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就是事前做准备。用这个“预”字来解释教学,就是要做好课前准备,就是要把握将要到来的课堂教学。因此,备课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对课堂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下面,我就自学考试备课问题谈几点个人看法:一、备教材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反复钻研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各部分内容间的联系,确定重点与难点。在此基础上,还应大量阅读有关参考书,精心选择一些相关材料作为教材内容的补充,不但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而且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为教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浅议专业课备课刘马群教师为了上好课,在授课之前必须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主体就是备课。备课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过程的基础,是保证上课质量和提高教学效果的前提,也是提高教师水平的重要途径。俗话说:“有备无患”。做任何工作都要做认真的准备,准备越...  相似文献   

3.
新课改中,教师备课不仅要重视课前备课,更要重视教学过程和课后反思:不仅要关注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发展,也要关注教师自身的发展,同时把课堂教学活动看成是师生双方生命力的焕发。因此,教师备课要关注自身的准备,即“备自己”。笔者以为,教师要备好自己至少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一、数学说课的特点说课是“教学论”研究的内容,属课堂教学有机整体中教学准备阶段的范畴,它对教师教学有教研的意义,对教师业务素质有评价的功能。说课具有如下特点:1、外显性:说课和备课都围绕同一具体的教学课题研究提出优化教学方案,包括明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制定教学结构程序,设计教学语言、板书等。但说课源于备课,又高于备课,是备课的深化和提高。教师备课是个体劳动,处于无声的半封闭的状态;说课和备课不同,不仅要说“教什么”和“怎么教”,更要说“为什么这样教”,使教师半封闭式的个体备课劳动置于…  相似文献   

5.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上好一堂课,自然少不得课前精心准备。备课,就是上课之前教师进行的课堂教学设计。在传统教学中,语文教师往往把备课等同于分析教材、编写教案,随着教育环境的变迁,语文教学在现代价值体系观照下,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体现出鲜明的主体性,课堂教学表现为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作为教学起点的语文教师备课活动,呈现出将“预设”和“生成”整合于一体的趋向。  相似文献   

6.
浅谈备课     
众所周知,从教学的整体上看,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密切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首先做好备课这一关键环节。备课,顾名思义,是准备上课的工作过程。有人误认为:“备课就是写教案”。其实,写教案仅是备课的一个极其细微的组成部分,是“备忘录”。备课是一个需要花代价花时间去琢磨,不断探索知识的真谛,不断丰富自己学问的过程。既是为上课做好准备,又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英语科的教学与其它学科相比较,既有共性──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这一过程来完成教学任务,又有…  相似文献   

7.
王毅 《科学教育》2009,(3):43-44
1 教案前的准备 常言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备好课,必须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所谓教案前,也就是教师备课前的准备工作。备课不等于写教案,而写教案则是备课的集中体现。人们常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工作也是这样,不备课就等于打无准备之仗。所以教案前的准备是上好课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高中地理学案的设计与运用●山东章丘六中赵霞张卫东现代教育学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教师不但要研究教师的教法,还应研究学生的学法。通过研究“双法”,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所谓地理学案,就是教师在备课准备教案的同时,对本节课内容...  相似文献   

9.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就是事前准备,事先谋划。实施新课程,课堂教学能否发挥主阵地的作用,新课程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美好愿望能否实现以及教师在新课程中能否尽快成长,这一切,教学的“预”(即设计教学)至关重要。这也正是新课程要求“精心设计教学”的原因所在。然而,新课程背景下出现的课堂教学“伪设计”和“粗设计”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话说教案     
教案是教师在课堂上的施教方案。一节课讲授什么内容,重难点如何确定,教学环节怎样安排等,课前都得有所准备,否则就会重复、盲目、低效。“预则立,不预则废”有其道理。“备课”实际就是“预”,就是准备课。将备课的过程、思路等写出来,即是教案。可以说,教案是备课的一种外化,一种表现形  相似文献   

