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43年10月14日,冯玉祥为了扩大抗日募捐的影响和数额,决定将1942年12月成立的全国基督教节约献金总会更名为中国国民节约献金救国运动会,首先在全川发动节约献金运动.  相似文献   

2.
抗战后期四川节约献金救国运动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玉祥将军1943年冬至1944年秋发起的节约献金救国运动是抗战后期的一件大事。在贯穿整个抗战时期的各种献金运动中,它的成效是最大的,而且运动完全在四川省范围内进行,突出地表现了四川人民表现的高度爱国主义精神。1942年冬,冯玉祥途经成都,与当地基督教会的朋友举行谈话会,会后专门开会拟订章程,组成“中国基督徒节约献金救国运动(成都)分会”,意思是把总会留在重庆。冯玉祥回到重庆后,于1943年1月17日在重庆发起成立中华基督徒节约献金运动全国总会,冯玉祥为理事长。成立组织后,冯玉祥主要依靠自己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的身份和“爱国将军…  相似文献   

3.
沈涛 《四川档案》2005,(5):16-16
为配合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活动的开展,自贡市档案馆通过大量扎实有效、细致耐心的工作,工作人员从浩如烟海的馆藏中发现了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第二次莅临自贡市组织节约献金救国运动时留下的亲笔书信。在这些珍贵的档案中,关于自贡市第一次节约献金运动的有7件,有电报、收据、代电,从中统计出,冯玉祥将军在自贡市首倡的节约献金救国运动,共收到捐款1997771元。  相似文献   

4.
陈翔 《四川档案》2005,(5):23-23
冯玉祥将军1943年冬至1944年秋发起的节约献金救国运动是抗战后期的一件大事。在贯穿整个抗战时期的各种献金运动中,它的成效是最大的,而且运动完全在四川省范围内进行,突出地表现了四川人民表现的高度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四川内江的爱国热情同全国各地一样,一浪高过一浪。特别是在冯玉祥将军发动的节约献会运动中,内江人民积极献金抗日的爱斟热情达到了高潮。1944年初,冯玉祥将军亲赴川西、川南一带作动员工作,劝导节约献金。在此期间,冯玉祥到了隆昌、内江和威远三县,历时四十余天,为募集捐款改善前线将上的生活、武器装备等物质条件而不辞劳苦的爱国精神和高尚品质,给内江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内江各界民众“无论男女老幼,莫不热烈响应,人人自动争先献金”,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牺牲小我伞大我”,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贡献了最大的力量,也给冯玉祥将军留下了深刻印象,冯玉祥将军不仅在众多的书信中大加赞扬内江人民的爱国热情,还激情满怀写下了《内江人颂》:“山有翠屏,水有沱汀。  相似文献   

6.
在内江市档案馆的陈列室里,有几页书信和一本书尤为引人注目,那是冯玉祥将军就内江节约献金事宜致威远煤矿郭象豫的信和内江市档案馆主编的《内江抗日救亡运动档案史料选编》。值此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之际,再次躬身阅卷,冯玉祥将军当年在内江三县倡导节约献金的情形历历在目:1943年底抗日战争进入第6个年头,国民党政府的财政困难日益加重,致使抗战将士的生活待遇极差。  相似文献   

7.
冯玉祥避寿     
抗战时期,冯玉祥在重庆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但有职无权,冯玉祥自告奋勇担任了国民党要员公馆区歌乐联保保长.冯玉祥以"丘八诗人"自称,写了一首诗:"平民生,平民活.不讲美,不讲阔.只求为民,寻求为国.奋斗不懈,守诚守拙.此志不移,誓死抗倭.尽心尽力,我写我说.咬紧牙关,我便是我.努力努力,一点不错."冯玉祥还发动"抗日献金运动",亲自到四川各县奔走,劝募黄金,捐输前线.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应对战时财政危机,达成"节约救国"和"节约建国"的诉求,国民政府在全国推行了一场影响深远的节约运动。1938年10月,国民政府公布了经国民参政会通过的纲领性文件《节约运动计划大纲》,提出以节约运动增强抗战力量,并为现代国家构建积蓄资本。战时节约运动以节约建国储蓄运动为中心,依托"四行二局"和各级储蓄机构以及党政军系统,国民政府在运动中建立了一个从中央到地方、从都市到乡村、从国内到海外的节约储蓄网,向民间社会和海外广泛吸纳资金。作为一场全民动员运动,节约运动得到社会民众的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并取得不小的经济成效。但由于国民政府难以控制国统区的物价膨胀,加之推行方式的不当,使节约运动未能发挥出应有的能量。  相似文献   

9.
1924年10月23日的北京政变,是在国民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孙中山宣告改组国民党、国共合作、中国革命运动空前高涨的影响下,由冯玉祥领导发动的。这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件大事。 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后,冯玉祥曾与王承斌在前线会晤,密议倒直。其事冯玉祥日记与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以下简称《史话》),均有记叙而又出入甚大。 据冯玉祥日记:冯所率领的直军第三路军于9月23日由北京出发。24日,抵怀柔。28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中国近代反侵略册上,有两位著名的抗日将领,那便是吉鸿昌和方振武。1933年5月26日,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影响下,吉鸿昌、方振武响应冯玉祥的号召,在张家口组建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6月15日,方振武、吉鸿昌分别就任抗日同盟军前敌总司令,前敌总指挥兼第二军军长。6月21日,方振武、吉鸿昌率部出发,经浴血奋战,先后收复康保、宝昌、沽源、多伦4座县城,将日伪军逐出察哈尔省,是为"九一八"事变以  相似文献   

