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学龄前儿童多动反应的教育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但过分的“多动”有可能是儿童多动症的早期表现。多动反应幼儿普遍存在心理、情绪、行为方面的问题,影响其正常的发育。一、正确认识儿童的多动反应1多动反应儿童的特征。一般说来,小学期、少年期临床医学诊断的“多动症”儿童,其心理行为模式的发育、发展过程,可追溯到学前期或者更早的多动反应。多动症儿童在新生儿期,有易兴奋、易惊醒、夜哭、常需抱着入睡的特点;在婴儿期开始出现多动现象,如抱在怀里乱动、不安宁,容易激惹、发脾气;幼儿入园后开始表现出多动,上课时小动作多、话多、东张西望、干扰…  相似文献   

2.
以过度活动、注意分散和任性冲突为特征的多动症,是幼儿心理障碍在行为方面的主要表现。过分多动会扰乱幼儿园的正常教学、游戏秩序,直接导致幼儿学习困难、适应不良和情绪低落等。从我国的幼儿教育实际看,一些家长和幼儿园教师由于不很清楚多动症的性质。把幼儿属于正常范围内的好动也看作是多动:有的认为多动必然是大脑损伤,幼儿园无能力采取什么措施:也有的把真正的多动看作是一般的好动,因而不能有效地开展预防和矫治工作,影  相似文献   

3.
早在1845年,德国医生霍夫曼就把儿童“多动”作为一种病态予以描述。国外学者一度认为,儿童的多动表现是大脑受损或功能失调所致,因此命名为轻微脑功能障碍。但是,大量研究发现,绝大多数患儿并无脑功能降碍,而且许多大脑受损的儿童并无多动表现。80年代以后,学者们一致认为,儿童多动症的主要特点是注意力难以集中,因此,美国学者已将儿童多动症正式定名为注意缺损及多动障碍。在国际上,儿童多动症的诊断一度曾过滥。我国在80年代初也出现过儿童多动症“诊断热”,有些地区统计患病率高达15%左右。更有甚者,有的家长和教师也随意把好动的儿童“诊断”为多动症,由此造成家长、教师和问伴对这些孩子态度上的变化,而且也影响到这些孩子的自我评价。这种“贴标签”式的  相似文献   

4.
儿童多动症是1854年由德国医生Hoffman首先提出的。100多年来,国际上对有类似症状表现的病症曾提出“轻微脑功能障碍”、“轻微脑损伤”和“注意障碍性疾病”等多种病名,但儿童多动症仍是目前最为流行和通俗的叫法。据文献报道,儿童多动症患病率高达1.5—10%,男孩多于女孩。本病虽在儿童期颇为常见,但从国内情况来看,近年来已有被诊断过滥的趋势。不少家长与老师对平素喜爱活动、较为顽皮或不大遵守纪律的孩子动辄冠以“多动症”的帽子,这不但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而且对儿童精神情绪和行为方式的健康发育也有不良影响。因此,正确区别正常儿童的好动与儿童多动  相似文献   

5.
孩子“好动”,交给医生就能“万事大吉”吗?上海市专家首度针对多动症儿童的治疗展开了大型研究,其结果否定了这一想法。相反,如果学校、医院和家庭能够联手,共同担当起多动症儿童的“主治大夫”,则患儿的治愈率可以上升至85%~90%,儿童各项“多动指数”下降的幅度,也比纯药物治疗提高两倍以上。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市精神卫生中心等单位历时两年半,在日前完成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综合干预研究”,课题成果将接受专家鉴定。该研究共涉及9所学校的168名二至四年级小学多动症患儿,专家以行为辅导为主,药物干预为辅,并创新地采用了个别…  相似文献   

6.
“儿童多动综合症”,又名“儿童注意多动障碍或脑轻微损害综合症”,俗称“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疾病,患病率甚高,发病率为3%左右。“多动症”患儿自控能力差,主要表现为活动过多、注意力不易集中、冲动任性、学习困难。近年来,患“多动症”的孩子数目不断增加,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常有家长反映,甚至忧心忡忡地向我们诉说:他的孩子整天坐不住,特别好动,东跑西看,什么东西都要摸一摸,玩具到处扔,叫他坐下来听故事,但往往坐不到五分钟又跑了;有的家长说他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小动作多;还有的说他的孩子是个“捣蛋鬼”,到处捣…  相似文献   

7.
李敏  MR.毛 《少年科学》2009,(4):30-30
你知道多动症吗,多动症会使你极端好动,甚至影响学习。不过,有些同学因为比较活泼,而被周围的人误认为多动症,很不服气呢!那你的注意力是不是正常,有没有多动倾向呢?来测试一下吧!  相似文献   

8.
劳肇燕 《教育导刊》2004,(22):27-29
“儿童多动综合症”,又名“儿童注意多动障碍或脑轻微损害综合症”,俗称“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疾病,患病率甚高,发病率为3%左右。“多动症”患儿自控能力差,主要表现为活动过多、注意力不易集中、冲动任性、学习困难。近年来,患“多动症”的孩子数目不断增加,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常有家长反映,甚至忧心忡忡地向我们诉说:  相似文献   

