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矫友田 《成长》2007,(1):8-9
那年春天,通过一位朋友引荐,我来到省城一家电脑售后服。务公司工作。当时,老家还没有装电话,平时只能写信与父母联系。中秋节前夕,我写信告诉父母要回家过节。结果,因为公司安排加班而让回家的计划泡汤了。将近半年没见我,母亲有些不安,多次催促父亲到省城探望我。经不住母亲的唠叨,父亲便写信告诉我,他准备来省城一趟。这么长时间没见过父亲,我也非常想念他,也想借机会陪父亲在省城转转。于是,就回信将公司地址和电话告诉了父亲,让他下车之后给我打电话,我再去接他。[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先转述江苏省特级教师、著名杂文家(笔名吴非)王栋生老师讲的一个真实故事:他的一个学生,作文高手,在学校举行的第一次模拟考试中,满分60分的作文他只得了32分,该生看到分数后很不服气,就去找王老师,王老师一看,确实是一篇好作文,但王老师告诉他,你的作文太含蓄,太讲求技巧;第二次模拟,该生有所改变,得了42分;高考、成绩下来,该考生设法查到自己的作文成绩,竟然只有40分。  相似文献   

3.
卢科 《成长》2005,(10):16-17
我是7岁那年才见到父亲的。恢复高考后父亲上了大学,那时候他还不知道母亲已经怀上了我,等母亲知道后写信告诉他,他一个字没有回,也再也没有回过乡下的家。见了面才知道,父亲在省城早已经又结了婚,并且有了一个小妹妹。他将我们安排在招待所里,买了很多好吃的东西给我。可是母亲的神惰很寂寥,我几次看到她背着我哭。在父亲的努力下,我们搬迂到省城,母亲被安排到了一个街道企业,而父亲,只能偷偷地偶尔来看看我们。  相似文献   

4.
他是我父亲     
我一出生便认识他了,命中注定了的。我对他的记忆是从他第一次打我开始的。在此之前,他一直把我丢在保姆家,他没有时间可以分出来跟我相处,尽一个父亲的责任,他也没有给我更多的机会让我记忆我们之间发生的事情。直到我要上小学的那一  相似文献   

5.
心灵的旅程     
任瑞珍 《家长》2011,(11):11-13
小明是班里的贫困生,他的父亲体弱多病,没有手艺,母亲从小患小儿麻痹症,行动困难,只能靠拐杖缓慢走动,他还有一个身体残疾的哥哥。为了给哥哥治病,家里债台高筑,家庭特别困难。学校想方设法帮助他,让他享受政府对贫困生的补助、好心人的救助,让他参与学校开展的师生“一帮一”结对子活动。在班里,我也引导学生多关心他、帮助他。但通过观察,我发现他和同学关系一般,显得有些孤单。后来,很多同学都向我反映:“我们都照顾小明,可他觉得我们帮助他是应该的,就好像是别人欠他的。  相似文献   

6.
期中考试结束后,拆卷、誊分,一切进行得井井有条。语文试卷发下去之后,学习不错的段誉同学找到了我:“老师,您再看看我的作文,刘翠还得了40分呢!”刘翠是班里成绩比较落后的同学,他的意图很明显:老师给的分数太低了。我拿过他的文章仔细一看,文笔是不错,只是字迹有些乱,50分的作文得了 32分也是确实低了些。但是,卷子已经批好了,分数也公布了,还能给他改分数吗?这不是承认我们老师看卷子不仔细吗?这样会不会助长孩子们追求功利的心理……我犹豫了。“你先放在这儿,我跟其他的老师商量商量再说。”我只好采取缓兵之计。期中考试结束后,拆卷、誊分,一切进行得井井有条。语文试卷发下去之后,学习不错的段誉同学找到了我:“老师,您再看看我的作文,刘翠还得了40分呢!”刘翠是班里成绩比较落后的同学,他的意图很明显:老师给的分数太低了。我拿过他的文章仔细一看,文笔是不错,只是字迹有些乱,50分的作文得了 32分也是确实低了些。但是,卷子已经批好了,分数也公布了,还能给他改分数吗?这不是承认我们老师看卷子不仔细吗?这样会不会助长孩子们追求功利的心理……我犹豫了。“你先放在这儿,我跟其他的老师商量商量再说。”我只好采取缓兵之计。  相似文献   

