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莉萍 《陕西教育》2011,(12):59-59
英语语感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感觉.它包括人们对英语的语法的感觉、语言情感色彩的感觉等。随着语青实践的积累必然产生语感.而教师认识到语感的存在和它的积极作用.并采取有效措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会加速语感的早日形成和优化。  相似文献   

2.
一、语感是人们把握语言的主要方式 语感是思维并不直接参与作用而由无意识替代的在感觉层面进行言语活动的能力。(王尚文《语感论》)语感是人把握言语的主要方式,人们在理解、生成、判断言语对象的过程中.基本上是由语感扮演主角的。任何一个人,甚至包括语言学家在内,都不是也不可能依凭语义的理性范畴和语法规则来理解和生成句子。  相似文献   

3.
5.培养语感 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辞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查字典辞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做“语感”。  相似文献   

4.
何谓语感?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感就是人们受语言符号刺激产生的一种直觉。他认为:“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字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做语感。”夏沔尊先生认为:“一般做教师的,特别是国文科教师,对于普通文字,应该比学生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文字应有灵敏的感觉。姑且名这感觉为‘语感’。”《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语感是言语中指对词语表达的理解,使用习惯等的反映。  相似文献   

5.
石俊敏 《考试周刊》2011,(59):124-124
语感源于语言实践.反过来又指导语言实践。不同的个体由于语言感觉能力和语言实践量的不同而存在着差异。虽然语感随着语言实践的积累必然会产生,但教师认识到预感的存在和它的积极作用,并采取有效措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会加速学生语感的早日形成和优化。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呢?  相似文献   

6.
论言在线     
语文教师的个性应包括哪些内容?第一是对语言文字的独特感觉,即独特的语感。语感是一个人言语智慧的集中体现,是一个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心理成果。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语感是开展语文教学的最重要的前提,也是保证教学个性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可以这样说:语文课就是教语感;语文课就是按人对语言文字的感觉教,按语感教。第二是对人生的独特感悟。语感是与一个人对人生的感悟联系在一起的,与一个人的生活经历及其思想感情联系在一起的。对语文教师独特的人生感悟的要求就不仅是一种思想素质的要求,更是一种语文教师的专业要求。在生…  相似文献   

7.
刘如冰 《考试周刊》2014,(25):48-48
<正>语感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历久弥新的课题,自夏丏尊和叶圣陶倡导语文教学应重视语感训练以来,已逐渐为人们理解和认同,但并没有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什么是语感?夏丏尊和叶圣陶在《文心·语汇与语感》中说:语感是"对于辞类的感觉力"。叶圣陶在《文艺作品的鉴赏》中对语感作了描述:"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查字典是不够。必然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换句话说,对语言文字才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做‘语感’。"  相似文献   

8.
英语是一种语言.我们的教学和英语的运用都离不开语感,而语感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但又实实在在存在的非常有用的对语言的感觉.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  相似文献   

9.
《语感论》认为:语感,是思维并不直接参与作用而由无意识替代的在感觉层面进行言语活动的能力衡量语感的品位素质有四个基本标准.即广度、深度、美度、敏度。  相似文献   

10.
汪燕 《甘肃教育》2007,(6X):22-22
何谓语感?从文学欣赏的角度来说.语感是指读者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理解力和对特殊语言环境中具体词语的意味、旨趣的分辨和领会能力。对广大的中学生来说。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感觉.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由于教学中出于诸多原因而使英语教学戴上了“哑巴英语”的帽子.在新课程背景之下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要想真正改变这一不良现象.在教学中必须去强化语感训练。英语语感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感觉.它包括人们对英语的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语感来自于语言实践.又指导语言实践,具备良好的语感是学好用好英语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2.
语感是一种立体的感觉,如语音准不准,用词当不当,句子通不通,是对语言的感受能力。而实质上,语感是心灵的感觉,是社会人的一种丰富、全面而深刻的感觉。培养语感必须以人为本,体验生活,勤思多练。具体来说,要在读上下功夫;加强训练,培养语感分析能力;要深入生活,体验生活;要重视读写的结合。这样,由语感到语文自甚.力才能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作家莫言曾经说过:“语言感觉比语法重要”、“一个基本上不懂语法的人,完全可以凭语感,正确地使用母语说话和写作”。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注重“语感”的训练与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庭梅 《青海教育》2003,(12):24-24
在英语学习当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在做一道题时,时常有把握不准的感觉。觉得所给问题的选项似乎本题都适行,无法从中给予一个标准答案。出现这种情况,我觉得与我们英语语感的强弱有关。那么什么是语感呢?语感就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教学要强调语言文字的训练。语言文字的训练.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感。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正确、丰富、敏锐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就是对文字应该有灵敏的感觉。语感是理解和表达的基础.抓住了语感教学,也就基本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问题之一。而朗读.就是语感的基本训练。文章特有的情趣和韵味,往往是难以用讲解的方法传给学生的。通常须通过高低强弱缓急的语调反复吟读,才能准确而深刻地体味到、领略到。因此,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就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感训练已广为人知。早在多年前。叶老就卓有远见地提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紧要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的敏锐的感觉。”而当语文教学兜兜转转。几经曲折之后,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意识到语感在语文能力结构中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感觉.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文素质的核心内容是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语感强的人活听得明白,说得得体;文渎得透彻,写得畅达。语感弱的人则反之。晤感的强弱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一个人浯文素质的高低.那么如何在函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18.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同学们“形成良好的语感”。什么是语感呢?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辞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查字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做‘语感’。”怎样来形成良好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19.
语言的理解力源于对语言的感觉能力,它包括对语言属性的感受力和接受力,一般又称作语言的感受性.即人们常说的“语感”。一个人如果有了较敏锐的语感才可能有良好的理解力,才可能对书面语言或口头语言的语境、语义、语气、节奏、轻重音、语句结构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感受、接受井正确地理解。语感在语文教学中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即对同一语言现象有着差异极大甚至是相反的理解。这种现象不完全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是一种因感觉的迟钝而造成的理解误区。一位教师在黑板上写了这样一句:“××…  相似文献   

20.
语感是语文的核心。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具有重要意义。著名语感专家王尚文先生说:“语文教师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是学生高品位语感的创造者;语文教师的困难之处,也在于他必须创造学生高品位的语感。”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言的锐敏的感觉。”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