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说起幼儿的年龄特征,老师们似乎人人耳熟能详。然而,在幼儿园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老师们忽视孩子的年龄特征,误把孩子的特点当缺点而加以批评、纠正的现象。一天,有幼教同行来幼儿园参观,尽管老师事先在班上进行了种种礼貌教育,可当客人们来时,不少小朋友只顾忙着自己的游戏,完全忘记了老师事先的交待,没有向客人问好。客人们走后,老师批评小朋友说:“客人来了,有的小朋友只顾自己玩,不向客人问好,一点礼貌都没有。”当孩子专注地投入到他自己喜欢的活动时,很难想到老师叮嘱的每一件事,在他们的眼中,自己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每个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孩子的身体健康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但是关心孩子心理健康问题却往往被忽视.成人能够尽量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而忽略孩子的心理需求。本文将围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教育孩子,家庭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教育到位了,就会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得益彰,唱响德育教育的“同一首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忽视对孩子教育,有意无意的陷入教育误区。譬如好哭好闹是小孩子的天性,孩子一耍赖,家长就感到束手无策,于是就吓唬孩子:“再哭,再哭喊医生来打针”。孩子知道打针的滋味,不敢再哭闹了。但是久而久之,在孩子心目中埋下了“怕医生怕打针”的病根。春天来了,学校为了预防传染病,决定对幼儿注射脑膜炎、腮腺炎疫苗。为了更好的配合医生打针,幼儿园老师鼓励儿童:“打针不疼,比比看谁最勇敢”。孩子有心病,就不相信老师的话,结果医生还没有开始打针,教室就哭成了一片。  相似文献   

4.
赵锋 《山东教育》2009,(10):40-41
设计意图 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很多孩子没有比较好的应答习惯,加上大人们都喜欢用小名来称呼孩子,因此,当老师喊小班幼儿的名字时,不少孩子表现出无动于衷,有的甚至不理不睬。针对这种现象,结合幼儿园“社会”领域目标中的要求“小班幼儿应知道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并学会应答”,设计了此活动。  相似文献   

5.
亲子园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我园根据本社区的情况,开设了家长不陪同活动的半日班。孩子们初进亲子园会有一些不适应,于是在离园时经常会听到家长的劝告:“明天来幼儿园别哭了,高高兴兴地来。”家长出于疼爱,希望孩子能在幼儿园生活得快乐、开心,但这样的劝告,成效不大。因为2~3岁的幼儿是直觉行动思维,成人要求幼儿“别哭”,但孩子印象最深刻的却是早晨的“哭”,因为是自己亲身经历、感受的,这时成人劝告的话,所起到的作用是提醒了孩子,使他又一次想起了哭;孩子们在亲子园中高兴的事情其实很多,但成人只说“高高兴兴来”,这又有些笼统,不能使幼儿马上想起具体的事情。因此,这种提醒婴幼儿的方式效果不佳也是情理之中的。  相似文献   

6.
现在的幼儿都是独生子女,是家庭中众多成人关怀、照顾的唯一对象。父母的过度保护,抑制了儿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之高层单元建筑的日益增多,幼儿缺少同伴往来。当他们离开家庭步入社会群体中时,孩子原有的行为方式受挫,不善于理解别人,也不会主动、热情地关心别人。这样就很容易形成自私、执拗、孤僻、依赖性强等行为。一、认识环境,使幼儿产生群体意识。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几乎没有群体观念。为此我们设计了“认识我们的大家———幼儿园”的主题活动。首先认识本班的同伴,记住彼此的姓名及主要特征,知道除了自己班是小班外,另…  相似文献   

7.
即将走进校门的孩子将面对一种生活的转折——从幼儿世界的游戏生活转为似成人世界的规则生活。《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和小学应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因为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说它们有联系,是因为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与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在智力、体力的发展上没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超常发展,到将来完成自己没有实现的心愿,成为有才能的人。一些人也无根据地任意夸大其词,说孩子的接受能力如何如何的惊人,忽视了幼儿的认知规律,把幼儿当成“小大人”,将小学内容下放至幼儿园,盲目实施“超前教育”,结果事与愿违,适得其反,使幼儿产生厌学心理,对数学失去了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9.
最近有几位家长问了我一个相同的问题,就是当他们问自己孩子问题时,总是问不出什么答案,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也不知道他们在幼儿园学会了什么。我通过观察了解,发现这几位家长大致有一个相同的地方,就是经常问孩子一些相同的问题。如:“今天在幼儿园表现怎么样?”“上课发言了没有?”“今天学了什么?”……经常是这样,孩子当然没有与你交谈的兴趣。这里提供几种有利于与孩子交谈的方法,供大家参考。一是做谈话的发起者。要引导孩子们说话,成人得有想像力。比如问“告诉我,你今天最高兴的一件事是什么,最不高兴的一件事是什么…  相似文献   

10.
学会宽容     
北京有位丁榕老师,她的一个学生拿走了同桌的钢笔,当时她没有责难,也没有批评,而是自己掏钱买了一支钢笔送给这位学生,并对他说:“我知道你喜欢钢笔,这支钢笔就送给你。我也知道人家的东西你肯定不会要,趁别人不注意,你一定会悄悄送回去的。”几十年后,这位学生带着自己的孩子来看老师,一进门就跪  相似文献   

