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天底下的母亲来说,最宝贵的是生命,比生命更宝贵的是孩子。如果在自己与孩子的生命面前选择,相信许多母亲都会义无反顾地选择后者。母爱是伟大而无私的,但有时母爱也是残酷的。  相似文献   

2.
大话妈妈     
妈妈,母亲,娘……只是一个短短的称呼,已胜过这世上万语千言。母亲对孩子的爱,是最无私最伟大的爱;孩子对母亲的爱,是最自然最真挚的爱。孩子是母亲身上的血,心头的肉;母亲是孩子心灵的根,生命的源。母亲对于孩子的影响,是任何人所不能比拟、不能替代的。正因为如此,人们说,母亲的素  相似文献   

3.
"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西谚说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之中,其实健康的身体又是寓于健康的母体之中。母亲身体好则孩子健,母亲身体不好则孩子弱,母亲的身体对孩子身体的影响是长期的、终生的、绝对的。这些年独生子女重症患儿不断增多.这同样反映了我们母亲身体的薄弱,因为母体是孩子身体的一个最重要的参数。母亲身体的隐患暂时还没有暴露出来,但却让孩子抢先了一步!  相似文献   

4.
于唯 《吉林教育》2009,(6):95-95
《孩子,你慢慢来》是龙应台写的一本关于她的两个孩子成长的散文集。龙应台被称为是“华人世界最有影响的一支笔”,她的文章一般都是万丈豪气的,然而《孩子你慢慢来》却是万丈深情。这本书,决不是作家的作秀,而是“对生命的实景写生”,更是“一个母亲,与生命的本质和起点素面相对,做最深刻的思索,做不思索的热爱”。  相似文献   

5.
“母亲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能使人快乐/母亲是世界上最动听的乐曲/能让人得到生命/母亲是世界上最美丽的风景/能让人陶醉”,看着这优美的诗句,你恐怕不会想到它是出自一个小学三年级孩子之手。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做一首小诗或一篇文章,对唐山市光明实验小学熊学恩老师班上的孩子来说已是很平常的事。做完诗他们还要为每首诗加上不同的色彩:赞美母亲的诗该是绿色的,像高山、像大海;赞美春蚕的诗是粉红色的,它默默的来,静静的去,是一种宁静的美。每当孩子们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想法,朗读着一首首略显稚嫩的小诗时,…  相似文献   

6.
色尘 《母婴世界》2011,(4):74-75
孕妇是最容易缺乏微置元素的人群之一,因为胎儿要从母亲身体上吸取足够多的营养。因此孕期补充微量元素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父亲独有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立新 《宁夏教育》2003,(10):60-60
父亲能给孩子的东西与母亲不同。父亲从本能上采取与母亲不同的养育方法,传教不同的事物,实行不同的教育。孩子明显地从两者的组合中享受着恩惠。母亲怀抱婴儿,紧靠着身体,从危机中保护孩子的倾向非常强烈。父亲则不同,它往往把孩子高高地举起,或让孩子骑在自己的肩上,使孩子能够清楚地看到周围世  相似文献   

8.
如果把孩子的身体比作第一生命的话,那么,孩子的心理就是第二生命。对第一生命的养育决定着孩子的身体是否健康,对第二生命的养育决定着孩子的心理是否正常、快乐。所以,只有对"两个生命"同时给予较好的养育,才能培养出健康又快乐的孩子。对孩子身体的养育一般较好掌握,而对孩子心理的养育,因为较复杂、抽象且难以把握,往往被忽视。直到孩子的心理问题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后,家长才意  相似文献   

9.
从幼儿到少年,在孩子体格发育速度等方面,父亲的影响都占有优势。至少临床医生观察到与父亲接触很少的孩子,在体重、身高、动作等方面的发育速度都不及父子正常接触的儿童,患有营养不良和传染病的概率也较前面高。早在婴儿期,父婴的交往与母婴的交往就各有特点。父亲更多地是通过身体运动方式、触觉、肢体运动游戏,给孩子以强烈的大动作身体活动刺激,促进其身体发育。据统计,这类活动父亲占70%,而母亲只占4%。孩子上学后,父亲还常常同孩子到公园、游乐场、大自然中进行游览、跑跳、游泳、爬山等活动,而一般母亲与孩子进行…  相似文献   

10.
沈梦蝶 《下一代》2011,(6):31-31
如果说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是母亲,因为她可以亲眼目睹最疼爱的孩子成长的每一瞬间,熟悉他们身体的每一步变化,读懂孩子心灵的每一种细节,那我则认为最痛苦的便是孩子,  相似文献   

11.
在婴儿的成长中,母亲是婴儿的主要抚养者,是对婴儿的生存、发展第一重要的人。父亲与婴儿接触时间相对比母亲少,为此有人认为养育孩子是母亲的职责,这是片面的。 著名心理学家格尔迪说:“父亲的出现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 父亲是婴儿游戏的伙伴。婴儿出生后,母亲承担着照料、抚育婴儿的任务,父亲则更多地和婴儿玩耍。不少父亲抱起婴儿,把孩子举得高高,放下,再举过头顶,通过身体运动和孩子接触。父亲常常逗得婴儿“咯咯”大笑,帮助婴儿四肢运动,锻炼身体。父亲与孩子的游戏,动作幅度大,并且带有刺…  相似文献   

