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讯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日前在北京举行工作会议,全国60余家报社的副刊编辑参加了会议。中宣部副部长王晨到会发表了重要讲话。 王晨充分阐述了报纸副刊在报纸中的重要作用,肯定了副刊工作取得的成绩。报纸副刊的地位一向很重要,报纸不能没有副刊。他指出,副刊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民主革命时期报纸就有副刊,李大钊、鲁迅很多文章都是在副刊上发表的。中国报纸和外国报纸有所不同,其中重要一条就是重视副刊。中国报纸副刊既有光荣的传统,改革开放以来又有很多改革创新,尤其是最近几年来,报纸副刊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群众中产…  相似文献   

2.
裘春霞 《新闻窗》2007,(4):108-109
现代报纸副刊的演变速度可以说是飞快的,特别是以都市生活类报纸为代表的现代大众化报纸的出现,使报纸副刊理念与传统报纸副刊理念相比,发生很大变化。大众化报纸副刊的出现,丰富了报纸副刊的内涵,给报纸副刊注入了新的血液。然而,现代大众化报纸副刊在发展、创新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近年来,作为报纸传统的补充类版面的副刊,地位显著上升,[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在新闻报道越来越及时、新闻版面越来越扩张的同时,副刊在新闻的高速公路上,被挤入人行道的状况时有发生。曾经在2003年,一些著名的报人就已经意识到,并深入探讨过副刊所面临的尴尬局面。大多数人认为。副刊尴尬状况的出现,并不主要缘于人们对副刊需求的降低,而是因为副刊的老面孔已经不再适应于新的读者需求。可以说,副刊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副刊的创新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副刊的创新应该突出以下几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4.
当报纸副刊编辑20年了,现在越来越觉得这副刊编辑不好当。随着时代的发展、广大读者阅读口味的改变,对副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今的副刊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单纯发表文学作品的副刊了,而是一种大副刊,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这就迫使今天的副刊编辑要不断加强学习,要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审美眼光。  相似文献   

5.
浅议报纸副刊的新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性与文艺性的有机结合,便是今日报纸副刊的最基本的属性。为什么这样说?这不仅仅是被整个报纸副刊发展史所证明了的,而且也是现代副刊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副刊,与新闻争“主角”是不现实的。没有新闻作为报纸的主体,副刊存在的希望何在?那样的副刊报纸岂不又成了文学刊物。所以,副刊只能在新闻的载体上求得生存与发展,只能与主体共存亡,同发展。正因为如此,副刊的新闻性尤其不可小觑!反映时代的呼吸,反映改革的脚步是当今报纸副刊不可忽视的责任。与文学期刊相比,报纸副刊周期短、覆盖面广,文学期刊几个月之后才能反映的…  相似文献   

6.
张素春 《青年记者》2007,2(12):29-30
纵观我国报纸副刊的发展史,“五四”时期以四大副刊为代表的综合副刊的出现,开创了我国副刊富有思想性和战斗性的光荣传统,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来看,它都是我国副刊发展史上最辉煌的一段时期。而四大副刊之一的《京报副刊》作为综合性的文艺副刊,在当时大大地强化了新闻传播的文化深度和思想力度,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文化启蒙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浅论大众化报纸副刊的几个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报纸副刊的演进变化速度可以说是飞快的,这在历史上也是很少见的。特别是以都市生活类报纸为代表的现代大众化报纸的出现,使报纸副刊理念与传统报纸副刊理念相比,发生很大变化。大众化报纸副刊的出现,丰富了报纸副刊的内涵,给报纸副刊注入了新的血液。然而,现代大众化报纸副刊在发展、创新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份报纸,与文化最贴近的是副刊。不论是地市报的副刊,还是晚报类、都市报类的副刊,文化都是副刊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中国国土资源报》是面向全国国土资源战线的一张行业报,是伴随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而诞生的,由原《中国地质矿产报》、《中国土地报》合并而成。其副刊在原来两报各有特色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注重研究副刊动势、静势规律,并运用于办刊实践,取得了一定效果。一、副刊应当保持强烈的动势,但不能完全摒弃、排除相对静态性的内容。副刊广义上分为综合性文艺副刊、专题性副刊、专业性副刊。副刊是报纸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报纸的规律制约它要讲求新闻性(当然以副刊的形式),使内容具有动态性;同时,副刊又是有别于新闻纸的独特版…  相似文献   