11.
有的年轻父母,对孩子要求极严极高,甚而近于苛刻,过去总是毫不留情地批评孩子。近来,听到社会上有这样一种说法:“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言外之意,就是不能批评孩子的缺点和错误。于是,就一反常态,改弦更张,从此再也不批评孩子了,就是发现了毛病、缺点,也不指出,也不批评;就是犯了错误,也都说“好好好”“棒棒棒”,简直成了“好好先生”。即或是批评,也是轻描淡写,隔靴搔痒。总是一味地批评孩子,孩子总是被家长否定,就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久而久之,那孩子就会丧失自信心、上进心。越批评,孩子就越疲塌,越反感,越抵触…  相似文献   

12.
从家庭到幼儿园,是幼儿在社会化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在这一转折的重要时刻,家长该为幼儿顺利地度过入园关、愉快地适应幼儿的集体生活做好以下准备工作:一、让幼儿学会生活自理技能当孩子具有独立行步的能力以后,就对自己的事情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家长应尽早的让幼儿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持之以恒,初步培养起孩子“自立”的良好道德品质。提前学会生活自理技能,这远比会写自己的名字、识几个数更重要。二、培养幼儿入园自豪感幼儿入园前应与孩子多谈幼儿园的事情,向幼儿讲一些关于幼儿园的信息,与孩子一…  相似文献   

13.
多数人对三至五岁的幼儿学习使用计算机持怀疑态度,但对那些已在幼儿活动室开辟了“计算机角”的教师们来说,回答却是肯定的:确切地说,不是我们教孩子如何使用计算机,而是他们自己教会自己。与成人不同,幼儿园的孩子对计算机没有恐惧感,他们非常乐意围在计算机旁看看  相似文献   

14.
李绍莉 《山东教育》2002,(36):62-62
我在与幼儿家长交流时,常听到家长们说:“我的孩子真不懂事,花那么多的钱买的玩具,刚玩两天,就弄坏了。只要是孩子在家,满地扔的都是玩具,收拾都来不及。”幼儿不爱护玩具,不知道正确使用和收拾玩具的现象,不仅在家里、在幼儿园也普遍存在。针对儿童的这种习惯,我根据孩子生理、心理特点,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玩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教幼儿认识玩具,学习正确使用玩具的方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采用生动形象的方法,寓教于乐,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认识玩具,例如:让幼儿认识娃娃家中的娃娃,教师先神秘地告诉幼儿有一个客…  相似文献   

15.
在“做中学”活动中要给幼儿探索的空间 ,这已经成为教师们的共识。那么 ,在实际活动中 ,教师的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幼儿探索空间的获得呢 ?第一 ,教师在活动之初有没有给出明确的任务对于任何年龄段的人来说 ,做事情之前 ,具体、明确的目标都是非常重要的 ,幼儿也不例外。和成人不同的是 ,因为幼儿年龄小 ,目标意识较弱 ,他们很难像成人那样 ,在做事情之前就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这时候教师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案例1 :某幼儿园大班一次“会翻跟头的磁铁”的“做中学”科学活动 ,其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幼儿通过操作 ,知道大、小磁铁颜色相…  相似文献   

16.
万美华 《山东教育》2003,(23):124-124
莱州市中心幼儿园是充满爱的乐园,一进幼儿园“爱在每一天”这几个字便会深深地吸引着你,那“让爱的心态感染幼儿,让爱的眼神激励幼儿,让爱的语言启发幼儿,让爱的行动帮助幼儿”的句句真言更是充分说明了这座用爱垒起的乐园里实践爱的诺言的教师们的高尚思想情操。中心幼儿园建园六年,全体园工用爱心和真诚为孩子送上了一份份妈妈般的关怀与爱抚,让孩子在幼儿园每时每刻都感受着家庭般的亲情和温暖。  相似文献   

17.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看到在分配玩具时,幼儿各自抢一大堆,自管自玩。在两人手拉手走楼梯时,走的快的幼儿根本不管走的慢的幼儿的现象呢?现在的幼儿集长辈的疼爱于一身,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愈来愈多,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智力得到很大的发展,而往往忽略社会交往的需要,尤其在合作方面.幼儿只知道去“分享”,却不知道“合作”。《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强调了要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那么作为幼儿教师应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呢?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中,孩子成为了每个家庭的中心,孩子的全面发展成了家长们关心的焦点。但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家长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忘了"要成才、必须先成人"这一重要的古训。在我们幼儿园的孩子中,也经常可以看到自私、霸道,没有爱心,不知道关心他人的现象存在,很是令人担忧。因此作为幼儿园教师更应率先把幼儿社会性发展教育列为重点教育。  相似文献   

19.
何琼 《山东教育》2003,(23):82-82
以前,家长老是埋怨,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什么也没学到,每次问他“今天老师教的什么”,他总是说不知道。有的家长甚至对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一点儿都不了解。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便布置幼儿记日记,记录自己在幼儿园一天的生活和学习情况,第二天交老师反馈意见。幼儿不会写字,怎么记?幼儿口述,家长笔录。因此,做好家长的工作,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主要给家长提出了以下建议:  相似文献   

20.
周升芳 《山东教育》2002,(30):30-30
每当新学期开始,就会有许多新的幼儿走进幼儿园。新入园幼儿最突出的问题是不停地哭闹,怎样才能让他们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从而喜欢幼儿园、爱恋幼儿园呢?几年来,我在实践中总结出了点滴经验,仅供大家参考。一、动作亲抚,消除陌生感幼儿从家庭来到幼儿园,是从一个熟悉的环境走向一个陌生的环境。孩子小,依赖性强,再加上大多数孩子在家里娇生惯养,得到亲人太多的关心和爱抚,所以一换新环境就会产生孤独、恐惧、失落和不安全感。这就需要教师付出多一点的温暖和关爱,接过其亲人的“接力棒”,以慈母的襟怀来接纳孩子:抱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