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篮球课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校非体育专业大学生选择篮球课的学习态度和教师工作态度以及篮球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揭示了非体育专业学生对篮球的兴趣特点、要求,在教学中除加强技术教学外,应致力于传授篮球的基本理论知识,建立正确的体育观念,掌握篮球运动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篮球实践的综合能力。并提出了篮球课改革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哈尔滨体育学院篮球专项大学生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素质指标进行研究,旨在为提高篮球专项大学生运动员的体质健康水平和篮球教学改革提供依据和建议。研究结果显示:在身体机能方面,篮球专项男、女大学生运动员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机能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大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篮球专项男、女大学生运动员下肢爆发力均高于对照组大学生,但差异不显著。握力素质和柔韧性素质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大学生。建议有针对性地加强篮球专项大学生运动员下肢爆发力及协调性的专项训练,从而改善篮球专项大学生运动员的总体健康状况,也为提高篮球专项大学生运动员的运动训练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吴淑玲  于霞 《辽宁体育科技》2006,28(3):86-86,90
为掌握我校女大学生篮球选项课运动负荷现状,本文对在校各专业60名健康女大学生篮球选项课进行调查。其结果表明:篮球选项课的运动负荷偏低,整理活动不够充分,所以,应适当调整篮球选项课的运动负荷量,整理部分应让学生充分放松,使之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  相似文献   

4.
如何提高普通高校女生篮球课教学质量和效果,体现出21世纪“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笔者对女大学生篮球课进行了实验研究,提出在女大学生篮球课中增加理论课时数,促使她们对篮球运动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丰富篮球文化知识,转变她们对篮球的学习态度,培养学习的主动性,为终身健康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高校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河南省高校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愿意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主要是为了锻炼身体、休闲娱乐、增加交往、通过体育考试等;男大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有篮球、乒乓球、足球、羽毛球等;女大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有慢跑、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跳绳等;大学生体育人口较少;校内场馆和校园空地是大学生经常体育活动的场所等。为此,应加大体育教学改革力度,提高大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认识。塑造良好学校体育环境,提升社会体育环境。  相似文献   

6.
篮球运动是深受大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也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课程之一。然而,女大学生由于受其身心特点的影响,在学习热情和参与的主动性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别。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经过3年的跟踪教学实践探索和课题研究,探索高校女大学生篮球教学的最佳教学模式。在新教学模式培养下,女大学生的篮球课达标成绩、技术水平和体育课兴趣都优于传统篮球课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女大学生篮球学习兴趣,提高女大学生篮球专项课的教学质量,使其达到“学有所长、学有所用”的教学效果,并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张冬梅 《精武》2014,(36):116-116
我国是体育大国,各种体育运动在我国都欣欣向荣。我国对于体育事业的支持让人民的体质得以提高,篮球作为一项对体质和技术都要求很高的运动,深受人们的喜爱。对于当代大学生,篮球是不少人的挚爱,在进行篮球运动的同时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加强人际交流。在比赛中想要获得胜利是每个参赛者的愿望,如何取得胜利则考验着团队的运动战术意识。该文将针对高校篮球教学中运动战术意识的培养进行相应分析。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大学生体育态度、兴趣和动机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辽宁省普通高等院校中,抽取9所高校中的1035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综合的研究方法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大学生对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态度总体来说是积极向上的,但男生的态度明显比女生更积极;辽宁省大学生对体育劳务消费的态度总体上是积极的,但女生的态度明显比男生更积极;来自城市的大学生的态度比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更积极。大学生的兴趣爱好非常广泛。其中篮球、羽毛球、足球、游泳、乒乓球、跑步是大学生最喜欢的体育活动内容。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仍是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最主要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刘巍 《冰雪运动》2009,31(2):71-75
女子速滑课长期以来一直是北方高校教学的薄弱环节,女子速滑课的教学对于大多数女大学生来说,既没有达到让其熟练掌握速滑技术的目的,又没有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为了改善这种现状,采取多种研究方法,探索有效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动态分组、异步互助"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通过对实验过程和研究结果进行分析、讨论,认为该教学方法可以有效解决不同速滑基础女大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实现了学生速滑成绩的共同提高,达到了促进女大学生锻炼身体的目的,起到了提高其社会交往能力的作用 具有显著提高高校女子速滑课教学质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过10周教学实验,考察了健美操、街舞、篮球和乒乓球四个项目对110名女大学生社会性体格焦虑的影响。结果表明:女大学生在进行项目选择时,具有不同的社会性体格焦虑;选择健美操和乒乓球项目女生的社会性体格焦虑显著高于选择街舞项目女生;10周的健美操、街舞、篮球和乒乓球体育教学课,均不能有效降低社会性体格焦虑,街舞项目体育教学课后,女大学生的社会性体格焦虑有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1.
高莹 《新体育》2023,(20):43-45
篮球运动是一项很普及的运动,是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应变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学生团队意识,提高学生体能的一项重要教学活动。掌握一定的篮球训练技巧,不仅能提高篮球运动的趣味性,也能让学生在跑、跳、投掷等方面获得技术和技能的提升。特别是当前大学生常年缺乏运动,体质不断下降,掌握一定的篮球训练技巧,能充分培养学生学习篮球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更好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本文就高校篮球训练教学的有效训练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女大学生不好动,群体工作难以开展,达标成绩不尽人意(尤其耐力、力量项目)等现状。通过拓宽女生体育基础知识面,掌握锻炼身体方法,加强身体素质练习,弥补个人薄弱素质,积极动员和组织形式多样、内容适宜的课外活动,达到提高学生兴趣,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培养体育意识,形成良好的动机,养成锻炼身体习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健身街舞和篮球对女大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研究。将80名在校女大学生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为期12周,每周3次,每次60min的健身街舞和篮球训练,训练前后分别测定受试者皮脂厚度、肺活量和身体协调能力,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受试者的心理状态。结果表明,女大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和身体自尊及身体自我效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健身街舞运动对女大学生皮脂厚度、身体协调能力、除身体状况外的身体自尊各维度的指标和身体自我效能的影响均大于篮球运动。大学体育课程女生项目设置可适当增加健身街舞运动。为优化女大学生运动健身方案的制定和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女子篮球运动员最大摄氧量及营养摄取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冀平 《体育学刊》2007,14(4):47-50
为提高女子篮球运动员的体力提供依据,调查大学生女子篮球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VO2max)、血液指标及营养状况。受试者为大学生女子篮球运动员10名与没有运动习惯的女大学生10名。结果显示:大学生女子篮球运动员的VO2max=(35.6±3.0)mL·kg-1.min-1大于对照组(31.2±2.2)mL·kg-1.min-1,体脂肪率运动员组(19.6±3.0)%小于对照组(22.0±2.0)%。女子篮球运动员的LDH、CPK为381.0±33.0、197.0±12.2与对照组368.0±24.0、103.0±12.0比较明显增加。大学生女子篮球运动员的的Hb、Hb(%)和Hct均在正常范围内,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大学生女子篮球运动员的能量的摄取,糖、蛋白质、钙和铁的摄取量,比没有运动习惯的女大学生低。因此,为了增强有氧能力,女子篮球运动员应该增加这些营养物质的摄取量。  相似文献   

