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围棋     
陈康 《集邮博览》2008,(5):48-49
在中国古代体育运动中,棋类是一个主要的项目,有围棋、中国象棋、六博、塞戏、弹棋、双陆棋、打马棋等。其中,围棋是棋类的鼻祖。围棋最早的名字是"弈"或"奕",在西汉扬雄所著的《方言》中记载:"围棋谓之弈"。最早见诸于文字是在春秋时《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中的"今甯子视君,不如弈棋。"到东汉时,"围棋"之名已成书面语。此外,在《孟子》中还记载有"弈秋"的故事。在我国古代,围棋深受人  相似文献   

2.
张丽 《围棋天地》2005,(18):55-55
“方若棋盘,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以此来形容围棋的博大精深,动静相宜,是很贴切的。于是,归纳修改,一副漂亮的小楷“动静方圆,围棋天地”便在2002年的夏天贴在了我专门为《围棋天地》辟出的书架上。  相似文献   

3.
为了了解中国古代围棋的胜负计算方法,假眼和征子来到中国宋代,拜访世界最古老棋书《忘忧清乐集》作者李逸民。  相似文献   

4.
江志鑫 《围棋天地》2006,(12):71-73
围棋史上应当记住的一个扬州人 在围棋几千年的历史中,宋朝是一个很重要的朝代。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棋书,就是南宋初年刻印的《忘忧清乐集》。通过这本棋书,我们才能在今天见到三国至唐代的一些棋谱。围棋的棋谱记录方式发生重大变革的也是在宋代,这个变革与一个扬州人有关,他叫徐铉。  相似文献   

5.
吴启雷 《围棋天地》2014,(21):98-100
这是我第一次接到围棋杂志的约稿,此前我的文章大多是刊登在一些国学类的期刊上,但主要方向也都是我所专修的宋史和书画史一类。至于围棋方面的文章,在我的新书《画中有话》上有一篇专文介绍南唐周文矩的《重屏会棋图》。但那篇文章至多也只是提到了文章的“围棋”元素,至于围棋历史、文化一类的文字还是不多。毕竞,我主要是做宋史和书画史方向,围棋史是不敢多写、乱写的。  相似文献   

6.
谈谈子与目     
区别:子空皆地与唯空是地 围棋规则的两个体系 现今的围棋规则有两大体系,一种是以中国规则为代表的子空皆地的中国数子规则,应氏规则也属于此。中国古代规则还要还棋块,棋块多的一方每多一块要贴给对方1子;另一种是日本、韩国使用的唯空是地的日本比目规则。由于日本在欧美的围棋推广中着力最早最多,因此欧美的围棋规则和术语也出自日本。  相似文献   

7.
余岢 《上海集邮》2013,(4):35-35
琴棋书画,是为中国古代四大艺术。其中之"棋",古人专指围棋,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广为流行,至今已有二千余年历史。东汉桓谭《新论》:"世有围棋之戏,或言兵法之类。"可见围棋虽归属于艺术、体育,却是研究如何争夺地盘,围死敌人的军训"利器"。"弈"是指下棋,下一切棋类。而那时的人们,称"弈"是专指下围棋,又称"行棋"。又因围棋棋  相似文献   

8.
艾琳 《围棋天地》2004,(10):53-54
作为一个酷爱围棋的人,从几乎是世界围棋中心的北京来到英国——这个在围棋辞典里可以荒漠一词代之的国度,要怀着一颗怎样的心情来度过没有围棋,没有棋友,没有《围棋天地》,没有那种像每天都要呼吸的空气一样重要和习惯了的热火朝天的棋的氛围,感觉,那份沮丧和隐痛,是一般人难以置信和想象的。  相似文献   

9.
游戏围棋     
孙洪 《围棋天地》2013,(8):20-20
做过代课老师的舅舅,长我10岁。文革间,他无业,我无学。初通围棋的他好为人师,教我摆上了围棋。教时无棋,竞在象棋盘上“拈”象棋子围地。几分钟下一盘,快乐得不行。围棋人称“木野狐”,喻其迷人之状。哪知偎上它一粘就是四十余年,且历久弥深,沉溺不拔。  相似文献   

10.
《围棋天地》2006,(17):71-71
古代围棋诗词很多,喜爱文学的棋迷大都知道一些.时不时还爱诌上几句。但要真正理解其深刻含义,可就不那么简单了。需要考证,需要辨析。而这类学术性的文章,又难免枯燥生涩,以至一些读者望而却步。查丕栋先生的《拾趣》却在考证辨析的同时,十分注意行文的趣味性和通俗性,于是让我们在阅读时能怀着一种愉悦的心情,体察到古人以棋抒怀的微妙情感,进而品尝到围棋之为文化的独特韵味。  相似文献   