9.
儿童多动症对于家长和老师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上海某儿童心理咨询机构,在 6个月中接待了 2064例被老师和父母怀疑患有多动症的儿童,占前去咨询人数的 90%以上,经诊断只有 700例被确认患有此症,只占被怀疑对象的 34%。可见,多动的儿童并不一定都患有儿童多动症,家长和老师需要对儿童多动症有个全面正确的认识,以便区别出儿童的活泼好动和由于教育方法不当造成的儿童的多动。   1.儿童多动症的概念   由于儿童多动症的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关于病名也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几经更易,至今尚未完全统一。在国内…  相似文献   

10.
多动症全称为注意力欠缺多动疾患。主要症状是儿童注意力过于短暂,容易兴奋,活动过多,并伴有学习障碍,品行不良等一系列心理与行为问题。它是儿童期最普遍,最复杂的心理行为障碍之一。多动儿出现率占3~15岁儿童的3—10%,已成为广大家长,老师在教育、教学中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尤其是在教育过程中,如何区分多动儿童与好动儿童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问:现在不少小学生上课坐不住板凳,不能注意听讲,乱动,乱闹,没有消停时候,我们和家长都怀疑这样的孩子是不是得了多动症呢? 答:多动症又称“多动综合症”,是儿童常见的一种以行为障碍为特征的病症,也称为“儿童多动综合症”。 过去有人把多动症当成是“脑损伤”或“轻度脑功能障碍”即所谓的MBD,因为多动症的病征与MBD有某些相似之处,如爱发脾气,行为冲动,注意力难以集中,运动不协调或动作笨拙,某些知觉(视或听)  相似文献   

12.
儿童多动症的鉴别与矫治天津市教育学院李慧生与成人相比,儿童都是好动的。但与同年龄的孩子相比,有少数儿童显得特别好动,且难以控制和管理。这一部分儿童常常给学校教育教学带来许多麻烦,诸如破坏课堂纪律,学业成绩令人失望等。对这样的儿童,一般的说服教育,强制...  相似文献   

13.
本通过比较多活动行为,正常活泼好动行为以及多动症的区别,作出对幼儿多活动行为的鉴别,并且进一步分析了幼儿多活动行为的形成原因,从而提出矫治建议。  相似文献   

14.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简称多动症,是儿童常见的心理疾病,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本病表现为患儿不分场合地好动、注意力缺陷和性格冲动,他们常有学业失败、人际交往障碍、个性自卑、成人后职业不成功,严重者甚至有反社会行为,对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都有非常大的影响。作为老师,理解、重视、帮助多动症儿童至关重要,同时还呼吁家长、学校和国家积极行动起来,采取有力措施,只有这样,才能让多动症儿童得到正确的教育和社会认同,使我们国家未来多一些栋梁,少一份负担。  相似文献   

15.
多动症是儿童青少年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也是深圳市儿童高发及多发的心理行为问题。早期发现及早干预预后较好。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深圳市幼儿多动倾向行为发生状况、影响因子及其性别差异性等问题的探究,了解深圳市幼儿多动倾向行为的特征及人群分布状况,期望有相应的教育措施,发展和培养儿童健康人格,预防心理行为问题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儿童多动症”辨析顾荣芳“儿童多动症”似乎是一个广为人知的儿童行为问题,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存在着一些对这一问题的不够准确甚至是错误的观念。笔者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一些研究,谈谈自己的认识。-、命名的准确性与习惯性根据儿童期多动综合症的发生原因或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17.
儿童多动症、抽动症是儿童常见的疾病,由于儿童多动症、抽动症的症状表现与顽皮好动相近,加之对儿童多动症、抽动症的科普宣传较少,导致大多数人不知道什么是儿童多动症、抽动症及它的危害性,认为小孩子是顽皮行为。由于无知及认识上的偏差,使许多多动症、抽动症患儿没有得到及  相似文献   

18.
儿童多动症、抽动症是儿童常见的疾病,由于儿童多动症、抽动症的症状表现与顽皮好动相近,加之对儿童多动症、抽动症的科普宣传较少,导致大多数人不知道什么是儿童多动症、抽动症及它的危害性,认为小孩子是顽皮行为。由于无知及认识上的偏差,使许多多动症、抽动症患儿没有得到及  相似文献   

19.
儿童多动症、抽动症是儿童常见的疾病,由于儿童多动症、抽动症的症状表现与顽皮好动相近,加之对儿童多动症、抽动症的科普宣传较少,导致大多数人不知道什么是儿童多动症、抽动症及它的危害性,认为小孩子是顽皮行为。由于无知及认识上的偏差,使许多多动症、抽动症患儿没有得到及  相似文献   

20.
1.什么是多动症?儿童多动症又叫儿童多动综合征、注意力缺陷障碍、轻微脑力功能失调、多动性障碍等,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疾病。其症状以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多、冲动任性、自控能力差等为主,并有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但患儿智力一般都正常或接近正常。引发多动症的病因有:①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②脑组织器质性损害。③遗传因素。④其他因素。如家长教育方式失当;过多食用人工色素、防腐剂、保鲜剂等;环境污染导致的铅、铝及化学物质中毒等。2.好动与多动症有什么区别?不少家长与老师对平素喜爱活动、较为顽皮或不大遵守纪律的孩子动辄冠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