12.
李如星 《母婴世界》2012,(8):106-107
2~3岁的孩子开始对成年人的身体产生极大的兴趣,孩子可能会偷看或明确提出要看父亲或母亲洗澡,在父母上洗手间和换衣服的时候借故闯入,偷看或突然摸捏妈妈的乳房,突然摸捏爸爸的生殖器,直接提出要看父亲或母亲的身体等。这些行为都是孩子对父母发出的信号:“我想了解你的身体啦!”作为父母,这个时候是应该坦然地面对孩子的问题,还是惊恐地斥责这些“无理”的要求,或者害羞地转移话题?是时候对孩子进行性教育了吗?  相似文献   

13.
杨希顺 《现代家教》2002,(10):12-13
母爱,是人间最伟大、最无私、最圣洁的爱,是孩子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健康成长的心理屏障。不管母亲在现实生活中过得多么委屈、软弱而又万般无奈,但在孩子眼中母亲是世界上最能干、最坚强、最能保护自己和值得信赖的人,因而母爱是对孩子的性格影响最早、最深、最经常的因素。这种爱有着强大的力量,足以调动孩子的全部心理  相似文献   

14.
在女儿、妻子、母亲等身份中,母亲这一身份的取得最艰难也最伟大,因而几乎所有的母亲对赋予她们这一伟大身份的儿女都无怨无悔地爱得一塌糊涂。在母亲的眼里,在母爱的光环中,每一个孩子都几乎完美。别看每一位母亲嘴里总在唠叨自己的孩子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别人如果这样唠叨她的孩子,她心里肯定不是滋味,因为母亲的唠叨实际上是在为雕琢一个完美的孩子而不懈地努力。这些也是在我成为母亲后才体会到的。因此,为自己是母亲,我很骄傲!也因为我是母亲,所以我能以母亲的眼睛、母爱的胸怀去谅解学生的缺点。母亲这一身份的获得使我…  相似文献   

15.
"胎儿最危险的敌人,并不是母体所分泌出的激素,而是母亲对胎儿的消极态度。"瑞士小儿科医生舒蒂尔曼曾专题研究过新生儿的睡眠类型,他将产妇分为早起和晚睡两种类型,然后分别对她们所生的孩子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早起型母亲所生的孩子一生下来就有早起的习惯;而晚睡型母亲所生的孩子  相似文献   

16.
有不少年轻的爸爸妈妈,特别是妈妈在有了孩子以后,就会口口声声地对别人说,自己这辈子已经没什么指望了,现在孩子是自己的惟一希望。有这样一件真实的事情。一对家境并不太好的父母,偶尔带孩子去打网球。说来也巧,网球教练看上了他们的孩子,认为他的身体条件很好,孩子的父母听了喜出望外。从此家里的一切就开始围绕着未来的“网球明星”转动。父亲中断了夜校的学业,母亲则心安理得地“下了岗”,因为这样他们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照顾孩子。对大多数父母而言,生理的技能已经完全成熟,生命又有了新的延续,而且延续着的新的生命又…  相似文献   

17.
母爱,即母亲对于孩子的爱心,是孩子成长中的阳光、营养素,她始终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母爱是母亲对胎儿的真心挚爱,它能够调动母体的一切本能来爱护胎儿,使胎儿处于舒畅  相似文献   

18.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近年来探讨课堂提问的文章不少,但一般都是从教师的角度来介绍提问方式、提问技巧等,很少从学生的角度来探讨。而教师认为最适当的提问时机、最巧妙的提问方式、最有价值的问题对学生而言,有可能是相反的。在这里先讲一个故事:一个母亲带了小孩子去商店买玩具,在玩具架前母亲一连问了孩子几种玩具要不要,孩子总是摇头,母亲感到很奇怪,忽然母亲好象觉得发现了什么问题,于是蹲下来,这时母亲与孩子处于几乎同等的高度,当母亲再用与儿子同等视觉的眼睛去看玩具架时,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原来从孩子的角度根本就看不到母亲先前看中的几种玩具的样子,母亲站着看到的是玩具架上层的玩具,而小孩子能看到的只是下层的玩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教师不能只凭自己的观念去要求学生,而是应该时常“蹲”下来,从学生的生理、认知、情感等角度击看一看“自己”对学生的要求是否合理。  相似文献   

19.
家庭是孩子世界的核心,父母是与孩子关系最密切的人。幼儿时期的亲子关系是否良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乃至成年后的生活。相信各位家长都在努力营造健全的亲子关系,建议您做如下测验,看看成绩如何。 先请母亲测验,从A、B、C中选择一个答案: 1.您是否认为孩子是独立的个体? A.是 B.不确定 C.不是 2.您的孩子是否认为:无论发生什么事,妈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南通市一位母亲来信:我孩子9岁,上三年级。他从小身体较弱,一不小心气喘病就发作,我怕他身体吃不消影响学习,我想不好,是让他停课治疗好还是继续学习好?答:是否休学治疗应由医生来判定,但一般来说,慢性病(如气喘)没有必要停下课业去专门治病,所以建议一边治病一边上学。为了让孩子尽可能获得好的疗效又不影响学习,你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1.与老师商量,孩子不能参加的活动不要参加,但要让孩子有参与感,让他融入集体之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感受自尊。如气喘病的孩子不能进行剧烈运动,体育老师可以安排他负责计分,他会很高兴。2.孩子身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