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文化自信与文化产业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但也存在文化产品缺乏价值观引领、文化产品原创性不足、区域间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为改善目前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应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引领作用,政府、企业、高校三者协同施策,不断丰富文化产品价值内涵,坚定文化自信,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虽已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文化产业体系,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产业机制不健全、文化资源缺乏保护、创新力度不够等。而辽宁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点,在产业发展转型的过程中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助于实现辽宁从文化大省发展为文化强省的目标。本文主要分析辽宁省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促进辽宁文化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发展皆是实现文化强国的重要途径,虽然公共文化服务以官方为主导,文化产业发展以市场为主导,但二者在内涵和特点上有所关联。按目前发展态势,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正面临共同的一些瓶颈,如存在认识误区、缺乏人才、地区发展不平衡等,二者如何互动共赢谋求发展是本文探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的文化资源不仅丰富而且独特,研究甘肃地域文化产业化可将其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相应的文化产业,以期提振甘肃经济,同时满足民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目前,甘肃地域文化产业化面临的困境主要有文化产业缺乏科学合理的工业设计、文化资源内容与价值不相匹配、缺乏吸引投资的项目、缺乏发展文化产业的人才等。本文首先阐述甘肃文化产业工业设计的必要性,并提出甘肃文化产业与工业设计的有效契合途径。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文化资源丰富的国家,文化产业发展前景良好。以区域为划分标准,不同的区域体现出不同的区域文化,所以文化产业呈现出区域性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产业将通过竞争与合作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对于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塑造特有的文化产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本文将分析我国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现状和问题,并从政府政策、融资渠道、人才培养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四方面提出改进策略,促进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自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国一直强调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提出要以多种途径促进我国文化走出去。在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文化产业国家竞争力弱、文化人才缺乏、文化产品贸易逆差大、文化传媒国际影响力低。为此,必须进一步完善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发展文化产业,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培养文化人才,增强文化人才创新力;实施品牌战略,提高我国文化产品质量;加强文化传播,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扩大我国文化国际影响力,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云龙 《职业圈》2013,(1):14-15
十八大报告中,多次提到了文化产业的发展,这也成为业内人士关心的话题。而作为总工会传声筒、企业文化指南针的《现代企业文化》杂志社于近日主办了“企业文化编委会专家座谈会”。  相似文献   

8.
一、沈阳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文化产业,就是利用文化资源。主要业务是生产和经营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利润创造是其核心,文化企业是其载体。  相似文献   

9.
文化创意需要源文化的支撑,广西拥有这种源文化。广西地处祖国南部边疆,民族文化丰富多彩。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文化创意产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广西近年来也十分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但从目前发展情况看,创新力度不大、人才缺乏、产业推介力度不强,与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的生态环境是极不相称的。因此,政府要完善产业发展政策,企业要创新发展策略,不断推进广西文化创意产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化产业在文化消费的带动下得到了创新与发展,文化产业创新升级之后出现新的消费形式又会刺激文化消费。所以文化消费和文化产业是相互影响相互刺激的关系。以下本文将论述泉州文化消费与文化产业之间存在的关系和意义,并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和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文化产业已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朝阳产业.文化产业发展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而文化品牌的创建及有效运作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题中之义.文章从文化产业发展的大背景出发,结合西泠印社改制的实际,对文化品牌的保护、推广等做了研讨.  相似文献   

12.
发展文化产业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文化产业所生产的文化产品体现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追求和价值判断。近年来,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态势。柳州是一个老牌工业城市,具有汽车、冶金、制造等众多资源优势,文化产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面临发展动力不足、融合度不高、区域优势不明显、市场主体不够活跃等问题。该文根据这些困境提出了发展路径:优化制度供给,完善文化产业市场体系;资源深度共享,开拓融合产业边界;科技引导,以工业化思维育新板;通过文化产业打造网络长红城市等。因此,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对于柳州的经济转型和升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柳州市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路径,可以为柳州及其他工业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张科 《文化交流》2010,(1):5-11
2009年国务院公布实施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首次明确了“文化创意”是文化产业中的一个属类,和影视、出版、动漫相并列。这就厘清了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关系。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的文化产业,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逆势而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4.
企业文化是影响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文章结合当前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现状,指出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关建议。文章认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竞争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存在一些不足,如文化理念缺乏独特性、缺乏创新精神、员工参与度低等。因此,文章建议从大力弘扬国企特色、强化企业文化创新、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等方面着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有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5.
顾祥森 《职业圈》2008,(29):6-7
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大量的经营性文化单位转制为企业,逐步市场化。只要统筹全局,辨证把握,处理好关系,中国文化产业是能够得到应有的巨大发展的。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与国家经济形式的需要和发达国家相比较,还存在明显缺陷,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企业文化建设表面形式太多,实质内容太少;企业文化建设缺乏个性;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共识性;企业文化建设缺乏相对稳定性;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创新;企业文化建设缺乏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大量的经营性文化单位转制为企业,逐步市场化.只要统筹全局,辩证把握,处理好关系,中国文化产业是能够得到应有的巨大发展的.  相似文献   

18.
吴炜 《职业圈》2014,(33):37-38
国有文化企业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保障,国有文化企业员工的文化素质影响着国有文化企业的发展,更影响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好国有文化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是当前国有文化企业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南通更俗剧院为例,简论如何以“书记挂帅”为主导、以规范化制度化为特点,从而做好国有文化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9.
从2008年到2018年,我国评选出了第一届至第十届的"全国文化企业30强","全国文化企业30强"在经济新常态中作为主力军的作用愈发明显。科学并有效地把握利用"全国文化企业30强"区位发展差异、融资偏好与资产规模三者的关系,同时基于其融资特性考量改善并推进中国文化企业发展升级、竞争升位的策略方案,为中小文化企业的融资方式提供范例及经验借鉴,具有极其特殊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确切地说,对十年来企业文化领域进行全景式的扫描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这需要有条分缕地梳理,不带功利色彩的客观评论以及个人在学识、能力、经验、技巧甚至是时间上进行周密规划,即使这样也未见得能讨好.但是,我们还是本着一种使命,在这里对企业文化这十年的发展作了蜻蜒点水式的介绍.政府助推企业文化大发展 刚闭幕不久的党的十八大,无疑为企业文化发展迎来了美好春天. 党的十八大对文化建设、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作出了新的部署,提出要把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毋庸置疑,国家对文化的重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甚至政府直接推动企业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