7.
分数风波     
在一次数学单元测试中,全班只有庄文涛同学一人不及格,得了46分,对于他来说,这个分数也属正常。在试卷分析讲评之后,我让其他同学订正,然后将庄文涛带到了办公室,问他还有没有不会做的题目,他说没有;问他想不想补考,他说想。由于时间关系,我给了他一张空白试卷让他带回去重考。第二天一早,我刚到教室,庄文涛就将重考试卷悄悄地送到我面前,我随即进行了面批,他得了98分,还有一  相似文献   

8.
父亲早就感到胃部有些不适,但谁也没当一回事,包括他自己。由于近来一直忙着我的房子和婚事,父亲将自己的身体丢在了一边。父亲怕花钱,不去医院,后来硬是被母亲逼着去接受检查。检查的结果使我们全家陷人了始料不及的恐慌:父亲患了癌症。父亲的身体看上去挺硬朗,看不见的却是癌细胞在他的体内如何攻城掠地。  相似文献   

9.
有眼疾的父亲做得一手好菜,他做四川泡菜、烙饼和蒸馒头,让我现在一想起就回味无穷。家里姐夫个个都会做菜没有差给姐姐们。印象中二姐夫本来不会做,后来二姐得了支气管炎,他学着做,不到半年,就超过了二姐。倒是两个哥哥被父亲惯坏了,只能赶得上姐夫们的脚趾。我从不认为做家务有男女之分,在我生长的环境里,谁做得好就是谁做,谁做了,在家里就不会少了话语权。  相似文献   

10.
有眼疾的父亲做得一手好菜,他做四川泡菜、烙饼和蒸馒头,让我现在一想起就回味无穷。家里姐夫个个都会做菜,没有差给姐姐们。印象中二姐夫本来不会做,后来二姐得了  相似文献   

11.
难忘的0分     
怀特森先生是我六年级时的自然课老师。在给我们第一次上课的时候,他对我们讲述了一种猫科动物——“凯迪普旺斯”。他说,那是一种生活在冰川时期的昼伏夜行的动物,后来由于不能适应自然条件的变化而绝种了。他一边讲述,一边还让我们传看这种动物的头盖骨,并要求我们认真做笔记。接着,还就这一动物进行了一次课堂测验。当批改后的测验卷子发下来之后,我顿时目瞪口呆了——在我写下的每一个答案后面,竟然都被画上一个刺眼的红“×”。我得了0分。可这不公平,因为每一道题我都是根据我的课堂笔记回答的。而且,吃惊的并不是我一个人,我们班上的所有同学都得了0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相似文献   

12.
父亲第三次送我,是我考上大学去报到那一天。这已经是1978年春天。父亲早已退休,快七十岁了。那天,父亲执意要送我去学校,我坚决不要他送。父亲拗不过我,便让步说:“那好,我送你到弄堂口。”这次父亲送我的路程比前两次短得多,但还没有走出弄堂,我发现他的脚步慢下来。回头一看,我有些吃惊,帮我提着一个小包的父亲竟已是泪流满面。以前送我,他都没有这样动感情,和前几次相比,这次离家我的前景应该是最光明的一次,父亲为什么这样伤感?我有些奇怪,便连忙问:“我是去上大学,是好事情啊,你干嘛这样难  相似文献   

13.
<正>小时候我看过一部日本电影《砂器》。影片讲述的是战后日本东北部一对失去土地的父子,他们到处流浪,在大雨滂沱中赶路,在大雪天里乞讨,在崎岖的山路上跋涉。有一次,儿子被富家子弟殴打,瘦小的父亲拼命用身体挡住拳头和棍棒,滚落到水沟里。还有一次下大雪,父亲讨来一碗粥,用砂锅煮热了给儿子喝,儿子让他先喝,两人推来推去烫到了嘴,痛得原地大跳,却又相拥着哈哈大笑……这个温暖的镜头,让我哭了。那个父亲后来得了麻风病,被强行带到医院,儿子则被一户好心人家收留。后来儿  相似文献   

