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主题和题材     
主题和题材是构成文章的最基本的要素。任何文章,都不是无所谓而写的,是“专为影响人”的。作者总是把自己的基本主张和写作意图,通过他的文章,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出来,以达到影响人的目的。这就形成了文章的主题。主题就是文章里表现出来的基本思想。在论说文中,主题也叫中心思想或中心论点,它是通过作者对提出问题的分析论证,直接告诉读者的。在文学作品或一般记叙文中,主题也叫中心思想或主题思想,它是通过对人物、事件和环境的叙述描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呼啸山庄》的预言性,认为它与其他文学作品的不同之处在于故事中那种超人类、超自然的爱与恨。论述了小说的预言性是通过背景、人物和主题三方面构建起来的,指出小说的预言性是通过一个隐含的主题表现出来的,那便是人类和永恒的力量——爱情——的对峙。  相似文献   

3.
本文揭示了<西厢记>中的老夫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封建家长的典型性,深入分析了老夫人性格的多元和复杂性,从而加深对具有矛盾统一二元悖论的典型人物形象的理解,有助于体会作品是如何通过人物来实现反封建主题的深化和提高.  相似文献   

4.
电影版《活着》和电视剧版《福贵》都是以余华的小说《活着》为故事原型改编的。电影的叙事主题是活着不易,电视剧的叙事主题既有活着不易,也有可贵的人性。电影的叙事策略张力十足,扣人心弦,电视剧的叙事策略张力不足,平实舒缓。电影的细节描写很少,电视剧的细节描写处处皆是,生动具体。电影的人物塑造符号化定性,电视剧的人物塑造立体丰满。电影呈现出来的是表现性质的内容,电视呈现出来的是再现性质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写人的记叙文在情节发展中,经常需要文中人物直接出来对话,让人物在特定的环境里活生生地表现自己,从而表露其性格特征,推动情节,表现主题。在文中直接写出人物的话,不仅要注意人物语言要与人物身份相吻合,更要讲究对话格式。同学们在作文中通常只用一种格式,因而造成写人物对话格式单一呆板。为  相似文献   

6.
<正>【训练主题】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他们有的机灵,有的糊涂,有的幽默,有的严肃……林林总总,各种各样。在写作文的时候,我们怎么样才能写出各具特点的人物呢?【指点迷津】一、精心选择典型事例俗话说,人在事中立。这说的是人物的性格、品质是通过他所做的事表现出来的。所以,我们在写作时要精心选择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例来写。比如某同学写的《球迷爸爸》:  相似文献   

7.
《文山学院学报》2014,(4):59-62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19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浪漫主义小说家和心理小说家,围绕清教主题是其创作特点,此外他还比较擅长对人物进行心理刻画、揭示人物的心理冲突。文章在呈现当时狂热的清教信仰的同时,主要从好小伙布朗的森林黑夜之行所表现出来的内心冲突来探讨他二重身的本性。  相似文献   

8.
谢军 《鸡西大学学报》2008,8(2):142-144
通过人物话语表现人物性格、表达作品主题是文学作品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文章拟用语用学 中的合作原则理论,通过分析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莳萝泡菜>中主人公对会话合作原则的违反.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深化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威廉·戈尔丁是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于198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蝇王》是其处女作,也是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人性恶这个主题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来阐述人性恶在小说中的表现。第一部分集中分析了各主要人物背后的寓意以及他们身上直接或间接表现出来的人性恶。第二部分则聚焦于故事情节,在小说一步步深入的发展中,人性恶的本质战胜了人性的善良。本文旨在通过对《蝇王》这部作品中每个普普通通人物以及情节的分析,使人们对《蝇王》,对戈尔丁以及对"人性恶"这个深刻的主题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同学们,我们知道语言是人们的交际工具,是人们用来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符号,由这些符号构成的形象,会通过联想和想像在读者的头脑中间接地表现出来。高尔基曾说过:文学的根本材料是语言,文学是借助语言来雕塑描写的艺术。可见,语言在文学作品构成中的重要地位,离开了语言、作品中的题材、主题、人物、情节等因素就无从表现。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作者写一篇文章,一般规律是有了主题之后通过合理的布局谋篇,运用生动、丰满的细节把中心表现出来。教者通过细节引导读者进入意境,体会作者的用心,感知人物的形象,披文入情,熏陶情操。细节犹如一缕神经,沟通了作者、教者、读者的心,牵动了三方的情。如何沟通、牵动呢?  相似文献   

12.
心理描写就是把人物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通过文字描绘出来。它好像是人物无声的语言,能够把人物的思想活动,复杂而变化的感情直接表现出来,让读者了解人物在想什么或者想要做什么,人物的情感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怎样去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呢?  相似文献   

13.
<正>【教材分析】《“诺曼底号”遇难记》是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课文,本单元围绕“人物品质”这一人文主题,编排了《文言文二则》《黄继光》《“诺曼底号”遇难记》《挑山工》四篇课文,所写内容都是人物,从不同方面展现了人的精神追求和高尚品格。四年级上册学习了“通过人物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的方法,侧重情感体会。本单元语文要素是“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侧重人物的品质感受。落实“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是教学的重点,要引导学生研读文本,发现人物言行所表现出来的品质,并能够受到人物品格的感染。  相似文献   

14.
长者是人们对于年长且有德者的尊称。这个称谓在《史记》中多次出现,且用在不同的人物身上,这些人物除了年长之外,其“有德”一面主要表现为仁爱和恭谨。仁爱主要表现为对人仁慈,为人宽厚。恭谨则主要从人物的态度、语言和行为上表现出来。通过分析人物身上的品格特征,从而阐释司马迁的“长者”观。  相似文献   

15.
心理描写就是把人物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通过文字描绘出来。它好像是人物无声的语言,能够把人物的思想活动,复杂而变化的感情直接表现出来,让读者了解人物在想什么或者想要做什么,人物的情感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怎样去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呢?  相似文献   

16.
怎样写人     
写人离不开写事。每一个人的思想意识、精神境界和性格特点,都是通过这个人的言谈举止、心理活动、衣着打扮、外貌神态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所以反过来我们也可以通过写人物所做的具体的事情,以及这个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甚至心理活动来表现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具体写作时,我给同学们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风格是作家独特的创作个性在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上的和谐统一体 ,在内容上通过题材、主题、形象表现出来 ,在形式上通过创作方法、语言、艺术手法来表现。  相似文献   

18.
细节描写,是文艺作品刻画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情的重要手段,对推动作品情节发展、深化作品主题具有重要意义。巴尔扎克在《守财奴》中,通过传神的细节描写,把主要人物葛朗台“爱财、骗财、守财”的性格特征充分地展现了出来,给读者留下了鲜明、难忘的印象。  相似文献   

19.
姚雁丹 《考试周刊》2012,(13):24-25
本文就《双城记》中人物角色所表现出来的革命性与仁爱和利他精神作探析,从而剖析小说所表现的主题价值意义。这种仁爱精神是阶级社会斗争中人道主义的升华。分析这样的精神有助于拓宽阅读理解视野,有助于理解用仁爱和宽恕的精神来化解仇恨、改变那些被扭曲的心灵的深层含义。  相似文献   

20.
房亚彬 《学周刊C版》2011,(1):201-201
文学作品的目的是通过人物刻画来揭示主题,因此选择最佳的表现方式刻画人物是很重要的。这就要求作者在创作经验和冲动中能熟练、恰到好处地做到生动形象的正面描写和多方位的侧面烘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