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一练     
李淮生 《新高考》2005,(1):13-13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上初中时,数学老师给我们出了一道趣味数学题。很久以前,有三个探险家结伴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大山里寻宝。经过数天的探访,终于寻得19件宝物,按照出力的多少和贡献的大小,3个探险家约定分别按占总件数的1/2,1/4,1/5的比例来分配19件宝物。你们能替他们分配好吗?  相似文献   

2.
善借的奥妙     
《好同学》2005,(2)
上初中时,数学老师给我们出了这样一道趣味数学题:很久以前,有三个探险家结伴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大山里寻宝。经过数天的探访,终于寻得19件宝物。按照出力的多少和贡献的大小,3个探险家约定分别按占总件数的1/2、1/4、1/5的比例来分配这19件宝物。你们能替他们分配好吗?  相似文献   

3.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很久以前,有三个探险家结伴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大山里寻宝。经过数天的探访,终于寻得19件宝物。三个探险家约定,按照出力的多少和贡献的大小,分别获得宝物总件数的1/2、1/4、1/5。但无论他们怎样演算,就是不能按照规定的比例进行分配。就在他们愁眉不展之际,正巧有一位白发飘逸的长者路经此地。他了解到分宝物的难处后说:“这有何难?我借一件  相似文献   

4.
【话题设计】很久以前,有三个探险家结伴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大山里寻宝。经过数天的探访,终于寻得19件宝物。三个探险家约定,按照出力的多少和贡献的大小,分别获得宝物总件数的1/2、1/4、1/5。但无论他们怎样演算,就是不能按照规定的比例进行分配。就在他们愁眉不展之际,正巧有一  相似文献   

5.
三、按比例分配和混合比例同题(1)按比例分配问题将一总量(数)按一定比例分成几个部份量(数)的应用题叫“按比例分配问题”,也称“配分比例问题”。1.甲乙丙三工人在相同时间里共生产零件94盒,每盒50个。每生产一个零件甲要3分钟,乙要4分钟,丙要5分钟。这段时间里他们各生产了多少个零件?分析:已知三人生产总量是50×94=4700(个)。当三人生产同样数量的零件时,其工效比是时间比的反比,而同时间里三人生产数量的比等于其工效比,所以甲乙丙三人生产数量的比是 1/3:1/4:1/5=20:15:12.由此可得总份数为20+15+12=47,甲乙丙三人生产数分别占  相似文献   

6.
正一、几组图形的揭示图1-1 5个人的身高比例图图1-2 4个变形金刚的比例课堂的开始,教师首先拿出来第一张图片(如图1-1所示),询问学生,这5个人身高不同,他们的身体比例是否相同呢,根据身旁的比例尺,学生们很显然地看到了,他们的身高虽然不同,但是身体比例分配很相似。于是,教师又拿出了第二张图片(如图1-2所示),提出第二个问题,这4个变形金刚小人身体比例大小相同吗。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了小组兴趣讨论,  相似文献   

7.
设计思路: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按比例分配的合理性,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按比例分配是一种分配思想,在生活、生产中是很常见的。已学过的平均分配其实是按比例分配的一种特例。教学中要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了解在生活、生产中常常要把一个量按照一定的比例来分配,从而感悟“按比例分配”存在的价值。但教材中的例题是“蔬菜专业户种蔬菜”和“搅拌混凝土”,这两个材料对于城市的学生是很陌生的。由于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背景不熟悉,所以笔者在设计时换成了“体育老师要把18个篮球分给男、女两组同学,该怎么分?”让学生讨论…  相似文献   

8.
相传古代印度,有一位老人在弥留之际把三个儿子叫到床前,对他们说:“我就要去见真主了,辛苦了一辈子,没有其他珍贵遗产留给你们,只有19头牛,你们去分吧。老大分总数的1/4;老二分总数的1/4;老三分总数的1/5.”话音一落,老人就咽了气.这19头牛怎么分呢?这道难题着实难坏了兄弟三人.他们请教了许多有才学的人,但都无法解决.一天,一位老农牵着一头牛路过,看到兄弟三人愁眉苦脸,便动问原由.老农听后思索了片刻说:“这件事好办,我把自己的一头牛借给你们,凑成20头牛,老大分1/2得10头,老二分1/4得5头,老三分1/…  相似文献   

9.
按比例分配问题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它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例如:把12张画片分给甲乙两个小朋友,如果按1∶1分,习惯上称平均分;如果按2∶1分,就是一般所说的按比例分配了。这类应用题有不同的解法,主要有三种:一是把比看作分得的份数,用整、小数解答。二是把比化作分数,用分数来解答。三是用比例知识来解答。(现行的小学教材一般只讲第二种方法)。如:前面提到的把12张画片按2∶1分给甲乙两个小朋友,求每个小朋友分几张?方法一用整、小数解答或方程解12÷(2+1)×2=8(张)12÷(2+1)×1=4(张)答:甲小朋友分得8张,乙分得4张。…  相似文献   