14.
星期一的早晨,我早早地背起书包来到了学校。临走时,我又一次地嘱托父亲9点半的家长会。早自习过后,吃了早餐,已经9点钟了,看着别人的父母都陆陆续续地来到学校,我的心里不免产生了些许焦急。我不时地望向窗外,在人群中寻找着我的父亲。人也不算多,可我却怎么也找不到那熟悉的身影。9点28分、29分、30分,我的父亲还没有到,学校的广播已经通知家长会开始了,可我还是没有等到他。  相似文献   

15.
父爱无言     
直到父亲做完食道癌切除手术,玲子才知道父亲得了重病。自从玲子上高三以后,父亲对她的学习就特别关心,每周都会打一两次电话询问她的学习情况。在电话里,父亲从来没有提到自己得病的事儿。在玲子眼里,父亲一向都是健康强壮的。现在,父亲怎么会突然患病了呢?其实,早在一年前,父亲就得了重病。为了让玲子安心学习,父亲一直瞒着玲子。尽管还有三个月就要高考了,她还是向老师请了一个星期的假。她要回去照顾父亲。一回到家,她就哭着问父亲,这么长时间为什么一直瞒着她。父亲微笑着,一边用手比划着,一边张嘴想说什么。母亲告诉她,父亲在做手术时,声带受到损伤,所以现在还不能说话。但玲子知道父亲在说些什么,他是说他的病不要紧,让自己回到学校好好学习。  相似文献   

16.
刘怀安 《成长》2005,(7):17-17
我出生在安徽的一个小镇上。我只见过父亲的照片,我很想见他本人,却一直未能如愿,我出生的时候父亲在当地镇政府工作,听说是比较重要的职位。听说而已,奶奶说他结祖上丢人,一直不愿意提起父亲的事。后来我知道,父亲因为贪污被抓进了监狱,家里几乎被抄家,母亲变得精神恍惚。单位觉得她可怜,也没有让她下岗。家没了,也在镇上租了间房子。奶奶一个人经营一间小店,勉强糊口,把我领过去一起生活。  相似文献   

17.
父亲     
父亲并非一部什么著作,无须认认真真读他便可一目了然。即使现在行将退休,父亲的人生经历也没有什么大起大落,几十年就这般伫立于三尺讲台,可谓平平凡凡。父亲一生的辉煌,仅仅是得了个小学高级教师的职称。可是我尊敬父亲,因为他是我的亲人、朋友和老师。记得我读小学时,我们住在黄葛的乡下老家。那时父亲在外教书,每周回来一次。每次回来,都带回三两个面包,有时带回一斤干面。而这些现在看来极其一般的食品,在那艰难的岁月里却足以让我们一家人兴奋好多天。我时常企盼父亲的归还,可父亲的形象在我童年的眸子里却又是那样的威严甚至有些可怕。有个星期天,我们三兄妹挤在饭桌上做作业,我和哥哥装着做的姿势却说些  相似文献   

18.
严凌君是我的同事.我们同一年来到深圳。虽然同是语老师,却没有人相轻的浅薄,反而对他有种敬畏,敬畏他的才气和执着,敬畏他古典淡定的人生态度,敬畏他对语教育的思考和建构。古人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其实,精神的空虚与缺失,岂止是愚昧概括得了的。于是他想到了引领学生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他不仅开出了一剂良药,更重要的是他引领学子如何吸收与品味……  相似文献   

19.
我本善良     
原本很好的一次和家长沟通的机会,我 本想面对面地和学生家长好好交流交流,但 可能是因为我太激动了--结果事与愿违。 那是我刚参加工作不久,学校安排我教六 年级。班上有个学生叫杨永,一直是一个 "后进生"。刚接班时原班主任就告诉我, 他不但学习太差,而且无视校规校纪,三 天两头打架。一次我们刚举行完单元检测, 他得了52.5分,下课又与外班的人打起架  相似文献   

20.
这些年来,对于自己能参加高考,能去上大学,我一直怀着庆幸之心。我比弟弟大一岁,按理说我应该先他一年上学,但事实上我和弟弟是同班同学。我们家离学校很远,弟弟一个人每天要来回几里地,父亲有点不放心他的安全,于是就让我这个做女儿的也跟着一起上了学。从一开始我就是“陪读”的角色,然而让父亲没有想到的是,这一陪就是十一年,直到高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