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什么要教会学生分析困难? 社会上正掀起"一对一"教学辅导,对于普通班的教学,个别学生问教师数学问题也常常是"一对一"的教学辅导,家长的教学辅导,也常常是"一对一"的.故教会学生分析困难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如何教会学生分析困难呢?按"学习困难分析法"教学生分析困难.  相似文献   

2.
一、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笔者在讲解历史课文(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的时候,学生常常插问:"什么是资本主义?什么是无产阶级?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日本人为什么称中国为"支那"?"满蒙"是指什么地方?"兵谏"是什么意思?"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与我备课时设定的问题有很大差距:我认为是重点的问题,学生没提;我认为是考点的问题,学生没提;我认为必须要讨论的问题,学生也没提.  相似文献   

3.
问题1:学生习作究竟有没有所谓的写作方法?很多教师提出"教学生写作方法",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就作文教学而言,"写作方法"是个很模糊的概念. 我们先谈一个问题:"思维"能不能教?我认为"思维"没法教,也没有办法训练.如果"思维"能训练,结果会是什么?结果会导致教出"同一规格的人".所以,我认为"教学生写作方法",可能经不起细究.教师本人可能会有一些写作路径,但作文教学有没有系统的"写作方法"可教?可能没有.比如怎样描写,教师可以点拨,可以用实例启发,但是具体怎样"教描写"—— 教师只有一些可提供的"经验",毕竟人与人不同,而只有"个人"才能完成写作.  相似文献   

4.
马秀梅 《甘肃教育》2014,(23):89-89
正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在认识活动中遇到困惑时,产生的一种怀疑、焦虑、探究的心理态势。"问题意识"是体现新课改理念的关键要素之一,是学生发挥主体地位最突出的表现。事实上,当前学生的"问题意识"普遍十分薄弱,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其问题意识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阻碍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呢?一、学生自身方面1.学生学习价值取向的误区。学生为什么而学?学生学习的动机是什么?大部分学生的答案都无非  相似文献   

5.
林月霞 《班主任》2004,(9):13-13
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除了要在课堂上"传道授业解惑",课后还要为学生解答问题、做思想工作等等.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机会非常多.那么,教师与学生相处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那个"度"又应该怎样把握呢?笔者认为应该遵从以下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6.
在新课标指导下,我们的语文课堂焕发了生机,教师的教学方式、评价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许多新的变化.但在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对教师的互动反应不积极,举手发言的人数寥寥无几,很多时候教师提出问题,只有少数的学生回答,未能达到预期的"全体参与,师生互动"的目标.由此,我们不得不陷入反思,为什么学生缺乏积极性?是学生不懂?还是学生害怕?其原因有许多,但都体现了"师生互动"的无效性.  相似文献   

7.
在一些教师眼里,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先把文章大卸八块,然后预先设置好一个个"问题"去"引导"学生.这实在有些"请君入瓮"的感觉.遗憾的是这些"君"常常不大买账,半天入不了"瓮".阅读当然离不开对"问题"的研究,但既然阅读的主体是学生,那么这"问题"是不是也应该来自学生呢?换句话说,我们能不能把课文完全交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能力基础去质疑呢?  相似文献   

8.
问题1有一天,我问学生:判断某个天体是不是黑洞的依据是什么?一个学生说由质量判断,另一个学生说应由密度来判断.谁的观点对呢?还是都错?何为黑洞?通常人们这样认为:"黑洞"就  相似文献   

