊乡讯是我国侨乡特有的民办刊物,记载了大量的颇具价值的侨乡信息,为侨乡历史与文化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文章从广东侨刊乡讯的基本概况、侨刊乡讯的征集、侨刊乡讯的整理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抛砖引玉,探讨地方文献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子,更好地为侨刊乡讯的研究和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8.
专刊是指按周期出版、内容集中、有别于散发新闻的报纸版。面,一般称之为专刊。专刊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包括汽车、房地产、旅游、服饰美容、教育、健康、理论等等。其出版周期也不一样,一般是每周一期,如许多报纸办的各类周刊,也有的每隔一天一期,有的甚至是每日一刊,不过内容有所侧重。这些专刊的版面数量也有很大差异,有的每期只一版,有的两版,有的是一张对开的报纸,有的则更多。  相似文献   

9.
首先我代表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向《上海档案》创刊17年、出版100期表示衷心的祝贺!同时也代表新闻出版局,感谢上海市档案局的领导以及《上海档案》编辑部和全体同志为上海出了这么好的一本刊物。中国现在有刊物8000多种,其中上海有600多种。我国的刊号以及办刊不是无限制的,所以很多人都想去申请一个刊号,觉得这是一个资源,有了刊号可以办刊、可以赚钱。其实办过刊的人都知道,办刊是非常辛苦的事情,刊物停停办办、办办停停的情况也非常多,完全不是有些人想的那么一回事。特别是《上海档案》这样一本专业性非常强的刊物,17 年能够办下来,出满100期,目前在这么好的一个平台上规划继续发展,我觉得非常不容易。上海有《故事会》等一些发行量很大的刊物,有的能够发行3、4百万册,盈利几千万,但是也有很多的刊物只有1、2千份的发行量,经费来源有困难,员工留不住,刊物也办不下去,资源实际上很难利用起来。《上海档案》能够办到今天,我想和市档案局领导及广大作者和读者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当然与我们编辑部同志的努力也分不开。他们一篇篇文章、一个个字审阅,始终把好宣传舆论关,使这么一本刊物在专业性的基础上办出自己的特色,拥有这么多的读者,我非常敬佩。  相似文献   

10.
《解放》报创刊于1946年2月22日,为四开三日刊(即周二刊)。从是年5月9日第二十七期起,改为二日刊。《解放》报在北平出版了三个多月,共出版三十七期,于1946年5月29日被国民党北平当局封闭。  相似文献   

11.
报纸有大报和小报之分。然而,区分大小的标准是什么?人们的认识颇不一致。有以办报单位的级别为根据的,省级以上单位办的为大报,地、县以下单位办的为小报;也有以报纸的开张大小为根据的,对开的为大报,四开的为小报。这两者又往往是统一的。大报和小报,在人们心目中,似乎有高低之别。于是乎,一些报纸纷纷扩版,以跻身于“大报”之林,有的宁肯将刊期延长,也要扩大版面。其实,这是一种向声背实、得不偿失的做法。报纸原名“新闻纸”,  相似文献   

12.
出版社在出版图书的同时也出版期刊,是国内外出版界的惯例。有的出版社甚至是期刊办得有了影响后才成立的出版社,比如我国的译林出版社、花城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等。美国的《读者文摘》则早已由一本驰名世界的期刊发展成一个规模庞大的出版集团了。出版社办期刊有许...  相似文献   

13.
在1月29日揭晓的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评比结果中,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十万个为什么》(新世纪普及版)榜上有名。《十万个为什么》初版于20世纪60年代初,被列为“感动共和国的50本书”之一。40多年间,先后共出版过6种版本,累计发行1000多万套,1亿余册,  相似文献   

14.
<正> 《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lrich′s International Periodi-cals Directory)的最新版本为第29版(1990—1991)。这部国际上最著名的期刊检索工具刊仍然由美国 R.R.Bowker,the InformationReference Company出版,每两年出版一次新版。新版收录世界197个国家与地区的11,000多个出版单位的12万种期刊。新版共三卷,一、二卷为刊名索引(按英文字顺排列),第三卷的索引,包括国际机构出版物索引、主题互见索引、国际标准期刊编号(ISSN)  相似文献   

15.
报纸“回归”现象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首2003年的报纸改版,有一种现象引人深思,耶就是:一些前几年纷纷缩短了刊期的财经类、产经类报纸,又不约而同地拉长出版周期,收缩为周报:中国经营报在办了一年周二报之后又恢复为周报;曾经扩张为周四刊的财经时报经一年多的逐步收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期刊出版领域,除了具有国内统一刊号可以公开出版发行的8000多种期刊和一批以内部资料形式出现的刊物以外,还有一大批以期刊形式出版但仅限于在企业内部发行的企业内刊。在这些期刊中不乏办得很好的有一定质量和影响力的刊物。这些期刊作为工商企业自身的宣传喉舌,凭借科学规划、准确定位以及公司的整体实力与优势,大都聘请行家里手,可以说出版的刊物有的并不比正式期刊逊色。而且由于企业内刊多系企业的公关印刷品,不愁费用,又没有什么条  相似文献   

17.
钟羡芳 《出版广角》2014,(11):40-41
正作为侨乡人民联系海外乡亲的一种书文载体和精神纽带,侨刊乡讯是外宣工作的主要阵地,它以"侨乡""乡谊"为特色,向海外侨胞展示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是展示祖国形象的新名片。侨刊乡讯是经侨乡新闻出版部门批准,主要向海外(含中国港澳台地区)发行或赠送的报纸和期刊,是祖地人民与海外乡亲沟通联系的"集体家书"。侨刊乡讯对促进侨乡和港澳台同胞祖籍地的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受到  相似文献   

18.
徐光启是明代杰出的爱国科学家,在我国科学文化史上,为极关重要的代表人物,生平著译甚丰,但在明代只出版了一部分,到了清代,有的被清廷列为禁毁书目,有的流失海外;有的后已失传;而幸存者已成为孤本或稀见之本。在清代所重印的仅《几何原本》及《农政全书》等几种。至于大量未刊之作,因迭经兵燹,类多散佚。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党和政府对科学文化的重视,先后有《徐光启手迹》、《徐光启集》及《农政全书》整理本的出版,并增辑了若干  相似文献   

19.
(8) 荷兰《医学文摘》(Excerpta Medica) 荷兰医学文摘基金会编辑出版,月刊,是一部大套的国际性医学文摘杂志,自1947年创刊后至目前止,共有42个分册,各分册刊期不定。此刊收录世界各国生物医学期刊近4,400余种,文献25万余篇,全部用英文摘录,内容丰富,包括医学各科,由各科专家摘录,每卷后都有著者和主题索引,为一部医学重要文献工具书。此刊以前出版甚慢,通常较期刊原文要慢一年,但到70年代,改用电子计算机编制,出版加快,收录文献也大量增加。以前一般分册为月刊,每年一卷,现已大量扩充,增加一到二卷不等,有的每年出版三卷,每卷10期。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江西出版界连续出版了销量很大的好书。以江西人民出版社为例,1992年出版了《我爱社会主义》,发行了300万册;1993年出版了《中国有个毛泽东》,发行了270万册;1994年出版了《走向辉煌》,发行了270万册;1995年出版了《中国母亲》和《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分别发行了120万册、270万册。畅销书连年不断,每年一两本。仅这五本书,发行近1230万册,获利达800万元,有的获得了国家级和省级奖励。社会效益和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