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人都有被尊重和赏识的心理需要,这是人的价值和尊严的重要体现。尊重,包括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不同形式的生命。尊重自己.就是珍惜生命,不做自我毁弃之事;尊重他人,就要认真对待所有的人——包括我们不喜欢的人,以及不同形式的生命。现代教育中一个重要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2.
丁蕊 《中学生阅读》2007,(10):48-48
道德品质的基础是尊重自己和他人;每一个社会人都有其相应的权力与责任,但每种权力和责任的基础都是被理解和尊重。尊重,就是尊重人的尊严,尊重人的基本权力和责任,尊重人的个体和社会价值,尊重人在自我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也就是说,尊重是把人所赋予的权力和责任还给人自身。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培养人的尊重意识,使每个人都懂得要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在工作中我们也应十分重视对幼儿进行尊重教育。[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从2005年到2014年,联合国将在全世界推广“教育为了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什么是“教育为了可持续发展”?其核心内容就是四个“尊重”:尊重他人——包括当代人和后代人,尊重差异性与多样性,尊重环境,尊重我们星球上的资源。尊重是人与人彼此之间的一种修养。  相似文献   

4.
自尊是自我尊重并且期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教师教育学生就应该尊重学生。多给学生一点自尊,就是多给他们一种自我教育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汪国真说: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要热爱生命,既爱自己也爱世间万物的生命,要尊重生命,既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在热爱、尊重自己和他人生命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6.
学会尊重     
尊重,指的是尊敬和敬重。人的内心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而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尊重他人是一种高尚的美德,是一个人修养良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生命教育:让教育回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有关生命的教育。其目的是通过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的发展等知识的教授,让学生懂得生命至高无上的美的价值,特别是要悦纳自己.善待自己,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同时也尊重他人和其他形态的生命。  相似文献   

8.
范屹 《四川教育》2013,(9):22-22
视点与看法之二:尊重与信任 尊重即尊敬或重视。每一个人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其存在都应该被尊重。尊重他人是一种高尚的美德,是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相似文献   

9.
张永军 《教师》2010,(28):115-115
一、相互尊重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校园暴力事件的频频发生提醒我们,新型的师生关系亟待确立。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尊重是给予他人最好的礼物,与受尊重一样,尊重学生是教师的需要,也是一种责任。  相似文献   

10.
金楷博 《考试周刊》2014,(24):132-132
<正>生命教育就是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对学生进行生命孕育、生命发展的教育,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态度,使学生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尊重关怀他人的生命,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一、生物课堂渗透生命教育的必要性现在的初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父母长辈的庇护下,养成了只知道享受上一辈人创造的物质财富,却很少有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习惯,面对升学、考试的压力和青春期朦胧情感的困扰开始自暴自弃,甚至舍弃生命或残害他人,不尊重生  相似文献   

11.
尊重是什么?“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特的东西,也称为个性。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命价值的尊重,最基本的就是尊重生命的独特性。”这是《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一文中的一段话,它从教育的角度解释了“尊重”二字。  相似文献   

12.
200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实施纲要里,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尊重。这个“尊重”,不仅仅指一般意义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包括了尊重他人、尊重我们生活的地球、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当然也包括尊重自己。  相似文献   

13.
一200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实施纲要里,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尊重。这个“尊重”,不仅仅指一般意义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包括了尊重他人、尊重我们生活的地球、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当然也包  相似文献   

14.
丁蕊 《今日教育》2007,(1):22-23
学会尊重他人,是孩子必须具备的一种品德。只有尊重他人的孩子,才可能正视他人的意见。不尊重他人,他人对他提出的忠告,他也决不会接受。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很可能与社会处于一种隔离状态。尊重,也是人际关系的起点:不尊重他人,他人也不会尊重他,甚至不可能信任他,这样就会失去许多朋友的支持。让幼儿学会尊重是良好个性和社会适应能力形成的前提。[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生命教育作为探究生命中最核心议题的教育,其内涵是关注人的生命,关注人的生命存在的价值,还包括理解生命、保护生命、热爱生命、尊重生命以及敬畏生命,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生命,并尊重他人的生命,进而珍惜人类所共同生存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尊重元素是中学语文教科书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梳理人教新版初中语文教科书文本有关尊重的内容,探讨课堂导学过程中培养中学生尊重生命的教学策略:充分利用文本阅读唤醒学生尊重生命的意识、注重随堂练习强化学生对尊重生命的理解与感悟、通过写作训练彰显学生尊重生命的情怀、结合口语交际活动历练学生尊重生命的态度与习惯,以培养中学生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一切生命的本真品质。  相似文献   

17.
生命教育是以教育学生尊重人类的生命(包括自己的和他人的生命)为核心,以教育学生尊重动物的生命为外延,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为长远目标的一种德育教育。由于现代学习和生活压力的加重,我国的自杀率不断上升,在1993年以前的统计中,中国还属于低自杀率国家(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国际标准,每年自杀发生率每10万人中少于10人的为低自杀率国家;每10万人高于20人的为高自杀率国家),  相似文献   

18.
尊重是一种品质,一种对人不卑不亢、不俯不仰的平等相待,是对他人人格价值的充分肯定。本文笔者我校是如何开展尊重教育的。  相似文献   

19.
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责任是人的一种普遍需求。青少年学生心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更需要为师者给予史多的尊重。尊重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心态发展。一个好教师应该去研究学生“尊重需要”的心理,懂得如何去尊重学生。  相似文献   

20.
有些家长总是说:孩子是我的,我叫他怎么做他就应怎样做.觉得自己有权利支配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生活过度地限制、干涉.其实,孩子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同样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一个孩子得到大人的尊重,长大后他也就会懂得该如何去尊重他人;孩子最初的受人尊重的感觉是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尊重别人的意识也是在日常生活中经过多次训练、教育,不断强化而逐渐建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