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就叫三三     
阡陌行 《围棋天地》2007,(14):99-100
我这时才发现棋盘上空荡荡的,她是第一个落入棋盘的棋子,整个对局室里的人都在注视着我们。我顺着其中的一道柔和的眼光看去,见到一个英俊儒雅的年轻人正自信地看着我们俩。  相似文献   

2.
新世说     
女儿一岁多的时候,去她大姨家串门儿,正好赶上两个小哥哥下围棋,杀得是难解难分。女儿好奇地凑近棋盘,煞有介事地观看起来。那小哥儿俩一不留神,女儿就用小胖手从棋盘上抓起一颗黑棋子儿放入口中。这下小哥哥可急眼了:“唉,唉,你这是真吃我子儿呀?!”逗得人哈哈大笑。  相似文献   

3.
“老佛爷,我杀您的马。”连琪边说边笑嘻嘻地从棋盘上拿掉一枚棋子。 对面坐着的慈禧太后拍了拍大腿,脸上露出几分悔意,不过仅此而已,她并未动怒,目光依滞留在棋盘上。 “老佛爷,我杀您的炮。”没过多久,连琪又说道。 此时的慈禧已全然没有了刚才的投入,眉宇下射出两道凶光,直勾勾地盯着眼前的小太监。 连琪只顾了神游局中,哪里料到大祸已经临头,甚至连自己的身份也给忘记了。 “老佛爷,我杀您的车。” 话音未落,但听慈禧大叫一声:“我杀你全家。” 棋盘已被掀翻,棋子四处滚动。 这是清末一则有关棋祸的事。慈禧自垂帘听政后…  相似文献   

4.
一直 《围棋天地》2000,(7):56-56
虽然自己远远不是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但还是力图做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不过,在棋艺方面,我却很想在棋盘上“学坏”。私忖:围棋的本质,一言以蔽之,就是“损人利己”。当然,这里的“损”和“利”所指只是棋盘上的目数而已。倘如你的棋力强,则意味着你在棋盘上能占到人家(对手)的便宜。相反,我的棋力弱,则意味着我难免要在棋盘上吃亏。棋盘上的总地盘是既定不变的,人家多占了一目,就必然意味着我少占了一目,反之亦然。为了赢棋,除了损人利己,别无它途。既然如此,那么,在棋盘上“学坏”也就是天经地义了。  相似文献   

5.
轻松地带     
《棋艺(象棋版)》2006,(11):63-63
吸引一次家庭聚会,一位妇女问身边的朋友:“怎样才能将丈夫的注意力从棋盘转移到我的身上?”朋友回答:“穿透明衣裳。”她又问:“如果不奏效呢?”朋友笑着说:“那你就把棋盘文到身上。”(杨瑞忠)  相似文献   

6.
我心依旧     
陈寂 《围棋天地》2005,(5):12-13
她第一次掂起棋子,拍在那纵横十九道的棋盘上的时候,还是1989年的初夏。古老的大院里,柳荫下,她下了平生的第一盘棋。多少年后,回忆那个午后,她不知道,在她生命的十字路口,看似毫无关系的东西往往才是影响她一生的本源。  相似文献   

7.
《健身科学》2010,(9):59-59
清照也不戳穿他,只是装呆卖傻:“噢,这棋该我下?我走兵五平六呀。” “兵五平六?不行吧?”赵明诚嘴上说着,手上已把棋盘转了过来,变成自己拿黑棋。“来来来,咱们研究研究。”  相似文献   

8.
和你下的棋     
妞妞 《围棋天地》2002,(5):38-39
有一个多愁善感的女孩,在一个很平常的黄昏里,漫不经心地走近了黑白的世界——也许,那时的她,并不会下棋,但她听见了棋子温柔的呼吸;也许,现在的她,仍然没有真正地懂棋,但她的手,已经让冰冷的棋盘变得温润。其实,有这些,就已经足够了。  相似文献   

9.
张巍 《围棋天地》2006,(11):76-76
李丽会下围棋,棋力大概有业余3级,学习围棋半年以上的孩子她恐怕就要下不过;李丽会给孩子讲课,最擅长的就是介绍棋盘和棋子,讲到滚打包收恐怕自己就要糊涂了。但是这丝毫也不影响她从事围棋工作,因为她最拿手的是让小朋友喜欢上围棋,将孩子引进围棋的大门。  相似文献   

10.
《围棋天地》2013,(12):1-1
如今,本榧棋盘已经是非常珍贵了,请一定好好爱惜她。  相似文献   

11.
当时的小盏刚刚走出中学的校门,有的是闲暇时间,而热恋中的女孩又是希望经常见面。开始的时候小盏几乎每天都来,由于我每天下棋下到很晚,第二天往往是要睡到日上三竿。为了方便小盏进来,我把家门钥匙配了一把给他,小盏开门时总是轻手轻脚,进来后见我还在熟睡,也不来打扰我,自己随手找一些活做。有一天我醒来后见小盏正伏身桌前拿着尺子和笔在画着什么。原来小盏在两个小时之前就来了,为了方便我记谱她就在活页纸上画起了空白棋盘,画好棋盘的纸堆起厚厚的一叠足有一二百张,每一个都横平竖直,一丝不苟。小盏的出现带给我许多象棋所无法给予我…  相似文献   

