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角和初步用尺子画角。  相似文献   

2.
成兆亮  刘燕 《成才之路》2010,(17):86-87
一、教学设计概述①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四册第64—66页。②教学目标: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认识常见的角,学会画角,使学生初步学会做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使学生知道角是有大小的,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在一次小学数学教学观摩会上,我们选用苏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上了“认识角”这节课(这部分内容在冀教版第四册)。课上努力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尺子画角,知道角有大小之分,直观感知角的大小与两边所画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积极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的空间,激活思维,张扬个性。  相似文献   

4.
张曼 《黑河教育》2013,(1):33-3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画角;初步了解决定角大小的因素。过程与方法:在找角、画角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探索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相似文献   

5.
黄玲红 《湖南教育》2006,(10):33-34
人教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中“角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中,要结合生活情境及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和三角板画角和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抽象思维等能力;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相似文献   

6.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尺画角。3.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2年级上册第3单元"角的初步认识"和"说说做做"。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相似文献   

8.
在一次小学数学教学观摩会上,我们选用苏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上了"认识角"这节课(这部分内容在冀教版第四册).课上努力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尺子画角,知道角有大小之分,直观感知角的大小与两边所画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积极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的空间,激活思维,张扬个性.  相似文献   

9.
一、背景与导读“角的初步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基础上教学的,只要求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画角就可以了。由于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发展得很不充分,  相似文献   

10.
教材简析:“角的初步认识”这节内容是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角和直角”的起始课 ,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内容。角作为几何形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特点和各部分名称以及角的画法也是学习的重点内容 ,而通过直观感知抽象角的图形 ,角的大小比较则是本节内容的难点所在。另外 ,学习这部分知识 ,则为今后高年级学习角的分类打下基础。所以 ,我们应当在角的认识的起始课上充分帮助学生建立角的表象和概念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教学目…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2.使学生初步学会画角,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三、教学准备自制课件、红领巾、两根硬纸条做成的活动角、小棒、圆形纸。  相似文献   

12.
一、背景与导读 “角的初步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基础上教学的,只要求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画角就可以了。由于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发展得很不充分,所学习的几何知识都依赖于经验,依赖于直觉观察。  相似文献   

13.
冯树学 《山东教育》2003,(28):44-45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40页的内容及练习八的习题。教学目标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2.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会判断角,会用直尺画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教学重点角的各部分名称和角的画法。教学难点建立角的表象。教具、学具准备:1.教师准备大三角板、活动角、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三角板、纸、硬纸板条、图钉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出示课件:播放录像,投影主题图“美丽的校园”。突出:教学楼门窗上的…  相似文献   

14.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教学参考施甸县 李瑛 杨在荣 陈广云教学内容:“九义”小学数学第三册第66页、67页的内容和练习二十。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2知道有大小不同的角。3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4培养学生认真作图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角各部分的名称。教学难点:认识角的顶点和用直尺画角。教具准备:投影仪、胶片、画在纸上的图形、剪好的图形、透明胶布、剪刀。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角”1.依次出示:三角板、红领巾、钟、折扇(钟面显示在“3点整”,折扇要打开)。2用一张纸折成大…  相似文献   

15.
[背景描述] 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先让学生在观察实物(剪刀、三角板、喝饮料时的吸管等)中来认识日常生活中看到的角,再在画角、折角、做活动角等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并抽象出角的几何图例.教材中不给角下定义,只让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从一个点画一个角.教材作如此安排,那我们学生在已有的认知经验中,对角又有怎样的印象呢?根据课前的了解,更多的学生认为"角是尖尖的,在最顶端的地方".学生的这一认知经验与数学中角的概念有非常大的中突.因此,我将目标定位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建立角的直观几何形状,初步感知角的特征;在丰富的学生自主操作活动中,加深对角的特征的理解,会正确判断角、会画角.  相似文献   

16.
一、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第三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来认识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角,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折角、做活动角,进一步感知角,进而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让学生形成关于角的正确表象。(2)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3)学会用直尺画角。通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 二、教学建议 (一)观察实物,感…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设计思想:“认识角”是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下册内容。教材让学生先是在观察实物的基础上抽象出角的图形,认识角的形状,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并在操作活动中感悟角是有大小的,体会角的大小和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并能用不同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64~66页。[教学目标]1援通过感知、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认识角以及角的各部分的名称;掌握画角的方法;利用制作的活动角,比较角的大小,明确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2援培养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初步建立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的方法,并在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中感受角的大小。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三册)》第56页。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会判断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3.培养学生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