15.
福建高校女子篮球公体课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福建省部分普通高校女大学生篮球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女大学生对篮球意识较差,健身目的不明确;身体条件好的缺乏,参加比赛的机会较少;教师教学训练方法陈旧,缺少创新发展;经费缺乏,场地器材不足。提出培养女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提高教师自身修养等对策。  相似文献   

16.
采用问卷调查及实验研究等方法,对浙江传媒学院和浙江理工大学部分新生的身体自尊状况,中小强度健美操和篮球的锻炼对身体自尊的不同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并得出了结论:男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均显著高于女大学生.中小强度的篮球、健美锻炼形式对于身体自尊水平偏低的大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兰星 《拳击与格斗》2020,(3):102-102
随着我国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视,体育教师应该多培养学生的运动意识,让其可以充分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篮球是我国较受欢迎的体育运动,部分学校还会举办篮球比赛,激发学生对篮球的热爱。在对学生进行篮球训练时,培养学生的篮球意识十分重要。篮球意识可以提高学生的篮球实力,可以使学生在比赛中提高战斗力。本文研究中学篮球训练中培养学生篮球意识的现状,并且分析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8.
美育是大学生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利用体育美的内涵和价值对大学生进行美育是体育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篮球作为普及性较广的体育课程,其美学价值内涵具有较高的影响力。深入挖掘篮球美育功能和美育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热爱篮球运动与提高篮球及体育的欣赏能力具有典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杨张伟 《当代体育科技》2020,(11):197-197,200
本文主要针对幼儿篮球活动进行研究,通过对幼儿篮球活动开展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推动篮球活动在幼儿阶段的开展,更好的促进幼儿的篮球兴趣、锻炼身体的协调、耐力、反映、观察、判断等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基于此,笔者从幼儿篮球的概念和锻炼价值分析入手,分析和探讨适合幼儿开展的篮球活动形式和内容,为推动幼儿篮球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满足女大学生对篮球知识、技术学习的渴望,又真正做到教学充分考虑女大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需要,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和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认为建立一种适合女生特点的新型女子篮球课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模式注重以健身为目的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利用篮球进行健身锻炼的能力,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兴趣。在安排教学进度时遵循认知规律、技能形成规律、身心负荷规律,一个学期分为3个阶段进行教学,每节课又分为学习部分和自主练习部分,改变以往以提高技术和运动成绩为主的传统观念,且本着区别对待、了解差异、因材施教的原则,让游戏、自主、趣味、竞争、娱乐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为使篮球运动今后成为女生工作、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