12.
我能学围棋纯属偶然。记得上学时的一天,同学带去一个旧旧的小盒,启开一看是圆圆扁扁的塑料东西,有黑有白混在一起,如硬币般大小,我就半真半假地问:“是扣子吧?”同学回答:“是围棋。”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真实的围棋,没想到这玩笑似的提问成了我围棋经历的开始,一步步直到如今。可能是受象棋的影响太深,对围棋子不分种类、没有区别很是不解。但望文生义,形成了围棋就是双方包围与反包围的概念。这就是我对下围棋的最初理解。听同学简单讲述了规则后,那皱巴巴的棋盘便成了舞台,摸爬滚打开练了。我就像跑马圈地一样,在棋盘上追随着对方画圈圈。这位同学的水平也只是稍懂一点点,但对付我已绰绰有余。面对不大的棋盘,我的手、眼都不够用了,本想包围人家的棋被分得七零八落,死的死伤的伤,几乎没有我的子。这与本想包围人家的目标差得太远了。局面没法维持,只好重新开始。我也是不服这口气,一盘,两盘……终于得手了,可还没来得及高兴,却被告知:棋被围住而且没有了气才是被杀死,才能从棋盘上拿出。原来是这样啊!  相似文献   

13.
在我于棋盘上历经磨砺的同时,我的感情方面也正经受着另一番风雨的洗涤,事情的前后就像我们第一次出去时遭遇到的那场秋雨,对它的来我没能预知,对它的去我更是无法挽留。小盏是我妹妹的同学,我很早以前就认识她了,在她的面前我完完全全扮演着一个大哥哥的角色,从没想过我们之间会发生点什么。那是1991年9月的一天,小盏来我家,不巧我妹不在,她就小坐了一会儿。她说起打算到北海公园的阅古楼去看石碑。阅古楼我曾听鲁军讲过,知道那是为保存《三希堂法帖》石刻而特地建造的。乾隆十八年奉敕命将大内所藏的自魏晋至明代的名家书法手迹汇成《三希…  相似文献   

14.
很多人开始关注起结城聪来了,那个人就是我。经常有人问我胜率多少,又赢了几盘棋,可我总是让他们失望。我对数字的概念很模糊,可能你觉得一个以棋为生的人会这样有些不可思议。在我5岁的时候妈妈拿了副围棋给我玩,为的是不让我缠着她讲故事。我从小就是个听话的孩子,喜欢一个人静静地玩,妈妈总是向别人夸我懂事。我发现这些黑黑白白的东西很适合我,我常常一整天用它们在棋盘上摆出各种图案。那时候我是快乐的。可是有一天爸爸告诉我那是用来争胜负的,我第一次感到了恐惧。现在还能清晰地记起在正式比赛中赢棋的情形,看到对手痛苦…  相似文献   

15.
变与不变     
《围棋天地》2002,(9):3-3
围棋本身似乎是亘古不变的,迷在棋盘里的时间长了,偶尔抬起头,依然为她的神奇困惑并震撼。几年前的一篇文章中,我曾表达了这个困惑:一样的围棋,为什么上下五千年永远让人玩得津津有味?我们已经很难想象今人与古人的生活、工作、思考、娱乐方式有多大的差距,有什么几千年前的游戏今天还大行其道,而尤其要命的是,这个游戏的本质从来未曾有过丝毫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周泗宗 《围棋天地》2000,(11):31-33
《围棋史话》提供了甘肃永昌鸳鸯池原始社会彩陶罐上绘有棋盘图案的线索,是否真实,我有近水楼台的查证之便。  相似文献   

17.
2003年“磐安伟业杯”全国象棋大师赛于8月2日在浙江磐安举行,我去赛场观看了这次比赛。像这样观摩比赛的全过程,对我来说还是第一次。下棋与看棋真是两种不同的感觉,当自己坐在棋盘前,感觉到的是兴奋与些许紧张;而当我作为旁观者时,觉得更能从艺术的角度去欣赏象棋,领略她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18.
冯明 《收藏界》2012,(1):60-61
妻常说我,逛商场一刻即累,转市场经久不倦。她是揶揄我陪她在商场购物叫苦叫累,也埋怨我在古玩市场花费太多时间并自得其乐。自然,她陪我一同逛古玩市场的事也是鲜有的。今年八月的一天,我与妻过江办事,一早出门路经古玩市场,我提出小逛,她没有反对,也就算是支持配合了。  相似文献   

19.
都说狮子座的人爱出风头,唐莉却不然。没什么事时她就懒得化妆,直接戴上个帽子或者眼镜就出了门。棋盘前静如水,纹枰外急如风。重庆妹子唐莉来回切换着她的两面角色,她就这样喜欢。  相似文献   

20.
《围棋天地》2013,(15):1-1
如今,本榧棋盘已经是非常珍贵了.请一定好好爱情她。 本店出售的日产本榧棋盘.都是经过十年以上充分自然干燥的上品。但是.任何实木制品.由于气候、环境的改变.依然有变形或者开裂的危险.所以.小心使用与保管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