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当前的中学音乐教学中能够发现,学生对于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兴趣普遍不浓,而对于"新音乐"与流行歌曲则是较为痴迷。学生对于音乐教材中的歌曲与"新音乐"之间所采取的不同态度,充分表明了"新音乐"和流行歌曲与课堂上经典传统音乐之间所产生的碰撞。因此,我们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树立正确的观念,在坚持传承经典与有格调的音乐的前提下合理地引进各种"新音乐"与流行歌曲。与此同时,教师自身需要加强修养,准确地分辨"新音乐"与流行歌曲中的精华与糟粕,这样才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新音乐"与流行歌曲。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音乐教材已不能适应当代学生的审美要求,不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因此,将优秀的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流行歌曲引入课堂,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也有利于学生对音乐情景及内容的感受,符合学生的学习要求,使学生能够真正融入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体。同时,也为音乐教学增添了活力并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3.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学是感受美,培养美的手段,而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水平又有很大的不同。因此,音乐教学不仅需要最优化的课堂音乐,更需要优化的校园环境和社会音乐实践。要创设一个好的音乐环境,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一些音乐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内容健康且具有时代气息的流行歌曲进入课堂。其次,开展各种活动,创设音乐氛围。第三,体会创作者的情感,感受音乐的魅力。参与校园艺术节,社区文艺活动,在实践中提高音乐素养。  相似文献   

4.
对待流行歌曲的态度要明朗,毕竟流行歌曲是时代的产物,其中也不乏一些健康向上的作品,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在课堂上对流行歌曲进行客观分析,教育学生如何分清流行歌曲中的优劣。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流行歌曲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宽容乐观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抓住学生喜爱流行音乐的兴趣特点,让学生了解更多的音乐知识,从而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与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5.
龚卫芳 《辽宁教育》2005,(10):51-52
新《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音乐教学应“以学生的兴趣为动力”的理念。指出:“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  相似文献   

6.
将流行音乐带进中学音乐课堂,是中学音乐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中学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音乐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欣赏和学唱流行歌曲,发掘流行音乐中的古典元素,丰富音乐课堂教学,不断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有选择性地让学生欣赏并学唱流行歌曲。巧用流行音乐既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又能丰富音乐课堂,更好地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的能力。优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能够进行有效的教学互动,最终实现音乐课堂的高效。  相似文献   

7.
孙美玲 《考试周刊》2014,(55):188-188
小学音乐课的首要任务和目标是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兴趣,要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兴趣,就要从小学生内心需要出发,让学生真正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人。作者在教学实践中转变课堂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采用让学生自主配以动作表演;器乐与音乐教学相结合;利用图像理解教学内容、意境,体会音乐内在美;学生自主创编歌曲等以生为本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全身心融入音乐课堂,培养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8.
刘繁育 《考试周刊》2014,(38):178-178
让流行音乐走进中学音乐课堂,是中学音乐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中学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音乐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欣赏和学唱流行歌曲。要发掘流行音乐中的古典元素,丰富音乐课堂教学,不断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要有选择性地让学生欣赏并学唱流行歌曲,不断增加音乐教学的"流行元素"、"健康元素";注意把握流行音乐与传统经典音乐的比例,突出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9.
"兴趣"是孩子们的老师,德国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强调音乐教育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学生在课堂中如何提高兴趣,教师应当做好哪些工作,来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是本文研究的中心。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需要有课前的充分准备,课堂中有效地运用各种方法来激发音乐兴趣,多方位提高学生的情绪,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及兴趣的长期保持。  相似文献   

1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巨大动力。如何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学习兴趣,是每一位音乐教师所关心的重要话题。《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音乐教学应"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理念,指出:"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11.
杨翠荣 《考试周刊》2014,(14):173-173
<正>《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可见,音乐是善于表现人们的情感,并能引起情感共鸣的艺术形式。在新一轮音乐课程改革中,音乐教师应当立足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通过新的设计思路,在教学过程中全程渗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自我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感情世界,陶冶高尚情操"的教学理念,这样才能真正寓美育于音乐教学中。1.学习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音乐教师首先应当明确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盛的情绪陶冶学生,进而培养学生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  相似文献   

12.
吴彩虹 《考试周刊》2012,(86):180-180
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要通过课堂的有效组织与教学,让学生对音乐有更深的感悟、表现和创造力。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丰富的活动、教学内容和生动的教学手段与方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素养,培养学生掌握音乐、运用音乐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开发智力是近年来世界教育改革的新动向,而音乐教育恰恰能极大地促进智力的发展.当然,不能把音乐局限于此,还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巨大作用.在音乐方面,新大纲对从前的教育目的做了较大的修改和调整,突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学生终身学习音乐的愿望和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为其终身学习音乐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新大纲的修改突出了音乐的人格化、情感化,把音乐与学生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因为音乐与人最具"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4.
竖笛进入音乐课堂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乐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而且可以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启迪、激励和净化,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相似文献   

15.
音乐趣味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音乐课中得到启迪,对激发学生的动力,为适应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学生创造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因材施教和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三方面进行了阐述,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音乐的新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优良的音乐课堂教学习惯应当以培养学生素质教育为目标,体现音乐以人为本,以创造性发展学习为内涵,体现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善于思考的习惯.教师需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为基础,把优秀的流行音乐融入音乐教学课堂,强烈的激发学生的表演和学习热情,让学生成为音乐课堂的真正主体.  相似文献   

17.
刘丽红 《中国教师》2013,(Z1):163-164
莎士比亚有句格言:"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在音乐教学中,首先要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的实践活动,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这是至关重要的。正如花儿开放需要温暖的阳光一样,针对  相似文献   

18.
正高中音乐作品鉴赏课是对学生音乐情感、艺术内涵的培养,通过欣赏经典音乐作品,学生能够率进入高雅艺术氛围,接受先进音乐旋律的熏陶。然而,由于音乐是一门艺术课,其学习与欣赏需要一定的艺术天分,这就要求高中音乐教师必须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积极的音乐情感与热烈的音乐欣赏兴趣,进而使学生在兴趣与情感的带动下主动融入教学课堂,塑造良好的音乐情感,带动自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沟通学  相似文献   

19.
王洋 《教育》2013,(13):47
风格多变的流行音乐走进了初中音乐课堂,走进了学生们心中。学生喜爱流行音乐,关注并演唱流行音乐,那么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怎么把它引入课堂,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让学生在音乐的海洋里自由徜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一名有着13年教龄的"老"音乐教师,经常听到学生们在课前课后唱一些流行歌曲。看见学生们那陶醉的表情,痴迷的神态,我不禁思考,为什么学生们如此迷恋流行歌曲?初中学生大多是十三四岁的孩子,缺乏辨别是非的  相似文献   

20.
以往的初中音乐教学完全采用"一唱一随"的形式,只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唱歌方法,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所以音乐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把"情"和"美"融入到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各种音乐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