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台湾没有像牙买加、海地、古巴、菲律宾那样坠入甘蔗林魔咒,多亏了郑成功。台湾没有像牙买加、海地、古巴、菲律宾那样坠入甘蔗林魔咒,多亏了郑成功。  相似文献   

2.
<正>我们都听说过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也知道郑成功赶跑的是荷兰殖民者。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岛,前后共计38年。那些年中,荷兰殖民者在台湾都做了些什么事情,恐怕就不是每个人都清楚了。先占澎湖,后走台湾十六、十七世纪的荷兰号称"海上马车夫",荷兰人驾驶着他们的船只在各大洲之间往来穿梭,海上贸易是他们最重要的活动和经济来源。  相似文献   

3.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早在三国时期,东吴人沈莹就在所著的&;lt;临海水土志&;gt;中记述了吴王孙权派1万官兵到达“夷洲“,也就是现在的台湾.明朝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我国的宝岛台湾为荷兰侵略者所占领,明隆武二年(公元1646年),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军进泊鼓浪屿,举起“收复台湾“的大旗.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郑成功经数年准备后决定收复台湾,3月23日,郑成功率官兵2.5万人,战船120艘作为第一梯队先期出航.……  相似文献   

4.
陆国先 《华夏星火》2008,(Z2):59-61
"高山青,涧水流,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阿里山》歌谣在祖国大陆传唱开来,宝岛台湾的风采令人悠然神往。台湾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面积仅约3.6万平方公里,2/3的地区为山地,耕地面积约90万公顷。自从郑成功进驻台湾以来,农业在台湾经济发展中曾  相似文献   

5.
郑成功一生的英雄业绩,包括抗清复明,驱荷复台两大部分.在郑成功评价问题上出现了一种倾向:肯定、歌颂他驱荷复台的业绩,而贬低、否定他抗清复明的斗争.抗清复明与驱荷复台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如果将郑成功两件大事分开和对立的做法,与历史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6.
陈锴 《百科知识》2021,(11):64-65
郑 成 功,明 天 启 四 年(1624年)出生于日本长崎平户岛千里滨.明崇祯元年(1628年),其父郑芝龙受明廷招抚,负责福建海防. 1630年,郑成功回到福建南安.1644 年,明 朝 灭 亡.1644—1661 年,明朝残余势力先后在南方建立弘光、隆武、永历等政权,史称"南明".其中,福王朱由崧于1644年在南京称帝,建元弘光;1645年,郑芝龙等人在福州拥立唐王朱聿键称帝,年号隆武.次年八月,郑成功随同郑芝龙晋见了南明隆武帝,被赐姓朱,封忠孝伯,后世人称"国姓爷".同年十一月,桂王朱由榔在广东肇庆即皇帝位,年号永历.  相似文献   

7.
开心剧场     
成功之母教师“:谁来回答,郑成功是什么人?”学生“:郑成功是谁我不知道,可我知道谁是他的母亲。”教师奇怪地问“:你知道他的母亲?”学生“:是的。他的母亲叫失败,因为你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嘛!”谁在吵闹校长在校园里巡视,发现从一个教室里传出很大的吵闹声。他立刻冲进去  相似文献   

8.
黄桦桢 《科教文汇》2012,(32):205-206
修水既是革命老区又是国家贫困县,处于该县的黄庭坚纪念馆是江西十大历史名人纪念馆之一.作为讲解员,怎样讲好黄庭坚,如何提升参观教育的效果,发挥文化资源应有的价值,是讲解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六个方面对黄庭坚生平史迹展厅的讲解做了一些技巧性探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台湾的SCI合作论文、专利分布及其产品在国际市场的表现进行分析,可得出台湾从基础研究、专利到产品,都有很强的外向型特征和对外关联度.同时,台湾通过采取推动双边、多边的科技合作以及人才交流等政策,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台湾科技水平的提升,引领了台湾科技的外向型发展.  相似文献   