9.
陈燕飞 《考试周刊》2014,(53):70-71
折叠以"形"的变化,藏有"数"的问题,是近年中考多出现的内容,也是学生比较困难的部分.如何突破该难点?教师在学生初识折叠——八年级时多琢磨、多尝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本文着重探讨折叠问题中的数学思想,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变"与"不变",找到解决这类问题的常规策略.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可是大多数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就愁眉苦脸:写什么,怎样写?学生作文难成了语文教学中棘手的问题.其实,学生作文难,难在没素材,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有效收集作文素材,让学生做有"米"之"巧妇"呢?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学生的提问能力的现状进行了解,我们随机抽取了三至六年级的184名学生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结果我们发现: 1.学生非常喜欢提问题,有许多迫切想知道答案的问题并且涉及的范围很广,如:秋天草为什么会枯死?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恐龙是怎样灭绝的?…… 2.学生提出了许多"十万个为什么"式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能引导学生进入一般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活动,只有通过阅读的方法才能得到问题答案.  相似文献   

12.
"求学"探微     
何谓"求学",这似乎是一个很容易回答的问题.学生每天在教室进进出出、早来晚走、忙忙碌碌,不都是在求学吗?可为什么同是求学结果却各有不同呢?是他们的"求"有所不同呢,还是他们求来的"学"有所不同呢?这确实是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怎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呢?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创设适当的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不断产生"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似乎已经知道,实际还不够清楚"的心境.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主动学习研究,进而解决问题.1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4.
目前,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存在高效低能的问题,而突出的问题是教师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学,但是学生的"回生率"居高不下.问题出在哪里?原因是什么?这些都是值得反思的.笔者在此谈谈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5.
随着"挑战杯"及科技创新的推广,创新已经成为大学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当各理工科专业学生在创新上取得不菲成绩之时,艺术学生却稍显寂静.艺术学生有没有创新的必要?艺术学生在创新方面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调动艺术学生的创新热情?这些问题我们将进行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6.
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可教学现状如何呢?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否唤起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确立了?调查的结果给予了否定的回答.那么,问题到底在哪里呢? 1.传统的教育思想难以突破.把学生看成知识的接受者,教师只是知识的传播者,只授予学生"鱼",而不授予学生"渔".所以学生"渴了"只知"望桶",学生之"水"只能来源于教师之"桶".  相似文献   

17.
在数学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导入,还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无论是知识概念的形成,或是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无一例外,全是从"问题"开始的.所以,对于"问题"的精心设计,对于做好数学教学尤为重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去进行"问题"的设计呢?一、"问题"设计应具有趣味性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能够采取各种手段,激励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要做好这些,首先我们要在激发学生兴趣这方面,多花些心思.例如:讲授三角形稳定性这一知识点时,笔者向学生提问:同学们,有谁知道射击的时候,要用什么姿势吗?随后告诉学生是用手托住枪杆,原因是这样枪与人的手和胸膛,刚好是一个三角形,更稳定利于射击.这些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无  相似文献   

18.
<正>作文教学是个盲区。我总结出学生在写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一、学生在写作方面存在的问题1.对写作不感兴趣,"谈文色变"每次布置作文,学生都会发出声声哀叹:"又写作文了!""我不会写!"看着学生一张张哀怨的脸,我反思:他们这是怎么了?是惰性在作怪,还是在写作中缺乏成就感?或许是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过高?2.下笔时不知写什么内容每次布置学生写作,总会发现有的学生咬着笔杆愣  相似文献   

19.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学生都是带着"句号"回家的,而美国学生都是带着"问号"回家的.中国家长会问:"你今天在学校学了什么?"而美国家长则会问:"今天,你在学校提问了吗?"难道中国学生真不会提问吗?为什么学生们不愿意问呢?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20.
规过与扬善     
常言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是稚稚蒙童?所以在教育活动中,学生无论出现什么样的问题都不必大惊小怪.反之,若是什么问题都不出的学生才更让人担心,因为不符合人的正常成长规律啊. 那么,学生出问题之后该怎么办?这倒是一个大有讲究的策略问题.前些时候,我读《资治通鉴》记住了一句话:"规过于私室,扬善于公庭."就是说,要在私下场合规劝、批评,大众场合表扬、奖励. 细究此语,竟然很符合教育规律:"规过于私室"是"堵","扬善于公庭"是"疏",规过治标,扬善医本;堵疏结合,标本兼治.可不就是教育者常用的教育策略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