10.
综观当前有些报纸副刊,读普遍反映“亲和力”不够,不能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鼓动人,激励人。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办副刊观念落后。二是副刊水平不高。许多副刊编辑的办刊水平至今还停留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三是副刊稿件内容陈旧。副刊怀旧内容的稿件占据了大量金贵版面,如,写过往的陈年旧事多,写怀念父母、师友等故人的多,写现实生活的少。四是副刊版面形式呆板单一。除了散、诗歌就没有别的体裁,反映在版面上的就是上下左右几大块,老面孔,缺乏视觉冲击力。所有这些,归结到一点,是一些报纸对副刊的作用缺乏应有的认识,对副刊重视不够。这些年,各报重新闻轻艺副刊的倾向比较突出,把艺副刊当作“点缀”甚至搭头,轻视艺作品宣传人、鼓舞人、引导人、教育人的作用,忽视艺副刊拥有的庞大的读群和作群。有些从业人员片面地认为,只有新闻和理论才是弘扬主旋律,副刊是供休闲的附属品,甚至急功近利,觉得副刊不如广告“来菜”。  相似文献   

11.
栏目的策划是副刊系统策划中最基本的单元。在传统副刊中,栏目往往是副刊的直接构成元素。近十年来副刊专刊化、周刊化趋势的出现,使得子刊成为了副刊的直接构成部件,栏目成为子刊的构成元素,即副刊一子刊一栏目。栏目策划的关键在于栏目的设置与搭配。  相似文献   

12.
在人们对报纸的印象中,副刊似乎总是处在报纸尾巴的位置。无论文化类、生活类还是文学类的副刊,似乎总是可有可无。的确,在报社版面紧张,比如有重大选题或者广告时,首先被冲掉的就是副刊。怎样才能扭转这种被动的局面,使副刊不再成为“正刊”的附庸,让副刊不“副”呢?在长期经营副刊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与会归来说副刊万龙生1995年12月22-23日,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在北京召开了成立大会。作为重庆日报的代表,笔者应邀参加了这一活动。会议期间,50余名同行交流、研讨了报纸副刊规律、提高副刊质量等问题.副刊的历史与现状我国报纸的副刊是随着南代报。的,...  相似文献   

14.
探讨专副刊的创新问题,首先有必要对专副刊作一个简单的界定,这里不妨暂且借用冯并新出版的《中国文艺副刊史》中的一段话:“专副刊是我国报纸的编辑特点,也是植根于民族文化土壤的优良报纸传统。副刊已有百年的历史,它的亚种专刊也发展了70多年。”这段话不仅交代了专副刊的历史,而且也说明了二者的关系。跨入新千年以来,随着新一轮改版热的不断升温,众多报纸逐步开始“扬新闻,抑专副刊”,“小编大采”的模式悄然兴起,围绕全面强化新闻性,不少报纸都推出了主动出击的举措。另一方面,大力压缩专副刊,使得专副刊开始处于一种…  相似文献   

15.
重视报纸的副刊,是中国报纸的优良传统。我国的报纸副刊历经了百多年的发展演变,优雅的文化品位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一直是副刊的生命。在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副刊已成为报纸争夺读者“眼球”的一个重要武器,有些副刊更是已经成了报纸的品牌。然而,随着社会文化多元化趋势加速以及网络等现代传媒业的发展,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报纸副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相似文献   

16.
杨令青 《今传媒》2006,(10X):42-42
报纸的副刊是相对于新闻主刊而言的。副刊和主刊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副刊努力为新闻主刊服务,是两者联系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近年来,我报正确处理副刊与主刊的关系,充分发挥副刊“特”性,加大新闻“重”量,增加了报纸的可读性和厚重感,取得了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传统上,报纸副刊一直是刊登散、杂志、学评论等纯艺作品的领地。近些年,随着副刊读数量的减少,这种副刊在各种报纸上出现得越来越少,许多报纸压缩甚至取消了副刊版面.也有的报纸在不断探索副刊如何办的问题。根据一些报纸的探索实践和笔的思考,认为报纸副刊可以进行三个方面的突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黄莉 《新闻窗》2006,(5):59-60
2003年,毕节日报副刊部更名为文艺部,并对其辖下的版面进行了一系列调整。由此,《毕节日报》副刊经过资源整合,从一个传统的纯文学副刊,逐步创建成了包含体育、文化、百科博物知识、纪实连载,以及纯文学副刊等多方面内容的“大文化”组合副刊。  相似文献   

19.
随着纯文学副刊的逐渐淡出,数十年原地踏步的副刊终于冲破了自设的篱,走上了大副刊的发展路子。其在题材开拓方面的恣意扩张,在表现形式上的丰富多彩,在信息占有方面的急剧膨胀,都是过去的副刊无法比拟的。多元化的副刊以其包容的气度,缤纷的色彩叫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20.
从广义的范围来讲,当今的副刊正处于一个非常活跃的时期。之所以说广义,是副刊从过去单纯的艺副刊已经发展成一个庞大的家族,从周末版、社会纪实、大特写,到各种服务类知识类的专刊、金页,副刊在新闻纸上已占据了很大的地盘。而副刊在近十年来的这种高速发展,虽然声势浩大,战果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