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林徽因散文作品不多,但个性鲜明,风格独具.她善于从细微处阐发幽思,浅谈中见深味,疏放中见灵机,豪放中见隽永.她的散文既有西方随笔的自由散漫,又有中国传统作文的严谨圆润.她擅长用诗的语言,并借用小说的叙述方法,巧用绘画、电影等技法,强化语言的张力,因此,她的散文简洁传神,内涵丰富.林徽因以其深厚的中西文化底蕴和独具的灵性、悟性,在散文艺术天地中留下了深深的足痕.  相似文献   

2.
林徽因是二十世纪中国杰出的才女,其建筑才能、文学修养方面的成果广为人知。学术界主要关注于她建筑、文学方面的成绩,而少有人对其翻译作品进行研究。本论文选取了林徽因翻译的王尔德著名童话《夜莺与玫瑰》,从词语、句子、段落三方面分析了林徽因翻译该童话的特点,指出由于自身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所具的翻译风格,从而使其译文的语言特征独具风格。  相似文献   

3.
写作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灵感从何而来,对于写作初学者来说这些都是特别神秘而让人好奇的事,然而想要把它们表述清楚,却又是难以详尽的。林徽因以她灵巧的机心和诗意的笔触,形象再现了文学艺术产生的神奇过程。她所要阐明的是深奥的文学创造理论,但采取的方式是具象而巧妙的,其语言表达是灵动而富有诗意的。《一片阳光》融古典的表现手法于现代的表现形式,这种散文的风格是独具个人特色的,因而这篇独特的散文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散文创作领域,宗璞的散文独具文体特色。因为她深厚的学识修养和独特的生活空间,她的散文就成为了一位知识女性情感经历的表达和思维成果的凝结。在宗璞散文中松和花是出现较多的意象,以此构筑了宁静悠远的意境并通过它们呈现出对于高尚道德境界的不懈追寻。她采用流转自如、音画兼美的语言写人记事、写史记游,她的情感的表达是内敛而节制的,结构却是行云流水般的自由,这恰恰反映出由于环境、学养长期熏染所形成的文化气质和审美格调。  相似文献   

5.
在众多的台港女性作家中.张晓风创作颇丰。她写散文.写历史剧,写小说.唯独没有写过诗。但她那脍炙人口的散文充满了浓郁的激情、跳跃的文思.尤其是她对生命的热爱、对美的珍视使她的散文像诗一样意象鲜明、意境悠远。而小中见大的独特感受方式更使她的散文独具魅力.这种审美感觉的独特性来自于作家对生命之谜的执意追问和对人性美的弘扬。  相似文献   

6.
林徽因文学创作具有着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古典主义三者的交织融合,作品的语言典雅、理智、婉丽。她的诗篇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却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7.
“何人给得萧红影,望断青天一缕霞。”曾有一位作家这样描绘萧红,说她恰似旧中国黑暗夜空中的一抹明霞。她打破传统,异军突起,以独具风格的优美散文和散文  相似文献   

8.
林徽因是美女、才女,令人羡慕的知识女性,这些肤浅的认识主要来自于围绕在她身边的三个男人:诗人徐志摩、哲学家金岳霖、建筑学家梁思成。自古才子配佳人,三大才子簇拥的林徽因会是何等佳人?读过刘炎生写的《中国第一才女林徽因》发现,林徽因乃是内圣外王一君子。林徽因出生于书宦之家,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可能是她优越于当时中国大多数女性的唯一优势。人生而平等,但机会却千差万别,林徽因的良好环境并没有使她成为才女,相反,尴尬的家庭身份留给她的是"永久的创伤"。林徽因的母亲是小作坊主的女儿,是林徽因父亲林长民的第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散文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雅玲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5,26(1):103-105,F003
在中国现代散文随笔的流变中,张爱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她的散文自成一格。对散文语言及题材的开拓确有新境,张爱玲散文富于现代性的苍凉美学。她横跨散文的现代与后现代。她的散文对于研究者、创作者皆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当代诗坛上,刘章是一位有影响的诗人。近些年来,他在孜孜探索诗歌创作的同时,又在散文领域挥汗耕耘。他的散文独具风采:真诚自然、凝炼蕴藉,寄至味于淡泊,于平实中见深意。质言之,富有诗意美是刘章散文创作最显著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刘菊莲 《教师》2010,(22):110-110
朱自清对文章的语言很重视,有一些关于文章语言的独特见解,其中最具个性和独创的是他散文语言的口语化。口语化的艺术语言是朱自清散文创作的一种自觉的审美追求,经过逐步地探索和一步步地努力。形成了一种堪称典范的独具个性的白话文学语言。  相似文献   

12.
崔冠 《陕西教育》2009,(8):75-75
梁实秋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散文学家.其散文有着自己独特的幽默风格,享誉海峡两岸文坛几十年.在语言的运用上也别具风格,形成了自己独具魅力的语言风格.本文试对其散文的语言风格作一浅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散文阅读教学中的生成独具特征.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散文时应追求三个层次的生成.第一层次的生成是关于散文客体画面的生成,第二层次的生成是关于创作主体情思的生成,第三层次的生成是关于语言载体审美的生成.  相似文献   

14.
秦牧是一位当代杰出的散文大家,他的文章摇曳多姿,光彩照人。艺术特征鲜明,风格独具,与众不同。他的作品充分调动联想和想象的艺术手段,用清新流畅的语言在讲古论今中阐述主题。他的散文给予读者的教育、影响是独树一帜的。  相似文献   

15.
生长在西北高原上的辛晓玲是一位温婉优雅,独具个性的西部女作家。她的散文真诚而又细腻、睿智而又深刻,视角多变、情感丰富,以带有诗化倾向的笔调抒写社会,关注生命,体察女性,表现出独特的散文风格。  相似文献   

16.
让美充盈于散文教学——公开课《观舞记》执教有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质兼美的散文讲究语言的锤炼,它用独具质感的优美的语言创设特定的情境以寄托自己的哲理情思,散文教学是语文学科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构成。中学语文新教材所选入的中外散文作品,大多情意浓厚,文辞优美,构思绵密,语言富有情感和哲理,在一个广阔的空间中再现了人类丰富多样的情感世界。七年级下的《观舞记》就是当代著名作家冰心在欣赏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优美的舞姿后有感而发,写的一篇文质兼美、如诗似画的散文,舞美、言美、情更美。  相似文献   

17.
冰心是我国卓越的语言大师,她的散文真挚婉约、典雅秀逸,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她的散文语言也独具特色:柔婉、纤巧,富有节奏感和音律美,而且蕴含哲理。  相似文献   

18.
<正> 在建筑学界,林徽因与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是比翼双飞的一对。作为设计师,她的名字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连在一起的。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之一,看到庄严的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人们自然会想到林徽因。作为文学家,林徽因的知名度则不如在建筑学界高。不少读者没有读过她的作品,甚至不知道她的名字。其实,林徽因是较冰心、庐隐、冯沅君等女性作  相似文献   

19.
文学语言是文学作品的要素之一,也是作家风格在作品中的重要体现。朱自清独具个性的散文语言是构成他清新、自然、委婉、细致、平易近人风格的重要因素。他的散文语言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质朴自然朱自清的散文以"美"和"真"享誉文坛。在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学之美要算他了。(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他  相似文献   

20.
朱白清对文章的语言很重视,有一些关于文章语言的独特见解,其中最具个性和独创的是他散文语言的口语化.口语化的艺术语言是朱自清散文创作的一种自觉的审美追求,经过逐步地探索和一步步地努力,形成了一种堪称典范的独具个性的白话文学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