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1840年邮票诞生以来,由其派生的集邮创造出两大奇观:一是文化奇观,风靡全球的集邮活动和多姿多彩的邮票艺术,令一代又一代的集邮爱好者如醉如痴,集邮曾被誉为“王者嗜好,嗜好之王”;二是市场奇观,大批珍罕邮票不断飞升的价格和世界各地邮票拍卖、邮票市场长盛不衰的景象,刺激着集邮者的求购欲望,促使各国邮政部门千方百计发行更精美的邮票,邮政部门、集邮者、邮商都盼望能从市场中获取更大的收益。  相似文献   

2.
邮票是视觉艺术,又是一种公众媒体。对邮票设计,要让公众能解读.不能让集邮爱好者“猜谜”。近些年,邮票设计质量平平,大有滑坡之势。现选取部分同类题材邮票做些比较。  相似文献   

3.
留点清醒     
从去年末起,集邮市场一片红火。至今年初生肖邮票发行,多家报刊纷纷开辟集邮专栏,更将集邮推向新的高潮。每次集邮热都有其利弊,有必要兴利除弊,加强引导,以保护初涉邮海的集邮者的利益,使集邮活动向正常健康的方向发展。 集邮是一项有益于人们提高艺术鉴赏能力的业余文化活动。通过对邮票的欣赏与研究,能丰富业余生活,增长知识。有人将邮票比喻为百科全书,但这些知  相似文献   

4.
红梅 《集邮博览》2001,(7):41-41
自从邮票成为一种收藏品以后,制造假邮票的非法活动也就开始了,并且延续至今。在我国,从80年代集邮活动恢复以来,尤其是随着集邮活动的发展,邮票市场的发展壮大,制假贩假的非法活动也越来越频繁,甚至猖獗无比。  相似文献   

5.
美国邮政总局特设“市场传播与特别事件合作关系”工作机构。他们除了策划安排邮票图稿揭晓式、邮票首发式、尾日销售仪式等活动外,还负责和新闻媒体之间的联络。源源不断的邮票新闻,经过特殊形式的包装后,以特快专递的方式发往各家新闻社、邮报邮刊和邮票公司。他们在邮政总局和集邮媒体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我因为给国内的集邮报刊和美国的华文报刊写集  相似文献   

6.
刘殿杰 《集邮博览》2008,(10):32-33
3新中国邮票的第一次调价邮票的第一属性是邮资凭证,随着集邮活动的出现,它又成为供收藏者欣赏、研究的特殊商品。在邮政运营中它是用户交寄邮件时的付邮资的凭证,资费的多少由邮政运营的成本决定,并通过邮票的面值来体现。在收藏活动中,邮票是一种商品,其价格由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成立的中国集邮公司,既然明确它是从事集邮商品经  相似文献   

7.
《安徒生童话》邮票首发式在武汉举行.同时举行的还有“第25届全国最佳邮票颁奖大会”,“湖北省集邮展览”、“第三届全国集邮研究会联谊活动”,  相似文献   

8.
“立体集邮”乃我新创的一个名词。何谓“立体集邮”?是相对于邮票——邮册——邮集的“平面集邮”而言。何谓“平面集邮”?邮折上、邮册里的邮票、邮品,不论你怎么摆放,都是平面的、二维的;邯集贴页上的邮票、邮品,不论你如何展出,也是平面的、二维的。常规的集邮,不论是传统集邮的方式,还是专题集邮的方式,不论是搜集、整理,还是欣赏、研究,基本上是静态的“平面集邮”,只有少数集邮类别如极限集邮、原地集邮和某些需要实地考查邮路邮史的例外。“立体集邮”就是让邮票立起来,让集邮者走近邮票、走进邮票。  相似文献   

9.
集邮,是世界第一枚邮票诞生后随之出现的以收集、鉴赏、研究邮票为中心内容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以个人爱好为基础,发展成为有组织的社会群体。这个社会群体按照集邮具有“怡情、益智、交友、储财”特点,开展各种活动,使集邮在宣传教育、娱乐审美、团结友爱、积极进取等方面,在社会上得到充分的体现,创造了集邮文化。集邮文化具有群众性、地区性、社会性、民族性、国际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作为第25届全国最佳邮票评选揭晓颁奖系列活动之一的“邮票与湖北”集邮论坛暨全国第三届集邮研究会联谊活动于6月2日在武汉青少年宫拉开序幕。湖北省集邮协会主持了上午的论坛,常珉、周治华、陈波、潘勇宣读了论文。全国集邮联副会长许孔让、王新中,副秘书长刘佳维以及部分集邮爱好者出席大会。  相似文献   

