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道不同不相为谋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电视现在也进入“窄播化”、“分众化”的时代,没有哪个节目可以说它适合所有人的口味,即便是名牌栏目它也只能满足部分观众的需求。央视的“对话”、“艺术人生”,还有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这些新兴的谈话节目,别管谁克隆谁的,总是也打出牌子来了,  相似文献   

2.
刘飚 《声屏世界》2005,(7):22-22
广告品牌既可以是一个电台,一个频率;也可以是一个节目,一个专栏。有观念认为。品牌节目就是高品位的节目.一个电台只要有几档高品位的品牌节目就可以了。其实不然,目标受众的不同决定了节目内容和形式的不同,节目本身并没有高下之分。任何档次的节目都可以因为独到的特色产生出具有竞争力的品牌节目。这种特色主要体现在“谁在说.说什么。怎么说”这三个方面。“谁在说”是主持人的特色差异:“说什么”是内容的特色差异:  相似文献   

3.
谁在看?     
北京电视台有一档节目叫《谁在说》,望生义能猜出那是一档谈话节目。对于观众来说,一档谈话节目中,是谁在说很重要.不妨看看今天是谁来说——如果觉得说话的人有意思,我们自然就选中了这个频道,就会让这档节目的收视率升上去。所以,选“谁在说”来做栏目的名字,让电视制片人煞费了一番苦心。  相似文献   

4.
在叙事学中,有一个十分经典的争论:人物和故事,到底哪个更为重要?亚里士多德两相权衡后得出结论说,故事是第一位的,人物是第二位的。随后,小说的发展则使答案的钟摆指向了另一边。如今,争论依然在继续。虽然学者们始终无法就“故事”和“人物”的排序形成共识,但对于两者的关系却达成了惊人的一致,即故事必须与人物相伴而行。换句话说,故事的讲述离不开人物的塑造。  相似文献   

5.
孙新生 《新闻爱好者》2010,(10):184-184
美国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富兰克林说:"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实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这种让主人公自己去表现的手法,用在新闻写作上,就叫“新闻故事化”。  相似文献   

6.
一、电视新闻故事化技巧1、电视新闻叙事的故事化故事化已经成为目前电视新闻节目的叙事取向,这里说的故事化中的故事应该从两个层面理解:一是指你所要诉述的事情;二是指所述之事进行故事化  相似文献   

7.
新闻故事化的成因与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谁说新闻一定要写成倒金字塔式?谁说新闻一定要少用描述?多元化的社会需求正在颠覆传统的新闻叙述模式。把新闻事实包装成跌宕起伏的故事来讲述的“新闻故事化”潮流正在风靡传媒界。它给读带来了全新的阅读快感,但也使传统的新闻价值观受到考验和质疑。  相似文献   

8.
侯利强  施露 《今传媒》2006,(9X):61-62
新闻故事化和娱乐化已是老生常谈,四川卫视“新闻连连看”(以下简称“连连看”)却将新闻彻底走向故事和娱乐。  相似文献   

9.
2006年11月5日,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白燕升和妻子周佳的故事被评为“2006年中国十大爱情故事”之一。在“2006年中国十大爱情故事”颁奖典礼上,白燕升动情地说:“拥有了心爱的女人就拥有了世界,拥有了心爱的女儿就拥有了天堂。我只想感谢生活!感谢所有善良的人们!”  相似文献   

10.
杨继东 《新闻窗》2009,(5):115-116
追求新闻故事化成为新闻发展的趋势 “新闻故事化”是指运用故事化的新闻语言进行新闻报道的方法。以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富兰克林的定义:“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突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倪瑜 《新闻记者》2006,(12):34-35
在激烈的传媒竞争环境中,“互动”业已成为媒体争夺受众的生存之道。在媒介“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受众不仅是信息接收者,更是消费者,受众就是媒体的“上帝”,谁能争取到越多的受众,谁就能够生存下来。广播可以通过热线电话、短信等方式调动受众直接参与节目;电视可以邀请观众参加节目录制的全过程。进行现场互动,屏幕下方“移动用户发XY到8888。联通用户发XX到9999,赢取千元大奖”的字幕也是越滚越“火”:网络更是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在互动上占尽优势.  相似文献   

