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日本文化很有民族特点,是各种文化的混杂.究其原因,日本文化是受地理环境、历史发展的影响,由此导致了日本民族具有不寻常的价值观,并促进了其多元文化的形成.在教学当中教师只有充分理解所学的语言文化背景,才能把握语言的精髓,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2.
谚语是该民族的文化观念和意识形态在该民族语言中投射的现象,是语言与文化交融后的产物,因而谚语自然被染上了该民族独特的文化观念和意识形态的色彩。通过对"猫"在中日谚语文化的比较,有助于我们全面、科学地看待和理解中日两国的历史文化、思想差异,缩短文化差异带来的距离,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3.
杜双成 《学子》2013,(5):151-152
为更好地进行日语教学,本文从日语与文化的角度分析文化导入日语教学,在日语教学中,结合日本政治、地理、宗教、民族风情等具体文化内容,增加文化内容问题,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日本语言、岛国文化、大和思维和行动方式,引导学生明白在语言的背后是文化思维,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分析日语教学与日本文化的分析,提出一套有效提高日语教学的方法策略,深入探究与之有关的语言教学文化导入方式,提高日语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不同时代的不同民族都会体现出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而各民族的文化和习惯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英语教学如何更好地与文化教育相结合呢?这里,我们提倡在英语教学中适时地进行文化导入,让导入的文化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既让学生了解文化,又能更好地开展教学。  相似文献   

5.
张锦  刘禹 《华章》2013,(12)
在日语课堂教学中将语言和日本文化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活动,建立独立的日语文化语言学科,这将会成为日语教学活动的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目前,我们国内很多高校都对日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结合做不懈努力,努力提高学生的日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对日本文化的全面学习和掌握.本篇文章主要是论述在日语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实现语言与文化的结合.  相似文献   

6.
尽管中日两国之间文化交流历史久远,但日本因其独特的民族性格、地理风情、宗教信仰等因素,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特征。所以,了解日语的文化特征是进行日语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充分理解所学语言所体现的社会文化背景,并能将这一社会文化背景导入到语言的学习中来,才能真正地将一门语言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7.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承载并反映文化,文化反过来影响语言,因而语言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定数量的文化负载词;每个民族的语言和文化都或多或少地相似,为了方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更好地交流,从宗教、历史、地域及思维方式等多方面探讨文化差异对“文化负载词”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人类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但有时光靠语言并不能让对方明白我们要表达的意思。所以,有时还必须用手势、眼神和对方交流,才能达到我们交流的目的。因对非语言的研究很有必要。本篇文章将从体态、表情、动作等几个方面对体态语言进行介绍,并将结合中日文化去理解中国和日本的非语言文化,以更好的促进中日文化交流,理解异国文化。  相似文献   

9.
中国和日本从古至今都是有着悠久的“礼”的历史的国家,敬语在中日文化中都占有其独特的地位.本文从社会变革的角度来阐述中日敬语的变化同中日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敬语发展的内在原因是语言的语法结构的发展,外在原因是使用语言人群的社会结构的发展.为了积极推进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互相理解、友好交往与和谐发展,对敬语的研究是学习对方国家的文化和历史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0.
社会历史的发展往往对语言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史可以通过其语言词汇中习语的发展和变化体现出来。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旧的语言逐渐衰亡,新的语言不断产生。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习语往往更多地保留下历史文化的发展痕迹。学习和研究历史各个时期给习语带来的变化,能更好地帮助我们正确理解习语、恰当使用习语,从而给我们的语言增光添彩。  相似文献   

11.
在中日商务活动中,日本人经常会表现出非语言交际行为,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造成跨文化交际障碍。针对这种现象,从体态语和副语言两个方面分析中日商务活动中非语言交际行为的差异,并从日本人非语言交际的行为特征、文化成因对日本人非语言交际行为进行文化解读,有利于减少中日交际误解和摩擦,保证中日商务活动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中日两国的教育交流历史悠久,它深刻地影响了日本的文化以及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文字。儒家思想和古汉语是日本文化和语言词汇的重要渊源之一,分析作为民族智慧结晶的熟语,就可以看出日本语的许多典故、谚语来自于中国的经典、寓言故事和成语。比较中日熟语的渊源和相互影响,对于学习语言和反思祖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任何一种语言的演变都是和该民族的历史发展紧密相连的.而成语作为语言中文化性最强的一个组成部分,更能反映出该民族的特色.文章着重对日、汉成语所蕴含的民族生活、民族历史和民族心理意识进行比较,使我们能更深入地了解语言的文化内涵,以便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民族文化在其语言中表现得最为充分,而词汇与文化的关系尤为密切,日语词汇蕴涵着丰富的日本民族的文化要素,能全面、生动地反映日本民族生活的自然环境、风俗习惯以及社会历史特征,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15.
歇后语是我国语言文化宝库中的奇葩,是我国民间流传得最广的传统语言文化之一,它集诙谐幽默于一体,集中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才智,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它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充分的人类智慧和独特的语言结构。本文探讨了歇后语的结构形式、幽默讽刺之修辞特色,并且探讨了相应的日译方法,以便更好地把幽默诙谐的歇后语准确完美地介绍给日本民众,弘扬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6.
学习一国语言,就不得不学习其文化。作为一种全世界闻名的文化形式,日本动漫一直以来都受到世界各界的广泛关注。日本动漫的创作,极其富有民族特色也富有感染力,借助动漫文化,日本还成了亚洲第一的文化输出国。文章通过归纳动漫文化的特点、探讨动漫中的日本文化和价值观、分析日本动漫的文化输出等内容来讨论日本动漫的文化特征与对外输出,以便在学习语言时更好地了解它的文化。  相似文献   

17.
学习语言不是一个孤立的学习过程,任何一种语言都是与其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息息相关的.因此,在日语教学中,不仅要讲解日语语言知识,训练日语的运用能力,而且还要重视有关日本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因为,尽管中日两国之间文化交流久远,但日本因其独特的民族性格、历史原因、地理环境等因素,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导入日本文化知识,对于日语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郭婧 《考试周刊》2011,(53):115-116
英语教学的目的的是为了更好地交流,更好地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而多年来我国高中英语教学只是侧重在学生掌握多少词汇上,从而忽略了语言背后所代表的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学。  相似文献   

19.
习语是语言中的精华,是一种文化沉淀。英语语言、汉语语言由于在地域、习俗、宗教和历史等方面的文化差异产生了自己独特的习惯用语。因此在习语翻译过程中应尊重彼此文化、灵活运用不同的翻译方法,以便能更好地进行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20.
汉字文化深刻影响着日本文字的形成与发展,公元3世纪左右,汉字传到日本,日本以汉字为基础,创造出自己的文字,从古代假名时代逐渐过渡到现代假名时代,并不断进化,形成了今天的日语文字。日语文字承载着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功能,是中日两国文化往来的历史见证,也是中日两国未来发展所应始终坚守的原则。唯有不断推动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推动各自独特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日语文字才能更好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