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刘扬 《新闻传播》2007,(5):36-37
作为一个城市主流媒体的地方党报,其版面上任何一条新闻报道都或显现或隐态地传达着一个共同的主旋律,如果说,版向上的时政要闻、教育、财经以及农村报道能让读者一目了然知道党和政府近一阶段的工作方针,那么版面上的社会新闻报道则是在反映社会生活方面的“故事”中,来完成党报社会新闻所承担的“社会预警”功能。  相似文献   

2.
“新闻故事”这一生动活泼、富有魅力的新闻文体在近年来的报纸上日渐多见,深受读者的欢迎。众多的日报或晚报、大报和小报都经常运用这一文体。如《北京晚报》就开辟了“新闻故事”栏目,《新民晚报》有“社会故事”,《苏州报》三版也开辟了“社会故事”栏目,《人民日报》一版上开辟的“凡人新事”专栏,其中也有相当多稿件是属于新闻故事。在近年来的全国  相似文献   

3.
新闻故事化的成因与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谁说新闻一定要写成倒金字塔式?谁说新闻一定要少用描述?多元化的社会需求正在颠覆传统的新闻叙述模式。把新闻事实包装成跌宕起伏的故事来讲述的“新闻故事化”潮流正在风靡传媒界。它给读带来了全新的阅读快感,但也使传统的新闻价值观受到考验和质疑。  相似文献   

4.
燕道成 《兰台世界》2005,(8):124-125
谁说新闻一定要写成倒金字塔式?谁说新闻一定要少用描述?多元化的社会需求正在颠覆传统的新闻叙述模式。把新闻事实包装成跌宕起伏的故事来讲述的“新式新闻”潮流正在风靡传媒界。它给读者带来了全新的阅读快感,但也使传统的新闻价值观受到考验和质疑。  相似文献   

5.
初夏时节.当众多的学子历经千辛万苦跨过高考独木桥后.一部分贫困学生“考得起学读不起书”的问题又一次摆在社会和媒体面前。如何开展好爱心捐助贫困大学生活动.让众多的好心人慷慨解囊.共创和谐社会?武陵都市报今年暑假期间对此进行了新的尝试.即用“青春励志故事”来感动读者、激活爱心,织成构建和谐社会的纽带.使社会新闻传扬更多的人文精神。从7月底到9月初的短短40天时间里.我们先后在社会新闻版“爱心捐助贫困大学生”专栏上,刊发“青春励志故事”40余篇.收到爱心捐款30余万元.使40多名贫困大学生筹足了第一学年的学费.顺利踏进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  相似文献   

6.
日新月异的经济建设,要求新闻宣传应该是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尤其是经济新闻,要想为群众喜闻乐见,就要坚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只有贴近生活和群众,才能充分发挥经济新闻协调社会生产和生活,服务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功能。那么经济新闻如何做到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呢?笔者从多年从事经济新闻报道的实践中摸索到一点粗浅的认识,那就是报道中要尽量做到不要太“玄”,而要多用新闻故事、视觉新闻来反映经济事件。  相似文献   

7.
谁说新闻一定要写成倒金字塔式?谁说新闻一定要少用描述?多元化的社会需求正在颠覆传统的新闻叙述模式.把新闻事实包装成跌宕起伏的故事来讲述的“新闻故事化”潮流正在风靡传媒界,尤其在相对比较枯燥的财经新闻报道中,它的运用给读带来了全新的阅读快感.  相似文献   

8.
王涌 《视听纵横》2006,(6):33-34
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需求中,新闻报道正在发生着一场新的革命,那就是正在“颠覆”着传统的新闻叙述模式,把新闻事实包装成跌宕起伏的故事来讲述,“新闻故事”潮流正风靡传媒界。新闻性与文学性的杂交产生了新文体的发展元素。本文着力从“新闻故事”的文学性和新闻性的特色及融合方面进行论述研究。一“、新闻故事”的存在和发展形态“新闻故事”有历史上的文体影子,有西方特别是美国现代报业的实践,也有新新闻主义的提倡,但是,更重要的是当代传媒界的普遍推崇和新的实践和探索。“新闻故事”,即故事化新闻,是一种符合大多数人的接受喜好,能…  相似文献   

9.
成为主流媒体是每一个媒体的梦想。要成为主流,在无法放弃社会新闻的前提下,必须改变社会新闻的传统报道方式,寻找一种社会新闻的崭新报道方式,把社会新闻变成人人需要的“实用新闻”,加大社会新闻的服务功能。让读者感觉到:社会新闻不仅“好看”,而且“有用”。那么,怎样增强社会新闻的服务性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在党报日趋讲求可读性的今天,党报社会新闻“如何区别于晚报、都市类报纸”、“如何在这一类新闻中发挥导向的旗舰作用”、“如何处理好与党报传统新闻的关系”等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笔者仅以《河北日报》近期新辟社会新闻专栏中发表的几篇读者关注度较高的稿件做一点浅析。 今年8月15日开办的“社会之窗”,为《河北日报》重要新闻版(第二版)历史上第一个专门刊载社会新闻的专栏。稿件全部由总编辑及主管副总  相似文献   

