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甫"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两句诗一般被人认为是倒装句,其常式句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认为读者在品读杜甫原句时,一般是不大会产生歧义。本文基于对这两句诗语言文字的不同排列组合而产生的7种表达方式的分析,对传统的读诗解诗方法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2.
《君子于役》[内容]本诗选自《诗经·王风》。由于当时战争频仍,徭役繁重.不少家庭夫妻分离。这首诗通过一位妻子对其久役在外、不知归期的丈夫的怀念,表现了当时繁重的徭役带给人民的痛苦。[艺术](一)选材典型。《诗经》中反映战争徭役的作品为数不少.如《小雅·采薇》等都是脍灸人口的名篇。本诗选取一个与同类题材的诗歌所全然不同的着墨点,捕提了妇人在日暮时刻的所见、所思展开描写。虽然,诗中截取的只是日常生  相似文献   

3.
王昌龄《出塞》诗,仅短短四句,但秦汉以来边患不已的历史状况和百姓渴盼良将保卫 家园的现实心情都溢纸而出。  对于战争,人类并不陌生,也有对战争的种种看法。《出塞》在形象的描绘与情感的抒 发中,也透示出王昌龄这位古诗人的战争观。  首先是厌恶战争。  在诗的前两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中,诗人的情思溯望远古,跨越时 空 ,道出了绵延千古战乱不休的史实。是的,战乱频仍是翻阅古代史时无法回避的触目事实, 文学作品也早有描述:《诗经·采薇》以战士的口吻描绘了远古的战争生活,表达了渴望返 回家园的焦…  相似文献   

4.
曾巨龙 《高中生》2010,(3):18-19
从历年的高考命题情况来看,思乡诗的提问方式主要有六种:①某句中的某字用得好,好在哪里?从首句的某字到末句的某字,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简析某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②有人认为诗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③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④从诗中的某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诗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⑤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诗作一赏析。  相似文献   

5.
古诗是古人歌物咏志的心理反应,是经时间打磨而传唱下来的文化结晶.优秀的古诗能够穿越时空,以其独特的情感与哲思,涤荡着读者的心胸,引起读者的共鸣.脍炙人口的诗句,能够架起读者与诗作者心灵的桥梁,引领读者进入古诗作者所创设的意境氛围,从而从诗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和人生的感悟.如果我们在作文中引用或化用古诗句的方式写作,定能让自己的作文因古诗句的融入而典雅,富有情感和文采.  相似文献   

6.
科考轶闻     
“意尽”其仁唐代天宝年间,祖咏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当时考试的内容,除策问之外,还需加一场诗赋。考诗赋时,诗题和用韵都是限定的,写时又要用典雅美丽的词语、吉祥的典故来组织成篇,重重限制之下,很难产生优秀之作。祖咏应试的诗题是《终南望余雪》。按规定,这首诗应写成六韵12句的五言排律,可是祖咏只写了4句:  相似文献   

7.
《国风》、《小雅》中的征战诗、思妇诗和饱受战乱之苦背井离乡的流浪者之歌鲜明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反战意识。战争有它的客观性、必然性,但它的负作用也昭然可见,周初到春秋这一时期有关战争的诗歌,吟唱出了人们反对不义战争、渴望和平生活的主流。  相似文献   

8.
曾卓的这首诗以树作为中心主体,并赋予它人的性格特征,以此来表达诗人的情感。诗中运用了许多意象。开篇第一句中的风应该是暗指当时的社会之风,此诗写于1970年,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由此可见,诗中的风是指由于文化大革命使社  相似文献   

9.
《因为我不能等待死亡》是艾米莉·狄金森众多诗歌中的一朵奇葩,此诗在当时被认为是怪诞,离奇的,不被人们所接受,这却恰恰在读者的脑海中形成了一种陌生化的印象,读者能从其诗中体会到新奇、独特的感受,细读此诗,诗人关学观和陌生化手法的运用使得读者更能体会诗人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黄鸟》是一部描写伊拉克战争的小说,作者运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着战争的方方面面,从而使作者的"想象"成为了战场中最真实的描述。"移情说"下的《黄鸟》让读者体会到的是身临其境的感受。  相似文献   

11.
写作掌故     
意尽即止唐代开科取土,选拔人材。考试时考诗不考作文。这种考试规定很严,它要用五言六韵,也就是每句五个字,两句押一韵,一共要写十二句。这种限制把当时的考生束缚得太死,写出的诗大多徒具形式,内容空洞无物。然而也有佼佼者,敢于突破框框。如诗人祖咏在考试中只写了四句就交了卷。这就是有名的《终南望余雪》一诗。诗的四句是:“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这首诗精炼地描绘了雪后远眺终南山的情景,但只有四句。于是试官就问祖咏为什么不写完全诗十二句,祖咏只是淡淡地回答了两个字:“意尽。”(邓耀武)  相似文献   