12.
谁说新闻一定要写成倒金字塔式?谁说新闻一定要少用描述?多元化的社会需求正在颠覆传统的新闻叙述模式.把新闻事实包装成跌宕起伏的故事来讲述的“新闻故事化”潮流正在风靡传媒界,尤其在相对比较枯燥的财经新闻报道中,它的运用给读带来了全新的阅读快感.  相似文献   

13.
电视新闻行业有一种说法颇为流行,即“新闻要故事化,故事要情节化,情节要细节化”。如果说主题和结构是电视新闻节目的灵魂和骨架,那么细节就是使之丰满的血肉。少了细节就像一棵大树少了枝叶,失去了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4.
李红梅 《新闻三昧》2008,(12):45-46
作家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细节之于艺术作品如此重要,于新闻作品呢?当今,新闻界有个流行的说法: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细节化。最终的落脚点,落到了细节上。可见细节在新闻报道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电视新闻故事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莹 《新闻传播》2010,(6):104-105
美国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富兰克林说“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实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这种让主人公自己去表现的手法,用在新闻写作上,就叫“新闻故事化”。  相似文献   

16.
王晓珍 《青年记者》2017,(21):72-73
人类从孩提时代起就对故事如饥似渴,因为故事是一种最容易被人类大脑接受的信息组织形态,讲故事的新闻写作手法,符合读者的阅读心理.作家陈忠实在给一家少儿期刊写评论时提出“谁有故事谁即胜出”.李希光教授说过:“新闻学传授的是寻找故事和写作故事的一门学问.”写出好故事,首先要找到好故事.《齐鲁少年》从2007年至今,一直摸索用讲故事的方式写新闻.笔者参与了每一期新闻故事的采写和编辑,就如何找到好故事,怎样写出好故事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7.
电视台的主持人,靠一张嘴吃饭,能说会道是起码的,但是,在话筒前面的,都是能说会道的,所以还要看谁的表达更有个性。有人说,主持人“会说”,节目只是温吞水;主持人“敢说”,节目才会有关注,才会有收视率。业内人士则直言不讳:你说得过火,你的节目才够火!  相似文献   

18.
罗依在《无“网”不胜》一书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谁拥有了网络,谁就拥有了21世纪,拥有了财富,拥有了未来。”于是,整个地球村都骚动了起来,全球皆网。网络公司创建者们指点江山,意气风发,只要能讲述一个“天方夜谈”的故事,肯定有财团送钱给你花,即以硅谷模式为标准,走做商业计划后融资,再上市圈钱的路子。有才气的“故事家”们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建设起尽可能多的网站。网络经济美好的前景像童话一般使人深深着迷,因而许多投资者相信故事的结局,不断地把资金注入这个行当。有统计说中国现有商业网站已达上万家。大小网…  相似文献   

19.
邢晓春 《中国广播》2006,(10):67-68
“从小我们就爱听故事,人人都是‘有故事的人’,今天听故事的你,就是明天讲故事的人。”这是《故事新天地》节目宣传版的开头。看似平常的四句话,却道出了这个节目产生的原由、丰富的节目资源以及目标受众和讲述形式。2006年5月18日,《故事新天地》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全新亮相。顾名思义,这是一档“讲故事”的节目。其实,文艺之声的频率本身就定位为以语言类文艺节目为主,又称为“故事频率”。因此,这档节目的推出无疑是对频率主题概念的深化。  相似文献   

20.
《地球故事》是一档以引进国外优秀纪录片为主的新栏目,自2000年7月3日开播以来,《地球故事》因其故事性、知识性、可视性和趣味性成为中央电视台经济生活服务频道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对于一个开办仅半年多的栏目来说,《地球故事》基本实现了“借船出海”的既定目标。但“借船出海”只是生存手段,并不是栏目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