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静定梁,按其跨度的数目,可分为单跨梁和多跨梁。静定单跨梁的反力、内力计算是静定多跨梁和静定刚架的反力和内力计算的基础。要求同学们能熟练掌握其计算方法和步骤,绘制内力图,特别是能正确而迅速地用叠加法绘制弯矩图,并能用荷载、剪力和弯矩的微分关系校核M和Q图。  相似文献   

2.
一、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 静定结构的计算步骤是先求支座的反力,后计算内力。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方法是利用隔离体平衡的三个方程,即可求出全部的反力和内力。能够熟练运用与组成次序相反的顺序截取隔离休,用一个方程求解一个未知约束力,避免解联立方程。 1.静定多跨梁 (1)掌握轴力、弯矩和剪力等基本概念。要掌握截面内力正负号的规定及内力图的绘制。 (2)要求正确、熟练地分析几何组成,用与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利用杆端弯矩、杆端剪力、杆端轴力三者之间的关系来绘制内力图。这种方法不仅使用于静定结构的梁与刚架,而且也使用于超静定结构的梁与刚架,在超静定结构中它的优点更为突出,因此在工程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7 用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熟练掌握用力法计算在荷载作用下一次或两次超静定刚架 ,一次超静定排架、桁架和组合结构 ,并绘制其弯矩、剪力和轴力的内力图。用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 (梁、刚架和排架 )的步骤 :(1)确定超静定次数 ,选择基本体系和基本未知量 ;(2 )根据基本未知量处的变形与原结构相等的条件建立力法方程 ;(3)分别作出基本体系在单位力作用下的内力图和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图 ,计算系数和自由项 ;解方程 ,求出多余未知力 ;(4)利用叠加原理作弯矩图 ,利用平衡条件作剪力图和轴力图 ;(5 )校核。例 4 用力法计算图 6所示刚架 ,画M图 ,已…  相似文献   

5.
建立静定梁在各种载荷作用下及任意支承条件下的支点反力、截面剪力、截面弯矩的电算数学模型,并用BASIC语言编制程序绘制梁的剪力图、弯矩图,以便确定梁的危险截面位置及内力数值。  相似文献   

6.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后面的○内)1.判别图示体系是 ○ ①超静定结构 ②静定结构 ③瞬变体系 ④常变体系2.斜杆刚架截面内力有○ ①弯矩 ②弯矩、剪力 ③剪力 ④弯矩、剪力、轴力3.图示结构是 ○ ①简单桁架 ②联合桁架 ③复杂桁架 ④组合结构4.图示桁架的零杆数是 ○ ①5 ②6 ③7 ④85.标准二次抛物线形(下图)的面积是 ○ ①lh ②lh ③lh ④lh6.图示对称结构,取等代结构时,C截面的支座是 ○ ①固定端 ②水平向活动铰支座 ③定向支座 ④非水平向活动铰…  相似文献   

7.
静定平面刚架的内力图包括:弯矩图、剪力图和轴力图。静定平面刚架(简称静定刚架)内力图的绘制,是静定结构受力分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又是超静定刚架受力分析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熟练绘制静定结构的内力图是现行结构力学教材静定结构篇章的重点内容,也是结构力学(一)、结构力学(二)的必考内容。绘制结构的内力图时只要做出弯矩图就可以根据弯矩图绘制结构的剪力图、根据剪力图又可以借助于结点的力平衡绘制结构的轴力图,因此学会速画结构的弯矩图就显得更为重要。笔者在此总结了速画结构弯矩图的几点技巧:结点力矩平衡技巧、杆件零剪力技巧、中问铰结点特性技巧、结构对称性技巧。  相似文献   

9.
在结构力学中。用位移法和力矩分配法作内力图的顺序。是先作弯矩图、后作剪力图、再作轴力图。弯矩图是根据杆端弯矩和已知荷载分布情况叠加而成,但剪力图和轴力图是先通过繁琐的平衡条件求出杆端内力值,再由内力值与已知荷载分布情况叠加而成。分布荷栽、剪力、弯矩微分关系是:剪力图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等于该点相应截面上的分布栽荷集度;弯矩图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等于该点相应截面上的剪力:弯矩对截面位置坐标X的二阶导数等于梁在该截面的分布载荷集度。实践证明,利用作图规律和分布荷栽、剪力、弯矩微分关系能快速绘出连续粱和刚架的剪力图。不用或少用平衡方程。避免解题麻烦,能获得事半功倍效果。由此也能培养学生全面观察问题、深刻分析问题、果断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用计算机绘制三铰拱桥结构影响线的方法。用手工绘制三铰拱结构的影响线需要采用叠加法,计算复杂,工作量大。本文给出约束力和内力的分段解析函数,用Maple编程可以直接绘出三铰拱桥结构的影响线。给出了绘制三铰拱桥结构,在竖向移动载荷作用下,对水平支座约束力,垂直支座约束力,任意截面上弯矩,剪力和轴力影响线的实例,用Maple编程求解三铰拱结构的力学问题,精确性高,可操作性强,快速、便捷,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