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意象诗的源头是<诗经>而非<离骚>.<诗经>中许多诗篇意象丰富,"比""兴"手法的运用,决定了<诗经>中大量意象的产生.尽管从中国意象诗的漫长发展历程看,<诗经>意象还仅仅处于原始发育期,但其中一些诗即便和现代意象诗的代表"朦胧诗"相比,也毫不逊色.正因为<诗经>意象具备了高度象征性、主观性等古典诗歌意象的诸多特征,才使<诗经>具有生动形象的图画美、蕴涵深广的意趣美、回味无穷的含蓄美,散射着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弄清这一点,对疏理中国意象诗的历史流变,深刘认识<诗经>的诗学价值和美学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薛勇强 《文教资料》2008,(30):20-22
<太虚司法传>是明初瞿佑文言小说<剪灯新话>中的一篇,文中所应用的隐喻意象颇多.本文将对文中的隐喻意象加以解读分析,以期能更好地了解文章主旨,了解作者思想.  相似文献   

3.
<觉醒>是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经典之作.在这篇文章中有多处对<圣经>的场景和意象的巧妙运用.一方面,这些场景和意象中所蕴含的寓意使整个文章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另一方面,<圣经>意象和场景在文章中具有十分独特的意义.实际上,作者正是通过把这些<圣经>场景和意象所具有的寓意同女主人公的命运相联系和对比,从而形成了对<圣经>中女性价值观的颠覆.本文将阐述文章中对<圣经>意象和场景的运用的重要几处,借以体现其在文章中的特殊意义以及作者对其的颠覆.  相似文献   

4.
王丽 《巢湖学院学报》2009,11(5):72-76,129
<古舟子咏>是英国湖畔诗人柯勒律治最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作.本文从两个角度分析<古舟子咏>中信天翁意象以此来解读<古舟子咏>:信天翁意象的词汇寓意构建;通过对多个意象进行分析,探讨信天翁意象构建.  相似文献   

5.
高娟 《文教资料》2008,(5):31-32
诗歌<病玫瑰>是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经验之歌>中的作品之一,短小精悍.作者运用简单具体的意象来表现诗人抽象的思想和情感.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威廉·布莱克在他的诗作中就运用了丰富的意象而超越了时代.<病玫瑰>中的"病玫瑰"和"无形的虫"等意象具有多重象征意义.文章通过解读布莱克<病玫瑰>中运用的意象,来反映当时社会的两性关系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以及反映人的灵魂的丑陋和肮脏.  相似文献   

6.
李海涛 《文教资料》2008,(28):23-25
本文通过对<北京人>中象征意象和隐藏在戏剧情节背后的象征意象群的分析.用一个"梭子"形模型来阐释各个意象之间的彼此关系.对这个意象群关系的揭示.有利于我们进一步与人物、情节等其它戏剧要素相参照,更好地理解<北京人>本身所具有的内在戏剧张力及曹禺早期戏剧中所不断探索、追求的艺术理想:戏剧的诗性追求.  相似文献   

7.
<雷雨>是曹禺先生的名作.在剧作中,作者用了许多蕴含象征隐喻意味的原始意象符号,如雷雨意象、死亡意象、出走意象等."窗"在<雷雨>中多次出现,因其蕴载了作者情感及人物命运和剧作主题的众多内容,从而使之具有了特殊的象征意义,并成为<雷雨>整体意象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8.
黎青 《文教资料》2008,(13):29-30
<红字>是美国浪漫主义时期著名作家霍桑的代表作.用象征意象来表现主题是<红字>的主要特征.本文分析了<红字>中的红字A本身所蕴含的象征意象,主要的人物刻画,以及不同的背景描写,细致地剖析了罪与罚的宗教意识对人性道德本质的深远影响,深刻揭示了当代社会制度和宗教法律的残暴、卑鄙以及主人公为追求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所付出的惨痛代价和悲剧性的结局.  相似文献   