11.
正我的祖父沈达才,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6月30日生于松江府川沙厅。在"教育救国"、"实业救国"新思潮的影响下,1924年9月,他来到江苏省立水产学校(今上海海洋大学)航海专科学习。之后,他先后担任轮船实习生、三副、二副等职务。1934年10月,祖父担任"田佑轮"船长,营运沿海和长江航线。从此,时年32岁的祖父开始了长达25年的海运船长生涯。他既是1948年12月3日"江亚轮"海难的船长,又是1950年1月15日轰动世界的香港招商局海员起义中"登禹轮"的船长,还是新中  相似文献   

12.
抗战爆发后,四川省政府提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号召,鼓励四川民众捐款献金,支援国家抗战,并制定指导民众献金宣传政策,指导民众献金,以此争取抗战最后胜利。  相似文献   

13.
1933年5月,吉鸿昌联合冯玉祥、方振武等在张家口组成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9月,同盟军在日伪军和国民党军的夹击下失败,吉鸿昌到平津等地继续从事抗日活动。1934年11月9日,吉鸿昌在天津被捕,24日在北平英勇就义。 吉鸿昌所留存的信件不多,我们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中,看到了他于1934年6月9日致冯玉祥的亲笔信一封。在信中,恳请冯“本平生之大勇,号召民族,为民众而奋斗,组织同志,誓死抗日,誓死反帝。”并以“锋镝余生,尚何所惧耶!”两语,表示了他愿以死自誓,抗日反帝到底的决心。  相似文献   

14.
北京政变后段祺瑞与孙中山会晤问题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元康 《历史档案》2001,(1):116-118
1924年10月,在第二次直奉战争及冯玉祥北京政变的双重打击下,直系中央政权土崩瓦解,反直三角同盟取得胜利。冯玉祥、段祺瑞、张作霖等北方政治军事巨头纷纷邀请孙中山北上,磋商大计。孙中山欣然应允,11月13日自广东首途北上,12月4日到达天津,12月31日抱病入京,  相似文献   

15.
<正>7月7日是中华民族全民抗战爆发80周年纪念日,为纪念那段硝烟弥漫与热血激荡的日子,成都市档案局(馆)主动挖掘馆藏资源,通过官方微信"成都档案"推送原创纪念文章,文章首次披露"宋哲元关于七七事变的电报""小学生捐款献金""节约汽油支援抗战"等珍贵档案,客观再现了四川从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到1945年抗战胜利的艰难历程,生动还原了四川人民为抗战贡献兵士、钱财与物资的伟大力量,真实展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充分显示了四川儿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文章的刊发既是对抗战年代的沉重追忆,对付出生  相似文献   

16.
苏嘉 《出版史料》2004,(4):30-34
张静庐不仅是位出版家,他关心国事, 还是一位杰出的社会活动家。1919年,北京爆发“五四”运动,他在浙江镇海家乡听到这个消息,不禁热血沸腾,用他自己的话说, 要冲破樊笼,冲破自我,创造新生命。他立即赶到上海,参加了救国十人团联合总会。这时,上海为响应“五四”,在6月3日发动商人罢市、学生罢课、工人罢工的运动。“六三”运动后又有反对西原借款、取消四路合同、罢免段祺瑞、解散安福系武力边防军, 号召工商学界推举代表入京请愿。  相似文献   

17.
冯玉祥将军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打年少时从军起,他一生经历了滦州起义、兴兵讨袁、力挫张勋、驱逐清废帝、参与北伐,后又投身抗日民主运动,成为一名深具影响的爱国进步将领.1946年9月,冯玉祥赴美考察,期间发表演说,反对蒋介石的内战政策.1948年7月31日,冯玉祥一家冲破了在美国民党特务的百般阻挠,终于在纽约登上苏联轮船"胜利"号,踏上了回国的旅程.我们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讲起.  相似文献   

18.
豫籍留学生群体依托于近代中国声势浩大的出国留学运动,发出践行"教育救国"的时代最强音,呈现出年龄结构年轻化、学习科目多样化和社会流向多元化等特点,凸显了近代社会转型时期的河南留学教育运动演进的区域特质。  相似文献   

19.
燕园絮语     
不食嗟来之食 1948年5月到6月,党领导了全国性的"反美扶日"运动,燕京大学学生也投身到这个运动中去.6月9日,大家顶着骄阳步行了三四十里路参加了示威游行.  相似文献   

20.
沈泽民出生下1900年6月23日,浙江省桐乡市乌镇人氏,原名沈德济,比他的哥哥沈德鸿(字雁冰,即茅盾)小四岁。兄弟俩先后在家乡的植材小学和湖州浙江省立第三中学读书。在校时,哥哥的国文成绩出类拔萃,弟弟则数理化成绩名列前茅。由于自小就抱有“实业救国”的理想,1916年夏.泽民遵父遗嘱.以优异成绩考人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立志学习河海工程,以救国利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