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古典诗歌以其无穷的魅力吸引着古今中外的诗歌爱好者们,古代的诗人们以他们丰富多样的艺术风格展现了广阔的诗歌艺术天地.在品读诗歌过程中,我们发现酒、茶、禅与诗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酒、茶、禅中诗歌愈加焕发出独特的美.本文试从酒、茶、禅三者的微妙关系来品评中国古典诗歌之美.  相似文献   

2.
帕尔默语言学是一种以意象理念为核心的语言文化理论,并能有效应用到与语言文化相关的众多领域,而古诗是语言的精华,意象则是诗歌的灵魂,因此意象在古诗中随处可见。酒在中国文人的心目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并在许多古诗中借用酒的意象来传达作者的情感。本文将从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分析古诗中酒文化,并以其意象理论为基础探讨这些古诗中酒意象的传达。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对古代诗歌中酒的运用作探述,旨在通过对诗中所写酒的理解感悟,来探寻隐藏其中的内涵.诗歌中所写酒往往是诗人的一种情感寄托,蕴藏着自己的悲欢离合与喜怒哀乐.我们关注诗歌中的酒便有"品诗中之酒,晓世间之理".  相似文献   

4.
典故往往是诗歌的精华,中国古诗中酒典故作为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蕴含深远,是诗歌中的灿烂瑰宝。诗歌翻译中对酒典故的处理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试图通过探讨中国古诗中酒典故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策略,分析如何最好地向目的语读者展现中国古诗中酒典故,以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代诗歌文体中,对偶一直贯穿始终,在早期它只是一种修辞手法,后来它是构成近体诗的必备条件.可以说,对偶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灵魂和生命.  相似文献   

6.
押韵是英文诗歌的灵魂所在,也是英文诗歌的难点所在.在研究英文诗歌的时候,对其押韵进行科学细致的分析,成为捕捉英文诗歌灵魂、感受英文诗歌魅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代,诗与酒有着不解之缘。自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始,便开始了它们在文学长河中漫长而悠久的结伴航程。诗与酒的结缘,自然会影响诗歌的创作,使诗歌或返朴归真渐近自然;或狂妄自大,喷薄而出;或朦胧飘忽,空灵飘逸等。可以说,酒为我们的诗坛增加了最绚丽的一笔。  相似文献   

8.
意境是情景交融的艺术化境,是中国诗歌的灵魂.通过美国意象派诗人Amy Lowell对杨贵妃的七言律体<赠张云容舞>的翻译来赏析中国诗歌意境美的再现手法,发现意象与情趣的交融、双声与叠韵的递用和待续句诗行的形式可赋予译文同样的意象、音律和形式美.  相似文献   

9.
想象是文学--特别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特征,因而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灵魂.这是由中国古典诗歌的特点、文学欣赏的审美特性、创新教育的时代要求等因素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李白与酒     
酒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不但在各种祭祀和礼仪活动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常常成为文人墨客抒发情怀、寄托愁绪的象征.在中国文学史上很难举出不喝酒的诗人,虞信、阮籍、陶渊明……,可谓不胜枚举,而唐代大诗人李白可算其中酒名最盛的一位.李白被后人冠以“酒仙”的称号,郭沫若曾评价李白为“生于酒而死于酒”.酒与诗成为李白的代表和象征.据统计,李白诗文中六分之一提到酒,时至今日,李白的诗歌广为流  相似文献   

11.
李白诗歌离不开酒与月,李白的很多诗歌通过酒与月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既不乏浪漫又带有些许悲凉的境界。其《月下独酌》诗歌把这种酒月情结发挥到了极致。  相似文献   

12.
<正>"酒"无疑是陶渊明、李白诗中不可或缺的意象——他们二人融入各自的生命体验,在各自的时代以各自独特的方式为后人酿造了中国古典诗歌中两坛滋味迥异的美酒。本文中,笔者将以陶渊明的《饮酒·十四》和李白的《月下独酌》为基础,解读"酒"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象,在陶渊明与李白两位大诗人的诗歌中表现出的异同。无论是陶渊明的"把酒话桑麻",还是李白的"莫使金樽空对月","酒"作为中国士人生活中一样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3.
自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发展以来,译者百家争鸣,形成了多种翻译流派。意境美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灵魂,就成了连接各个流派的共同点。本文主要通过引入诗歌意象与意境的联系,来举例说明诗歌的意境美之实境美,并指出诗歌英译中实境美的传达。通过研究,希望帮助古典诗歌英译爱好者更好地翻译诗歌。  相似文献   

14.
吴长晖 《文教资料》2008,(29):120-121
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精华,民族的思想、精神和历史以及诗人自身的经历和灵魂被诗人深情地写入诗中,我们用专题综合性学习的方法解读诗歌,与诗人对话,与历史对话,在获得知识、思想和灵感的同时,又提高了思维力,收获了探求真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诗歌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砥砺学生品格.教师引导学生走进诗歌,诵读诗歌,写作诗歌,从而使学生心灵纯净,灵魂高尚.  相似文献   

16.
身为现代诗人的叶芝在诗歌中探索了其矛盾分裂的自我,描述了一个二元对立的诗学世界,阐述了关于历史、社会、生活等的哲学观点.本文通过分析其诗歌中关于灵魂与肉体二元对立的观点揭示了叶芝本人的形而上学思想.他相信灵魂的永恒及其对肉体的超越,同时认为灵魂与肉体的矛盾统一构成了人的存在.然而诗人的灵魂从没有停止对绝对的真理和美的求索,这种灵与肉的冲突在他的笔下形成了一个动态的、最终充满希望的世界.  相似文献   

17.
陶渊明一生与酒相伴,与诗相依。陶渊明在诗与酒中,蕴藏着忘忧情怀,隐含着率性真我,表达着释然超脱。从酒中品陶渊明的诗歌,对于了解陶渊明的人生轨迹、思想意识及其诗歌的价值观念、创作风格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至今留下两千多位诗人的五万余首诗歌,大多数诗人与酒产生了不解之缘,唐代诗酒文化达到了千古难及的高峰,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唐代的酒文化精神在唐诗中自然有充分的体现。因此,品读唐朝诗歌不能离开酒,了解唐诗中酒文化的内涵,对于了解唐诗将有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不少爱酒的古代文人常常会有意识地借助于诗歌形式为其所喜爱之酒做一则文采优美、信息传递准确的酒诗广告.他们的酒诗赋予了酒浓浓的文化和广告意蕴,成为极具民族色彩的酒文化之一.  相似文献   

20.
吴思敬 《红领巾》2004,(1):61-64
作为诗歌传播新媒体的网络诗歌与手机短信诗歌的出现,是诗歌传播史上的一次深刻的变革,它在改变了诗歌传播方式的同时,也在改变着诗人书写与思维的方式,并直接与间接地改变着当代诗歌的形态.新媒体诗歌与传统媒体诗歌在传承链条上并未断裂,无论是在纸质文本上,还是在网络、手机上,诗歌的内在本质并没有改变.多媒体、超级链接、手机屏幕,只为诗人提供了现代化的技术服务,新媒体诗歌不可或缺的是诗的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