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凤  张鹏 《历史档案》2018,(3):127-130
孔子世家明代文书档案,简称“明代孔府档案”,是山东曲阜孔子博物馆馆藏孔府档案中的一部分。档案记录了自明嘉靖十三年(1543年)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衍圣公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族等社会层面上的活动,是孔氏家族跌宕起伏的历史见证,也是研究明代社会历史变迁的重要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封建社会,孔子被尊为至圣先师。清朝继承了前朝的做法,封孔子嫡裔为衍圣公,并规定,曲阜知县由衍圣公与山东巡抚于孔氏宗族中拣选二人保题,引见补授,以“惠逮支庶”的乾隆六年,衍圣公孔广棨以贪黩败检参奏曲阜知县孔毓琚,孔毓琚随即具揭揭露孔广棨种种不法,成为当时一宗不大不小的事件,引起了不少人注意。本专题收录了孔广棨、孔毓琚互讦及处理此案的文件四件,又附入了在这一事件处理完毕之后,清廷官员讨论是否仍由曲阜孔氏世袭知县的奏折两件,从中可以看出孔氏宗族内部大、小宗之间的矛盾,孔家做为大地主对当地农民的盘剥欺凌以及清政府既需厚待孔子苗裔,又设法加以约束的情形。这六份文件均选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乾隆朝军机处录副奏折。  相似文献   

3.
清代承袭历代祭孔礼制,在仪典、规制等方面逐渐完备和提升。康熙帝、乾隆帝亲至京师太学和阙里孔庙参与祭孔活动,使国家祭孔达于极致。在此过程中,孔子嫡裔衍圣公或是前往京师观礼、听讲,或是接引皇帝进入阙里孔庙,扮演了重要的陪祀角色。清廷将衍圣公纳入祭孔仪典,旨在通过其特殊的“圣裔”身份,来宣示礼奉先师、崇儒重道的治国理念,具有深刻的政治和文化意蕴。衍圣公在观礼、听讲和接引之余,也沟通庙墙内外,进一步广布了清廷的文教政策和统治思想。  相似文献   

4.
<正>一、什么是孔府宴孔府又被称为衍圣公府,是孔子及其后裔居住的地方,兼具家庭和官府两大职能。孔府宴,是指历代衍圣公府内的宴席,是接待王公贵族、加封晋爵、生辰、婚丧等特备的高档宴席,经数百年发展,现已形成为一种独具风格的家宴。另外,孔府的内眷均来自各地官宦的大家闺秀,她们也会从娘家带着  相似文献   

5.
孔府位于山东曲阜城中孔庙东侧,因孔子后代被朝廷世封为“衍圣公”而闻名。 吃是孔府的一大特色。到清代,孔府厨房能跟上皇宫的御膳房,孔府菜被称为府菜,孔府宴丰盛得能和皇宫的饭食相比。  相似文献   

6.
正孔子世家明代文书档案,简称"明代孔府档案",是山东曲阜孔子博物馆馆藏孔府档案中的一部分。档案记录了自明嘉靖十三年(1543年)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衍圣公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族等社会层面上的活动,是孔氏家族跌宕起伏的历史见证,也是研究明代社会历史变迁的重要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7.
自至和二年(1055年)宋仁宗封孔子后裔为衍圣公以来,直到清朝灭亡,经过了八百多年。孔府在其活动中形成了大量的档案,其年代之久、数量之多、范围之广、保存之完整以及材料之珍贵,是现存封建贵族私家档案中绝无仅有的。 现存孔府档案,自1534年起至1948年止,跨越414年。这些档案史料,反映了孔府特殊的政治地位、宗族关系、土地关系、庄园生活等各方面情况,为研究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庄园经济、土地剥削等提供了丰富而又翔实的等一手材料。这些档案史料,目前已选择  相似文献   

8.
辛亥武昌起义后,张绍曾等人发动"滦州兵谏",清廷被迫颁布"十九信条"。远在日本的康有为判断清朝已经成为"虚君共和国",因此提出"虚君共和"主张。但"排满"主义深入人心,康有为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倡议以衍圣公为"虚君"。对此,中外南北各派势力反应不一。袁世凯及北洋派坚决反对以"衍圣公"为虚君,曲解"虚君共和"以为己用;无论"虚君共和",还是以衍圣公为"虚君",革命派都坚决反对;南方立宪派张謇等人私下对以衍圣公为"虚君"提议略有兴趣,但毫无言论与行动上的支持;北方立宪派许鼎霖等人赞同"虚君共和",但对改衍圣公为"虚君"并不赞同。至于列强,则视以衍圣公为"虚君"为解决中国时局的方案之一,并无偏向。康有为此项政体设计,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9.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春秋末期,孔子在世的时候便被奉为“圣人”、“达人”。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说在几千年来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意识形态上占据了统治地位。自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术”之后,历代封建帝王竞相推崇,孔子的地位到了至高无上的地步,一切均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时至今日,孔子的思想依然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封建社会的中国是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国家,政权是紧紧握在皇帝、县吏乃至家庭的男性手中。但是在男性牢牢控制的中国政治领域中,依然有那么几个女子也掌握了予夺生杀大权的最高皇权。  相似文献   