11.
张立 《集邮博览》2012,(8):69-69
一般来说,邮票设计是专职设计人员的活儿,新中国所发行的邮票多是他们创作的结晶。在众多的集邮爱好者中有不少少年儿童,对于他们而言,邮票是“百科全书”,是欣赏艺术、汲取知识的窗口,各级集邮组织积极引导中小学生开展集邮活动,更有意义的是组织他们亲手设计邮品。  相似文献   

12.
推动集邮市场的一些举措 一、根据市场需求,在邮票发行方面做有益的工作 邮票是集邮业务的基本要素,作为集邮市场主体,关心邮票发行理所当然。1993年邮电部根据实际情况推出了"增套减量"的政策。为了贯彻这一政策,启动集邮市场,中国集邮总公司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集邮杂感     
“炒邮”与“集邮”只一字之差,但有本质的区别。“炒”是为了牟利,“集”是为了求知。“炒邮”不属集邮范畴,炒邮者不是集邮者。炒邮者并不收藏邮票,他只是通过邮票的买进卖出,获取经济利益,从不考虑集邮是一种高尚有益的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14.
戴定国 《上海集邮》2000,(10):30-32
我曾先后在1995年第2期和1997年第2期《上海集邮》的“美国航讯”专栏之14和26中介绍过美国的集邮人数和邮票市场等情况。本文引用笔者收集的大量统计数据,对90年代美国的集邮状况和邮票市场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邮海短波     
鞍山 《上海集邮》2000,(5):47-47
今年的5月又是集邮活动丰富多采的一个月份。第五届残疾人运动会邮展在上海举行,最佳邮票评选活动,“迎接新世纪”集邮巡回展,以及上海、北京的邮票拍卖,集邮者将会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16.
集邮对邮票的评价,是整个集邮活动过程中的一个支点,而这个支点的确立,是建立在邮票设计和邮票印刷厂二之间的忽视和舍弃集邮、设计和印刷之间的依存关系,任何一种对某套邮票的评价都是片面性的。  相似文献   

17.
为了鼓励、吸引少年儿童积极参与集邮活动,许多国家(地区)邮政机构或相关团体通过组织少儿绘画比赛等活动,从中选出优胜作品印成邮票,让孩子们一尝成为“小小邮票设计师”的滋味,并从中获得成功与奖励的喜悦,增加对集邮的兴趣。而在成人眼中,这类构图夸张大胆、色彩明快斑斓、线条粗犷朴实、节奏跳跃热烈的儿童画邮票,也是富有稚拙之美的袖珍艺术品,成为一个热门的集邮专题。  相似文献   

18.
邮市与入世     
邮票市场——想说爱你不容易我国的邮票市场经历了三次大起大落,每一次起落都让集邮者悲喜交加:邮市经历高潮时,喜的是手中持有的邮票“涨”了;悲的是一项“怡情、益智、增知、储值”的文化活动带上了一些铜臭味。谁不知邮票这种特殊的商品“只涨不跌”,红了眼的投资者看到钱就忘了一切。虽说此事非偷非盗,但那种对集邮一无所知,又才大气粗的投资者为了挣钱进入邮市,邮市炒做的灾难就开始出现了。邮票跌破面值暂且不说,打折风暴就让无数集邮者寒心。2.80元的邮票竟然只售0.84元。集邮者辛辛苦苦在邮局预订的新邮票,年底便跌得面目全非。虽然热爱集邮的人是不太在乎钱,可谁又能真的熟视无睹呢?这么惨烈的局面实在让人捶胸顿足。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我国集邮词典中只有普通邮票、纪特邮票、航空邮票、欠资邮票等专有名词,不知何时,冒出来一个“集邮邮票”,同时派生出配套的“通信邮票”(发信邮票、寄信邮票)。特定的名词必有特定的含义,由此还引发了许多纠纷,引起了一些官司。“集邮邮票”特指集邮者手中持有的仍然可以使用的纪特邮票,“通信邮票”特指当地邮局卖出的  相似文献   

20.
生肖集邮研究会、极限集邮研究会、原地封研究会和东方封片戳研究会于7月18日在江苏昆山花桥镇举行联谊活动,针对“生肖邮票无原地”的说法进行研讨。与会者一致认同,生肖邮票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