10.
台湾问题一直是中美关系中的敏感问题.1950年6月爆发的朝鲜战争,成为中共解放台湾问题的一个转折点.战前,国共两党之间的内战已接近尾声,解放台湾,实现祖国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时机已基本成熟.战争爆发后,美国迅速地改变了对台政策,不但使台湾国民党政权得以死里逃生,而且对中共解决台湾问题造成极为不利的局面.美国对台湾政策演变的历史表明,调整的核心是维护美国的战略利益,每一次调整和变化都同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联系在一起.本文是对美国学术界在该领域的学术研究动态进行的总结.  相似文献   

11.
台湾环岛行     
应台湾中华海峡两岸文化教育经济贸易关系促进会的邀请,我参加了由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杨芹溪副主任率领的广东高职考察团,于2001年3月28日至4月6日访问了台湾.在台湾期间,我们访问了台湾海洋大学和几所技术学院,参观了新竹科学园区,对祖国宝岛台湾有了一些初步了解.  相似文献   

12.
蒋介石败退台湾后,与宋美龄在台湾度过了25年相守的最后时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台湾高科技产业技术创新的特点入手,分析了现阶段台湾高科技产业技术创新遇到的一些难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陆开展高科技产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清代云南大理人董正官在台湾任噶玛兰厅通判四年,亲士爱民、实心实政,将一腔热血洒在了宝岛台湾的土地之上.但因其事迹不显,目前学界对其研究较少.由董正官自著的《续漱石斋诗文稿》以及陈淑均所编写的《噶玛兰厅志》中记述了有关董正官在台湾为官时的事迹,为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提供了珍贵的证据.  相似文献   

15.
大陆正逐步取代台湾成为全球IT产品的制造基地.台湾IT产业在近三十年来向大陆东莞和苏州投资和转移,为大陆IT生产能力的建立和本地企业的学习提供了学习基础.文章立足于这一背景,研究了台湾IT产业近三十年来向大陆转移的背景、过程、投资的演变以及对在珠三角和长三角的投资策略作了比较,对未来投资趋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试析台湾信息产业科技资源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台湾信息产业发展概况 台湾信息产业的发展历程并不长,它是伴随着第三次经济转型而发生、发展的.1952年,台湾交通大学引进第一台计算机,标志着台湾信息业的开端.70年代末期,一方面由于当局取缔电子玩具,迫使相关电子玩具的制造者转业改行从事电脑生产;另一方面,当局把信息产业确立为"战略性产业"之一,从而信息产业的发展就成为台湾经济转型的象征,并在台湾工业和工程技术领导人的决策中一直占据中心地位.从总体来看,台湾信息产业发展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7.
秋思 《知识窗》2005,(12):18-19
1949年蒋介石到台湾后,于1950年3月复任"总统"之职.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蒋介石着手对国民党的政治、军事进行改组,同时对官吏们进行整肃.与在大陆时期相比,台湾狭小的空间显然有利于蒋介石对官员的控制.但台湾地方太小,众多从大陆去的高官难以各遂其愿,通往官场的独木桥上挤满了人.  相似文献   

18.
蒋介石退守台湾后,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基本立场,反对任何形式的台湾独立.以廖文毅为首的台独分子,为了取代"中华民国",建立所谓的"台湾独立共和国",于1961年主谋策划了刺杀蒋介石事件.  相似文献   

19.
编者按:从80年代到90年代早期以来,台湾半导体工业不断走向繁荣.半导体工业已经发展成为制造业的强大支柱,以及在IC设计、封装和测试方面相当繁荣的一个产业.随着半导体工业走向全球化,世界各地对台湾半导体工业方面的信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同时我国最近公布了<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即国发18号文)以来,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投资建设集成电路生产线的热情一浪高于一浪.台湾的成功经验大有可借鉴之处,这份源自台湾IT IS(工业技术信息服务)的"台湾半导体工业概述2000版"的文章也正应对了目前该行业的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20.
我从小在台湾长大,三年前来到祖国大陆.我哥哥跟我说你不了解这里,可以去读EMBA课程,所以我就上了中国农业大学的第一届EMBA.打个比方,台湾就好像《红楼梦》里的生活,而大陆就像是一脚踏进了《水浒传》,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大成已经发展50多年了,但有的企业只用8年就超过了我们.相比之下,大成实在是太老实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