11.
《围棋天地》2006,(14):58-58
读过《墨香棋趣》和《为惨败干杯》,会不会有人哂笑?这日本文人的棋也忒菜了!且慢,陈祖德九段在谈到中日文坛围棋交流时,曾有过这样一段话:“对专业棋手来说,胜负是他的全部,是他的生命。围棋圈子,是生死的世界。面对棋盘,友谊是次要的。业余棋手不一样,不能以胜负做为唯一目的。特别是文化界的朋友,将围棋视为文化,胜负就只是一部分,友谊才是首要的。”这里,文人的友谊又必然地浸透着浓浓的文化色彩。欲品其中味,需放眼棋盘之外。再者,中日文艺界也不乏业余高手在,那却是后话了。  相似文献   

12.
《围棋天地》今年第五期刊登了黔仁的《为什么还棋块头》一文,记得以前也见过类似意见的文章。虽作者信言“现今的棋规在地域本质与归属的判定上误入歧途”,但笔者拜读再三实在不敢苟同。我以为有不同意见的讨论是件好事,因为讨论可以把平时模模糊糊的东西辩得清晰起来。尤其规则是围棋的根本,在围棋日益走向世界的时候,在大家都在议论围棋进入奥运会的今天,围棋规则的确是一个大问题。《围棋天地》关心规则是对围棋长远发展的远见。  相似文献   

13.
任进 《围棋天地》2004,(19):9-9
笔者是个水平不高的围棋爱好者,喜欢买棋书看棋书。前不久购得了一套孔祥明八段翻译的《吴清源对局全集》,看书打谱之余,颇生感慨。  相似文献   

14.
围棋与数学     
围棋作为中国的国粹艺术渊远流长,而与数学的关系甚为密切,笔者通过对围棋棋理与要诀作一些数学上的定量分析,使学生在围棋中领略到数学的真谛和乐趣,从而使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推理与空间想象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5.
四人的籍贯、联棋地点,北宋的都城,均不在四川成都,何以有《成都府四仙子图》之称呢?真让人费解。“成都府”到底作何解释?它和围棋又有什么关系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戴俊夫 《围棋天地》2004,(22):52-52
今年的法国围棋夏令营安排在一个人口不足千人的小镇Belmont-sur-Rance,来自法国各地、欧洲乃至世界的围棋爱好者汇聚到这里以棋会友。除了我,法国围棋协会还邀请了郭鹃老师、日本野口基树7段、匈牙利人Csaba 6段等作为教练,负责主要的围棋教学话动,此外还特请了一位来自日本棋院的专业棋士专门辅导孩子。中国棋院也派出了杨一、丁波、廖桂永三位老师前来辅导交流。  相似文献   

17.
最近,泰籍华人、泰国围棋会会长蔡绪锋先生访问北京。他邀我对局两盘,并进行了愉快交谈。我们还是80年代“新体育杯”围棋赛在香港举办时相识的,也下过棋。后来,只听说他在泰国积极推动围棋,颇有成绩。我们已有多年没有见面了,大家都很高兴。  相似文献   

18.
江崎先生自述道:“‘围棋乃调和’之说为我所知,始于1952年拜读《吴清源棋谈》(川端康成著),是很早的事了。毫无疑问,当年此说令我钦佩之至。”  相似文献   

19.
二月河 《围棋天地》2008,(23):94-95
在不久前的《弈事琐记》一文中,著名作家二月河先生讲述了自己的围棋故事,我们才知道原来他和他的家庭竟然与围棋和棋界有着那样深的渊源。不过,那篇文章更多地还是讲述他的围棋故事,而本期的这两篇文章中,二月河先生则将痛快淋漓地书写围棋带给他的巨大乐趣。  相似文献   

20.
具基虎 《围棋天地》2011,(16):100-103
围棋杂志的变迁史创刊、休刊、停刊,如今有很多杂志都在反反复复经历这样的命运。韩国围棋杂志也不例外。在十多种围棋杂志的创刊、停刊之后,韩国棋院目前发行的《围棋》月刊最终成为能够代表韩国的专业围棋杂志。1)《围棋》月刊创刊之前的围棋杂志韩国围棋第一本杂志是《棋苑》月刊,于1964年由育民社创刊。虽然大韩棋道院早在1955年4月就创办了《棋道》杂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