9.
潘攀 《文教资料》2008,(28):103-105
<牡丹亭>中的梅意象既体现了对梅意象篌的传统内涵的继承.又呈现出其独特性,如非常重视对残梅意象、梅树意象和梅子意象的运用,其中对梅子意象的运用其渊源可回溯至<诗经·召南·揉有梅>,以上均体现出汤显祖在运用梅意象时手法的丰富多彩与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0.
对于<封神演义>的意象叙事,向来无人论述.本文颇有创新性地论述了其意象叙事的主要表现形式,认为其中心意象是"封神榜",其次蕴含有"石碣"意象,它们都具有深厚的结构意义和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吴智龙 《文教资料》2009,(18):34-35
"落花"这一意象,自古以来就被广泛采用,红楼梦中由"黛玉葬花"引出的<葬花吟>则是给了"落花"一个归宿.本文就将从<葬花吟>与唐寅<落花诗>、龚自珍<西郊落花歌>的比较入手,探索"落花"意象的发展与开拓过程.  相似文献   

12.
<末世爱情>是残雪最为满意、但迄今为止尚无人评论的中篇小说.在作品中,作者以空房子、荒原等意象表达了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注,并通过这些意象,流露出了对集体无意识的皈依.本文即从解读<末世爱情>中的意象入手,分析集体无意识对作家的深刻影响,深入发掘<末世爱情>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意象思想起源于<周易>,<易经>是儒、道文化的源头.道教典籍<道德真经>中"道"的体系与<易经>中"道"的体系是完全一致的;不论是对"道"的表述,还是对炼丹过程和内丹功法的阐释均用意象表达.文人画意象造型观来源于传统的道家哲学思想、道教理论学说.自然之道引申到中国传统绘画之中就是绘画之道;文人画的绘画之道就是意象造型.  相似文献   

14.
劳伦斯的<虹>和<恋爱中的女人>的结构原型是<圣经>悲剧结构和圆圈型叙述结构,两部小说中的意象--虹、黑暗和月亮也以圣经和希腊神话中的意象为原型.这种观点为人们重新认识这两部小说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帕尔默在其著名的<文化语言学理论>一书中提出了文化语言学作为研究语言的新途径,意象理论则是文化语言学的根本.因此立足文化语言学理论,对毛泽东的词<清平乐·六盘山>的英译中意象的转换进行研究,以寻求更好的意象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文学中,"花"意象的出现串很高,本文从文本切入,选取<西厢记>、<牡丹丰>、<桃花扇>为例,探索"花"意象在戏曲中的情感内涵、情节结构和主题建构诸方面,考察"花"意象在戏曲中的审芙价值及文学功能.  相似文献   

17.
<觉醒>是美国现实主义优秀女作家凯特.肖邦的代表作,叙述了已婚女性埃德娜的自我意识和性意识觉醒的过程,和由此导致的结局--绝望的女主人公选择跳海自杀的故事.肖邦在<觉醒>中成功地运用了意象刻画,她让女主人公埃德娜沐浴在太阳与月亮,音乐与绘画以及大海的意象世界中,再现埃德娜心中滋生的特殊情感的意蕴,插上觉醒的翅膀寻找自我,展翅高飞.  相似文献   

18.
意象是诗歌传情达意不可或离的艺术手段之一.<致大海>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同样都以大海为主要意象,但两者有很大不同.普希金笔下的大海是实写,海子笔下的大海却是虚写.  相似文献   

19.
托尼·莫里森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洲裔美国黑人女性.她的第五部小说<宠儿>是她的不朽杰作.莫里森选择了种族和性别双重压迫下的女性为自己的民族英雄史诗的主角,承担为民族寻找自我、塑造形象的重任,体现了她一贯的女权主义思想.在<宠儿>中,莫里森大胆地运用了很多意象和象征主义的表现方式.她以诗化现实主义的手法将丰富的象征和隐晦的意象与黑人历史文化和主人公的心理真实地结合起来,虚实相衬,巧妙地深化了全书的主题,重现了一部黑人的苦难与奋斗的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20.
朱松苗 《文教资料》2008,(12):33-34,15
意象是艺术作品中的一个基本范畴,在进入到现代社会以后,"森林"意象在艺术作品中频频出现,如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王家卫的<重庆森林>、几米的<森林游唱><森林里的秘密>等.文章试图从"森林"意所蕴涵四个方面的象征意义--家园与回归,迷茫与困惑,生机与希望.理想与自然--逐一去分析作品<挪威的森林>的内容,从而探寻出"森林"意象在现代社会流行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