10.
<正>在实际生活中,按比例分配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学好这部分知识很有必要。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可以化成分数来解答,也可以用份数来解答,用份数来解答的方法比较容易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教学,主要分以下几种类型。[类型一]已知分配的总和及各部分之间的比,求每部分各是多少?这种类型的解题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道很有趣的推理题.据统计,在美国20分钟内能回答出这道题的人,平均年薪在8万美金以上.5个海盗抢到了100颗宝石,每一颗都一样的大小和价值连城,他们决定这么分:1.抽签决定自己的号码(1、2、3、4、5)2.首先,由1号提出分配方案,然后大家5人进行表决,当且仅当半数和超过半数的人同意时,按照他的提案进行分配,否则将被扔入大海喂鲨鱼.  相似文献   

12.
按比例分配问题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它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例如:把12张画片分给甲乙两个小朋友,如果按1:1分,习惯上称平均分;如果按2:1分,就是一般所说的按比例分配了.  相似文献   

13.
按比例分配问题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它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例如:把12张画片分给甲乙两个小朋友,如果按1:1分,习惯上称平均分:如果按2:1分,就是一般所说的按比例分配了。  相似文献   

14.
1654年,法国著名数学家帕斯卡和费马多次书信往来,讨论两个赌徒因故(例如警察来抓赌)赌博中断后合理分割赌本的问题.假设开赌前甲、乙每人出32枚金币做赌本.他们约定仅当一个人掷出6点朝上而另一人没有掷出6点朝上时,掷出6点者得1分,另一人得0分,不然每人都得0分,先得3分者把64枚金币全拿走.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 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六 单元“认物体” 教学片断一: 师: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材料,搭 出了很多建筑,都很漂亮,很有创意。 现在请你们把手边的积木分分类,好 吗? (学生自由分类) 师:请你们每组选出一个同学来, 汇报一下是怎么分的。 生1:我们把它们分成了长方体、 正方体、圆柱和圆球。 师:说得很好,你们不仅分出来 了,还能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有同 学分得不一样吗? 生2:我不知道这个应该属于哪 一个类型? (因为发给他们组的积木大多数 都是上下面为正方形的长方体,所以 有4个面相同,而他手里的这个长方 体既不是4个面相同,又不是6个面 都相同,因此他产生了认知矛盾。)  相似文献   

16.
海岛寻宝游     
《少年科学》2014,(4):26-27,F0003
<正>风和日丽的一天,顿顿、怪怪熊来到一个无名海岛上寻找宝物。海岛不大,可他们却遇到一些小麻烦,如果不开动脑筋的话,还真不好对付。游玩人数这个海岛因为不是很有名,所以来游玩的游客不是很多。至今为止,来海岛游玩的人数为1 abcde。若将此数乘以3,这个数字就变成了abcde 1(注:abcde这5个字母各代表一个数字)。  相似文献   

17.
统编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中有一节的题目是:“按比例分配”。我认为应纠正为“按比分配”。因为比和比例的概念的内涵是不同的。比的意义为: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例如,5:7.或5/7。而比例的意义则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例如3:2=15:10或3/2=15/10。  相似文献   

18.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礼物,你们喜欢吗?只是老师没来得及分好,请你和同桌商量商量怎样分一分好吗?2.学生同桌讨论后动手分。3.汇报交流:你们分得什么?怎么分的?生:把8块糖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了4块;(师板书:4)把6块糖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了3块,(师板书:3)4.提问: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了一半,一半怎么表示呢?还能用你知道的数来表示吗?(生:不能)那你们有没有好办法啊?(学生说自己的想法,可能有:12、0.5、画图等等)5.小结:小朋友们都用自己的方法表示了苹果的一半,说明小朋友们都很…  相似文献   

19.
国王赐酒     
撞氢羚纂咒1.很久以前的一天,智慧国的国王过六十大寿。因为国泰民安,所以有很多人前来为国王祝寿,国王非常高兴。于是,国王赐酒给十位功臣2.国王说:“这Ico升美酒,按你们十个的功劳大小进行分配。功劳最小的分一份,比他功劳大一点儿的分两份,依此类推,功劳最大的分十份。各位爱卿领赏去吧!”再彝\ SHUXUEMANHUA数学洛画戳.口..卜︸J‘q︺....口厂﹄︵,扩下乃‘班3.十位大臣叩谢了国王,便去领酒。可到了领赏处,他们却都站在那不动,因为他们不知道各自应领多少酒。4.同学们,请你们帮帮这十位大臣吧,看他们怎样把这100升…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内容:六年制第十二册56页。二、教学目标1.认识按比例分配的意义。2.能正确区分按比例分配与平均分配的实际意义与计算方法。3.掌握按比例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方法,熟练地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4.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计算、验算习惯。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基本训练,铺垫引入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