11.
邹见芳 《中国教师》2010,(13):34-35
<正>课堂教学质量源于教师的备课质量,提高教学素质首先要提高备课素质,掌握和运用备课教学艺术。备课过程既是教学的起点,又是教学的关键环节。备课是教学活动的准备过程,能够优化教学  相似文献   

12.
要提高手风琴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是关键,而备课环节更是课堂教学的“起点”,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源头”。高职高专音乐专业学生来源复杂,基础参差不齐,因此,优化高职高专手风琴课堂必须在备课环节做好更充分的准备,精心进行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3.
朱水根 《广西教育》2006,(7A):18-21
教案研制是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备课而言的。一般认为,备课是对课堂教学行为的一种“假设”和“预演”。简单地说,备课就是对课堂教学行为的前期准备。这种“准备”的充足与否、程度的好坏都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教案研制也具有备课的一般特点。但更加注重反思与探讨、研究与改进,特别是注重对教案内部要素的选择与分析,强调动态观察与研究,重视教案初次运用后的问题发现以及分析与解决,有时甚至是颠覆后重建。  相似文献   

14.
沙正连(江苏金湖县教研室):首先应该明确“备课”的概念。备课就是教师为课堂教学做准备的过程。从广义上说,教师的学习、生活都应该是这个过程的一部分,因为教师也是以自己的所有生活感受和知识储备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思索。狭义上的备课是为课堂设置预案,设定程序,以完成教学任务,其书面表现形式就是写教案。传统意义上的备课仅包含狭义的一部分,把备课等同于写教案,这是不科学的,也不符合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陈久红(江苏金湖中学):对,不少语文教师将备课等同于写教案,设计的教学过程不是帮助学生解决生字词…  相似文献   

15.
备课是教师在上课前进行的准备工作。它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基础,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说,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那么,备课应遵循哪些原则?我在教学和教学管理实践中得出的结论是:  相似文献   

16.
康建军 《陕西教育》2011,(11):40-40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途径虽然很多.但回顾来路时,我总觉得应该把“充分备课”作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首要环节。“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这一节课来说.我是用了一生的时间来准备”.这些名言都强烈地说明了充分备课的重要!“备”(繁体写作“借”)字很有意思。许慎说:“借,慎也。”  相似文献   

17.
读了这个案例,我想表达三个观点。第一,支撑课堂教学质量的是常态备课。教学质量是在常态教学中一堂堂课地累积提高的。观摩活动要展示常态课,反对照抄名师教案,“拿来主义”;反对形式主义的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公开课实践的操作性要体现“绿色”特点:公开课要回归常态课,关注“素课”,避免失真、作秀.课力争上得自然平实,决不摆花架子,  相似文献   

18.
大学课堂教学偶得郭正康(湖南大学)课堂教学是发挥教师作用的主要途径。教学既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艺术,如何搞好课堂教学,本人有如下体会:1.备课要认真备课的好坏是讲好每一节课的关键。备课充分,上课时教师的心才不“虚”。备课时应充分吃透教材的全部内容;确定...  相似文献   

19.
贺敬斯 《甘肃教育》2010,(16):25-25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也是一样,只有在课前作了充分的准备,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通过自己的实践,我认为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步骤人手进行备课。  相似文献   

20.
几点心得     
在全诗的教学中,尤其注意处理好预设与生成、接受与探究、话题与对话的关系。“预设”,备课前的准备,包括内容的熟悉、目标的确定、问题的提出等等,实际上就是教学前的充分酝酿。我提出过“教学前的备课”、“教学中的备课”、“教学后的备课”的备课理念。这是因为教学是一个过程,而为教学过程做准备的备课,当然也是伴随教学过程的“全过程”了。“预设”,即教学前的备课。比如,定下的教学目标是,要让今天的初中学生,感动于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学生已经难于“感动”,能否用文学作品的力量,打动学生的心灵?)而“生成”的过程,就是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