12.
王维,我国唐代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素有“诗佛”之称。擅长各种诗体,其中尤以五言律、绝成就最高。《鸟鸣涧》就是一首五言绝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首诗是王维退隐后所作。诗中描写了山中春夜的月景。全诗的灵魂是一个“静”字,而这个“静”字的体现,即作者运用什么手法使读者能够感知这个“静”境,这正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造诣。本文仅从造境艺术方面对(鸟鸣涧)作一分析。这首诗的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它为读者展示了一幅画面,为后两句提供了背景和必要的铺垫;后两句采用了动态描写,突出了…  相似文献   

13.
南朝诗歌在传播过程中对诗歌再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不仅影响赠答诗、五言八句诗的产生,而且影响到这些诗歌的语言、声韵、意象、结构、审美情趣等。  相似文献   

14.
河湟诗不仅反映了唐王朝和吐蕃交好时的“舅甥”关系,也记录了为利益而产生的战争与矛盾。通过对近六百余首的河湟诗分析,探究诗歌中蕴含的大一统思想和对和平的向往。  相似文献   

15.
唐代是中国封建历史上较为繁荣的朝代,政治、经济和文化都达到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但这个朝代也是战争比较频繁的时代,尤其是与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战争几乎与唐王朝相始终,这种状况在唐诗中就有充分的体现。透过唐诗中或呜咽、或苍凉、或无奈、或痛楚的战争诗,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一些社会历史状况,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尤其是给妇女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相似文献   

16.
福开同学: 你解李商隐这两句诗(指《锦瑟》头二句——编者),认为前一句是问话,后一句也是问话。依我看来,这两句中,实在找不着它有问话的意味。凡诗人作诗,其造句必有条理,读者依其条理,乃可得其真义。但“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两句中,我推敲再推敲,实在找不出它的问意在何处,望再来函加以详细说明。 又《锦瑟》诗共八句,除开始两句,其后尚有六句。李商隐作诗,前后联系,条理当然一贯。如果不能一贯,哪能成为大诗人李商隐的诗呢?希望你把此诗全文一词一句联系起来加以合理的解释。你虽甚忙,但对此既已从事研究,不宜中辍。不知你以为然否?  相似文献   

17.
王轶 《巢湖学院学报》2010,12(2):45-49,62
《诗经》战争诗是指《诗经》中以参与战争的士卒将领(包括君王)为表现主体,歌咏、抒写他们在战争生涯中的生活状况和情感体验的诗。根据《诗经》战争诗的抒情内容及其表现风貌上的不同特征,本文将《诗经》战争诗分为四个类型:缅怀、赞诵祖先诛锄暴政、建立新朝的武功的“颂歌型”战争诗;表现天子、诸侯、将帅士卒在平定叛乱、抵御入侵、扶弱抗暴等正义之战中的情感体验的“军歌型”战争诗:表现战争给士卒将领带来的忧思祸难和常年战争中的哀伤之情的“悲歌型”战争诗;表达嘲讽、批判之情的“批判型”战争诗。  相似文献   

18.
《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为陈毅同志修改的《西行》一诗,好些语文辅导刊物先后加以诠释和讲解,对帮助读者理解词意,起到很好的作用。可是,对原诗颈联对句“山裁万仞葱”的理解,众说不一,甚至分歧很大。这句诗应该怎样理解才符合全诗的思想意境?毛主席原信影印手稿在今年第一期《诗刊》和《人民文学》发表时,作“山裁万仞葱”,  相似文献   

19.
屈原在其诗《国殇》中歌颂了秦楚之战时的一次失败的战争,该战中楚军将士全军覆灭。经研究考证,本人认为其目的有三:失败是当时楚军战场的常态;纪念将士慷慨赴死的悲壮;对洗雪国耻的渴望。  相似文献   

20.
王轶 《学语文》2010,(1):27-28
《诗经》战争诗研究的缺陷之一,就是尚未形成对。《诗经》战争诗。科学、统一的界定。目前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最普遍的观点是将《诗经》战争诗简单地定义为。以战争为题材的诗”。赵沛霖先生就持这种观点,他曾说:“所谓战争诗又可称为战事歌、武勋诗.是指那些以战争为题材。直接反映战争或围绕战争展开叙写的诗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