11.
自唐以降,弄孔子、戏儒流、渎圣侮贤之优戏表演,绵廷不绝,其尤以宋代优戏为著。它以讹语影带、插科打诨的形式,渎经侮圣、诋贤叛道,戏儒刺奸、讥时揭弊,牵动道德、政治与学术文化的敏感神经,演绎了儒家思想民间接受的另一面,显示了戏剧文化与社会政治渗透消长的态势,以丰厚的文化意蕴,成为早期戏剧民间形态孕育中不可多得的“真戏弄”。  相似文献   

12.
曲阜是孔子的故乡,历代统治者一直把它奉为“圣地”。他们在曲阜修建了富丽堂皇的孔庙、孔林和“衍圣公府”(通称“孔府”)。 孔府主人凭借历代朝廷所给予的种种特权,保持了自己的优越地位。因而他们对于这些特权以及凭借这些特权搞的活动倍加珍视,大部用文字记录下来,并加以保存,以便作为他们继续进行统治的合法依据。正因如此,孔府虽然覆亡了,却留下了一大批记载孔府历代兴  相似文献   

13.
《现代出版》2013,(4):70-70
纵观数千年中国学术史,清代校堪学勘称鼎盏。而清代校勘学家中,顾千里诚为卓苹者。顾千里,名广析,号思适居士,千里乃其字。江苏元和人,少年丧父,家境清贫,好学不倦,人称“万卷书生”.尝游钱大听门下,又为惠栋之高足。然仕途坎坷,“以诸生屡应乡试不利”,靠孙星衍之保举,方得为“衍圣公典籍”。  相似文献   

14.
中国封建社会是以血缘为基础、以父家长制为中心的家国同构的宗法体制,中国社会传统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人格理想都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齐家治国”成为历代封建士人的人生追求。对于怎样建立一个合乎封建伦理规范的家庭,封建礼教一方面认为夫妻为人伦之始、风化之源,夫妻相处若谨守本分“夫义妇顺”,就能使家庭和谐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5.
刘守华 《档案与史学》2009,(7):63-64,27
2009年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提出建议:以国家名义恢复“衍圣公”称号。此言一出,引起热烈争论。  相似文献   

16.
明后期,桐城县学术活跃。已成为江北的文化中心。入清仍延明末之盛,至康熙、乾隆时期更加发达。康熙、雍正、乾隆3代桐城县就发生过最残酷的戴名世、孙麻山两大文字狱,株连人多达数百。在这种残绝人寰的恐怖下,方苞及其嫡传、再传弟子们不得不提倡维护封建正统,主张学习唐宋古文派的传统,提出“言有物”、“言有序”的文章“文法”主张。经过众多追随者的阐发、完善、实践,终于形成左右中国封建社会末世文坛长达200余年的  相似文献   

17.
陈瑞  谢清果 《传媒观察》2023,(11):107-115
民心政治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大意义,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要义之一,党的二十大把民心政治建设继续向纵深推进。民心政治在中国政治语境中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是中国政治智慧的结晶。在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实践中,以自我传播、家庭传播、组织传播等为路径,坚持以道德建设为民心政治之本,重视自我党性修养和家庭建设对民心的影响,通过组织传播,弘扬民心政治的治理理念。在民心政治“撒播”式的推广和弘扬中,实现与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情”,以期产生“吸附”的传播效果,使其认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信念,共同致力于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8.
“引咎辞职”和“官员问责”,成为2004年4月中国社会的关键词。并可能成为此后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两个重要的政治术语  相似文献   

19.
李嘉伟 《大观周刊》2011,(48):18-18
儒家思想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说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是自己的思想本色。儒家思想基本分为“内圣”与“外王”,即个人修养与政治主张两类。随着学科的细分,主要从以下角度对其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20.
谢振平的长孙,曾任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院长的谢纪康说,由于祖父的政治身份,谢家两代人一直没有把谢振平的事迹公开出来。“父亲生前多受祖父政治身份的牵连,屡遭政治劫难,他至死都希望能够还祖父一个公允的评价,如果他的这一夙愿能够在我们这一代完成,谢家将深感安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