11.
沈彦 《青年记者》2005,(10):59-60
中国近代报刊上的社会新闻,被称为“里巷中事”、“琐闻”,源于当时不少报馆采访社会新闻的记不通墨不会写稿,只因在下层社会混得熟,能得到一些奇闻异事而被雇佣,他们到处打探采集,收集来的信息五花八门,然后告知编辑,由其写稿编发。随着我国现代报业的发展,以都市报为代表的各类报刊均以社会新闻为“招牌”,期望赢得更多的读。然而此时的社会新闻已非彼时的“琐闻”、“里巷中事”,除了继续关注普通百姓的生活,体现接近性、人情味以外,更以其广泛的社会性体现了时代特征。但另一方面,琐闻也并未消失,在许多报纸的社会新闻版中,它作为其中一个种类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2.
徐剑  柳松 《声屏世界》2010,(2):54-54
当下,一些社会新闻栏目定位于“表现人间真情,讲述百姓故事”,以“在新闻中找故事,在故事中找新闻”为叙述方式.这些社会新闻在采制过程中出现了值得关注的问题。时效性的弱化导致新闻价值缺失。新闻价值由多方面要素构成,但时效性无疑是新闻价值的重要体现。然而.我们经常看到的一些社会新闻即使推后一个月再发也无伤大雅,  相似文献   

13.
“新闻故事”这一生动活泼、富有魅力的新闻文体在近年来的报纸上日渐增多,深受读者的欢迎。如《北京晚报》就开辟了“新闻故事”栏日,《新民晚报》有“社会故事”,其它报纸有什么“破案故事”、“新风故事”等栏目,《人民日报》也从1984年9月起在一版开辟了“凡人新书”专栏,相当多的稿件属于新闻故事。在近年来的全国好新闻评选中,新闻故事获奖的不乏其作。故有人称它是新闻报道中的一枝奇葩。新闻故事从大概念讲属于通讯的范畴,由于它短小精悍,也有人称它为“小通讯”、“微型通讯”。什么叫新闻故事?说完整点,就是:写一人一事为主,篇幅短小(一般五六百字),内容单一的通讯报道,特点  相似文献   

14.
在电视新闻报道过程中.社会新闻占据一定量的比重。社会新闻引人关注,也容易引出争议,因此,把握好社会新闻的“量”与“度”,是新闻采编人员要认真细致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当代社会人们很讲究品牌意识,如吃的、穿的、家用电器之类,其实新闻作为一种产品,也可以讲究品牌。举例说,新民晚报的社会新闻版有一个《蔷薇花下》栏目,专登人民内部带有批评性、讽刺性的社会新闻,它就是一个名牌栏目,在全国报业社会新闻的大花园中可谓一枝独秀,很有特色,多年来被人称道。又比如说,解放日报《朝花》副刊上《意味故事》栏目,已被评为名牌栏目,那一则则带有新闻味的故事,不仅告诉人们生活中一则故事、一则实事,更重在它有意味,常带哲理性,有些还十分耐人寻味,读久了,人们被深深吸引住。你说这种新闻故事是不是品牌,当然是品…  相似文献   

16.
一则好看的新闻,要有“背后的故事”来支撑.这背后的故事说的就是背景材料,一般说来,它是指在新闻报道中与新闻主要事实有密切关系的历史情况、社会环境、自然风貌、人物简历、知识资料和相关数字,等等.  相似文献   

17.
社会的发展变化备受职工的关注,社会的方方面面无不与职工密切相关。1999年1月山西工人报开辟的社会新闻版(二版)是根据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和广大读者的需求应运而生的,也是本报首次开辟这类版面。如何办好“社会新闻版”,办出工人报的特色,使广大职工读者喜闻乐见,还得结合本报每周仅三个版,且信息需求量大的特点,着实令我们动了一番脑筋。 根据山西工人报“面向企业,面向工会,面向职工”的办报宗旨,我们将社会新闻版定位在“关注社会,面向职工;呼吁公正,惩恶扬善;体察民情,关心疾苦”这几点上。本版共4人,编采合一,采访、摄影、组稿、编辑一条龙,人人都是多面手,既锻炼了队  相似文献   

18.
从我们收到的大量司作中可以看出,人物新闻和新闻故事,是学员们比较喜爱的新闻体裁。关于人物新闻和新闻故事的写作要求,在《新闻写作学简明教程》里都有原则性的提示。比如,写人物新闻是“三要”《要抓典型人和典型事,要有新闻性,要情感真切》,写新闻故事是“三选择”《选择新鲜的事,选择精采的事,选择小中见大的事》。归纳为“三要”和“三选择”,主要是为了便于叙述和记忆。没有条理化的概括,初学者会感到困惑,但是,仅仅记住这些条文,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客观事物千变万化错综复杂,所谓“水无常势,文无定法”,学习写文章…  相似文献   

19.
让社会新闻故事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新闻采制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反映社会生活中的某个侧面、某一事件、某一问题,具有记录生活的纪实特点。而社会生活就是无数个这样那样的故事组成的,因此,采制好社会新闻,一定要选好故事,抓好故事,写好故事,做到新闻故事化,故事情节化。这样才能生动地反映新闻事实,才能真实地反映新闻事实,也才能生动真实地反映平民百姓的身边事、身边人,让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甚至要打动他们,引发他们的关注,从而达到新闻工作者以优秀作品鼓励人、教育人的目的。要使新闻故事化,我们不妨从新闻采编的角度入手,一起探讨新闻的多种手段。一、精心策划选…  相似文献   

20.
李冬明 《新闻传播》2005,(11):37-38
目前,都市类报纸热线信息已经成为各报本地新闻版或社会新闻版最主要的内容。有人做过统计,一周内,北京各主要都市报的热线版新闻有80%来自线人报料。其中《北京晚报》热线新闻部每天24小时接听热线上百条,95%以上来自群众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由此,可以说热线信息已经成为都市类报纸的一个重要的新闻资源,要开发热线新闻资源,关键点在于如何对热线信息进行整合,这将成为各报增强竞争力的一个法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